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木盆景景大、景深、景多,內容豐富,應用性好,深受歡迎。其製作方法不難,要點在選好材和處理好幾個關係:①樹樁準備。②配盆。③石料準備及加工。④構圖。⑤粘貼石料。⑥栽種樹樁。⑦盆面處理。雜木盆景用盆首選漢白玉盆,另可選手工石料盆,還可選上釉水盆。現車大量生產了不同形狀規格的紫砂水盆,已可滿足不同檔次的雜木水旱盆景的應用。只是紫砂盆的色調較深,水底平整度不及石盆,盆沿略微過高,對比之下遼闊度不及漢白玉及石盆。但紫砂盆的加工性能優於漢白玉盆,造型上可優於石盆。盆廠在不斷地改進中,可產生形優適用的紫砂水旱盆。
雜木盆景因景的內容、材料及表達方式不同於單純的旱盆,選盆宜淺而略寬大,以增加景的深度、寬廣度及高度,實現以小見大。盆淺,遼闊、寬廣、高大,都可自然體現。有人認為淺盆容土較少,其實不然。淺而略寬,堆土稍高實則超過許多旱盆。通過計算或實踐中,可感受到。雜木盆景的遼闊寬廣,反映的景大,用盆需大而淺,大盆留白多,寬廣遼闊,很適宜點綴布置材料,形成大景。拳石勺水,可成湖光山色,山河壯美能很好表達。淺而大、色淡雜木水旱盆景是的顯著特點。
雜木盆景的主導材料是樹,對樹的選擇要求不同於其他造型,宜斜幹,宜疙瘩,宜配植式,也宜一本多幹叢林,體態可大可小,最大者,漢白玉盆已達2米,樹體高1米。其選材必須講究,不宜水早者,最好不用。好樁出好景,但若用一般的材料做出好景,更是難能可貴。斜幹水早式,其幹可斜伸人水面,臨水效果強,且有極強的動感,為雜木盆景的主導用樹法。疙瘩式、樹山式山水相映,富有雜木水旱盆景的內在特色。直幹也可應用,主導成景處理方式為水畔小景式,突出水與岸的結合部的景色,需處理好技巧。一本多幹叢林作雜木水旱盆景,也突出水岸的結合之美。配植叢林水旱,有造型效果,人的作用發揮在其中較大,材料利用好,小樹小樁可成大作。成最方式也比較靈活,稀林密林,高山幽林,低地叢林,旱樹水林,疏密相映,大小相襯。
石料的選材,可用各類硬石,布作坡坎巖山。石的紋理可加強變化對比,不宜大量使用優型石材,優劣搭配,對比強烈,效果更佳,還可節約石料。石料的布局結構重於石料的形紋。石料應作一定的加工,使結構搭配布局更方便容易,使紋理更加自然和諧致。無加工條件者,則需靠選擇,出料不方便,石材利用率不高。石是雜木水旱盆景的主要材料,有石才有骨。雜木水旱盆景,樹、石、水的構圖十分重要,決定盆景的景致和詩情畫意,是製作者技藝的重要體現。用實物擺布和設計構思進行,確定好構圖形式後,才能按設計進行。
石料的粘貼是具體操作的第一步。粘貼用水泥,也可用合成膠水,如用環氧樹脂+乙二胺+滑石粉,粘結效果牢,用料少,乾燥時間快。石料粘結乾燥後,按構圖上樹,處理好樹、石、水的位置。然後作地貌處理,再經幾個月的養護,恢復生長,待樹體穩定後,即可使用。雜木水旱盆景製作中,水的沒滲通路可在盆底與石縫中留出。在賞水的過程中,即可完成樹的澆水工作,可簡化澆水的麻煩,尤其適於夏季的澆水。許多類型,都可通過滲透通路,完成澆水。
水圍式與雜木水旱盆景樹樁盆景的特點基本相同,是樹石盆景與雜木水旱盆景結合的一個變化形式。僅樹石居於盆中的位置不同而已。其製作養護與雜木水旱盆景也相同。水圍式成景盆法,居於盆中定位置,四周被賞水包圍,又稱海島式、孤島式。基石由軟硬石雕鑿粘貼組合而成,也有整塊天然形成的石塊。養水可由盆中賞水供給,由盆底土通過毛細作用向賞水吸取,供養樹樁。賞水與養水結合,不需水時可使盆中江海之水乾旱,以盆底代水意,即可保持盆土的乾濕度,因而水的供應控制十分方便。
其樹樁種於石盆之中,在盆內位置可任意移動,改換欣賞方位能變換景象,更增添欣賞的樂趣,欣賞水景時向盆中加水,一則江河萬裡。水圍式以水中之島立意,突出水中之山樹的美景,和諧自然,山水樹石結合,景有豐富遠大的特點。但日常製作者較少,沒有克服養護樹樁的障礙,因而實物作品還不多見。只要有過實踐的。水國的孤鳥式,樹植養護用水的供應製作者,便可體會到它欣賞控制看似困難,實上的美觀與養護上的方便,則十分方便一者結合優勢較大。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不經允許不得轉載,請您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