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香港。
走在路邊都隨處可見,無論抬頭還是低頭,這些密集的住宅總逃不出你的視野,每一個隔間都像是小小的「火柴盒」。
彩虹村是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村之一,位於地鐵彩虹站附近,建築外觀的彩虹色外牆是彩虹村最大特色,還曾在1965年獲得香港建築獎銀牌。
廟街是香港一條富有特色的街道,同時也是香港最負盛名的夜市。
祖堯村位於葵湧荔景山路,全村19棟樓宇均散布於不同高度的平臺之上,高低錯落有致,製造獨特的視覺效果。
香港公屋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或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的公共房屋,已有40年歷史的愛民村是全九龍城區佔地面積最廣的傳統香港式公屋。
西九龍中心是香港的一個大型商場,位於地鐵深水埗站附近,於1994年落成,它有著香港唯一的室內過山車「天龍過山車」。
地鐵石硤尾站附近的南山村,同樣瀰漫一股香港老風味,傳統的香港公屋是當地人日常生活的最佳寫照。
重慶大廈是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亞洲最能反映全球化的地方,也是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
對稱規律的建築設計營造出視覺空間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必訪之地。圖為在坪石村「坐井觀天」。
香港樓群高且密,少不了這種「讓脖子酸」的拍攝角度。堅尼地城是香港有軌電車的終點站,同時這裡也是高樓密集的場所。
華富村在香港的南端,由華翠樓、華景樓、華生樓、華泰樓、華昌樓和華興樓組成,視覺效果和坪石村有點類似。
圖為百福花園。這是來港攝影人喜歡前往的地點。
勵德村,算是香港最具有特色的公屋之一,同時也是香港獨一無二的圓環式建築,環形的住宅堆疊在一起,有著重複構成的美感。
圖為怪獸大廈。位於鰂魚湧的怪獸大廈,又稱巨廈。雖說這是巨廈,其實這是由福昌樓、益昌樓、益發樓、海山樓及海景樓,共五棟大廈合體而成,形狀為「E」形的建築物。
香港作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建築十分密集。大量摩天大樓分布維多利亞港兩岸,高度逾100米的建築超過3000座。不僅是高樓大廈的密集,重複排列的住宅區和居民樓是香港城市的特點。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圖文:劉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