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奔小康丨石燕湖村:小民宿大產業,託起村民致富夢

2020-12-12 雨花發布

編者按

「一村一品」,是指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使一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發展水平較高、特色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品或特色品牌,從而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雨花區唯一農業鄉鎮的跳馬,小康成色如何?雨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將紮根一線,積極踐行「四力」,通過「解剖麻雀」方式,展現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金秋九月,花花驅車沿寬敞鄉道徜徉在跳馬鎮石燕湖村,只見曹家衝民宿群四周綠樹成蔭,花草搖弋,一棟棟造型別致的民宿迎面而來,秋風捎來一陣陣果香味、花香味,好一幅鄉村美景圖。

石燕湖村位於跳馬鎮中部區域,地處長株潭核心地帶,有超過90%的森林覆蓋率,夏季平均溫度比距離不到10公裡的長沙城區低3到5攝氏度,享有「天然氧吧」美譽。

「以前村民是做種樹賣樹的小生意,現在走的種樹賣景和發展民宿的新路子。」村黨總支書記劉亞洲告訴花花,2004年,石門村和石燕村合併為石燕湖村,有24個村民小組。近年來,大部分村民從靠外出打零工和發展養殖業的傳統思路中走出來,結合「綠心」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民宿產業,在自我造血和外界幫扶的「雙驅動」下,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94人(其中兜底戶5戶5人),現已全部脫貧。

55歲的村民張永波當包工頭起家後,計劃將積蓄拿到長沙市區買一套商品房養老,在劉亞洲的苦口婆心遊說下,他毅然回村帶頭建起了「多點民宿」。自2018年開業以來,他家每年接待上千名遊客住宿,夫妻倆開業第一年便賺了20多萬,如今月平均收入在3萬元左右。

花花了解到,為支持更多村民參與,雨花區還拿出專項資金,鼓勵村民對房屋進行改造,農戶投入40萬以上政府獎勵16萬,農戶投入30萬以上政府獎勵12萬,吸引了大批村民踴躍嘗試,劉申祥就是其中一個。「政府用真金白銀支持我們辦民宿,儘管是小本生意,但我更有底氣!」嘗到甜頭的村民劉申祥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投資80餘萬,將自家老房子改造成「燕歸曹」民宿,15間房才裝修好,就以600元/間/月的價格租給了石燕湖生態公園統一運營,每年僅房租收入就有10多萬元。

原先吃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輕鬆坐在家裡收房租?別不信,52歲的曹家衝組村民劉戰紅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也韻了把老闆味:一開始,他只把家中14間房裝修了3間,沒想到這3間房立馬給他帶來了每月1800元的收入,他當即決定借錢搞裝修,給其他房間「洗臉化妝」。如今,他在家門口的石燕湖生態公園找到了一份做水電的工作,每月扣去保險,能拿到2000多元工資,日子越過越紅火。

民房變民宿,小民宿撐起大產業。劉亞洲告訴花花,石燕湖村現有30餘棟民宿,主要集中在曹家衝組和村部周邊,現有11家營業,其他民宿陸續進入了施工掃尾階段。目前,集吃喝玩樂遊於一體的曹家衝民宿群已初見雛形, 大家小院、無何有鄉等各具特色的網紅民宿,更是迎來了一波又一波遊客的「打卡」。

「一人致富不算富,先富帶後富,共同富裕才是硬道理。」劉亞洲表示,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家底」,共建利益最大化「同心圓」,村部將充分整合資源,計劃成立民宿合作社,由村集體搭建平臺,實現民宿產業的統一管理、統一培訓和統一運營,探索「民宿+特色產業」差異化經營模式,讓每棟民宿都擁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如「民宿+多肉基地」「民宿+根雕展覽」「民宿+竹藝體驗」等等。

「除了發展民宿經濟,如何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圍繞生態作文章,發展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也是我們一直思考的課題。」作為石燕湖村第一書記,李昌勝見證了石燕湖村的變化。近年來,該村硬化了21個村民小組約24公裡組級入戶道路;打造了太平茶廠、磨石塘兩個區、市級美麗屋場;所有村級主幹道均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裡還組建了專業保潔隊伍……

花花了解到,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該村發揮石燕湖生態公園龍頭帶動作用,以天賜園、辰午山莊和育景園等數十個特色園林休閒基地為輔助,按照「一園一景一遊」規劃,精準定位每個園林,其中有的主打親子遊樂,有的主打鮮果採摘,還有的主打園藝培訓和拓展訓練。

如何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將現有資源整合起來,真正推動鄉村振興?石燕湖村黨總支書記劉亞洲一直在行動中思考,正如他在一首「打油詩」中所說:

政府引領,村為主體。

村企合作,資源共享。

企業聯盟,抱團取暖。

統一品牌,互惠互利。

搭建平臺,統一運營。

村民致富,村級振興。

如今的石燕湖村,每年至少迎來100萬遊客觀光旅遊,村人均年收入近24000元。同時,基本實現就業本地化,僅石燕湖生態公園就吸納了近40餘名本村村民就業,大家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在家門口上班的夢想,荷包越來越鼓,笑容越來越燦爛。

記者手記

2020/09/03

秋辣椒炒回鍋肉、茶油蒸鯿魚、芋頭燉牛腩……9月1日12時許,我們落座「多點民宿」不到15分鐘,色香味俱全的農家菜就悉數上桌,掌廚者正是「多點民宿」的女掌柜沈鳳金,買菜、洗菜、配菜、炒菜都是她。

不請員工,既當廚師又當老闆,既當採購員又當服務員,夫妻倆篤定了綠水青山中的民宿生意經,忙得不亦樂乎,可謂是石燕湖村返鄉創業、勤勞致富的典型。

「多點民宿」的男掌柜張永波說,作為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起初對發展民宿也不無擔憂,但在村幹部的引領和帶動下,他了解到政府出臺的「投入40萬以上政府獎勵16萬,投入30萬以上政府獎勵12萬」 政策紅利,這無疑為他自主創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路子對、政策好、人心齊,農村舞臺大有可為,也可時刻「唱大戲」。

「為什麼取名為『多點民宿』?」

「希望票子多一點、荷包鼓一點、笑容多一點。」面對花花的提問,張永波的回答坦誠而接地氣……

來源 |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熊其雨 陳靜 周哲文

責編 | 高興 編輯 | 郭玲

相關焦點

  • 熊嶽鎮:庭院經濟促增收 帶動致富奔小康
    隨著熊嶽鎮庭院經濟的發展,很多村民都利用閒置的庭院土地種起了苗木、葡萄,辦起了民宿,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麗幸福的鄉村,共同致富奔小康。 如何利用好這一自然資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溫泉村想到了依託溫泉資源發展庭院經濟,鼓勵村民利用好自家庭院建民宿、做旅遊。
  • 安徽池州:特色民宿託起村民致富夢
    近年來,依託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洪墩村精心打造了「慢村農莊」民宿品牌,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整合建成14家各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回鄉創業,探索出一條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慢村文旅服務中心。
  • 一村一品奔小康 | 三仙嶺村:全村有1200多輛轎車
    一村一品奔小康 | 三仙嶺村:全村有1200多輛轎車 2020-11-20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宿+」託起寧夏鄉村振興夢
    「民宿+」託起寧夏鄉村振興夢 2020-06-19 17:43:51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寧夏吳忠6月19日電 題:「民宿+」託起寧夏鄉村振興夢  楊迪 石羽佳  近年來,鄉村民宿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2020年,中國鄉村民宿消費金額預計將達36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永新村,村民們正以「民宿+」促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託起他們的「鄉村振興夢」。
  • 容縣獨石村:產業鋪就脫貧路 淮山託起小康夢
    近年來,容縣石寨鎮獨石村因地制宜發展淮山等特色產業,以產業促脫貧助增收,帶領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他告訴記者,從產業獎補政策落實,到送種子、肥料、技術到地頭,再到包產包銷,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給他鋪設了一條產業脫貧路,更激發了他產業致富的內生動力。從2017年種植淮山,到2019年脫貧摘帽,到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他成為淮山產業的直接受益者。
  • 88秒丨小柿子大發展 鄒城這個村做強特色產業助力村民奔小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建設景觀節點、做柿餅、開農家樂、發展民宿,位於濟寧鄒城市張莊鎮的辛寺村因村制宜發展特色柿子產業,做強美麗經濟,助力村民奔小康辛寺村盛產牛心柿,村裡有上萬棵柿子樹,最老的一棵已有接近四百年的歷史。然而多年來,由於價格較低且銷售無門,牛心柿多爛在枝頭,村民豐產不豐收。「以前時候,都是個體戶,一家一戶自己去賣,儲存也都是笨法子,用水泡幾天,就用三輪車拉著去市場上賣去了。」今年63歲的張厚惠是張莊鎮辛寺村村民,和大部分村民一樣,以前都是用「笨法子」賣柿子,掙不了多少錢。
  • 【代表 委員風採】楊上根: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唱響為民「好聲音」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楊上根: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唱響為民「
  • 「一村一品」讓村民生活「牛」起來
    「我去清掃一下牛棚……」一頭頭犛牛正在牛棚裡悠閑地啃食飼草,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打掃牛棚、準備飼料、給牛添食……   柯魯柯鎮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鎮上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提前實現了脫貧致富,每個村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 湖南隆回:多元化產業+引導群眾致富奔小康
    轄36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1130戶,村民4023人。曾是金石橋鎮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基礎設施滯後的一個貧困村。2015年5月起由隆回縣醫療保障局結對駐村幫扶。2018年底全村共有貧困戶175戶681人,至今年全部脫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南盛大窩村:產業扶貧託起群眾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南盛大窩村:產業扶貧託起群眾致富夢 2020-08-24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在廣東奔小康丨小小竹條,大大夢想!「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沈美娟回憶說,一開始缺少資金,她的親叔叔就給了她兩萬塊;沒有場地,就在家以小作坊的形式開工;缺少人員,家人都成了第一批「員工」。因為自身規模小,加上竹子本身生長周期等因素的影響,六個月後才在線上接到了第一單生意,這一筆8000塊的訂單,讓沈美娟的創業有了轉機。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原標題: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在蘋果
  • 九龍小花椒「長成」致富大產業
    原標題:九龍小花椒「長成」致富大產業 初夏時節,九龍縣乃渠鎮的花椒產業園裡一片生機盎然,一棵棵花椒苗沐浴在初夏的陽光中,綠葉掩映著星星點點鮮綠的花椒。 乃渠鎮黨委書記鄭顯良介紹,九龍花椒素有「貢椒」之稱,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當地群眾的致富產業。
  • 安徽池州:特色民宿託起村民致富夢
    近年來,依託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洪墩村精心打造了「慢村農莊」民宿品牌,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整合建成14家各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回鄉創業,探索出一條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慢村文旅服務中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一村一品」奔小康 毛豆變身「金豆子」
    對於袁慶輝來說,小小的毛豆是他走向幸福小康之路的敲門磚。袁慶輝的家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松谿縣茶平鄉茶平村,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嘗試種植毛豆,沒想到,這一試,試出了一條門路。「沒種毛豆前,在工廠打工,一個月才2000多元工資,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袁慶輝說,如今,通過幾年的奮鬥,他住上了新房。
  • 遵義大窩村村民楊大發:養牛又釀酒 致富奔小康
    遵義大窩村村民楊大發:養牛又釀酒 致富奔小康 發布時間:2020-07-03 16:04:57      來源:遵義日報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 「小茶葉」託起「大產業」
    通訊員 藍海燕 黎清倩裡洞鎮鵝石村是新興縣特別偏遠的小山村,有著平緩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村民素有種茶的習慣。近年來,在該縣人大代表梁建波的帶領下,茶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昔日漫山的荒坡變成如今的「金山銀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愛心」雞苗引領村民奔小康!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愛心」雞苗引領村民奔小康!此次甘肅宏盛匯澤建設有限公司主動對毛家莊村開展幫扶活動,免費贈送雞苗1000隻,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甘肅宏盛匯澤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 王文宏我跟毛家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王隊長聯繫,他們有贈送雞苗的活動,我們就主動過來了,最後達成協議。今天在這裡舉行這個活動,希望毛家莊村民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早日奔小康。
  • 小香梨催生大產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香梨催生大產業晉中市壽陽縣上湖鄉常村通過發展玉露香梨產業,實現了整村脫貧,小小的玉露香梨託起了村民們的致富夢,讓鄉親們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寬。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玉露香梨管護最要緊的時候,一大早,壽陽縣常村村民孫七牛就在自家梨園裡忙碌起來。壽陽縣常村村民 孫七牛:把這個梨打理好,水分足、糖分高,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孫七牛是村裡第一批種玉露香梨的村民,從一開始的一兩畝,現在已經種到了20多畝,雖然現在他家的梨還沒熟,但已經被提前預定一空了,他說,靠著種梨,這收益是一年比一年好。
  • 祁陽:詩詞之鄉人文明 產業興旺奔小康
    正在油菜地裡幹活的合興村貧困戶鄧玉蓮一邊除草,一邊吟起了感謝詩:「新型農民蔣輝光,齊心協力辦農莊;瓜甜果優稻花香,耕出田園好風光;勤勞致富有門路,帶領我們奔小康。」大忠橋鎮黨委書記莊小敬介紹說,大忠橋鎮的農民,喜歡吟詩作賦、出口成詩。 2002年,二十幾位農民詩友倡導成立黃花詩協,每年出版一本《黃花詩詞》,至今已經出版18集,詩作1萬5千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