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面對大陸遊客數量銳減,臺當局公布島內民眾旅遊補助措施,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0日報導,花東地區有旅遊業者因為墊付動輒數百、上千萬元(新臺幣,下同)的補助款,壓得業者喘不過氣來,報導稱,島內旅遊業經營壓力雪上加霜。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聯合報》曾在報導中提到,為刺激觀光,民進黨當局2018年11月推出「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遊」,及今年擴及全臺的「暖冬遊方案」,補助島內民眾旅遊住宿,但該款項須由業者先代墊,然後再向臺「觀光局」申請核銷。臺「行政院」今年9月又通過民眾旅遊獎勵計劃,給予在島內自由行的臺灣民眾11類優惠,如臺「經濟部」補助自由行旅客每房200元新臺幣夜市抵用券,「客委會」提供600元禮券讓旅客在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消費等。
臺「中時電子報」9月30日稱,臺「觀光局」一年砸下64億多元給觀光業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曾宣稱,未來旅遊補助將會擴大規模,成為常態性補助。
不過,「中時電子報」對此表示,看似強化因應大陸暫停自由行及團客萎縮的辦法,但搞得花東旅遊業者手足無措,等候補助金髮下來,至少得4至6個月,業者必須備妥現金幫當局代墊半年補助,依據以往經驗有人少則數百萬元,多達3000萬元的代墊財務壓力,遊客的小確幸,卻是業者大負擔,旅遊業經營壓力雪上加霜。
有島內網友表示,沒有即時的現金收入,反而一直幫當局先墊錢,如何撐得下去?
對於蔡當局的觀光補助計劃,此前,臺灣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也曾提出批評稱,這種「全臺砸錢拼觀光」還是第一次見,而過去幾次旅遊補助已把業者搞得人仰馬翻。他批評說,如此急就章的方案,根本是為買選票而做,並把陸客不來當成擋箭牌,「蔡政府的觀光政策可說是歷屆最爛,沒看過這麼low的政策」。
臺灣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赴臺大陸遊客人數明顯減少。臺灣《聯合報》曾在8月1日報導,臺東縣觀光協會理事長潘貴蘭比喻「這是霸王級寒流來襲」。南投也有業者說,這次連唉都唉不出來了,雖然是夏天,但觀光業寒冬已經提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