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填志願作為我們步入社會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非常考驗學生和家長的眼界和能力,畢竟你要立足當下,當然最好能看清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才不至於學成畢業卻異常被動。
我們來復盤一下十年前的熱門專業為何今年來在就業市場不再吃香。
會計
筆者高考那年,會計專業還非常受女性考生的青睞,常常一個班裡,10個女生有8個進了東南西北的財經院校,還有1個在綜合大學裡學會計。因為供過於求,財經大學和專業的招收門檻也比其他理工專業更高。
畢業後筆者發現,會計人的出身多種多樣,有學材料的、化工的、哲學的等等,曾經被稱作最難考試的註冊會計師也不再是大家眼裡的香餑餑。會計,作為一門人文社科,在理工人眼裡不過是小菜一碟,也因為難度較低,職業考試對門檻不設限制,也會被一眾「不務正業」的文科人追捧。
會計專業的熱度跌落也是情有可原,畢竟作為一門以證書衡量水平高低的專業,任何教育機構都可以提供大學水準的教育;會計的低門檻也讓相關人才供不應求。近年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著力於發明自動做帳和審核機器人,假如未來掃描一筆訂單或發票就能自動生成會計分錄,會計人的用武之地將大大減少。
工商管理
作為大學裡的萬金油專業,想必不少人曾經像筆者一樣好奇這個專業到底在學什麼,今後的就業方向怎樣。這是一個集成度很高的商科專業,但往往每個門類課程的完成度和深入程度都不夠理想,尤其是現實意義和作用沒有被很好地重視,另一方面,管理理論非常需要實踐,因此初出茅廬的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面既廣又泛。
這個專業誕生自2000年初,由於當時的經濟狀態和工商業形態,受財稅和企業組織結構的一些政策要求調整,相關專業的人才急需投放市場而且也確實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
確實,很多管理人士會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考取工商管理碩士,這對社會人士是一個很好的充電機會,但對社會經驗甚少的學生來說,理論映射到實踐還需要一段時間。
信息與計算科學
筆者當年對這個專業也不是特別了解,最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發現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實質是計算數學,包括了計算機和數學相關的知識,學習的內容還是比較繁雜的。往往前兩年主要學習數學系的課程:解析幾何、高數等,第三年開始分流學習運籌學、計算機圖形學、信號管理等。
所以如果學生恰好在該專業就讀,最擔心的一種情況就是不僅數學沒學好,計算機能力也稀鬆平常,最終耽誤了自己。因此該專業在就業時由於充當萬金油角色,也面臨較高被替代的風險。
說了這麼多,反觀高考十年,筆者認為沒有所謂的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最幸運的學生早就在前幾年的摸索中弄清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決心以此為業,次幸運的沒有特別的愛好卻能較好地看清時代趨勢順風起飛,而多數人雖然只能囿於當前的情況但也是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與相關背景的人聊天請教做出當下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