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祠又叫屏風閣,位於被稱為獅子咽喉的石洞之中,洞深10.75米,寬18.7米,支木為柱,不施椽瓦。前圍照壁,側通二門。殿內居中而坐的是胡則雕像。胡公坐像後原有井,深不可測,曰研井,俗稱獅子喉管。屏風閣的胡公祠是方巖香火最盛處,也是方巖唯一逃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保存完好的古建築。
在永康方巖山頂的人文景觀中,最為著名的便是胡公祠。胡公祠內供奉著的是享譽江南的地方神——胡公大帝,它並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人。他姓胡名則,婺州永康胡庫村人,是北宋時期的一名清官,在他任官期間清正廉明,頗有政績。百姓感恩戴德,有口皆碑。在胡則去世之後,為他立廟祭祀,敬若神靈。
胡則(公元963-1039年),字子正。原名胡哲,後改「哲」為「則」,北宋永康人。少果敢有才氣。宋端洪二年(公元989年)考取進士,為婺州有史以來第一個取得進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年官,繼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後知潯州、睦州、溫州、福州、杭州、陳州,任尚書戶部員外朗、禮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職。力仁政,寬刑獄,減賦稅,除弊端。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江淮大旱,餓死者眾,胡則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錢,詔許永免衢、婺兩州身丁錢。兩州之民感其德,多立祠祀之。今永康方巖有胡公祠。
胡則被百姓敬若神靈,成了「有求必應」的活菩薩,尊胡則為「胡公大帝」。胡公祠不大卻是香火旺盛,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三胡則生日那天當地人更是舉行隆重的儀式紀念胡公。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死後被後人記住的官員很少而被百姓奉若神明的更是少之又少,天朝官吏當效仿之。胡公祠的後山向西遠眺,有一片狀如蒙古包的連綿山峰甚是壯觀,他有個好聽的名字「天下糧倉」。
1959年8月,毛主席在開完廬山會議返京途中路過金華,當時他召集各縣縣委書記座談。當他問永康縣縣委馬蘊生說:「你們永康什麼最出名?」馬書記脫口而出:「五指巖生薑。」毛澤東搖搖頭說:「不是什麼五指巖生薑。你們那裡不是有塊方巖山嗎?方巖山上有個胡公大帝,香火長盛不衰,是最出名的了。他為人民辦了很多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如今,這八個大字就鐫刻在胡公祠前照壁上,與進山的入口處的宋高宗御書「赫靈」照壁遙相呼應,輝躍久遠。
2016年9月永康市芝英鎮上胡村舉行胡公父子胡承師,胡則,胡賑,胡貺四人的雕像揭幕儀式,熱鬧非凡。
逢節假日,去胡公祠為家人祈福吧,伴隨著聲聲吉祥鐘鳴,許下美好的心願,祈求整年的幸福安康。
公共運輸:在永康市區汽車東站乘坐前往方巖的班車到達
自駕:金華出發,走330國道(永康方向)轉東永一線東陽方向轉方巖大道到達方巖景區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