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上海機場、中車浦鎮龐巴迪等
今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浦東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建成啟用最新的進展情況,以及進一步提高上海航空樞紐能級,鞏固提升亞太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舉措。
在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上海浦東機場在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後,以62萬平方米的衛星廳以及旅客捷運系統、95萬平方米的港灣停機坪、2組飛行區下穿通道、滿足航空公司中轉的行李系統、5300多個停車位的長時停車庫、綠色節能的能源中心為代表的三期擴建工程已經基本建成。
其中9月16日,全球最大的單體衛星廳、全球首個採用城市軌道交通鋼輪鋼軌制式的機場空側捷運系統將正式啟用。
捷運站分布,圖/上海發布
據介紹,該捷運系統的列車車廂採用的是目前載客量最大的A型車,4節編組,國內和國際車廂各兩節,列車最高時速80公裡,單向行程最快2分30秒,行車間隔小於5分鐘。
(捷運系統採用目前載客量最大的A型列車)
那麼,上海浦東機場三期中的這個捷運系統到底有什麼作用?
記者了解到,捷運系統分為東西兩線,每條線路都是雙線運行模式,旅客可以通過這個捷運系統往返航站樓與衛星廳,單程最快2分30秒就可以完成,可適應浦東機場24小時全天候運行;東西兩線高峰小時單向運能達9000人次,能滿足航班高峰運行的需求,這也將很大程度上方便旅客的乘機體驗。
(捷運系統雙線穿梭運行,滿足機場24小時運行需要)
國際上大型機場航站樓間的捷運系統多選用膠輪制式的自動旅客運輸系統(APM)技術,由於APM核心技術國產化率不高,且浦東機場航站樓與衛星廳之間的直線連接對制式限制小,上海機場集團從全壽命周期內經濟性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的成熟性方面考量,最終選用了鋼輪鋼軌技術,在國內外機場尚屬首次。
(視頻總時長39秒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在捷運列車的選型和設計上,既兼顧機場運營的特點,又充分考慮車輛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人性化。列車車身採用目前載客量最大的A型車,列車總長度94.4米,採用4節編組(國內和國際車廂各兩節)、物理分隔模式。車內設計通過調整車內的顯示器數量及預留位置,更好地方便車內不同位置的乘客瀏覽信息;通過優化車側靠架的數量、高度、寬度與結構,方便旅客擺放小件行李,滿足不同身高乘客「倚靠」和「拉扶」的需求。同時,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車輛製造過程中,強化飾面、油漆面、接縫處理,提高整車感觀。(捷運列車內景)
(捷運列車內景)
(捷運列車內景)
目前,浦東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已通過了民航專業工程行業驗收,標誌著浦東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已具備投運條件。
謝峰表示,上海將加快設施建設,完善兩場長途客運、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車、靜態交通等配套設施,並加快推進機場聯絡線建設、S32南進場路立交改造;結合浦東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加快推進滬通鐵路二期、滬蘇湖鐵路、滬乍杭鐵路等項目建設,構建聯接上海各區域和長三角地區各城市的快速集疏運體系。此外,上海還將協同南京、杭州、合肥、南通、寧波等機場構成長三角機場群。
據了解,機場捷運系統擁有多個優勢,未來將成為大型機場的重要子系統之一。
在我國,目前有三十餘個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一千萬,這些機場未來都有建設捷運系統的需求和可能。
值得關注的是,PBTS正在參與深圳、香港、成都等城市的機場APM建設。
而上海浦東機場擁有全球機場空側區域首個採用城市軌道交通鋼輪鋼軌制式的旅客捷運系統。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