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大講堂之「中蜂幼蟲病當辨證施治」

2020-12-12 騰訊網

溫馨提示:邊聽邊看,學習效果就是好!

中蜂幼蟲病發生的機率較高,而且發病原因比較複雜,由於中蜂幼蟲病的主要症狀有一定的類同性,一般以幼蟲糜爛為主要特徵,多數沒有氣味,子脾呈"花子"現象,子脾上各日齡幼蟲參差不齊,封蓋巢房與不封蓋巢房雜亂無章。封蓋巢房有的塌陷,蜂群的群勢減弱,直至全群消亡。巢房外有被工蜂清理出來的死亡幼蟲,從症狀上很難鑑別。特別是近幾年來,中蜂囊狀幼蟲病的發生機率較高,而蜂群一旦發生幼蟲病症狀,養殖者便懷疑是得了中蜂囊狀幼蟲病,於是開始治療,不但浪費人力、財力,還延誤了治療時機,影響了蜂群的發展。因許多因素都會導致中蜂發生幼蟲病,養蜂者應根據發生中蜂幼蟲病的病因進行辨證施治。

1 中蜂幼蟲病發生的原因

1.1 由病毒、細菌、寄生蟲引起的幼蟲病

1.1.1囊狀幼蟲病

俗稱"中囊病", 由囊狀幼蟲病毒引起,是目前危害中蜂最多、最嚴重的主要傳染性疾病。當溫度變化大、溫溼度不穩定、蜂群蜜粉不足或與病蜂接觸時容易發病。一般在幼蟲封蓋前後表現症狀,由於病毒的變異,症狀和傳統書籍描述的症狀有一定差異,幼蟲無氣味,有的糜爛,有的水潤,常被工蜂清於巢外。

1.1.2 歐洲幼蟲腐臭病

常稱"歐幼病",是由蜂房球菌和一些次生菌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中蜂與西蜂都容易發生這種疾病,對中蜂的危害要比對西蜂更嚴重。"歐幼"常使小幼蟲感病死亡,通常病蟲在4-5天死亡,以蟲體腐爛時有難聞的酸臭味為主要特徵。

1.1.3 巢蟲

是中蜂的主要敵害,它以蠟屑為食,巢蟲在巢脾上蛀食蜂蠟,穿成隧道,毀壞巢脾並鑽入巢房底部蛀食,逐步向房壁鑽孔吐絲,使蜜蜂幼蟲到蛹期不能封蓋或封蓋後被蛀毀,傷害中蜂的幼蟲和蛹,產生"白頭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蓋蛹的死亡。

1.2 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幼蟲病

機械性損傷也是中蜂飼養過程常見一種現象,在中蜂的轉運和搖蜜過程中最容易導致幼蟲的機械性損防。機械性損傷的幼蟲一般症狀不明顯,轉運或搖蜜後在巢外可見工蜂清理的幼蟲。

1.2.1 轉運

在繁殖期採購蜂群或轉地放養時,一般路途較遠或路況不佳時,因中蜂本身的附著力相對較差,搬運和運輸過程中,極易造成幼蟲損傷,當運到目的地後,對於受到震動造成損傷而無法正常發育的幼蟲,就會對其清理,從而出現所謂的"叼蟲"現象。

1.2.2 搖蜜

由於中蜂很少使用隔王板,蜜和子往往都在一個脾上,在搖蜜時,常帶著幼蟲,如果用力過猛或操作不當,很容易導致幼蟲受傷而被工蜂清除。

1.3 環境因素引起的幼蟲病

環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多為應激性疾病,就是由於環境條件的突然改變而使蜜蜂發生應激反應的一種疾病。中蜂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所以也最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如春、秋時期氣溫高低起伏,變化頻繁,導致中蜂產生冷應急或熱應急反應。無蜜期對中蜂的不當飼餵都會產生應激反應而引起幼蟲病。

1.3.1 高溫

當外界溫度較高,而蜂群又沒有採取有效的遮陰、通風等降溫措施,蜂箱內部持續高溫,超過了幼蟲發育的耐受溫度,也會出現幼蟲發育受阻,最終被工蜂清除。

1.3.2 低溫

多發生於早春,由于越冬蜂大量損失無法護脾或寒流的突然襲擊使得蜂團收縮所造成。幼蟲因低溫而造成發育受阻。幼蟲凍傷較易識別,當寒流過後,蜂群內突然出現大批幼蟲死亡,尤以弱群邊脾死亡幼蟲居多,死蟲不變軟,呈灰白色,逐漸變成黑色。幼蟲屍體乾枯後,附於巢房底部很容易被工蜂清除,嚴重受凍蜂群,封蓋幼蟲也可被凍傷,屍體難以清除,待工蜂咬破巢房蓋後,才能拖出。

1.3.3 營養不良

蜜蜂繁殖離不開花粉,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般來說,中蜂很少會出現缺粉現象,但近年來,有的地區降雨稀少,高溫乾旱,部分地區草本植物枯萎,蜜蜂採集的花粉和花蜜無法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由於營養不足,導致幼蟲發育不良或夭折,最後被工蜂清除。

1.4中毒引起的幼蟲病

蜜蜂中毒最主要的表現是成蜂死亡,但也會導致幼蟲的中毒死亡,蜜蜂的中毒因素較多,主要是農藥中毒,目前殺蟲劑的大量應用對蜜蜂的危害十分嚴重,同時還有花粉、花蜜中毒,以及蜂群發生疾病治療時,用藥過量而導致的中毒等。中毒引起的幼蟲病因伴隨著成蜂的中毒死亡,因此很容易判斷。

1.4.1 農藥中毒

目前,農作物生產基本離不開農藥,而且藥物的種類也越來越複雜,如有機氯類、有機磷類、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等。導致蜜蜂中毒的機率也大大增加。

1.4.2 花粉、花蜜中毒

花粉花蜜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蜜蜂採集了有毒蜜粉源植物,這些植物所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有生物鹼、糖苷、毒蛋白、多肽、胺類、草酸鹽和多糖等,而導致蜜蜂發生中毒,從而也出現幼蟲中毒死亡。

1.4.3 用藥過量中毒

在蜂群的正常管理過程中,有時防疫消毒或防治某種疾病,而過量使用藥品或用藥不當,而使蜜蜂產生中毒,進而對幼蟲也造成毒害,這種情況在養蜂生產上也偶有發生。

2 幼蟲病的防治

2.1 由病毒、細菌、寄生蟲引起的幼蟲病

由病毒、細菌、寄生蟲引起的幼蟲病都屬於病害,由於蜜蜂弱小,一旦發病,對養蜂生產影響較大。所以應採取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

2.1.1 選育和飼養抗病蜂種

實踐證明,不同蜂種對疾病的抵抗力有較大差。所以在生產實踐中要注意觀察,篩選出抗病力較強的蜂種進行飼養。

2.1.2 長年飼養強群

提高飼養技術,保持各群群勢均衡,實現強群繁殖。一方面發揮強群採集力強、哺育力旺盛的優勢,育出數量多、體質好的後代工蜂,提高抗病力;同時,發揮強群清巢力強的優勢,縮短病菌在群內的滯時間,使染病群較快痊癒;此外,強群自身還能抵禦盜蜂,減少疾病傳播機會。

2.1.3防疫消毒

加強消毒與隔離,養成定期防疫消毒的好習慣,以確保蜂群的健康發展。

2.1.4 藥物防治

由於幼蟲病發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在做好綜合預防的前提下,應根據蜂群發病規律,利用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

(1)囊狀幼蟲病的防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抗體進行防治或治療。對於多發地區可以每季或半年預防一次。如已經患上該病則可直接治療,平時也可以結合中草藥進行預防。

(2)歐洲幼蟲腐臭病的防治。本病為細菌感染引起,用抗菌素治療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由於"歐幼病"的病原對抗生素敏感,病群的病情用藥物較易控制。可將藥物按每10萬單位餵10框蜂的藥量,先用水溶解,然後混在糖漿裡攪勻後餵蜂。如果蜜蜂不取食,可以將藥物加於稀糖水中,用噴霧器對巢脾噴霧,注意噴頭不要直對巢脾,應斜噴,以免藥物直接噴到幼蟲身上,造成藥害。

(3)巢蟲引起的幼蟲病的防治

防治巢蟲:一是可以通過飼養強群,基本方法是隨時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蜂群內保證蜂多於脾或蜂脾相稱,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巢蟲危害;二是保持蜂箱清潔,經常清掃蜂箱底部,收集蠟渣、贅脾、老巢脾,及時化蠟並及時更換舊脾;三是及時殺滅巢蟲,用酒精噴燈烘烤蜂箱,將隱匿在蜂箱縫隙的巢蟲卵和幼蟲徹底消滅。同時將抽出的可用巢脾放入-7℃以下的冰櫃或冷庫中(北方冬季可將巢脾在室外冷凍),冷凍一夜也能達到殺滅隱藏在其中的巢蟲和卵。四是平時仔細查找巢脾上的巢蟲,將其殺死;五是及時消滅巢蟲的成蟲——蠟螟,也能防止巢蟲滋生。

藥物防治:對遭受巢蟲危害嚴重的蜂群,可用"巢蟲淨"防治。取5克巢蟲淨,加水稀釋至1500毫升,噴灑巢脾,晾乾後保存。若在流蜜期,可取出巢脾後抖落蜜蜂再噴藥,晾乾後放回蜂箱。

2.2 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幼蟲病的防治

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幼蟲病並不是一種病害,只要這種損傷的因素消除了症狀也就自然消除了。如果運輸蜂群,一是要選擇平穩的道路,減少顛簸;二是車速儘可能要慢;三是因中蜂受震動好離脾,所以在中蜂轉地時,為使中蜂轉運時蜂不離脾,可先把車子發動幾分鐘後或先跑一段路讓蜜蜂離脾,然後停20分鐘左右,讓蜜蜂護脾後再起動,這樣蜜蜂就不再離脾了。

如果是因為搖蜜而導致的幼蟲病則在採集季節可以使用隔王板將採集區與繁殖區分開;如果不具備條牛,則在取蜜時,要輕拿輕放,搖蜜時,勻速起動。

2.3 環境因素引起的幼蟲病的防治

飼養中蜂首先應儘可能地選擇蜜粉源豐富的飼養場地,並且要保證全年蜜粉飼料充足,特別是蜜、粉枯竭期,一定要及時補飼,避免出現飢餓或營養缺乏而導致幼蟲病的發生。

2.3.1高溫

一是要通風遮蔭。蜂群應放置在比較通風、陰涼開闊的地方。如果沒有天然的樹木遮蔭,應在蜂箱上搭蓋涼棚,適當放寬巢內的脾間蜂路;二是擴大巢門,必要時將巢門板拆下;三是增溼降溫。如果蜂場周圍附近無清潔的水源,就需對蜂群進行餵水。此外,還需在蜂箱周圍、箱壁外側灑水降溫。巢內餵水可將空脾或飼餵器灌水後加在隔板外側,每3-4天灌一次水。也可以在蜂箱鐵紗副蓋上放一塊浸透水的乾淨麻袋片給蜂群餵水。

2.3.2低溫

一是調節巢門,隨著氣溫的變化,應及時調節巢門的大小。溫度高時適當放大巢門,天冷和夜間縮小巢門,對蜂群的保溫能起很大作用;二是緊縮巢脾,在蜂群開始出窖春繁時,即抽去多餘空脾,做到蜂多於脾,並把蜂路縮小到7-8毫米;三是對蜂群進行保溫包裝,根據蜂群群勢進行適當包裝,防止蜜蜂受凍。

2.4 中毒引起的幼蟲病

蜜蜂農藥中毒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關鍵是做好預防。一是在放蜂之前要對周邊的蜜粉源和農作物的情況有所了解,是否有有毒蜜粉源植物,周邊作物每年需不需要施藥、什麼時間施藥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再決定放蜂;二是養蜂者要與蜂場周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施藥期能及時與施藥方協商,避免遭受藥害。

相關焦點

  • 中蜂大講堂之「蜂脾關係」
    通常所說的1框蜂是指1張巢脾上的蜂呈蜂脾相稱狀態。蜂脾相稱就是1張標準巢脾上兩面均勻而不重疊地爬滿工蜂,一般3000隻左右;而所說的蜂略多於脾是指1張巢脾上的蜂量比1框蜂多10%~20%;蜂多於脾,是指1張巢脾上的蜂量比1框蜂多30%左右;蜂略少於脾是指1張巢脾上的蜂量比1框蜂少10%~20%;蜂少於脾是指1張巢脾上的蜂量比1框蜂少30%左右。
  • 張伯禮:中醫雖古老,但辨證施治,天人合一等理念並不落後!
    張伯禮認為,中醫雖然古老,但辨證施治,天人合一等理念並不落後。比如他對比不同時期的冠心病發現,近些年,痰濁內阻類型的冠心病佔到了四分之一,這是以前沒有的。
  • 《黃帝內經》病機條文:「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該如何辨證施治
    肚子又脹又痛加之大便乾結難解,想必這個時候大家都迫切需要一劑瀉藥來「一瀉千裡」。但實際上,這可能並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而便秘的原因有許多,如熱結便秘、飲食積滯等實證,也可由於氣虛推動無力或是陰血虧虛腸道失養而造成的虛證,那麼在治療時自然就需要具體來辨證論治了。
  • 中醫辨證施治解決呃逆
    橘皮湯由橘皮、生薑組成,方中橘皮理氣和胃,生薑散寒降逆止嘔。生薑的量建議多些,多於橘皮(陳皮)主要針對病邪為寒飲造成。在臨床應用,要靈活辨證治療。    李鮮教授介紹,因胃虛有熱,氣逆上衝所致呃逆,伴有虛煩少氣、口乾、舌紅嫩、脈虛數等症。胃虛宜補,有熱宜清,氣逆宜降,故立清補降逆之法。可選橘皮竹茹湯,其中,橘皮辛溫,行氣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熱安胃以止嘔,皆重用為君藥。
  • 用一個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陰陽平衡法在中醫辨證中需要貫穿始終
    陰陽平衡法,不僅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也是辨證過程中,始終不可或缺的應用方法。陰陽平衡的重要性,起源於中醫的一個基本理論,生理病態的表現,無一例外的,都是身體陰陽失去平衡造成的,就是說,身體陰陽不平衡了,邪氣才會侵犯身體,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幾千年的實踐中,中醫對陰陽平衡的自然及生理現象,有著豐富的總結和理論,也從實踐中,形成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 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如何養殖義大利蜂?
    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義大利蜂,又稱意蜂,洋蜂,是西方蜜蜂的一個品種,原產於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上個世紀引進我國,由於其經濟效益高,現被廣泛飼養大量繁殖,那麼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
  • 此種蜂優點眾多,是我國獨有的蜂種
    一、東北黑蜂的形態特徵1.外觀:因東北黑蜂基因源於寒冷的西伯利亞,其個體大小和卡尼鄂拉蜂不相上下,蜂王有兩種顏色,褐色和黑色,其第2-3節背板帶有黃褐色環帶,在腹部背板正中線上從第一腹節至末節都有倒三角形的黑斑,絨毛呈黃褐色。
  • 世界四大名蜂,產量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在我國只有意蜂?
    第二名、高加索蜂。高加索蜂全稱灰色山地高加索蜂,簡稱高蜂,從蜜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高加索蜂原產於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山區,是蜂蜜高產型蜂種。目前,高加索蜂在中國養蜂生產中尚未普遍推廣應用。卡尼鄂拉蜂性情較溫馴,不怕光,開箱檢查時較溫馴,定向力強,不易迷巢,很少作盜,抗病力強,在原產地幾乎未發生過幼蟲病。第四名、義大利蜜蜂。義大利蜜蜂分蜂性弱,能維持強群,善於採集持續時間長的大蜜源。
  • 中蜂為什麼會棄子棄巢地飛逃了?最常見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中蜂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飛逃了?最常見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在養殖中蜂的過程中,經常有蜂群會在一些特定的時間點,棄巢飛逃,更有時候,還會棄子飛逃,那麼,最常見的原因,都有以下幾點:第一,周圍環境與地理位置的關係首先,在蜂場選擇場址的時候,就要考慮周到,要便於採集蜂起飛,不可以在全天候的太陽暴曬的地方,
  • 六經辨證之陽明病定法
    六經辨證是醫聖張仲景創立的一套簡便有效的辨證論治用藥體系, 作為一名中醫師,如果能學會六經辨證並且熟練運用,一定能做到藥到病除,贏得患者信任,提升門診量! 學中醫,必學六經辨證!
  • 論中蜂的生存之道與養殖之術
    1 中蜂養殖應先重其道而後用其術 世間萬物皆有生存之「道」與生存之「術」,蜜蜂也是如此,這是自然界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我們養蜂應順其「道」而善用其「術」,道法自然,大都能夠成功。反之逆道而行、背道而馳,違背科學規律,註定失敗。
  • 辨證治療是關鍵
    良性甲狀腺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位於喉結下方約2至3釐米處,甲狀腺分左右兩個側葉,中間以峽部相連,宛若一隻粉色的蝴蝶伏在氣管前方。這隻「小蝴蝶」非常小,重量只有20到30克,但卻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甲亢或者甲減,就相當於這隻「小蝴蝶」在鬧情緒:一旦甲狀腺功能亢進,釋放過多的甲狀腺素,患者就表現為「甲亢」;相反,則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這就是「甲減」。
  • 西「蜂」東漸 本土蜜蜂瀕危傷及生態鏈
    江蘇、上海、浙江、安徽一帶因有油菜、紫雲英、烏桕、棉花、蕎麥、枇杷、柑橘等豐富的蜜源植物,流動放蜂有連續蜜源,而且水陸交通便利,加上當地陸續開辦養蜂培訓班,以江浙滬為中心,華東養蜂業一時興盛。但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新興養蜂事業遭受很大破壞。  在華北地區,養蜂業初期投機色彩濃厚,投機失敗後,逐步走上以採蜜為主的生產之道。
  • 如何誘捕野生中蜂?
    誘蜂洞是人工仿造野外根據中蜂,也叫土蜂。喜歡在泥洞、石洞等冬暖夏涼的洞穴裡面造巢居住的習性而挖的。人們只要拿著一把鋤頭或柴刀等工具到野外有野生中蜂出沒的背風向陽的顯眼地方進行挖掘洞穴,挖好的誘蜂洞可以點燃些幹樹枝燻烤一下,並且最重要的是在洞內和洞口點燃一些帶香味的蜂蠟吸引偵查蜂。誘蜂洞不但誘蜂快,還能節約成本,可以就地取材。
  • 2014山東醫療衛生招聘中醫備考:病性辨證之血病類證辨證
    2014山東醫療衛生招聘中醫備考:病性辨證之血病類證辨證 2014公職考試QQ交流群:點擊加入中醫診斷學是醫療事業單位考試的重要考查內容,醫療衛生考試網帶著大家複習病性辨證的內容。
  • 2014山東醫療衛生招聘中醫備考:病性辨證之氣血同病類證辨證
    2014山東醫療衛生招聘中醫備考:病性辨證之氣血同病類證辨證 2014公職考試QQ交流群:點擊加入中醫診斷學是醫療事業單位考試的重要考查內容,醫療衛生考試網帶著大家複習病性辨證的內容。
  • 我國中蜂有哪些類型
    中蜂在我國共有9種生態類型:①北方中蜂:分布在山東、山西、河北、寧夏等省,耐寒性、防盜力強,較溫馴,維持7-8框以上群勢。②華中中蜂: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貴州大部分,蜂王開產早、繁殖快,抗寒能力較強,工蜂溫馴,易管理。③雲貴高原中蜂:分布在貴州西北部、雲南東部、四川西南部,耐寒性較好,蜂王產卵能力強。
  • 大腸液虧這種情況所致的便秘,該如何精準施治?你知道嗎?
    這種便秘的核心症狀在於大便乾燥、難於排出,這在臨床中十分常見,這也是抓住這種證型的機要所在。 大腸液虧所致的便秘,它的病機原理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不妨來一一分析。大腸的津液不足,腸道就會失去濡潤,從而影響大腸的傳導能力,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大便秘結乾燥、難以排出,或者好幾天才排一次大便。陰傷於內,口咽失去濡潤,所以就會出現口乾舌燥的情況。
  • 你想知道的關於中蜂的問題
    首先想養好中華蜜蜂,最首要的做好實用的中蜂箱,中蜂有了安居,才能落業,蜜蜂才能做自已該做的事。 做好密封的安居工程,是養好中蜂的重要的第一步。要和國家標準接軌、就有養好中華蜂的基礎。解析:1 我國養中蜂目前沒有統一的技術管理模式,有高箱式,平箱式,也有繼箱式,我認為還是平箱式比較適合。方便管理,運輸,產蜜,蜂具與國家標準接軌。2 蜂箱大小應該以蜂框規格為依據。
  • 中醫辨證施治,便可藥到病除
    當時給她辨證為陽虛血弱氣滯,當以溫陽養血、暖肝散寒、行氣化瘀為治療原則。對於處方用藥,我略微思索,於是給她開了當歸四逆湯加附子加味。處方用藥如下:白附片,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吳茱萸,當歸,細辛,旋覆花,赤芍藥,蛇床子,鬱金,牛膝。一共開了三劑配方顆粒,每日一劑,分三次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