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發現:馬山留守兒童家庭進城開拓視野啦!

2020-12-19 馬山廣播電視臺

2020年1月16日,在馬山縣民政局的支持下,由南寧市齊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馬山縣白山鎮合城社區及合福社區的留守兒童和家長來到南寧市開展 「城市大發現」親子冬令營,活動中職業體驗、文明搭乘公共運輸、參觀廣西規劃館等豐富的內容,讓兒童與家長在實踐中思考和學習,親子關係更親密。

出行前,齊悅社工通過《地鐵是怎麼建成的》繪本帶領兒童及家長學習了地鐵的建設知識,並在課程中通過示範練習,幫助他們了解掌握搭乘地鐵、餐廳用餐、搭乘電梯、參觀展館等公共禮儀。

第一站,「職業體驗」主題活動。家長和孩子們來到肯德基餐廳,在餐廳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孩子體驗了食物製作過程並為自己和家長製作了午餐。透過活動孩子們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增加親子溝通交流,促進親子關係更親密。

第二站,在社工的帶領下家長和孩子們搭乘地鐵3號線,通過自己操作買票,搭乘等方式,體驗城市公共運輸的便捷。

第三站,家長和孩子們來到廣西規劃館實地參觀,學習新知識,增加新見聞,開闊新視野,增加孩子們對家鄉廣西的熱愛。

1

在肯德基餐廳裡,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參加「職業體驗」

2

完成「職業體驗」後,小朋友和家長表示很高興有這樣的安排,並一起合影留念

3

小朋友和家長在社工的帶領下學習購買地鐵票

4

社工帶領小朋友和家長一起進站搭乘並走完整個過程

5

孩子在廣西規劃館體驗3D技術,透過VR感受廣西各地風景

6

在規劃館裡,講解員帶領小朋友和家長們學習廣西各民族服飾

此次活動得到廣西規劃館、南寧市安吉萬達肯德基餐廳的大力支持,也讓孩子和家長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

來源:齊悅社工

編輯:黃海蜜(實習)

審核:韋紹群

監製:王宏璇

馬山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120餘名貧困家庭兒童圓夢武漢公益夏令營
    今天,120餘名貧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和農村邊遠地區子女,離開武漢光谷(國際)外國語學校,開始2019年「同一藍天 同樣成長」武漢學府勵志成長公益夏令營的最後一天行程。據悉,此次公益夏令營的住宿由武漢光谷(國際)外國語學校免費提供,在校期間餐飲也由學校承擔。武漢學府礪志公益夏令營由武漢市教育局組織。
  • 90後志願者李懿俊:開闊農村留守孩子的視野
    地處沙市區東部邊緣的觀音壋鎮,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2018年全鎮留守兒童達到206人、建檔立卡貧困兒童484人。每逢周末與寒暑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讓農村家庭無力又無奈。發現這個問題,沙市區觀音壋鎮政府工作人員、90後小夥李懿俊上了心、動起了腦筋。
  • 七裡河區邀請留守和困境兒童參觀省博物館
    七裡河區邀請部分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參觀省博11月29日下午,蘭州市2020年度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社區(村)」活動邀請七裡河區部分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其家人參觀甘肅省博物館。當天,白明香的爺爺白玉蒼陪著白明香姐弟一起來參觀。
  • 「十問留守兒童」之一: 6100萬的數字是怎麼來的?
    「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凡爾哈倫的詩句可謂現代中國社會變遷的一個生動隱喻。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既與我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有關,也與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直接相關。「由於地區發展差異明顯,大部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必須是跨區域的、離土離鄉的轉移。」
  • 暑期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暨夏令營活動走進建德市大同鎮
    8月13日,「同在藍天下 我們共成長」暑期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暨夏令營主題活動走進建德市大同鎮。  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為孩子們帶去了慰問用品和學習用品,走訪慰問了當地生活相對困難的留守兒童家庭。這些孩子品學兼優,生活的逆境讓她們過早承擔了分別得痛苦,卻擁有比同齡人更頑強的品格。
  • 2019海南南部地區困境(留守)兒童夏令營三亞開營
    據三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蔡曉晶介紹,經初步摸排,三亞市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174人,近兩年民政、公安等八部門聯合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現在農村留守兒童已減少至96人。據統計,目前三亞市有困境兒童數量474人。
  • 逛海洋公園 吃德莊火鍋 愛心家庭和留守兒童攜手過「六一」
    5月28日,德莊集團攜手華龍網主辦「這個『六一』不孤單」公益活動,潼南區塘壩小學40名留守兒童受邀,與主城區40名同齡小朋友一起,度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端午」「六一」雙重佳節。此次活動還進行了全程網紅視頻直播,期望有更多人們關注並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此次由重慶德莊集團及其旗下品牌「青一色」攜手華龍網聯合主辦的公益活動,旨在能讓社會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
  • 關愛留守兒童,仁懷市婦聯牽頭開展豐富多彩的「六一」活動!
    為深入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搭建好「連心橋」,開拓易地扶貧安置點留守(困境)兒童人文視野,幫助他們全面融入城市生活,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充分感受到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仁懷市婦聯精心策劃,聯合市總工會、團市委,協同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制曲四車間
  • 化州:合江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七彩假期」,就是這麼歡樂!
    為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關心關愛工作,豐富留守兒童暑期文化生活,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營造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8月13日下午,化州市團市委聯合合江鎮團委、合江鎮中心小學開展2020年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七彩假期」活動。
  • 肯德基小候鳥基金為留守兒童家庭推出親子溝通手冊
    肯德基小候鳥基金聯合公益機構「上學路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發起「候鳥歸來·有愛好好說」公益行動,聚焦幫助久別重逢的留守/流動兒童與父母更好地溝通,邀請專家編寫《2018「小候鳥」親子溝通指南》,在火車站等交通樞紐的肯德基餐廳免費發放,並通過肯德基部分城市的高鐵送餐業務將手冊送上火車,免費發放給春節返鄉的外出務工人員。
  • 關注留守兒童生存困境 鄉村「野草莓」怎樣有春天
    倘若任由留守兒童在鄉村「野蠻生長」,缺少父母關愛、缺乏安全感的他們,可能引爆接踵而至的各種社會問題  「六一」兒童節,孩子們的好日子。可是,在江西宜春塘溪村的王家,有5個孩子再也過不上兒童節了——相約去採摘野草莓的他們,在水塘中溺亡,父母在外地打工,祖父母年邁,這個家的未來驟然崩塌……  據央視報導,農村兒童的群體性溺亡事件時有發生。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監護,有如散布原野的「野草莓」。當孩子們接近危險時,無人提示,乏人搭救。
  • 德州留守兒童夏令營快樂度假 接受多方安全培訓
    記者了解到,從市婦聯、關工委、市慈善總會到社工、熱心居民……大家紛紛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中。  「家庭夏令營」免費學特長  「Can Ihave yourname? 」(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 )「My name isLeiFei.」(我的名字是李飛。 )8月2日,記者來到被全國婦聯評為「最美家庭」的慶雲縣退休教師楊連印的家。
  • 河北邱縣:「三支隊伍」護航留守兒童
    今年我還被評為全縣『十佳少先隊員』啦!」河北省邯鄲市邱縣大馬堡明德小學六(2)班學生張玉茹,因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從小寄宿在外婆家。日前,她在學校電腦前和在北京打工的媽媽進行視頻聊天。在邱縣,像張玉茹這樣的留守兒童有3200人左右。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牽動著孩子家長、學校老師、教體局領導的心。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記者手記:李光敏幫助的是留守兒童,也是曾經的自己。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
  • 全家FamilyMart的六一 行萬裡路只為留守兒童讀萬卷書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重慶13所學校的留守兒童,都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來自全家FamilyMart向社會各界募捐的嶄新圖書。對於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份有愛的驚喜,而對於全家FamilyMart而言,這是已經堅持了7年的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陪伴。
  • 健身公益培訓前景廣闊 給留守兒童愛與健康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桌球協會積極響應上級有關文件精神,以「突出特色、結合實際,整合資源,創新機制」為工作思路,以「促進形成合力、實現共贏發展」為目標,通過與區文體局、區教育局積極對接,對全區留守兒童及貧困家庭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發現他們體育活動參與較少的實際情況,了解到留守兒童和困難家庭的孩子們更加需要進行體育鍛鍊
  • 「晚安寶貝」:百萬留守兒童的睡前故事
    而在北京,一個中產家庭的孩子一年就可以輕鬆讀童書上百部。杜爽還發現,相當多四五年級的孩子讀不懂試卷的題目,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是「圖書館」「熱水器」。在西南偏遠地區,有些四年級的孩子無法完整讀懂諸如「上學期你有幾天在學校不開心」這樣的題目。杜爽相信,問題應該出現更早的階段。她跑去學校的教學點,翻出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操場上」。
  • 湖南省望城區關愛留守兒童享受快樂桌球
    湖南省望城區關愛留守兒童享受快樂桌球 發布時間:2018-09-19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李金霞 字體:
  • 免費義務教育,「留守兒童」福音?
    中國觀察之吳重慶專欄  在廣大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大多數中青年夫婦離家到經濟發達地區「打工」,造成了數千萬無法隨父母生活、就學的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生活困境已日益為社會關注。  「留守兒童」的存在,有其複雜的社會背景,也是社會轉型期的客觀形象,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考慮通過政策的調整或在政府行為的層面上,以政策槓桿或政府行為的力量,在短期內明顯減少「留守兒童」的人群。根據我們調查和深入訪談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及其父母都是希望與對方生活在一起的。
  • 《熱鍋上的家庭》:不快樂者都來自充滿壓力的家庭。留守兒童呢?
    精神疾病的本質是喪失了幽默和放鬆的能力,家庭需要重新學會讓生活變得好玩。為什麼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之間會有種種矛盾?為什麼我們總是肆無忌憚地對最親近的人惡言相向?為什麼我們總是要得太多而付出得太少?為什麼父母的婚姻對我們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