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本來只是一個出身於宦官世家的小人物,雖然被《三國志》冠上曹參之後的的名譽,但說到底他最初入仕時也只是一個小官吏,然而卻一步步建立了龐大的曹魏集團,打下了半壁江山,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兩大家族的支持,一為曹家,有曹仁、曹洪一幫忠心耿耿的族弟鼎立支持,二為夏侯家族,有夏侯惇、夏侯淵一眾中流砥柱。而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勢力支持著曹操一路高升,就是潁川氏族。
潁川是一個名士滿天下的風水寶地, 從漢初時的張良晁錯,再到漢末時的司馬徽、郭嘉、徐庶等等,都證明了潁川氏族的強大。在潁川有四大姓氏最為耀眼,分別是陳氏(御史中丞陳群),鍾氏(廷尉鍾繇、其子鍾會),庾氏以及荀氏。這裡面在三國魏晉最活躍的就是荀氏家族了。這個家族為青史留下了太多的名士英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令君」荀彧和「謀主」荀攸。
荀彧的祖父荀淑被鄉裡稱其為「智人」,又稱為「神君」有的八個兒子都很有才能,人稱「荀氏八龍」,其第六子荀爽最為知名,官至司空。隨著東漢末年的到來,各方諸侯陷入混戰,潁川荀氏也跟著進入了輝煌時代。荀彧、荀攸等人輔佐曹魏王朝,讓荀氏的家族一時風頭無量,力壓其他望族成為潁川第一大家族。
荀彧,字文若,乃是曹操手下的首席謀臣,就算是鬼才郭嘉在世時,地位也比不上荀彧。荀彧在曹操手下不僅多獻奇謀妙計,還擔任著人力資源總監的職位,為曹操網羅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許多人才。荀彧擔任尚書令因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曹操為了鞏固自己與潁川氏族的聯繫,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荀彧的長子,並把他所有兒子都加官進爵,其六子荀顗甚至還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等職。不過可惜的是曹操並未完全收服荀彧的心,在荀彧的心裡他始終是漢臣而不是曹操的臣子,由於他反對曹操稱魏公而被曹操討厭,將他調離了權利中樞,後來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當然,大多數人都認為荀彧是被曹操賜毒自盡的,但以荀氏家族的影響力曹操應該不至於此。
荀攸字公達,是荀彧的侄子,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徵伐呂布時荀攸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消滅袁紹諸子,荀攸這一生可謂功勳卓著,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被譽為曹操手下的「謀主」。
不過再有名望的家族終有衰落的一天,雖然荀氏家族在曹魏乃至晉朝初期都還風頭正盛,但隨著八王之亂的開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荀氏一族漸漸走向了衰弱,再不復三國時期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