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怎麼吃老北京的小吃爆肚

2020-12-26 貓眼看到的事

之前寫過什剎海邊上的爆肚張,引起了許多的熱議,說什麼的都有,有誇得有貶的,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吃東西本就是如此,所謂眾口難調,沒有必要去強求。同時,隨著網絡發達,視頻裡網絡間甚至某些著名的小吃街上都有人掛著羊頭賣狗肉,拿著不知道哪兒攢的爆肚手藝欺騙來來往往的人,所以今天就想單獨來寫寫爆肚這個最具北京特色的小吃。

有人說北京小吃土,其實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屬於自身的民族性的有代表性的大眾小吃,沒有幾個不土的,因為不土如何接地氣呢。從北京來說,三千年的建成史各家你方唱罷我登場,也孕育了北京小吃的自有的特色。

嚴格意義來說,北京的小吃包括漢民風味、清真回民風味以及宮廷風味小吃。其中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又都以清真回民小吃為主體。當年回民多半鬥舞固定職業,只好湊點本錢、支口鍋、來上一袋子面,再淘換點油與輔料,就開始賣些小吃餬口。所以也就有了兩把刀(羊肉刀、切糕刀)八根繩過營生的說法。

爆肚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根據記載,追溯爆肚的產生年代要到清朝的乾隆年代。過去每當到了秋冬交際的時候,各類清真菜館、攤販就開始經營爆肚。像天橋的「爆肚石」、門框胡同的「爆肚楊」、以及「爆肚馮」、「爆肚滿」都非常有名。

單看爆肚的做法不複雜,就是把新鮮的牛肚、羊肚收拾乾淨後,切成條放在沸水裡快速汆燙,然後蘸著調料來吃。其實,真吃起來這爆肚裡學問可不小。

單說種類,牛肚和羊肚只是個總稱根據位置不同有分出了10多種,像牛肚包括牛百葉、牛肚仁,羊肚則分出了散丹、肚領、肚板、蘑菇、蘑菇尖兒、食信兒、葫蘆、大草牙、肚仁等等。我們一般去外面點餐,專門賣爆肚的都會註明,常吃的也就是百葉、肚仁、肚領、散丹、肚板這幾個種類。那麼我一般出去主要點的就是百葉、肚仁、肚領。您一般去餐廳點出這三樣來就算是正宗來了。

說完了分類,咱們再看做法。其實汆燙爆肚看似簡單,其實手法水溫控制汆燙時間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店家的功夫全在這個「爆」上面了。我們一般在外面點的爆肚都是水爆肚,除了去一些大的清真館子會吃到油爆肚。入水時間不宜過長,所以我們經常發現,剛下完單爆肚就上桌了,這不是說人家拿剩的過過水給您,而且這裡面的秘籍就在速度,少了涼了爆肚是生的,時間長了成猴皮筋了可以做彈弓了。而且過去講究的是吃一盤爆一盤,這東西不能涼著吃。

吃爆肚的時候,需要蘸著作料吃。作料與我們常吃的涮羊肉作料有相似的地方。醬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等,切記吃的時候不是拿湯泡著吃跟吃粉絲似的。吃的時候也不能直接把小料直接倒裡面,而是吃一口粘一次,一口下去帶著爆肚小料香菜蔥花,混合的味道在嘴裡。

如果覺得吃的膩了,再焯一盤白菜同樣沾著小料吃,能喝酒的就著二鍋頭,一口酒一口菜,你能耗一下午。吃完了爆肚,讓店家現烤一個燒餅,外帶著一份羊雜湯原湯化原食,把吃剩下的小料跟湯一和,這就算完成了一頓舒心的午餐。

現在北京的街頭巷尾還有許多曾經的老字號後輩在經營者,下面就介紹幾家:

東興順爆肚張

毗鄰銀錠橋的東興順爆肚張,從光緒九年開業到現在已經137年的歷史了。歷經數代,如今什剎海的老店依然成為了京城著名的打卡地之一。除了爆肚,因為女主人家是做麵食出身的,所以自家做的燒餅、果子乾、山藥糕也是在北京屬於有代表性的小吃。

西德順爆肚王

追溯爆肚王的歷史要從清末開始算起了,那時候山東臨清人王福奎擺攤賣爆肚。從北京的爆肚歷史來說,吃百葉要從爆肚王開始算起了,再之前吃爆肚是沒有百葉的。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爆肚王開始在東安市場有了自己的鋪面,有了自己的字號。憑藉自身的手藝早就得到了許多名人的青睞,像侯寶林、吳素秋、喜彩蓮、小白玉霜這些都是爆肚王的座上客。

金生隆爆肚馮

去年年底,著名的米其林美食推薦首次推出了北京版,其中金生隆作為爆肚的代表入駐必比登推薦。說了也巧,當年這家同開在東安市場的金生隆是西德順爆肚王的鄰居和親戚,當然也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成立一百多年的金生隆爆肚中規中矩,傳統中帶著自身的特點,京劇大師裘盛戎、馬連良就曾經是這裡的常客。

爆肚馮

在北京還有另外一家爆肚馮,就是位於前門廊房二條的那家。要說對於北京小吃的貢獻,爆肚馮的掌柜馮廣聚則是當屬不辭辛勞的。當年為了發展北京小吃,在後海創立九門小吃,把許多的老字號小吃繼承者聚攏起來,老爺子就一個願望,讓咱老北京的吃兒能多回來一些。早在九十年代末為了饞這口爆肚,特意下班打著車來這一片,先去門框胡同瑞賓樓來份褡褳火燒,再去小腸陳吃完滷煮,隨後到爆肚馮吃上一份爆肚,來上一趟美妙的北京小吃晚餐之旅。

爆肚滿

說起爆肚滿都快不知道誰家是正宗的了。打開大眾點評搜索爆肚滿,出來不下20家。在爆肚的歷史中,能夠稱得上爆肚滿的大概有那麼幾家,一家最早開在東四牌樓的西南角。這家爆肚滿開業於1954年,老闆最早是在爆肚王、爆肚馮學本事,後來自己開業了。公司合營後爆肚滿叫做了東升食堂。曾經在東直門外比較有名的「爆肚皇」,就是這家爆肚滿的夥計開的。另外一家爆肚滿是在改革開放後開業的,老闆曾經在東安門德慶祥羊肉鋪學徒。公私合營後在和平食堂工作。這家爆肚滿主要做燒羊肉,兼做爆肚,店面曾經在虎坊橋、天橋全來順、輸入胡同、南橫東街等處。南城一家有名的「老五爆肚」老闆曾經是他們家的學徒。另外一家是當初在菜市口的爆肚滿,這家爆肚滿同樣開業於改革開放後。

記得快二十年了,曾經在搜狐的美食上連續寫關於北京小吃的專欄,時過境遷,如今北京小吃又有更多的融合和變化,於是便有了重新在百家號上把這個事情重新撿起來的想法,看看這些曾經的小吃又有了哪些變化。

相關焦點

  • 北京小吃難吃?可能你吃的是「假貨」
    不去指責那篇文章中的疏漏,我僅僅是以一個食客的角度,來聊聊我愛吃的那些北京小吃。需要提前說明:1、我不是北京人,沒有北京戶口,出生在河北,對北京小吃沒有原教旨主義者那種原生之愛。但是同屬北方地區,口味偏好有天然的趨同性。2、我也並非愛吃所有的北京小吃,也有一些覺得一般,沒有吃到過好的。
  • 城隍根下的小吃——北京小吃
    雖然現在北京的外來人口很多,帶來了許許多多好吃的外來小吃,但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今天給您盤點一下在北京城隍根底下的特色小吃。
  • 爆肚總是煮的很老?大廚:來,教你怎麼做出又香又脆的爆肚!
    爆肚是老北京的一種風味小吃,不少人在電視劇裡會看到電視有演吃爆肚的劇情。看著電視裡的爆肚是又香又脆,看的大家是食慾大增,口水直流,巴不得馬上也來盤吃一下。確實,做的好的爆肚,吃起來那真叫一個爽,如果再喝點啤酒,這是人間美味。
  • 爆肚,老北京的美食
    有關爆肚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每到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開始推出爆肚這道美食,經過上百年的積澱,爆肚逐漸成為了北京的一道名小吃。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胡同有「爆肚楊」「爆肚馮」「爆肚滿」。如今,北京很多飯店都有爆肚這道菜。許多人雖然喜歡吃爆肚,卻並不了解這道傳統小吃的門道。
  • 北京,到底有什麼小吃?體驗北京風味,感受北京小吃風流
    北京小吃最初記載600多種,數一圈,舌頭都打轉兒,現如今剩下的100多種,說出哪個都讓人垂涎欲滴,一起來拾起北京小吃時光沉澱的老味道吧!在整個秋冬,穩坐北京街頭小吃第一的自然是冰糖葫蘆。成品吃起來又香又甜又滑爽,有一股穀物樸實之氣,給人以親切感。炒肝,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傳統風味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地道的老北京炒肝湯汁濃稠油亮,帶有蒜香味,吃起來肥而不膩。北京人喜歡把炒肝作為早餐來吃,所以它也成了北京傳統早點一部分。
  • 來北京旅遊必吃的史上最全美味小吃推薦
    (錦芳、都一處、烤肉宛等等)2、南鑼鼓巷南鑼鼓巷以老北京味道和小吃為主,餐飲主要都是一些很有特色的店,已經開發的比較完善,順便還可以看看後海。(推薦洪記小吃)再推薦一些有北京特色的食物,有小吃,有大餐,至於願意嘗試哪些,哪些是你心目中的美味,你可以酌情選擇:北京小吃,如豌豆黃、芸豆卷、糖耳朵
  • 舌尖上的中國:北京爆肚,是著名的回族小吃
    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風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過去和現時,每當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營爆肚。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胡同有"爆肚楊",還有"爆肚馮"、"爆肚滿"等最為出名。 爆肚是把鮮牛肚(指牛百葉和肚領)或鮮羊肚洗淨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
  • 把老北京爆肚做到極致——訪北京「爆肚滿」第四代傳人滿毅
    2010年,成立北京滿恆福餐飲有限責任公司,將「爆肚滿」由一家面積60平方米的小店,發展至擁有12家門店、員工達百餘人的清真餐飲連鎖企業。老北京有句俗話:「北京的小吃在宣武,宣武的小吃在牛街。 」5月27日,從北京南站打車約20分鐘,便來到了位於北京西城區(原宣武區)的牛街。這裡是北京最著名的回民聚居地,不同於其他街區,這兒的建築多帶有伊斯蘭風格的穹頂。
  • 豆腐腦兒、滷煮、爆肚:說說那些來自北京的地方風味小吃
    古都北京,幾百年來大小貴族和千萬臣民,在這裡休養生息,著實造就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小吃文化」。老北京的小吃攤小吃店都是一家一戶的,經過幾代人的操持,的確出了許多地道的玩意兒。在這些地方聚集著幾百家小吃店或小吃攤,煎、炒、烹、炸、烙一應俱全。
  • 尋找地道北京味:北京小吃完全攻略
    華天小吃白塔寺店:阜成門內大街白塔寺對面。 華天新城小吃店:新街口豁口南側路東。 西來順飯莊:和平門西交民巷把口,原來在白塔寺。早點供應部分小吃。 又一順飯莊:黃寺大街西口路南。早點供應部分小吃。 新榮清真小吃店:新文化街和鬧市口交界處東北角。本以為早沒有了,最近路過發現還在。小時候在那裡第一次吃滷炸豆腐和丸子湯。
  • 除了老北京人,有誰還能吃著爆肚和王致和臭豆腐,還喝豆汁?
    生活在北京的老北京人,也沒有這麼吃的呀。為什麼這麼想呢?怎麼那麼重口味呢?我在這想跟大家聲明一點。北京人沒有這麼重口味,吃東西沒有這麼狼虎。那都是沒有到過北京的人臆想中的形象。我也明白,有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對北京的小吃嗤之以鼻,尤其是看著滷煮和炒肝兒,還有麻醬麵的時候,都會皺著眉頭說,太膩了,你們怎麼吃得下。呵呵,是很膩,我們也知道。所以,我們也不是天天吃呀。說到這裡的時候,有很多朋友是不是有一個誤解。就是我們北京人天天都吃這些動物內臟。其實是不對的。我們也是偶爾去吃一下。
  • 來北京必逛王府井小吃街,龍鬚酥、冰糖葫蘆、爆肚等,滿足你的胃
    來北京必逛王府井小吃街,龍鬚酥、冰糖葫蘆、爆肚等,滿足你的胃!我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各地都有自己的美食文化和特色美食,各種各樣的美食組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來到一個城市旅遊,最不容錯過的就是當地的美食街,北京作為我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城市,它的美食文化也是非常豐富的。
  • 國慶十一放假如果到北京,北京的這些著名小吃你一定要品嘗品嘗
    所以,如果你不信的話就來北京,品嘗品嘗北京的小吃,看看有沒有你那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元素的影子,看看你那個地方的飲食文化藏在那個著名的北京小吃裡。國慶十一放假如果你來了北京給你推薦這幾個北京著名的小吃,你一定要品嘗的最有北京特色的和老北京人都喜歡的北京著名的小吃。
  • 老北京傳統風味「爆肚」,不生不老恰到好處,有秋膘爆肚滿城一說
    今天和大家聊聊老北京的「爆肚」。 爆肚是老北京的傳統風味小吃,不但廣受大眾喜愛,而且歷史悠久,早在清代乾隆時期就有爆肚的記載,更是有「要吃秋,有爆肚」這樣的說法,所以每年一到了貼秋膘的時候就會爆肚滿城。
  • 數數那些關於北京小吃的詩詞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特點,北京城作為明清兩代的都城更是匯聚了全國各地的美食,特別是形成了許多流傳下來的那些特色小吃,比如說:驢打滾、艾窩窩、豌豆黃、爆肚、豆汁、焦圈、炒肝等等。這些小吃在清代雪印軒主的《燕都小食品雜詠》多有稱頌,下面讓我們來數數那些關於北京小吃的詩詞。
  • 要吃秋 有爆肚兒 一個「爆」字見功夫
    入秋了,又下了兩場雨,熬過酷暑的北京,可算涼快些了。這時,最能勾起北京人食慾的,莫過於「爆肚兒」。「爆肚兒」是老北京著名的小吃,好吃、便宜,當主菜、佐小酒兒都可以。「爆肚兒」的技藝有三絕,一是選料要精,二是刀法要好,最重要的是其三——全在「爆」字上見功夫。爆肚要用大鍋,水量得足,像爆散丹用五秒鐘;肚板兒七秒;肚領、肚葫蘆、肚蘑菇八秒。如果過了火候兒,就會又老又硬嚼不動了。取材的羊,好的是張家口北的綿羊,胃又肥又大,最好當天宰殺,要新鮮,刀功要好,切得薄而細。
  • 北京東華門小吃街現炸蜈蚣、炸蛇 一隻炸蜘蛛80元
    炸蜘蛛炸蛇你敢吃嗎?」近來本報不斷接到一些讀者的線索,反映已經經營了31年、素有北京「小吃名片」之稱的東華門夜市,「北京小吃」的口味越來越不正宗,而且銷售的品種越來越邪乎。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進行了一番實地探訪。
  • 北京城裡「最地道」的美味小吃,到北京時不得不嘗的美味
    咱們都知道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裡面遺留了很多歷史古蹟,雖然現在變得特別的繁華,但是你在某些角落還是能夠體會到歷史的韻味。就比如在北京有很多的小吃,他們就非常受北京人的喜愛,尤其是那些傳承了很久的地道北京小吃,更是讓老北京人愛不釋口。不知道你聽說過嗎?
  • 京片子們小時候兒的回憶 盤點19種北京小吃 準有你沒吃過的!
    愛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但為什麼後來又叫愛窩窩呢?因為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御愛窩窩。」
  • 北京人特別喜歡的北京街邊地道的小吃,你吃過幾種?
    說起北京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烤鴨,提起小吃大家都說要去王府井,其實在北京有很多隱藏起來的美食,它們隱藏在大街小巷的角落裡, 1、燒麥,早餐吃一籠燒賣感覺一天都不餓,裡面豐富的餡料是北京燒麥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