結腸癌的一種乙狀結腸癌,患病早期無明顯症狀,平日容易被忽視

2020-12-25 小麗醫生科普

導語:乙狀結腸癌是結腸癌的一種類型,在發病的早期並無明顯的症狀,因此經常容易被人們忽略,在患病的後期可能伴有腹痛,糞中帶血,腹脹等症狀,在治療的過程中,以手術治療為主,同時以化療為輔,一般情況下,病程早期的患者預後比較良好,經過系統的治療以後,患者基本上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標準,但是如果不能及時治療,達到病程中晚期的患者,一般情況下預後較差。

01通過病因和症狀了解乙狀結腸癌,及時預防疾病的發生

1、什麼是乙狀結腸癌?

結腸癌是發生在乙狀結腸的一種惡性腫瘤,為結腸癌中的一種類型。早期症狀較輕,患者不易察覺,容易被忽視;後期患者可出現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糞便中帶血等表現。這種病東南沿海地區的發病率要高於西北部。且城市的發病率高於農村,而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在我國來看,41歲到65歲左右的人群發病率比較高。

該疾病大體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潰瘍型,這種類型比較多見,大約佔50%以上,腫瘤形成深達或貫穿基層的潰瘍形狀,大多以圓形或者是卵型為主,中間呈現凹陷的狀況而邊緣凸起。早期就可能會產生潰瘍,而且這種潰瘍容易出血。此類型分化程度較低,轉移較早。第二種是隆起型,這種類型的腫瘤主體向腸腔內突出。如果腫塊增大,使表面可能會產生潰瘍。這種情況預後良好。第三種是浸潤型。癌總延長,閉各層瀰漫,浸潤。局部腸壁出現增厚的現象,長槍狹隘,但是表面上沒有明顯的潰瘍或隆起。

2、患病因素

(1)疾病因素:如果患者曾經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或者是克羅恩病,等一系列炎症性腸病,那麼他患有乙狀結腸癌的危險性就要高於常人三十多倍。其中大部分的結直腸癌是由肉息演變而來,不同的肉息惡變的概率不同,其中其中絨毛樣腺瘤樣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得機會約為25%左右;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約為1%~5%。

(2)遺傳因素: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由遺傳因素導致的一種腸道腫瘤,患者發病時較為年輕。

(3)環境因素:過多攝入高脂肪或紅肉、膳食纖維不足、長期吸菸、過度攝入酒精、肥胖、少活動等是重要因素。

(4)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的一級親屬得過此病,比如說父母,那兒女患病的危險性可比普通人高8倍,大約四分之一的新發病患者都有家族病史

3、典型症狀

(1)早期症狀:乙狀結腸癌在早期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少數對疾病敏感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腹腹痛或者是食欲不振的表現,但是大多數的患者發病都是在中後。這時候才會出現一些比較明顯的臨床症狀

(2)中期晚期症狀:這時候患者的排便就和糞便性就會出現明顯的改變,其中排便的次數增加,出現一些腹瀉,便秘,糞便中出現血液。或者是存在黏液的。同時患者還會出現腹痛的感覺,經常定為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者是腹部出現一定的腹脹感。出現腸梗阻的時候,負重就會加痛或者轉變成陣發性絞痛。

腹部也會產生腫塊,這些腫塊多為流體的,有時可能為梗阻近側腸腔內的積糞,這種腫塊大多比較堅硬,呈現結節狀。如癌腫穿透病發,感染,腫塊固定,可有明顯的壓痛感。同時,多維表現慢性低位不完全腸梗阻。當完全發生梗阻的時候,症狀還會加劇。

(3)伴隨症狀:患者還可能出現全身伴隨症狀,例如,出血性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同時,可在該區壓疼的體徵,少數患者還可能出現腹水,黃疸的表現。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現感染胸水,出現惡性腹腔積液,病理性骨折,骨痛,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異常。

02患病後患者應該及時就醫治療,通常情況下會進行這3種治療方法

1、藥物治

可以採用化療的方式進行,但是進行藥物治療的前期一般不需要進行化療,進展期癌症術後常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的方法,治療師成為半年左右。如果患者已經到了晚期,不能夠進行手術治療,這時候可以行化療,聯合分子靶向或者是進行免疫治療。治療過後須監測療效和不良反應,定期複查抽血指標,同時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影像學評估。

2、手術治療

對於乙狀結腸癌的患者,要根據乙狀結腸的長短和癌症所在的部位進行手術治療。如果乙狀結腸癌的患者已經到了晚期,可行結單純腸吻合短路術、腸姑息性手術、結腸造瘻術等。出現嚴重出血,腸梗阻,腸穿孔等併發症的的患者,應及時手術治療。

3、中醫治療

大腸癌的中醫治療需先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辨證論治,不同證型用藥方案也不同,一般以清熱利溼、化瘀解毒的藥物為主;晚期患者,身體虛弱,常以補虛類中藥為主,兼用解毒散結類藥物。

03患者應及時重視日常生活管理,飲食習慣也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很重要

1、家庭護理

患者的家屬應該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要幫助其樹立信心。對於一些需要臥床治療的患者,家屬應該保持身體的身體的清潔,時常幫助患者按摩,同時對於需要藥物治療的患者,在家要注意一定要按時按量的吃藥

2、生活飲食

乙狀結腸癌的患者建議多吃一些種子類的食物,例如小紅豆,黑豆,綠豆,因為這些豆類例例如胡蘿,菠菜和甘藍等,這些蔬菜都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吃一些海帶,紫菜這些含碘的食物對腫瘤也是有一定的克製作用,平日裡多吃一些易消化的,軟的半流質食物,例如大米湯,小米粥,玉米面粥,豆腐腦等等。

結語:對於病程早期,情況比較好的患者,一般建議進行適當的體力運動,一方面為了促進腸胃的蠕動和腸道的吸收,另一方面也為了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同時患者應該重視自己的睡眠和休息,要養成一個健康的作息規律,維持體內充沛的精力。對於一些精神壓力比較大的患者,周圍的人應該積極的開導患者,這對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漫威男主角因結腸癌去世,便秘、便血、黏液便,有這些症狀的要注意!
    近日,一則新聞刷爆各大平臺:漫威電影《黑豹》的男主角德維克·博斯曼與結腸癌抗戰4年後,於8月28日去世,年僅43歲。 結腸癌趨年輕化的原因 雖然我國患病年齡以41-65歲之間發病居多,但不要以為結腸癌離我們很遠。
  • 結腸炎和結腸癌的區別 什麼原因導致結腸炎
    二者的區別在於:結腸炎病人,腹痛後欲大便,排便後疼痛緩解,想大便的感覺隨之解除,每次均能排除糞便,糞便中可能混有黏液和濃血,一般無明顯的梗阻現象,如腹脹不放屁。而結腸癌病人,膿血、黏液與糞便不相混合,而是粘附在糞便表面,腹部墜脹,排便後便以不會明顯減輕,排便不淨,疼痛多在晚期出現。潰瘍性結腸炎應積極治療,少部分有癌變的可能。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患上結腸癌,為什麼?
    在得知電影《黑豹》的男主角 Chadwick Boseman 最近因結腸癌去世的消息後,許多人感到非常的震驚。結腸癌通常被認為是老年人的疾病,而Boseman只有43歲。希望之城外科部結直腸手術系臨床助理教授Mark Hanna博士認為,將結腸癌當作是「老年癌症」其實是人們的一種誤解,對於年輕人來說,結腸癌是致命的。
  • 結腸癌多是「拖」出來的,身體的這4個「信號」,或許早已告訴你
    結腸癌是很常見的消化道慢性腫瘤性疾病,現在患病率越來越大,死亡率也相對較高,是多種致癌因素下發生的惡性病變。也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結腸癌以中老年發病率最高,這跟老年人身體抵抗力下降有關係。結腸癌與其他癌症有所不同,結腸癌早期會有一些明顯的臨床表現,可以讓患者早發現早治療。
  • 結腸癌難治癒,哪些人容易被盯上?醫生勸告:這4類人儘早做腸鏡
    近日,漫威電影《黑豹》男主罹患結腸癌英年早逝的消息,讓不少漫威迷為之惋惜,結腸癌這一難纏醫學難題,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結腸癌為何難治癒?縱觀我國目前癌症的發病情況,結腸癌雖排在肺癌、胃癌、肝癌之後,但其病發率卻呈現出一個上升的趨勢,甚至可達到世界平均的兩倍。據數據統計,我國每年被結腸癌奪走生命的人數將近20萬,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除結腸癌本身早期難以發現的特點之外,腸鏡篩查的普及率不高,可以說是背後的一個「推手」。
  • 結腸癌盯上了年輕人
    一般來講,50歲之前患結腸癌的人都有家族史,也就是他們的直系親屬得過結腸癌,這些病人若提前進行結腸癌的篩查完全可以避免腫瘤的發生。 可這位病人的家人身體都很健康,家族中沒有任何親屬得過腫瘤。那麼為什麼腫瘤早早就找上她了呢?是偶爾發生的個例,還是腫瘤真的年輕化了呢?
  • 結腸癌能治癒嗎 治療方法有哪些
    結腸癌是癌症的一種,治療起來都很複雜,比較難治療。對於患者來說,都很關心這種疾病是否可以治好。那麼,結腸癌能治癒嗎?它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結腸癌手術後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手術治療恢復不好會有許多復發症狀,效果不是很好。用藥期間必須注意支持治療,並用減少副作用的藥物。癌腫未能切除的病人化療,有一定減輕症狀控制腫瘤生長的作用,但效果較差,維持時間短,如病人一般情況差時,副作用顯著,反而加重病情,不宜應用。
  • 結腸癌到來前也有跡可循,6個症狀還請警惕,若發現請及時就診!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癌症之一就包括結腸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它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不過對於結腸癌患者而言,早期進行診斷是控制病情的關鍵所在。在結腸癌的早期階段,無論是症狀還是體徵都是很容易被發現的,並且在多數情況下,被治癒的機率也是很大的。
  • 得了結腸癌,身上頻有異常,4個信號,別後知後覺
    近年來結腸癌已經佔據胃腸道腫瘤的第三位,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大數據顯示,每年都會有很多人,結腸癌是一種多發生於直腸和結腸的交界處的惡性腫瘤,一般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比較多見,與人們的飲食和不良習性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 黑豹演員因結腸癌去世:這4類人必須定期做腸鏡,真不是圖你錢!
    據媒體報導,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過世,享年43歲。根據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查德維克在當地時間8月28日,與妻子與家人一起,在洛杉磯的家中去世。在此之前,博斯曼4年前就被診斷出結腸癌,之後一直都接受治療。
  • 每3分鐘就有一人死於結腸癌,安倍和漫威演員也不能倖免!
    8月28日,安倍晉三因病辭職,讓他連日本首相都推掉的健康問題是潰瘍性結腸炎;第二天,43歲《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被爆離世,結腸癌成罪魁禍首。結腸,連接直腸和盲腸的一部分,竟能掀起這麼大的風浪。有專家指出,患病時間越久,腸炎的癌變機率越高。如果反覆發作超過15年,約有7.5%的患者會發生癌變,超過25年後,這一數字則上升到15%。安倍作為老病號,治療時間長達48年,不管癌變傳言是真是假,都逃不過一場硬仗。
  • 有人擔心便秘賴著不走,可能是結腸癌?便秘真正的危害是什麼?
    長期便秘,頑固不好,很多人擔心,其結果會是結腸癌。便秘和結腸癌關係沒這麼簡單!結腸的作用很簡單,吸水和加工糞便。食物經過一系列加工和吸收,抵達結腸時,基本是殘渣了。經過結腸的吸水,食物殘渣逐漸匯集成糞便。糞便在結腸中生成,也就會對結腸有影響。
  • 黑豹男演員患結腸癌去世,大便異常要警惕,這6類人必須做腸鏡!
    #中年而已#《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因患結腸癌去世引起關注,終年43歲,據悉,博斯曼4年前就被診斷出結腸癌。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而且結腸癌已經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青中年人患癌的病例也在日益增加。
  • 「排便」出現3個症狀,最好去查下腸鏡
    腸道病變,十分隱匿,尤其是腸癌,早期症狀不易被察覺。 近年來,腸癌肆虐全球,發病率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並且趨於年輕化。 為何,罹患腸癌的人,越來越多呢?
  • 腫瘤科醫生說:這4個症狀才是腸癌信號
    ,並且患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放屁異常是腸癌的症狀,但是並不是腸癌一個特異性的症狀。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雖然不明顯,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身體的變化來診斷是否患上了直腸癌。 3、腹脹、腹痛 結直腸癌生長到一定的體積,或者是滲透腸壁肌層時,容易導致大腸管道變小、腸腔狹窄。腸道裡面的物質無法排出便會引起腹部脹痛。早期症狀一般是隱隱發痛和脹痛,後期則會逐漸加重。
  • Nat Med:EGFR抗體介導結腸癌細胞免疫性凋亡
    2016年6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過去二十年來,針對惡性結腸癌(mCRC)患者的治療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首先,作者利用一種叫做DiFi的結腸癌細胞系進行研究,該細胞系對Cetuximab十分敏感,這一株細胞系的
  • 「大便」出現3個症狀,最好去查下腸鏡
    腸癌,是發生在腸道的惡性腫瘤,根據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腸癌,多數是「拖」出來的,因其發病隱匿,導致80%的結直腸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很多人,會忽視腸癌前期信號,如便血、腹瀉等,拖到症狀嚴重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機。
  • 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是癌前兆,莫忽視
    由於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大部分患者一經診斷就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但是如果腸癌能夠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話,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甚至能達到90%以上,所以在平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但是如果伴有下面說的這些症狀,那麼就要小心腸癌了。身體出現以下異常需警惕1、便血便血是所有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之一,但不同部位的結直腸癌其出現的時間和性質有所不同。
  • 周海濤醫生:我們為什麼要做結腸癌的「完全腹腔鏡手術」
    與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針對婦科腫瘤微創手術臨床研究的結果不同,早在十幾年前,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等權威雜誌上的CLASICC研究、COLOR I研究,COLOR II研究、COST研究以及針對亞洲人群的COREAN研究均顯示,結直腸癌的腹腔鏡手術不僅有著不遜於傳統開放手術的5年生存率等遠期療效,而且還有著疼痛更輕、恢復排氣排便時間更短、出院更快的明顯更優的近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