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佛系」旅行,是去緬甸追逐太陽

2020-12-16 出家門

對於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我們依然存在著誤解

緬甸,曾經被「封閉」、「落後」等標籤貼滿全身的國家

其實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

它封存的純潔與天然,雪白透亮

對喜愛冒險的旅行者擁有無盡的吸引力

絲毫不輸給土耳其的熱氣球,從半空俯瞰超過2200年歷史的佛塔與樹林相融;

站在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看全球最美的日落,你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眼中最美的風景;

乘馬車在塔林穿梭,追逐漸落的太陽,感受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

人們淳樸友善,僧侶比明星更受尊重,到處都能感受到對佛教虔誠的信仰;

「左眼浮屠,右眼眾生」是我從一篇遊記中看到對它最貼切的形容,當你踏上這片土地時,你會感覺像穿越到上世紀,大街上依然用三輪車代步,左邊是歷經滄桑的建築,右邊是友善的當地人。

這裡與泰國相似又不相同,一樣擁有很多佛塔,但曾經的封閉讓它擁有你在別處尋找不到的慢生活,也更容易獲得從容的節奏和最簡單的快樂。

蒲甘歸來不看塔

蒲甘|Bagan

曾有一句在緬甸旅行回來的人中流傳的話:「蒲甘歸來不看塔」;因為它那種與自然相融的震撼在其他地方是感受不到的。

阿南達寺是蒲甘現存最完整造型最美麗的佛教寺廟,整個寺院呈正方形的形狀,阿南達塔便坐落在整個院落的正中心。

左圖源自@美攝之旅;右圖@緬華網

印度風格佛窟非常精緻,主塔的周圍環繞著眾多小塔佛像,外牆上印刻著的是佛本生故事的彩陶浮雕,繁而有序。

圖源自@美攝之旅

被化學洗劑清洗去汙漬的外牆露出原本面目,莊嚴而美麗,緩緩講述著關於蒲甘的古老傳說。

建於13世紀的Mahazedi Temple是蒲甘為數不多的寺廟之一;寺廟的底座是方形的,頂部是鐘形圓頂,爬上露臺的臺階十分陡峭,到達露臺後,放眼望去皆是蒲甘古老的景色。

小僧侶爬上塔頂靜坐觀日出,這仿佛是他們每日必修的功課,寧靜端詳,似迎接每日新生的佛。

當然我們也可以爬上塔頂觀賞,但更推薦乘熱氣球到半空觀賞,因為那種震撼與地面看到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熱氣球一般在凌晨時間起飛,根據季節不同,航行時間為40-60分鐘。

*根據季節,清晨可能會很冷,所以記得帶上你的防寒衣物。

熱氣球逐漸升空,周邊的冷風依然凌冽;當天邊被撕扯出一道橙黃的口子,太陽緩緩從裡面升起,光芒開始鋪滿天空,而你的臉上也逐漸感受到太陽升起時帶來的溫暖。

等到白天完全取代黑夜升起,林間霧氣逐漸散去,此起彼伏的佛塔往深處不斷延伸,它與自然相融,似乎從很久之前便已經「生長」在這個地方,守護著這裡的人和物。

浮島人家的生活

茵萊河|Inle Lake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有名的浮島,其有三大奇觀:莊稼種在水裡,房屋浮在水面,漁民單腳獨立在船上;而遊覽的最佳方式,自然是坐船。

生長在茵萊河的人們出門便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船,是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

浮動花園是當地第二大奇觀,也是當地一件獨特的工作:覆蓋上湖泥的「地面」與竹子一起被放置在湖面上,然後全年種植著各種蔬菜。

探訪當地村莊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卡央族部落的女人,雖然這個族的人們已經逐漸摒棄長頸風俗,但女人們依舊會炫耀她們的「長頸鹿脖子」並且很歡迎遊客和她們合照。

石匠|圖源自網站:Sommertage

木雕|圖源自網站:Sommertage

織布作坊|圖源自網站:Sommertage

湖邊的高蹺房子裡有很多小作坊,工廠以及商店,比如絲綢織工,石匠木雕等;相比其他,石匠的工作環境極為嚴苛,沒有專門的面具,從頭蓋到腳趾都是石像磨出的白色粉塵,儘管如此,他們的眼神依舊澄明,對遊人依舊友好。

伊瓦瑪是茵萊河最大的水上集市,雖然與泰國的四方水上市場相似,但它採用的是周制(每五天在五個村莊間舉行),村民在岸邊或劃著小船販賣食品、日用品,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製品等。

當地人的臉上會抹上一種由黃香楝(liàn)樹磨成,緬語名為特納卡的粉末,這種粉末具有防曬,消炎,滋潤皮膚的功效,是當地人家必備的天然護膚品,也成為緬甸人的一種外在標誌。

起伏的白色海浪為你靜止

曼德勒|Hsinbyume Pagoda

白色翻滾的波紋上,小僧侶揮著他的紅色外袍在「波浪」中跳躍,藍天之下,波紋仿佛流動起來,跳躍的紅袍身影像是一片白色世界中開出的梵花。

Hsinbyume Pagoda是緬甸的一位國王為難產的愛妃修建的佛塔,仿佛老式奶油蛋糕的花邊,人們調侃地稱它為「奶油蛋糕塔」。

佛塔通體雪白,第一層底座的七層塔基象徵著圍繞世界中心的7座高山和海洋,這樣子的塔型,哪怕是在有著「萬塔之國」的緬甸也是獨一無二的;根據緬甸的佔星術,Hsinbyume Pagoda所在的地方還是世界的中心。

和天空連在一起的綠松石藍

卡帕裏海灘|Ngapali Beach

卡帕裏海灘有著緬甸佔據國境三分之一的海岸線;由於當地人文歷史更為突出,讓人忽略了它海域,同時也躲過商業的侵蝕,被譽為緬甸最美的海灘,甚至被評為全球最美沙灘之一。

前往這個秘密之所一點也不也容易:從仰光搭乘45分鐘的小型飛機(當然這個費用也相對較高),或沿狹窄蜿蜒的道路乘15小時巴士抵達,但哪個更便捷舒服就不用我多說了...

圖片源自500px:@MARJA SCHWARTZ

這裡古樸而原始,沒有喧鬧的海灘活動,只有悠然路過的僧侶和白色牛車,不遠處當地漁民的船隻,沒有滑翔傘和水上摩託,沒有吵雜的人群,更適合朋友間的小打小鬧。

綠松石藍的海水一路往外綿延,細軟白色的沙灘讓人深陷這裡的每寸土地;三兩步爬上椰子樹,朝鏡頭擺出最具ins風的造型;或在樹蔭底下喝一口新鮮的椰子汁,看腳邊的小寄居蟹一點點爬出貝殼...

戴好腳蹼和呼吸器,來個利落的插水倒立,和海底正撲騰的魚兒say hi,陽光折射進海水,翻湧的沙石形成點點的水霧,與氣泡混合,在魚群間飄散。

如果不想到海灘,可以在當地餐館或小旅遊商店租一輛自行車,在日落潮汐時沿海灘騎行。或許會遇到在沙灘上頭頂水果的女人,叢林裡正在踢球的小孩,他們會很友好地朝你微笑,並嘗試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

我站在橋上,看世界最美落日

烏本橋|U-Bein Bridge

在緬甸人之間,流傳著一個美好的傳說:當你們相愛時,來烏本橋祈願,「六和精神」將會保佑你們的愛情。

烏本橋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橋身在古城境內橫跨東塔曼湖,全長12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橋頭、橋身、橋尾共設有六座供人遮風擋雨的亭子,也寓意了佛教的「六和精神」。

*烏本橋建於1851年,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其木材來自拆遷的阿瓦王宮。

形形色色的人們在橋上穿行,吵雜而匆忙,夕陽逐漸收進雲層,只餘下橙黃的天色和他們獨特的剪影;烏本橋是他們每日的必經之路,也承載著他們生活的全部。

等待一天的漁民終於迎來勞動果實,拉網收網一氣呵成,魚還在網裡掙扎著,漁民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湖水迎著光,看他們再一次撒網,為明天的勞作準備。

僧侶是烏本橋上另一處耀眼的風景線,不論日出還是日落,往來的僧侶都非常多;他們有沒有目的性,是否路過我不知,但更多可能是是捨不得這裡的景,捨不得這裡的靜。

緬甸很美,美得沁人心脾

更美得像極生活那些不經意發現的小確幸

定製「緬甸」相關行程請點擊

了解「緬甸」相關行程請點擊

更多關於「緬甸」酒店或行程諮詢

請添加出家門旅行管家:

*文中部分照片及引用內容源自網絡

*some photos and quotes are from internet

rights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相關焦點

  • 來一次真正的佛系之旅!緬甸要免籤了
    0px auto; display: block;" />最近90後的年輕人開始流行起了「佛系」。佛系,簡單來說就是皈依我佛的心態、看淡一切,不動怒、不吵架。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心態」。
  • 緬甸:一個真正的佛系國家,當地人太悠閒,連遊客都被氛圍感染...
    重慶遊品的環球之旅,開始啟航了,這一次,咱們直飛緬甸。緬甸,一個可以讓你體驗到真正佛系旅行的地方。無論是生活節奏,還是它本身的文化,都與佛系青年們的八字很合!遊品特意給大家準備了一份緬甸攻略,如果想要去緬甸旅遊,應該可以作為參考。
  • 向全世界推薦緬甸,「佛系旅遊」必來的地方!
    前不久,一篇名為《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文章刷爆了男女老少的朋友圈,即將步入30歲的90後「立地成佛」,並自稱為「佛系青年」。What's 佛系「佛系,顧名思義,代表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一切隨緣 』為精神指導的生活態度」LOVE & PEACE(正確翻譯:天下大同)
  • 緬甸最優雅美麗的寺廟之一,拍照超有ins風,趕緊去佛系旅行吧!
    不妨去其他國家看看獨特風景,而且每個國家的建築風格都十分不同,值得我們細細欣賞。但人們好似對亞洲國家有些偏見,願意不辭勞苦地去逛逛歐美國家也不願去逛頗具亞洲風情的建築。殊不知就在緬甸蒲甘,有這樣一個驚豔世人的地方值得一見!那便是阿南達寺廟,一個極具東南亞風格的佛教建築。在蒲甘這個萬塔之城裡,阿南達寺廟是至今保留最完整、最優雅美麗的佛塔。
  • 到緬甸禪修營體驗佛系人生
    【環球時報赴緬甸特約記者 李婷】儘管「佛系90後」的生活方式火了,但「出家」這個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太遙遠了,剃度、離開親人、捨棄一切,通常認為是遭受重大打擊或「看破紅塵」之後的選擇。到緬甸就可體驗。每年除了日韓等亞洲國家,從美國歐洲等國家去緬甸短期出家的人也絡繹不絕。在規模較大的禪修中心,來自外國的短期出家人數超過1/4。在緬甸傳統中,一直有短期出家的風俗,上班族利用年假去出家,學生在假期短期出家。只要父母同意就可以出家。緬甸人認為能出家是莫大的福報;佛教家庭中的成員,無論男女,一生中都會至少出一次家。
  • 吃貨眼裡的「地獄」,揭秘佛系緬甸的那些奇葩飲食
    深夜乘坐廉價航空從曼谷飛到仰光,剛出機場就被滿眼的佛系元素刺激著眼球,在緬甸又個傳統男人不論年齡大小,職業差異,一生內必須出家一次,而且緬甸父母也都十分鼓勵孩子去出家為僧或是為尼,這古老的重教習俗我能理解,也推薦大家去感受佛系緬甸的虔誠與向善。
  • 3天時間遊覽緬甸,全程佛系對待,一天就去一個景點
    這次,我們直接飛往緬甸。緬甸,一個你可以體驗真正佛教旅行的地方。無論是生活節奏,還是自身文化,都與佛教青年的八字非常吻合!旅遊產品特別為您準備了緬甸戰略。如果你想去緬甸旅遊,它應該作為參考。旅遊線路:仰光→萊茵湖→曼德勒第1天國內飛往緬甸的航班通常在仰光降落,那裡有著名的仰光寶塔,與印尼的婆羅門寶塔、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為東方藝術的瑰寶。
  • 為什麼說,旅行青蛙是被曲解的佛系?
    佛系這個形容剛出來的時候,我對它是比較無感的,覺得只是個戲說罷了。後來,旅かえる(旅行青蛙)這個日本單機養成類小手遊在網上大面積地火了,身為運營人,也看了幾篇頭頭是道地分析其火爆成因和運營策略的文章,這才本著百看不如一試的規律,下載了它。
  • 小背影大世界,真正的佛系媽媽,單挑帶娃衝繩佛系跨年之旅
    為佛教正名一時間,「佛系」一詞成為網絡熱詞雖然可能是小年輕對生活狀態的一種調侃,並無故意冒犯佛教的意思但是作為一名皈依弟子,必須蹭個熱點,為佛教正名!「佛系」大概是「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一切隨緣」的意思。佛系講「隨緣」,而佛教講「緣起」,雖然都有個緣字,但是內涵卻大不相同。佛系看似是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狀態,其實是一種被動和消極。任何事情都不去做主觀的努力或選擇,而是隨所謂的「緣」。
  • 想到了就去的佛系旅行--普陀山
    圖文:新玲想到了就去的「佛系旅行」……對閩南的孩子來說,從小到大一般會有兩位媽媽可是前年,不知怎的心念一動,說走就走了~正應了那句話:想到了就去~普陀山。一棵銀杏樹其實我不曾正式學佛,我信仰的,或為佛,或為太陽,或為一棵樹,
  • 佛系旅行到羅馬,看看第一批佛系旅行博主如何詮釋
    佛系火了,網絡語越來越高層次,簡單兩個字就包含了一種高深的人生態度,身為佛系類博主,在這關鍵時間,不得不表個態,佛系嘛,當然是做事隨緣,平易近人,能住星級酒店,能睡機場青旅,結伴隨時散聚,合則聚不合則分不糾結……如果還吃素就完美了,如此高深的文化豈是用三言兩語能說清。
  • 職場人佛係指南:真正的佛系,從來不是湊合
    佛系是一個網絡流行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該詞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之後網絡傳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網絡詞語。
  • 冬天去英國湖區,體驗非一般的「佛系旅行」
    為什麼選擇冬天去英國湖區?對於我來說,英國湖區是這個星球上最獨特、最能啟發靈感的勝地之一!很多人都說,去英國湖區最好的時節是夏天和秋天,而冬天則是淡季,不值得去英國湖區。作為一個「佛系」的英國湖區人,我卻不認為這個觀點。冬天的英國湖區有著其他季節不能比擬的特點,別有一番風味!冬日的英國湖區之美,請容我一一道來!
  • 佛系旅行之2黃埔創業公園櫻花園
    【佛系旅行】我把不能去遠方的走動定位為佛系旅行,也就是在很少的時間裡,看看近處的小景點,感受旅行的心態和享受。我的佛系旅行系列,會把廣東省內甚至各省的這種輕鬆走動,輕鬆感受,輕鬆的精神寄託體現出來,希望大家喜歡,喜歡就點讚關注吧。
  • S星遊記丨1K+純玩「佛系之國」,帶你揭曉不為人知的緬甸!
    這一次我去往了緬甸。緬甸算是東南亞可玩性相對較高的國家了,保守和封閉並不代表這裡的一切,這裡還有非常原生態的美。佛國的節奏有點慢,在喬達基臥佛寺看了很久關於釋迦摩尼故事的壁畫,裡面的小佛都是百姓捐贈的,這裡不流行上香,佛祖更喜歡美麗的鮮花,看到喵星人索性坐下擼貓,僧人和外國友人也會圍過來一起逗貓。光著腳走在寺廟裡的時候感覺真的不一樣,似乎更真誠更接近。 緬甸小哥哥說信仰讓我們開心,突然覺得小哥哥穿著籠基也很好看。
  • 緬甸探秘,來場心靈的佛系之旅
    佛塔,被晚霞襯映,煙雲在四週遊蕩,朦朧深遠的意境,讓人不由得對緬甸產生深切的嚮往。想深入的了解它神秘所在!「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在緬甸這個金色的國度,寧靜柔緩又略帶神秘,數不盡的金碧輝煌的佛塔,絕美的日落餘暉之下光芒萬丈,祥和平靜的僧侶,善良淳樸的人民,在取景框中都能輕易組合出令人動容的畫面。尤其在「萬塔之城」蒲甘,「水上小世界」茵萊湖,以及有著」最美落日之稱「的烏本橋,這三處世界級的絕佳取景之地絕對是緬甸旅行的必到之處。
  • 緬甸蒲甘:在萬塔之下追逐日出日落失敗,卻感受到緬甸人的溫暖
    很多旅遊地都是屬於那種去一次就夠了,但是緬甸的蒲甘是個例外。我們特別羨慕小王子,而我們在蒲甘的娘烏鎮追逐了三天的日出日落,統統都失敗了,並沒有如願看到絕美的景致。太陽掙扎了很久,總算從雲邊探出半個頭來,染紅了旁邊的雲彩,正好遠處升起了幾個熱氣球,晨霧繚繞,我們總算也感受到了一半的「驚豔」。
  • 來禪域小鎮,開啟「佛系旅行」
    不管是要學一隻會旅行的青蛙,還是要做一隻快樂的小狗,想過佛系人生,就需要先理清楚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欲望。若是想來趟「佛系旅行」,不妨到雲浮新興的禪域小鎮,看禪宗的歷程,觀賞六祖的傳奇一生。    佛現·同入禪音陣    走進禪域小鎮,美輪美奐的仿古建築教人心頓時安寧下來。    入夜,靜待禪音響起。
  • 旅行青蛙捲土重來,「佛系遊戲」還能觸動用戶嗎?
    而像《旅行青蛙》這種「佛系遊戲」則不然。現代人壓力巨大,市場上的遊戲多數又太過「激烈」,反倒是《旅行青蛙》這種隨性又放鬆的遊戲讓人更加喜愛。於是在各個社交平臺,「蛙兒子」成了大熱門,到處可以看到「老母親曬娃」的相關內容。
  • 旅行青蛙:旅行青蛙中國之旅進駐淘寶,佛系養娃初體驗!
    大家好,我是小百科,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火極一時的旅行青蛙嗎?這隻極具個性的綠色青蛙,完全不受你的掌控,你能做的只是給他收拾行李,收收院子裡的三葉草,由於這隻青蛙的做派非常符合當下的「佛系」一詞,所以就有了佛系養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