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深港醫療創新合作論壇在深圳召開,來自內地和香港的醫療界、學術界和生命大健康企業的近百名專家齊聚深圳,共同討論香港醫療資源北上、生命健康產業在大灣區孵化等話題。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徐友軍建議,深圳可在制度建設方面探索跟香港規則銜接,就科研成果轉化投入商業應用、利益分享、產權歸屬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一系列問題保障港方利益。他又指出,起始於香港科學園的港資生命健康項目可到深圳的羅湖口岸經濟帶進行轉化和落地。
徐友軍提到,香港的藥物、醫療器械以及醫藥創新的評審標準相較內地更國際化;依託港大等高校,香港生命大健康產業創新項目水平也較高,完全可以來到大灣區進行孵化和成果轉化。他舉例,香港科學園的場地有限,孵化企業畢業之後需要自己另尋出路;其中生命健康方面的項目完全可以來到深圳的羅湖口岸經濟帶進行轉化和落地。
「羅湖區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跟兩地的距離都很近。這一帶已經深圳市政府規劃成為了高水平的深港合作新平臺。定位重點就在生命大健康領域的合作。」徐友軍同時強調,香港醫療界和相關科研人士北上,涉及到科研成果轉化、利益分享、產權歸屬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一系列問題;深圳必須要在此方面探索如何跟香港規則銜接,保障他們的利益。
探索灣區公院線下保險結算
「港醫北上能拓展內地市場,深圳能提高醫療水平和生命大健康產業的高度,大灣區的患者能夠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這將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徐友軍說。
「內地患者通過我們的聯合醫務APP,搖一搖就可以找到香港的醫生進行遠程看診。」採訪中,香港聯合醫務集團中國區總裁李家聰向記者展示了聯合醫務APP的運作流程。他解釋道,公司APP後臺匯聚了來自香港和內地多個省市的醫療專家,可以為兩地患者提供遠程就診。與此同時,該公司與內地多家保險機構共同推出了多款網際網路保險產品,內地患者就診的費用可以直接由保險公司賠付。「內地患者在醫院就診,多數僅能使用政府醫保,而無法使用商業保險。這一舉措改變了內地醫療機構與商業保險不聯通的機制,已經在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落地。線上的比較容易實施,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大灣區公立醫院推進線下的商業保險結算。」
港醫線上試水 積累內地「粉絲」
「港醫北上執業已經提及多年,但很多香港醫生對內地法律和醫療規定不夠了解,擔心北上執業有風險。」李家聰告訴記者,港醫先在線上做一部分嘗試,積累一些內地「粉絲」,在有「粉絲」的基礎上,未來再嘗試線下來到內地看診,也會更順理成章。同時將優質醫療資源與商業保險進行捆綁,也能激勵保險行業推陳出新,推出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也為患者節省就醫成本。
信息來源:大公報
編輯:咖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