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這種地方,小國寡民但經濟發展水平卻非常高。原因其實很簡單,有一項乃至多項特色的產業。
冰島是北大西洋中一個島國,處於大西洋和北冰洋交匯之處,為北歐五國之一。其地理位置不僅偏僻,領土面積也非常狹小,全島只有10.3萬平方公裡,人口大約32萬人,是貨真價實的地小人少的小國。
冰島很早在就是一個發達國家。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機時,冰島曾宣布破產。但是十年過去了,這裡的日子卻越過越好,並始終處於發達國家之列。
人均GDP算,冰島屬於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35萬的總人口創造了接近260億美元的年GDP,人均GDP高達7.4萬美元,高於全球絕大部分的國家。
這不禁讓人疑惑,偏僻而且狹小的冰島,是如何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呢?
和其它北歐發達國家不同的是,冰島遠離歐洲大陸,孤零零地漂浮在靠近北極的格陵蘭海面上。這裡最初一片荒蕪,除了嘰嘰喳喳的海鳥,再也沒有其它生命。
公元前四世紀時,一些挪威海盜迷失了方向,漂到了這裡,歐洲人才知道還有這樣一座沒被開發的島嶼。由於這裡靠近北極,白天較短,植物難以吸收充足的陽光,並不適合農業種植。又沒有什麼工業,島上的人只能靠當海盜劫掠過往的商船為生。
公元874年,一個叫英格·亞納遜的挪威人,由於殺人遭到追捕,帶著家人逃到了這裡,成為冰島最早的永久居民。此後,丹麥、挪威等沿海國家的罪犯和奴隸,為了逃難也紛紛上島,靠著打劫實現了資本原始積累。
二戰之後,歐洲大陸滿目瘡痍。但冰島由於地理偏遠,處於大洋中央,因此沒什麼損失。當時冷戰初起,美國認為,北極圈附近的北歐國家,處於蘇聯進攻北美大陸最近的海、空要道。尤其是冰島、格陵蘭島等,更加靠近北美,是北美大陸前沿防禦和歐洲通信聯絡的樞紐。如果一旦落於蘇聯之手,將對美國的全球防禦體系,造成巨大傷害。
所以美國必須控制這些島嶼。而採取的辦法就是用錢砸,尤其是地理位置更加重要的冰島,雖然不在二戰受損國之列,但美國仍然將其列入馬歇爾計劃的一員。
上世紀五十年代,冰島的人口只有區區15萬,馬歇爾計劃分配給島上的援助金額卻高達4300萬美元之巨。於是過去靠捕捉鱈魚生活的冰島人,搖身一變成了有錢人。
此後,美國在冰島租用場地建設了不少軍事基地。為了討好當地居民,美國政府還出資培訓冰島居民,讓他們進入基地後勤和服務體系工作。
1958年,冰島和英國為了爭奪鱈魚捕撈權,爆發了鱈魚戰爭。蘇聯趁勢拉攏冰島,敞開收購冰島海鮮。這讓美國人憂心仲仲,於是發動西班牙和義大利採購冰島的海產品,並逼迫英國讓步。小小的冰島不戰而勝。
冰島自然資源豐富,鱈魚產量全球第一,四面環海利於風力發電。由於電能太多,輸送到歐洲成本太大,冰島就在島上建起高耗能的鋁電解廠消耗電能,因此冰島的煉鋁業在世界上也遙遙領先。
冰島旅遊資源豐富,在這裡可以看到獨特的極光現象。每年來此旅遊的人數要比冰島本土的人數都要多。2010年後更是翻了三倍之多,相當於每三個外國人養一個冰島人。
另外,冰島的金融業和生物產業也十分發達,生物製造業全球第四,還是軟體出口大國。多業並舉之下,冰島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2018年人均GDP達到73191美元,成為國際排名靠前的發達國家。
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的冰島,加入歐盟後取消了軍隊,只留下1000人左右的警察部隊,省下來的軍費則用於經濟發展和國民福利上。
由於對富人實行高稅收政策,整個冰島的貧富差距很小,福利也十分健全。不僅有免費的醫療和教育,連住房也是免費的。家家都住別墅開豪車,享受悠閒的生活。在這種舒適安逸的環境下,犯罪率極其之低,社會非常穩定安全。
雖然冰島氣候惡劣,但人們生活安逸富足,不用為生活奔波。因此這裡的人都很長壽,人均壽命能達到83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十幾歲。
由於過高的福利,冰島國家長期處於欠債狀態。2008年金融危機後,隨著金融業大面積倒閉,冰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宣告破產的國家。不過由於有歐盟數百億資金援助,冰島居民的高福利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所以冰島是一個國窮民富的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