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傍晚時分的上海城隍廟小吃街,早已經是人頭攢動,順著飄來的香味聞過去,不僅有上海本地的招牌小吃,還有上百種不同地方的特色小吃。作為一個很多外地遊客到上海必來打卡的景點,使城隍廟小吃街的人氣頗為旺盛。
上海城隍廟小吃街離豫園比較近,與南京夫子廟小吃街、蘇州玄妙觀小吃街、長沙火宮殿小吃街一起合稱為中國四大小吃街。
不過,這個人氣頗高的小吃街,遊客對其的評價卻是好壞參半,尤其是城隍廟小吃廣場內的小吃,吃過的遊客多半會感到失望。
上海城隍廟的小吃差不多是隨著廟市的興盛而發展起來的。在一百多年前,當地的人口暴增,各地的風味小吃也隨之引進,到了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城隍廟的小吃經營者差不多已經過百了。
我第一次去逛城隍廟小吃街的時候,去之前多少還是抱著期待的,因為之前通過一本講上海老味道的書了解一點。
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城隍廟,就有不少小吃經營者,多數為小本經營,有肩挑手提,沿途叫賣,還有路邊設攤的,進茶樓串賣的,還有些夫妻老婆店,搶佔城隍廟有利的地形逐漸發展為旺鋪。
作者寫到他小時候從城隍廟的正門進去,就看到大殿右側有一家豫新點心店,別看它門面不大,裝潢上貌不驚人,卻是吃貨們喜歡扎堆的地方。那裡的小吃有豆腐花、雞鴨血湯、重油炒麵、徽幫湯糰等,還有令上海人倍感親切的桂花白糖蓮心粥。
當我和朋友走在摩肩接踵的小吃街上,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空氣中飄著香氣,叫人忍不住嘗了幾種小吃,一邊逛一邊吃,倒也是一番景致。建議大家臨近傍晚的時候過去,可以欣賞到美麗的燈光夜景,如果只是奔著吃小吃的話,還是留著肚子到別處覓食。
讓不少遊客吐槽的城隍廟小吃廣場位於城隍廟小吃街上,城隍廟小吃廣場的美食區分為不同樓層,每個樓層不同的攤位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小吃。
小吃的價格普通偏貴,並且味道還不正宗,外地想要嘗嘗上海本地特色小吃的風味,卻發現連基本的好吃都算不上。難怪不少去過的遊客感慨,不要去景區裡吃飯,不管是哪個城市都一樣。
出去旅遊的人大多數都遇到過這個問題,那就是越是有名的景區,裡面的食物往往很難吃,不免疑惑為什麼不能好好把食物做得好吃,非要做一次性的生意呢。我想景區很可能是仗著客流量大,做的就是一次性生意,而不是回頭客,他們也不指望遊客能再來吃。
想起我在貴陽黔靈山公園附近吃的紅糖餈粑,玫瑰冰粉和豆腐圓子,至今還會想念那個味道,當時只是路過看見,順便買了份,雖然是小戶經營,但真的好吃,有機會再去的話,我想我會是一個回頭客。
很多城市特色小吃街上的開店的人,也並不是當地人士,像上海城隍廟小吃街,南京夫子廟小吃街,杭州河坊街小吃街,青島劈柴院小吃街等等,很多都是承包的,去這些地方基本上就是吃了個熱鬧。
更多好玩有趣的內容,歡迎關注我「漢娜的旅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