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貓眼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帳票房在31日零點超過10億元,超過《功夫熊貓3》(中美合拍)的分帳票房成績,累計綜合票房也已經突破11億元,真正意義上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冠軍。
說起國產動畫,很多人可能還會想起近些年火爆一時的《大魚海棠》、《大聖歸來》、《白蛇緣起》,這些故事無疑都是製作精良的,技術成熟的作品,讓觀眾看到,國產動畫的正在一步步的成長。
然而,儘管如此,這些動畫作品依舊是有著不能被忽視的問題。比如《大聖歸來》劇情清晰明了,但缺少點綴,稍欠火候;《白蛇緣起》結局感人肺腑,但進展過快,節奏不穩;《大魚海棠》「天神的愛」寓意過深。
雖然並不完美,但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相當成熟。有效的戲劇設計、有張力有特點的人物描繪、節奏清晰的情節設置、優秀的視聽表現、有亮點的電影化手法、有特點的當代文化氣息,正是這些完備元素,讓影片瑕不掩瑜,讓觀眾在影片中得到了情感上強烈的感受和體驗,這就是《魔童》成功的奧秘。
《哪吒之魔童降世》雖然已經破十億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冠軍,其過程卻並不容易。其實在一開始,很多人並不看好這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剛剛上映的時候,電影院排片率不足1%,《哪吒之魔童降世》靠著精良的製作和口碑少出一條血路來,成為暑期檔電影當之無愧的黑馬。
這部電影的開始也非常不順利,導演餃子深知中國動畫市場的步履維艱,中國的觀眾以前就有一個固有的思維,認為中國動畫做得很難看,是低幼。「這次我們是全行業鼓著一個勁,想憋出一個好作品,不顧一切的投入,所有人都擰著勁想證明自己。打破成見,扭轉命運,打破觀眾對中國動畫的成見。所以做到這一步,是我們在僅有的資源條件下做到我們所能做到的最好了。」
2014年的時候,導演餃子憑藉著一部短片《打,打個大西瓜》一夜成名。這部政治隱喻和腦洞齊飛的短片,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獲得了國內外30多個獎項,也獲得了多家投資方的青睞。餃子一個人放棄學了四年的藥學專業、辭職在家自學三年動畫、一個人獨立完成整部短片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
當年25歲能憋著一口氣做出《打,打個大西瓜》的餃子,34歲的他憋著一口氣,也要寫出一個不服輸、不認命的哪吒,光是磨合劇本就磨合了兩年。目前觀眾看到的《哪吒》的故事,是第66稿,和最初的故事有50%以上的改動。比如,原著裡有哪吒削骨還肉的情節,過於封建,在這個基礎上李靖怎麼寫都很討厭。餃子和易巧都想為這個故事注入時代精神,於是果斷捨棄了這一情節。
餃子把積蓄了六年的才氣全部獻給了《哪吒》。1600人的團隊的拉鋸戰並不輕鬆,大家都顧著一股勁把這個孕育多年的作品呈現出來,然而,隨著項目的推進,問題也越來越多,項目不停的延期,預算而已在不斷增加。
在追加了兩次預算,且全部人每天「007」式工作加班加點後,《哪吒》終於在7月5號完片。為了能如期完工,餃子放棄了那個他心心念念一直想做的鏡頭,即魔丸和靈珠融合時候的那個「日月交替、鬥轉星移、宇宙坍縮」的鏡頭。這幾十秒鏡頭幾家公司同時做了五個月,還是沒做出來,經費也花完了,最後只能放棄。
電影上映的時候,儘管背負著很多人的心血和期待,這部電影的開始並不被人看好,上映之後也是依靠口碑力挽狂瀾。因為在眾多的觀眾心裡,哪吒是一個白白淨淨的胖娃娃,童真爛漫,淘氣可愛,穿著肚兜,挽著一根紅帶的形象。
而新的哪吒的形象幾乎徹底顛覆,作為魔童降生的他,一直頂著大大的黑眼圈,然而就是這樣的《哪吒》把傳統神話中的故事和人物進行解構,注入大量現代元素,給此片帶來很大娛樂性和商業性的加持,比如喜歡念打油詩的哪吒,神仙的自我修養,以老娘自稱的殷夫人,拿指紋解鎖的法器,「放開那個女孩」,可以放電影的豬鼻子……整部電影都充斥著無釐頭的氣息,秒殺同檔期的動畫《獅子王》,幾天時間在大眾心裡就超越此前的《大聖歸來》。
《哪吒》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冠軍之路,也是國產動畫成長之路。《哪吒之魔童降世》真正意義上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冠軍,其過程雖然並不容易,但是我們相信《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是結束而是國產動畫的開始,我們也期待國產動畫將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