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的兩個人,代表了曹魏集團身後的潁川氏族

2020-12-16 龍眾之主

曹操本來只是一個出身於宦官世家的小人物,雖然被《三國志》冠上曹參之後的的名譽,但說到底他最初入仕時也只是一個小官吏,然而卻一步步建立了龐大的曹魏集團,打下了半壁江山,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兩大家族的支持,一為曹家,有曹仁、曹洪一幫忠心耿耿的族弟鼎立支持,二為夏侯家族,有夏侯惇、夏侯淵一眾中流砥柱。而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勢力支持著曹操一路高升,就是潁川氏族。

潁川是一個名士滿天下的風水寶地, 從漢初時的張良晁錯,再到漢末時的司馬徽、郭嘉、徐庶等等,都證明了潁川氏族的強大。在潁川有四大姓氏最為耀眼,分別是陳氏(御史中丞陳群),鍾氏(廷尉鍾繇、其子鍾會),庾氏以及荀氏。這裡面在三國魏晉最活躍的就是荀氏家族了。這個家族為青史留下了太多的名士英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令君」荀彧和「謀主」荀攸。

荀彧的祖父荀淑被鄉裡稱其為「智人」,又稱為「神君」有的八個兒子都很有才能,人稱「荀氏八龍」,其第六子荀爽最為知名,官至司空。隨著東漢末年的到來,各方諸侯陷入混戰,潁川荀氏也跟著進入了輝煌時代。荀彧、荀攸等人輔佐曹魏王朝,讓荀氏的家族一時風頭無量,力壓其他望族成為潁川第一大家族。

荀彧,字文若,乃是曹操手下的首席謀臣,就算是鬼才郭嘉在世時,地位也比不上荀彧。荀彧在曹操手下不僅多獻奇謀妙計,還擔任著人力資源總監的職位,為曹操網羅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許多人才。荀彧擔任尚書令因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曹操為了鞏固自己與潁川氏族的聯繫,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荀彧的長子,並把他所有兒子都加官進爵,其六子荀顗甚至還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等職。不過可惜的是曹操並未完全收服荀彧的心,在荀彧的心裡他始終是漢臣而不是曹操的臣子,由於他反對曹操稱魏公而被曹操討厭,將他調離了權利中樞,後來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當然,大多數人都認為荀彧是被曹操賜毒自盡的,但以荀氏家族的影響力曹操應該不至於此。

荀攸字公達,是荀彧的侄子,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徵伐呂布時荀攸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消滅袁紹諸子,荀攸這一生可謂功勳卓著,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被譽為曹操手下的「謀主」。

不過再有名望的家族終有衰落的一天,雖然荀氏家族在曹魏乃至晉朝初期都還風頭正盛,但隨著八王之亂的開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荀氏一族漸漸走向了衰弱,再不復三國時期的風光。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潁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為了曹魏重臣
    東漢末年,當時的潁川士族集團赫赫有名,從潁川誕生了許多的名士都成為了曹操手下著名謀士。如荀彧、荀攸、郭嘉等等。而這中間有四人在當時被稱為潁川「四大名士」。而這四人在曹魏建立後,都成為了曹魏政權朝廷上的重臣。我們來看看是哪四人。
  • 曹操逼死荀彧,對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有沒有影響
    荀彧曹魏政權有兩大集團非常重要,分別是潁川士人集團和譙沛武將集團,一文一武。潁川集團主要以潁川士族為主,譙沛集團主要以曹氏、夏侯氏宗族為主。自東漢末年曹操起事直至曹魏後期的70餘年間,兩大政治集團是與曹氏政權的興起、發展、消亡相始終的。也就是說這兩大政治集團始終都深刻地影響著曹氏政權的政治變遷乃至政權的發展方向,無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波瀾壯闊的軍事鬥爭,還是曹丕立國之後曹魏的政治統治。一直到曹魏後期,司馬懿和曹爽的明爭暗鬥,曹爽就是當時譙沛武將集團的代表,潁川士人集團選擇站在司馬氏一方,最終幫助司馬氏篡奪了曹魏的政權。
  • 魏晉時代的橫截面:潁川士人集團,對魏晉時期朝政走向的影響
    進一步撥開歷史的迷霧,在這些衝鋒陷陣的武將身後,正是一個個士人集團深刻的影響著歷史的進程,這其中尤其以潁川士人集團為翹楚,以荀彧,陳群為首的這個士人集團是曹魏奪取天下最為重要的因素。從某方面來看,潁川士人集團並不是曹操的附庸,而是魏武帝的合伙人,潁川士人們壟斷了曹魏集團幾乎所有重要文官的空缺,在曹老闆事業的開拓期給予了具有決定性的建議。
  • 《軍師聯盟》荀彧死了,曹操忌憚的潁川荀氏一族並沒有消失
    荀彧在司馬懿求他之後,帶了一份書簡去見曹操,直言很失望,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不臣之心,孟德再也不是20年前和他一個頭磕到地上共保大漢江山的阿瞞了。同樣曹操對荀彧的表現也很惱怒,作為多猜之君,他送的空食盒或許只是警示荀令君,但荀令君知道曹操絕不會在容他。回想起自己出仕三十年的人生,他一直在平衡,可惜最終還是失敗了,這時的失望更多的是對自己。話分兩頭。
  • 三國演義:曹魏的智囊團大多出自潁川,這幾個人都是老鄉!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曹操身邊有很多謀士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那就是潁川,今天小弟為您盤點一下潁川集團都出了哪些人才!荀彧,曹操安定北方的首席謀臣,首席功臣,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其實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荀彧之於曹操是什麼意義。 曹阿瞞也曾說過,荀彧就是他的子房!
  • 三國殺:潁川謀士集團的核心殺器,有了他郭嘉荀彧也得靠邊站
    其中以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郭嘉、荀彧、賈詡、荀攸、程昱)尤為突出,當然在三國後期也不乏能人輩出。可是不知道您各位是否了解這些眾多的謀士有很多都是出自一個地方名叫潁川,因此潁川謀士集團也脫穎而出。在三國殺移動版中,潁川謀士集團可謂是整個曹魏陣營的中流砥柱,不管是排位、八人還是其他戰局,只要出現曹魏勢力總少不了我們的潁川謀士。
  • 宿命的悖論:論潁川荀氏對曹魏政權的態度
    荀氏叔侄是魏武「創業初期」的重要助力,曹魏謀主大抵來自潁川,以二荀為核心。荀攸充作隨軍謀主,而荀彧則負擔起「舉薦人才」的重任。 曹魏的政務型人才,粗略可分為三類。
  • 東吳孫權的使者華歆為什麼可以當上位極人臣的曹魏三公?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封華歆為司徒,是曹魏初代三公之一。但對漢末三國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華歆並不是曹魏的元老而是東吳孫權派來的使者。那麼華歆為什麼能當上曹魏三公呢?孫策去世後,曹操以朝廷名義招華歆到許昌當官,華歆立刻離開孫權北上。華歆到許昌後不久,打贏官渡之戰的曹操開始改變潁川集團一家獨大的政治格局,以荀彧為代表的很多曹操集團元老的權勢地位有所下降。而元老的權勢地位下降給了華歆這些曹操集團的新人發展空間。
  • 以荀彧為例,聊聊曹魏政權中,潁川士族的重要性
    大家在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一定注意到了,曹魏集團有個知名謀士,那就是是荀彧。荀彧極得曹操器重,荀彧為曹操推薦了郭嘉、鍾繇、陳群、司馬懿、荀攸等人,而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出身潁川。因此後世提出了潁川士族這一個說法,潁川士族在東漢末年起於曹魏集團,在晉朝同樣活躍。所謂士族,是在東漢後期形成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東漢末年大概有兩個大的士族集團,一個是汝南士族,他們服務於汝南袁氏。另一個就是潁川士族,他們在荀彧的帶領下,投身到了曹操帳下,為曹操出謀劃策。
  • 三國曹操潁川派:孔明荊州派與仲謀江東派所不能及
    和號稱拿了「臥龍先生」和「鳳雛先生」的劉備以及擁有江東俊傑的周郎,魯肅的孫仲謀兩位分庭抗禮且穩固北方,靠的一直都是潁川的智庫集團和譙沛的武庫集團。司令打仗得跟著參謀幾個幾個,正副參謀長若干,這些出謀劃策的參謀在古代就是如同曹阿瞞手下的智庫團一樣作用的。曹操的智囊團主要是潁川派,可以說撐起了魏國的半邊天。
  • 關羽在華容道攔住曹操,為何最終放了他?原來不放的代價太大
    對比曹操和袁術兩人的能力,袁術雖然名氣比較大但沒有曹操有才能,況且自己也在兗州被曹操兩次擊敗,豫州士族果斷選擇曹操,以荀家、鍾家、陳家為代表的士族加盟曹操,為曹操提供了錢糧支持。荀彧、荀攸、鍾繇、陳群這些人成了曹操最原始的謀士集團,也是曹操核心決策層。
  • 三國說之淺析強大的潁川荀氏
    潁川荀氏是後漢至西晉時期的典型士族之一,經歷了從後漢末年形成世家大族再變成魏晉高門的整個時期,在晉室南渡後式微,並最終湮滅於南朝。從漢至隋,史書記載者百人,從政者諸多,各代人先後不同程度的參與了曹魏、西晉、東晉的建立和發展;聯姻婚宦不是皇室就是其餘高閥望族,是當之無愧的高門士族。
  • 人物小傳之潁川徐庶:先侍劉備後隨曹操,演義美化一生平淡
    當時的劉備集團,是曹魏集團的主要打擊對象,早已瀕臨破產邊緣。面對此情此景,諸葛亮、徐庶和石韜三人的命運出現了轉折。諸葛亮認為只要撐過這個坎,就可以擁有一個輝煌的明天;而徐庶和石韜顯然沒能堅持下來,他們最終前往曹魏集團,與老朋友孟建共事。
  • 曹操手下戰將很多為何只有張遼入選72名將,張飛戰績不多卻能入選
    而屬於曹操手下只有一人,就是張遼,屬於劉備手下有三人,就是諸葛亮、關羽和張飛,屬於孫權手下有三人,就是呂蒙、周瑜和陸遜。 作為三國時期最大勢力的曹操,雄據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手下人才濟濟,戰將千員,謀臣無數,為何只有張遼一人能上榜古代七十二名將?
  • 荀彧向曹操舉薦了六位謀士:除了郭嘉,你還知道哪一個?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離開袁紹而投靠曹操。在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在長年徵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徵戰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公元207年,在曹操徵伐烏丸時,郭嘉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 三國時期曹魏集團,頂尖的名將都有哪些?又有什麼能力呢?
    三國時期,曹操從一個小人物成長為一代梟雄,從一個小小的騎都尉變成了一個掌握著朝廷大權的丞相。雖然曹操是掛著丞相的名義,但是誰都知道曹操掌控著整個朝廷的生殺大權,朝廷的大事還不是曹操一個人說的算。曹操要是想去奪取皇位,那是誰也無法阻止的,後來的曹丕繼承了曹操的霸業,就是在曹操基業的基礎上逼迫皇帝退位的。而無論是曹操時期還是在曹丕時期,這時期雖然朝廷內部被曹氏家族掌控,中國的北方也是他們的地盤。但是在中國的西南還有劉備的勢力,在東南地區也有東吳孫氏家族,可以說在外部曹氏集團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威脅。正所謂國難思良將啊,在危難關頭怎麼可能沒有良將在手呢?
  • 袁紹手下最強大將:官渡之戰大難不死,得曹操賞識,是劉備頭號大敵
    在三國局勢形成之前,此人的地盤,兵力,城池,遠要比曹操,劉備,甚至是東吳孫家多得多!只可惜,他不善經營,不善於利用人才,更不體恤手下大將,最終導致戰敗,致使自己血本無歸,留臭名於千古,這位之前的大老闆就是袁紹。
  • 人才集中地,名士的搖籃,潁川出過這些厲害人物
    說起潁川名士,大多數人是從三國了解的,在三國之中,許多厲害的謀略家都是出自這個地方,當然不只三國,這片地方自古就出來很多的名士,這裡就盤點一下。
  • 取名字三國我只佩服潁川荀氏:實在慚愧,一大半我都不認識
    三國時期有些人名和表字套用現在的詞彙來看有點令人忍俊不禁,比如袁術字公路、眭固字白兔、丁廙字敬禮等等,有些則是意味深長;還有些則是生僻的保準你要去查字典;論取名字三國我只佩服潁川荀氏:實在慚愧,一大半我都不認識,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三國演義》裡竟有多達133位君主,真不止劉備、曹操、孫權
    曹魏勢力 3、曹操 曹魏的開國君主。 4、曹丕 曹操之子 5、曹叡 曹丕之子,曹操之孫。 6、曹芳 曹魏第三任皇帝,曹彰之孫,曹叡養子,曹操之重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