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南側的兩棵高大古銀杏樹寫真,已是600多歲高齡

2020-12-25 掌門道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南側的兩棵高大古銀杏樹寫真,已是600多歲高齡

文圖丨二指禪掌門

北京海澱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有一座著名寺院——真覺寺,其中,建於明代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的金剛寶座塔最為著名。

金剛寶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原塔是釋迦牟尼得道處迦耶山寺所建的紀念塔。金剛寶座塔這類的佛塔,在我國有十餘座,此塔不僅年代較早,樣式最秀美,還堪稱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

當然,除了金剛寶座塔,最吸引我的,是南側的兩棵高大古銀杏樹,六百多年樹齡的古樹,陪伴在佛塔左右,襯託著寶座佛龕內的佛像,有一種別樣的超凡脫俗之氣。

當然,這組照片不是剛拍的,看地上的黃葉就知道。

這可不是沒有照片發了充數的。是因為當時把這組照片放在一個文件夾內,忘卻了。昨晚整理照片,才發現。覺得不發出來,對不起這兩棵祖爺爺級別的古樹,於是,就發了出來。

春天看黃葉,是不是也有別樣風情?

據說,這是一對雌雄銀杏樹,東邊為雌性,西邊為雄性。兩株銀杏樹高近30米,胸徑6米,樹下立碑「常生之根」。

不過,這塊石碑據說和兩株古樹無關,年代更為久遠,應該是後人移過來的,出處已不可考。

【攝於北京。文圖均為原創,請勿抄襲搬運!】

相關焦點

  • 佛陀伽耶,探訪真覺寺金剛寶座佛塔
    五塔寺五塔寺原名「真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創建於明代永樂年(1403-1424年),寺內高石臺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約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為「金剛寶座塔」。據史書記載,明永樂初年,印度僧人班迪達自西域來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
  • 五塔寺(真覺寺)古銀杏——講述古樹故事 讓北京古樹活起來
    五塔寺,原名「真覺寺」、清稱「正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建於明代永樂年間。因寺內有金剛寶座,上覆五座小石塔,俗稱「五塔寺」。寶塔樣式秀美,堪稱為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
  • 北京醉美金秋,與五塔寺前的古銀杏來一場絢爛之約
    因其頗具東南亞風格的建築和兩顆600多年的大銀杏樹,刷爆了朋友圈,成為了眾多遊客和旅遊博主的打卡勝地。咩咩和大王也早就被種草,趁著北京最美的秋天,來五塔寺一探究竟。秋天是五塔寺最美的時節,塔前的兩株古銀杏已開始轉黃,與金剛寶塔交相輝映,非常好看。
  • 北京近600年歷史的小眾景點,最近火遍朋友圈,深秋景致真美
    五塔寺也叫真覺寺,一進去就被遠處的金剛寶座吸引了,天空陰沉沉的,沒有天空和雲彩時的清澈美麗,就像用懷舊的風過濾器過濾一樣,反而適合整個建築群,有著古樸的變化感,靜靜地站在那裡,本來面目。真覺寺遺址前的白大理石地質石坐獅子是明代石刻的作品,公獅子住左邊戲弄繡球,母獅子在右邊撫摸獅子,無論大獅子還是小獅子都是逼真的可愛靈動。
  • 五塔寺金剛寶座塔,印度佛陀伽耶精舍藝術之典範
    經過第一道門以後,裡面的第二道門才是檢票之處,在院門的兩側有一對氣宇軒昂的石獅,門上懸匾額,上書「真覺寺」。五塔寺約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清王朝建立後,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在五塔寺的鼎盛時期,南臨長河,南北向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別列鍾豉褸、廊廡配殿等大小二百餘間旁屋。
  • 廟內杏樹高達600歲,超美
    我最近發現的賞秋好地兒,真覺寺!這個沒人知道的地方,很安靜很有異域風情,拍照太好看了,我都捨不得告訴你!說起來「真覺寺」幾乎沒人知道,如果提起「石刻博物館」和「五塔寺」,或許還有人有點兒印象。如果看厭了紅牆的故宮,也不喜歡遊客路線這樣清淨、小眾的寺廟博物館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北京城。真覺寺現在的面貌是隨著1987年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設立所形成的建築布局。
  • 北京這座博物館,藏著600餘年銀杏樹
    600餘年前的永樂年間,一座名為真覺寺的寺廟開始修建,成化年間方才建成。如今的石刻藝術博物館正坐落於真覺寺遺址內,因為寺內高石臺上有五座小型石塔,因此得名為「五塔寺」。鮮少人知,除了造型古樸秀美的石塔和珍貴的石雕、造像之外,博物館內還有數量眾多的古樹,其中兩棵與真覺寺同齡的古銀杏樹無疑是秋天的主角,它們和寺廟一起度過悠長的600餘年時光,時至今日,仍在每年銀杏樹展現最美姿態的季節裡,帶給博物館一片別致美景。
  • 這裡的銀杏已600年!就在家門口,北京這絕美古寺最佳秋景上線!
    寺內金剛寶座上有五座印度風格佛塔有人曾把當年盛景繪成一幅畫:南臨長河,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等大小二百餘間房屋可惜,清朝後期,五塔寺逐漸衰落到民國初年僅剩一塔,還有兩棵銀杏樹兩棵樹高達二十多米枝葉繁茂、金黃爛漫
  • 五塔寺古銀杏盡展京都秋韻
    五塔寺原名「真覺寺」,位於北京海澱區西直門外東長河北岸,現為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建於明代永樂年間,寺內高石臺上有五座小型石塔,金剛寶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其年代較早,樣式秀美,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時至深秋,金剛寶座塔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的兩株古銀杏樹,金黃色的銀杏葉展開「樹樹皆秋色」的壯美畫卷,在這裡古塔與古樹完美結合,交相輝映,已成為市民與遊客的秋景打卡地。
  • 600年歷史的銀杏黃了,北京人家門口的絕美古寺進入最佳觀賞期
    只有真覺寺金剛寶座塔留存下來。,其中時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要屬真覺寺的金剛寶座塔。真覺寺金剛寶座塔的塔座上遍飾雕刻,內容多為佛教題材。寺內塔前有兩棵與寺同年的銀杏,此銀杏樹雖比不上西安觀音禪寺李世民手植銀杏
  • 真覺寺,五塔寺,北京石刻博物館,內有我國僅存的一處石刻佛足
    真覺寺又稱五塔寺,現在為北京石刻博物館。 五塔寺以寺內的金剛寶座塔而聞名。這座金剛寶座塔全部用漢白玉建造,周身布滿精美的雕刻。真覺寺金剛寶座塔是中國古代建築與外來建築完美融合的傑作,是北京奇特的古代建築之一。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百八十八座,雲南官渡金剛寶座塔
    原名為「妙湛寺妙應蘭若塔」,亦稱穿心塔、金剛塔,位於昆明東南的官渡古鎮,是中國已知建造歷史最久的金剛寶座塔,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座用砂石砌成的石塔。與北京真覺寺、香山碧雲寺和呼和浩特五塔寺的金剛塔相比,官渡金剛塔雕工精美程度稍遜,但更為古樸、雅致。
  • 北京:五塔寺六百年古銀杏一樹金黃
    北京,五塔寺六百年古銀杏盡顯秋色、一片金黃。五塔寺內金剛寶座塔前的兩棵巨大古銀杏,樹高達25米,幹周長達5米,是明代建廟時種植的,距今已六百多年。枝繁葉茂,果實纍纍,生命力旺盛。在這金色的秋天裡,這兩株高大粗壯的銀杏樹滿身披金,盡展風採。 IC photo
  • 真覺寺(五塔寺)
    真覺寺2.寺已毀,留有金剛寶座塔,以其聞名。金剛寶座塔脫胎於印度佛陀迦耶塔,吸收了內磚外石建築手法,靈活運用中國古代建築傳統中的簷、椽、鬥、拱,通體處處有雕,處處有刻,題材有八寶、金剛杵、五佛坐騎、四大天王、佛足圖等,為目前我國同類塔中建築年代最早、造型最優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