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種植物,農民稱「老人藤」,可泡酒或煲湯,山上遇見別錯過
這個季節上山,能見到開花的植物少之又少,綠色無疑是山野中的主打色,若萬一有點區別於綠色的彩色,那必然是引起關注的,偏偏,老人藤的花開得正是時候,要是在春天,百花爭豔的季節,在各種蘭花呀,杜鵑呀的絢爛中,誰還會留意它呢?
說老人藤,可能大家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老人藤是我們這的叫法,意指老人風溼骨痛的多,用它常能有效改善病症。正確來說它是「五葉雞血藤」,來源於豆科崖豆藤屬香花崖豆藤,也是雞血藤的一種,由於雞血藤品種繁多,各地叫法不同,往往會出現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為了和藥房裡的雞血藤區分開,五葉雞血藤很多地方叫它山雞血藤。
經常聽到有人說,到藥房裡抓了幾劑中藥吃也不見效果,為何?一是現在的中藥材大多都是人工種植的,有沒有施用化肥農藥暫且不說,就地方氣候、土質、何時採收而言,就有天壤之別,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時間採收,效果就大不相同。
就像《晏子春秋·內篇》裡的南橘北枳一樣,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打個比喻:喜歡喝茶的朋友就知道,同一種茶樹,別說不同地區了,就是山下的跟山頂的就有區別,若再加上不同時間採摘,那完全是兩種級別。
就拿雞血藤來說,也許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可以用來治療很多疾病,但是,雞血藤並非特指某種植物,據我所知,被稱作雞血藤的不下五種,被統稱為雞血藤的植物,都具有藥用功能,比如三葉雞血藤(密花豆),香花崖豆藤、網絡雞血藤、光葉崖豆藤、常綠油麻藤、白花油麻藤、大血藤、血風藤等,都在不同地方被稱為雞血藤。
在很多醫書中記載的也往往讓人分不清,比如大血藤,也叫紅藤,它是木通科藤本植物,還有木蘭科植物異型南五味子的藤莖,也被稱為雞血藤,甚至也被當雞血藤用,其它本草學還載有「血風藤」、「黑血藤」等。你說中藥不見效,天知道你吃的是哪一種藥。
其實正統的雞血藤主產於兩廣地區,性味苦澀甘溫,歸肝經,有行血補血,調經,舒筋活絡等功效,可治月經不調、經行不暢、痛經、血虛經閉等婦科疾病以及風溼痺痛、手足麻木、肢體癱軟、血虛痿黃等。常見的雞血藤有三葉雞血藤,香花崖豆藤,還有就是今天所說的五葉雞血藤。
但大部分稱為雞血藤的,都有同一個特徵,那就是新鮮的老藤斷面會有紅色的汁液流出,類似於雞血一般,只有紋路跟葉片不同,當然,藥效也不盡相同。
五葉雞血藤一般以藤莖入藥,味甘、澀,性溫,功能活血補血,祛風除溼,常用於氣血兩虧,肺虛勞熱,陽痿遺精,白濁帶腥,月經不調,瘡瘍腫毒、風溼關節炎等。五葉雞血藤除了入方劑用,還有一定的消食功效,可以泡酒和熬骨頭湯以作為日常的保健食用,因其味帶澀,常需配伍點味甘、甜之藥比較好。
關於雞血藤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雞血藤雖好,但是你分得清嗎?「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