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湛江漁民在萬寧海域捕魚時發生意外:
吃了撈上的不明海螺
1人丟命5人送醫
疑似食物中毒公安介入調查
專家提醒
海上作業人員不要食用不明海洋生物
住院的漁民。南國都市報記者瓊文攝
南國都市報1月13日訊(記者瓊文)1月12日晚,一艘廣東湛江漁船上的6位漁民在海上發生疑似食物中毒,向萬寧市人民醫院120急救求助,並在另外一艘漁船的帶路下,返回到萬寧市烏場港碼頭。可惜的是,一位漁民在船上就因中毒死亡。另外5位漁民正在萬寧市人民醫院住院接受治療,目前生命體徵穩定。據漁民稱,他們疑似吃了捕撈的不明海螺後中毒。目前,有關部門已將不明海螺以及這些漁民的嘔吐物拿去檢驗,萬寧市公安局已介入調查,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吃晚飯3小時後
眾人出現中毒症狀
1月13日中午,南國都市報記者趕到萬寧市人民醫院內科五樓四區看到,漁民吳振堅臉色蒼白地躺在3號病房的病榻上,他的右手上連著吊瓶,正在輸液。
現年24歲的吳振堅告訴記者,1月12日下午6時許,他們駕駛粵湛漁01282漁船在萬寧市東南海面上進行捕撈作業,從貴州來的楊某強、楊彥海等3人做好飯後,漁船上的6個人坐在一起吃飯。「傍晚7時吃完飯,過了約3個小時後,我覺得渾身無力,老想嘔吐,而且有頭暈現象,就在這時,我突然聽到楊某強大聲喊叫『好像中毒了』,很快,我就失去了知覺,過後的事都不知道了,醒過來就躺在醫院裡了。」吳振堅說。
吳振堅還告訴記者,他在醫院醒過來後,才聽說楊某強中毒後身亡了。
就在記者採訪吳振堅時,一位男青年走了過來,自稱是船老大佔朱堅的侄子,負責5位住院人員的照顧工作。記者提出要到4號病房採訪船老大,該青年過去徵求意見後,稱佔朱堅不想接受採訪。
做飯的漁民稱
從沒見過所吃的海螺
楊彥海是當時做飯的漁民之一,他也在住院接受治療。據楊彥海說,當時是他和死者楊某強等3個人做飯。「我們當時煮的是一種從沒見過的海螺,是從大海裡撈上來的。」
楊彥海告訴記者,吃過晚飯後,約晚上10時,死者楊某強在船上解手時,感覺到身上不對勁,大聲叫喊起來,並趕緊走過去告訴他們。「船老大佔朱堅聽了楊某強的叫喊後,急忙撥打120急救,隨後,船老大忍著身上不適,在聞訊趕來的粵湛漁01868漁船的帶路下,將我們大家送回烏場港,但楊某強在船上就因中毒身亡了。」
「那些海螺是從海裡捕撈上來,我們都沒見過,我們已經帶一些回來交給有關部門了。」楊彥海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死者楊某強,貴州省黎平縣人,現年33歲,是楊彥海的侄子。
漁民稱,他們有兩艘船從廣東湛江到南海捕魚,分別是粵湛漁01282和粵湛漁01868,約半個月前到達萬寧市港北港。
萬寧市高度重視
成立專項工作小組
記者了解到,萬寧市120救助中心當晚接到報警後,立即出診。但因港北港潮汐複雜,漁船無法安全入港,110相關職能部門指揮調度該艘漁船在烏場港入港靠岸,120救助中心提前趕到烏場港,在岸邊接應。當漁船靠岸後,醫護人員馬上進行了急救,但楊某強已沒有生命體徵,其他5名漁民在獲得120及時救治後,於次日凌晨2點入住萬寧市人民醫院。
南國都市報記者獲悉,該事件發生後,萬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召開緊急部署會議,成立了由該市公安、衛生、民政、藥監等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對此事件進行調查及善後救助處理,如有需要會提供適當的人道主義救助,讓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得到更多關懷。同時萬寧市衛生局和萬寧市人民醫院還加大醫務力量,組織專家組對5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嚴密跟蹤服務,密切觀察治療,確保患者病情良性發展。
目前,5名患者生命體徵穩定,無不良反應。而死者楊某強的家屬正在從貴州趕來的路上。
據記者了解,萬寧市公安部門已提取了嘔吐液等採樣送往省疾控中心檢驗,並將對其所食用的不明海螺進行鑑定。公安局正在進一步調查,死亡原因未明確。
海螺中毒的病例臨床少見,但是發生後若不及時救治,有致死的可能,應引起廣大網友的注意。引起中毒的海螺多是織紋螺,所含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通過阻斷鈉離子進入神經細胞及骨骼肌細胞,從而阻斷神經衝動的傳導及肌肉細胞的極化,引起中毒性腦病的表現和肌肉麻痺。毒素進入人體後潛伏期為數小時,最短20min。臨床表現初始為唇、舌、指端麻木及刺痛,繼之言語不清、肢麻無力、頭痛、頭暈,並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發生昏迷,呼吸困難,呼吸肌麻痺而致死。
案例一:2002年,4月7日至9日,廣東省雷海螺中毒的病例臨床少見報告,但是發生後若不及時救治,有致死的可能,應引起廣大同仁的注意。州市連續發生數起誤吃海螺中毒事件,共有12人因中毒被送到醫院搶救,其中一名9歲兒童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二:2014年4月6日,廣東省深圳市民林先生向我們欄目報料稱,他們昨天從福田農批市場購買了海螺,準備來一頓大餐,可沒想到,吃了兩個之後便開始有不良反應,上吐下瀉,最終送醫院之後才知道是食物中毒,事後他們發現這海螺有些長了毛,是被汙染了的海螺。
案例三:2014年7月15日,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ICU病房內,羅源的58歲陳依姆仍未甦醒。25天前,她因吃了六兩麥螺後,出現中毒症狀,進入昏迷狀態。
麥螺,學名織紋螺,盛產於福建沿海,夏季是它的旺產期,但它卻是餐桌「殺手」。國家衛生部曾多次發出公告禁食織紋螺,省衛生、海洋與漁業部門也曾相繼發出嚴查、嚴管織紋螺通知,要求任何餐飲單位不得採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
食用指導
1、為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在食用螺類時一定要煮透,一般煮10分鐘以上再食用為佳。
2、死螺不能吃。
3、海螺的腦神經分泌的物質會引起食物中毒。海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潛伏期短(1~2小時),症狀為噁心、嘔吐、頭暈,所以在烹製過程中要把海螺的頭部去掉。
螺味甘鹹、性寒,入脾、胃、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止渴,醒酒的功效,食用田螺對狐臭有顯著療效。
購買海鮮也要謹慎
每到夏季,因食用海鮮不當而出現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市民在購買海鮮時,必須「動眼、動手、動鼻」,謹慎小心。
●動眼:看魚眼,眼睛呈透明無混濁狀態,表示新鮮度高。再看魚鰓是否緊貼,魚表面是否有光澤。蝦殼應與蝦肉緊貼,蝦身應完整、有彈力富光澤,殼色光亮。螃蟹及貝類海鮮外殼應富光澤,肢體硬實有彈性。
●動手:用手按海鮮肉質,若肉質堅實有彈性,按後不會深陷,即表示新鮮。再看肉表面有無黏液,無黏液表示新鮮度高。
●動鼻:用鼻子聞一聞,如果是一般海鮮特有的鮮味,表示新鮮。反之,若有腥臭與腐敗之味則應避免購買。
【7種織紋螺含河魨毒素可致命 吃海鮮要小心】當前正值食用螺銷售旺季,監測發現仍有織紋螺在市場銷售,且抽樣檢出含有高含量河魨毒素。河魨毒素中毒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潛伏期一般在10分鐘至3小時,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責任編輯:吳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