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是否想像過,自己兩鬢斑白、步履蹣跚的樣子?
如今,從清晨到黃昏,從街巷到公園,隨處可見老年人的身影。
這是一場你我皆會置身其中的變化:全國每天兩萬多人進入老年,60歲以上老年人總數近2.5億。
然而,新技術日新月異,往往讓許多老人眼花繚亂,有些落伍。
不久前,大連地鐵,一位老人過安檢時受阻。原因很簡單,沒有健康碼,非但沒有,還不懂健康碼是何物。耳背加上工作人員不耐煩,老人開始變得緊張,情緒激動,雙方一度爭執不下。
後來,經過警察調解,老人為自己的行為道歉,網上卻有不少人說他倚老賣老。但通過現場視頻,我分明看出,這只是一位孤獨無助的老人。
請別讓網際網路時代落下一個老年人。習以為常的東西說變就變,面對陌生的事物,他們一臉茫然。設身處地為老年人著想,用老年人的思維來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02
如何養老、怎樣享老正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高頻詞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養老是老年人生活的基礎,但老年人的需求並不只是養老。
「90後」小夥許凱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從大學開始給農村老人拍照,至今已拍了數百位老人。他說,拍攝過程中,有些老人感動得落淚,有些老人只為了能和陌生人聊聊天。
「叔,我給你照張相吧!」從寒暄、聊天,到幫老人拍照、拍視頻,許凱漸漸打開了老人們的心扉。人們才得以看到,他鏡頭下老人們最真實、最美好的樣子。
每位老人都是一部歷史,他們經歷過的風雨故事,需要有人替他們記得。在物質需求之外,他們多元化的需求更需要滿足。
老人們期盼興建和完善養老設施和服務,更把自己的意願和尊嚴放在第一位。他們的生活,並不只是煮飯帶孫子、閉門過日子,他們也有自己的情感寄託和價值實現。
03
讓老人們繼續承擔社會人的角色,利用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寶貴的人生經驗,發揮個人所長,融入社會生活,才能讓他們更有尊嚴地享老。
在我國2.5億老人中,60歲到70歲的老人佔一半以上,這些「年輕」的老人,國際上稱為活力老年人。在深度老齡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從計程車司機到便利店收銀員,活力老年人活躍在各行業一線的情景很常見。
與上一代老年人相比,新一代老年人物質條件有盈餘、信息接觸更廣泛,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強。
不同於「重儲蓄、輕消費」的祖輩,新一代老年人重視合理消費,追求美和健康,文化娛樂方式更豐富,對自我價值實現也有新的期許。
時代在發展,「老有所為」價值的實現其實並不難。
每個人都終將老去。當你老了,願你「不知老之將至」,優雅地生活,被世界溫柔以待。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 作者: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