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學術爭端事件新進展:研究稱MagR不能實現磁遺傳

2020-12-21 澎湃新聞

一樁發生在中國最頂尖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之間的學術爭端事件又現新進展。

繼磁生物學論文「搶發」爭端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魯白、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謝燦今天(3月16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神經環路前沿》(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上在線發表一篇新論文,其結論與清華大學之前擬引進的學者張生家「搶發」的論文結論完全相反。

此前魯白曾向媒體表示,張生家的論文

《磁遺傳學:使用磁受體蛋白,用磁刺激手段遠距離非侵入地激活神經元的活性》

(Magnetogenetics: remote non-invasive magnetic activation of neuronal activity with a magnetoreceptor)主要實驗結果難以重複。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新發表論文檢驗了張生家論文中提到的細胞系,還檢驗了更多種類的細胞,比如背根神經節細胞(DRGN);也嘗試了更多的磁刺激方法、強度和方向;研究人員還在同一細胞中同時測試了光遺傳學系統和所謂的「磁遺傳學」系統,但實驗結果都顯示,光遺傳學,成功!「磁遺傳學」,失敗!

「在我們對這一課題開始研究後,一篇論文聲稱MagR確實能實現磁遺傳學。但我們的結論恰恰相反。雖然嘗試了多種磁刺激方式,並系統檢測了多種細胞內的鈣離子信號,但我們發現,即使讓HEK細胞、背根神經節細胞(DRGN)和海馬體神經元細胞分別表達MagR,它們也不能對磁場刺激產生反應,即沒有鈣離子信號的變化。」

魯白、謝燦的新論文寫道。

澎湃新聞通過微信、郵件聯繫張生家,請其對前述魯白實驗室新發表的論文置評,但截至17日中午尚未獲得其回應。

魯白、謝燦的新論文結論與張生家相反

有些人天生方向感很強,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人體內感應地球磁場的蛋白有關——磁感應蛋白或磁受體蛋白。

也正是因為磁受體蛋白,信鴿才能記得家的方向,能夠遠距離歸巢;候鳥、帝王蝶才能遠距離遷徙。

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有可能是磁受體的蛋白是MagR。有人甚至聲稱對該基因的研究能摘得諾貝爾獎,但它在中國學術圈,尤其是中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引發了一場「血雨腥風」般的學術爭端。

圍繞MagR,清華和北大先後有兩篇學術論文發表。今天,第三篇相關的學術論文獲在線發表。該論文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魯白,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謝燦是論文署名作者之一。

一年多前,2015年9月14日,張生家以通訊作者身份,以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為署名研究單位,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半月刊《科學通報》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發表了前述導致清華、北大兩校學術爭端事件的「磁遺傳學」論文。

這是兩校關於MagR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在該論文中,張生家稱MagR為MAR,並聲稱是他推測出MagR的功能的。

但謝燦指控張生家違反學術道德,在一個合作項目中,從謝燦實驗室獲得了核心實驗材料MagR基因和實驗儀器,但私自「搶發」了該論文,並且未給謝燦署名。

隨後,魯白對謝燦表示支持,並發文稱,「用謝燦發現的基因做磁遺傳學是魯白實驗室的智力產物」,當時魯白實驗室和謝燦實驗室正就相關課題合作。張生家中途參與,卻「搶發」了相關研究成果。

2015年11月17日,謝燦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標題為《一個磁性蛋白生物指南針》(A magnetic protein biocompass)的研究論文。MagR基因的序列信息早已被國外學者發現,但其功能卻遲遲未能被解開。謝燦的論文首次系統闡述了MagR基因在磁生物學上功能。這是清華、北大兩校關於MagR基因的第二篇學術論文。

今天在線發表的是第三篇,該新論文的通訊作者即魯白。謝燦也是該論文的署名作者之一。

網頁截圖。

該論文的標題為

《MagR不能使細胞對磁刺激產生鈣應答》

(MagR Alone Is Insufficient to Confer Cellular Calcium Responses to Magnetic Stimulation)。換句話說,僅僅靠MagR基因,不能實現磁遺傳學。

用光來影響、改變細胞的生理狀態,乃至生物體的行為,這是光遺傳學技術。如果能實現使用磁場來控制細胞或生物體,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這就是磁遺傳學技術。因為光控制需要安裝光纜來保證光能穿透和抵達細胞,保證光的強度和精度。磁控技術至少不需要光纜。

該論文稱,與光遺傳學相比,磁遺傳學的優越性顯而易見。但一直缺乏一個能實現磁遺傳學的工具。與隱花色素Cry相互作用的蛋白MagR似乎能擔當這一重任。

「在我們對這一課題開始研究後,一篇論文聲稱MagR確實能實現磁遺傳學。但我們的結論恰恰相反。雖然嘗試了多種磁刺激方式,並系統檢測細胞內的鈣離子信號,但我們發現,即使讓HEK細胞、背根神經節細胞(DRGN)和海馬體神經元細胞分別表達MagR,它們也不能對磁場刺激產生反應,也沒有鈣離子信號的變化」,魯白、謝燦的新論文寫道,「相反,如果海馬體神經元細胞同時表達MagR和ChR(光敏通道蛋白)時,這些細胞能對光刺激做出應答——鈣離子信號變化了,但對磁場刺激依然無動於衷。」

研究人員總結道,由此可見,MagR不足以使細胞對磁場產生應答——鈣離子信號變化。

但在張生家2015年9月「搶發」的論文中,張生家帶領的研究人員聲稱,通過MagR(張的論文稱其為「MAR」基因)基因實現了磁遺傳學。實驗結果很顯著:轉入MagR基因後,HEK-293細胞在遭到磁刺激時,能產生鈣離子內流,即細胞內鈣離子信號發生變化。

除了鈣離子信號的變化,張生家該論文還聲稱,當海馬體神經元細胞表達MagR時,其神經元活性可以被磁場控制——開或關;當秀麗隱杆線蟲被注射並表達MagR時,該線蟲的運動機能可以被磁場控制,論文同時公布了視頻。

魯白論文指出張生家實驗結果的三大可疑之處

新發表論文未驗證MagR在線蟲中是否能發揮作用,但指出了張生家論文中的一些可疑之處。

可疑之處一:

新發表的論文稱,張生家論文中未明確描述是如何對細胞施加磁刺激的。但其論文中的圖片顯示,他們用磁場刺激細胞長達7分鐘。磁刺激裝置產生熱量,可能改變細胞的溫度,導致他們觀察到細胞內鈣離子信號變化。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假陽性結果。

可疑之處二:

新發表的論文稱,張生家論文的圖1E和圖2C展示了一個奇怪的結果:在磁刺激終止後,HEK293細胞(含MagR)中鈣信號還在持續上升。這表明,其細胞可能不是健康狀態的細胞。

可疑之處三:

新發表論文稱,張生家論文中的海馬體神經元的鈣內流實驗結果,是在磁刺激後,延遲長達7.8秒鐘才發生的。這非比不尋常。因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所有報導的所有的神經刺激(如電、化學、光、機械等)引起的細胞變化,都是在毫秒尺度內發生的。當然,神經元細胞也有隨機的自發的放電活動。龍曉陽等人報導的鈣離子變化,可能只是神經元細胞一種隨機的放電活動。

此外,新論文還表示,「(張生家論文)魯莽地(The audacious claim)宣稱,用這種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取代光遺傳學,成為新的神經調控手段。這導致世界各地許多研究人員紛紛嘗試重複這一工作、實驗結果,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重複成功的報導。」

「搶發」論文至今未被撤回

2015年,張生家 「搶發」的論文剛剛在線發表,謝燦、魯白以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就要求撤稿。但一年多時間過去,該論文至今未被撤回。

魯白聲稱,正處於過渡時期的張生家參與了自己實驗室的磁生物學研究課題,該課題系魯白實驗室與北京大學研究員謝燦課題組合作研究。在沒有獲得魯白和謝燦允許的情況下,張生家用上述課題的研究數據「搶發」了研究論文,但沒有給予魯白和謝燦署名。

張生家否認魯白的上述全部指控。

針對三人的爭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成立調查組,最終的調查結果未向社會公布。但清華大學停止引進張生家,張目前已離開清華。

魯白曾向媒體表示,張的磁遺傳學論文中主要實驗結果難以重複。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是張生家前述爭議論文中致謝的眾多研究者之一。

對於魯白、謝燦、張生家三人的學術爭端事件,2016年6月12日,蒲慕明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回應澎湃新聞稱,「事情原來就很明朗:一個實驗是在魯白實驗室做的,張生家做了之後,他要發表,魯白不同意。張生家拿了謝燦的東西做實驗,不給謝燦credit。就這麼簡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清華和北大作為我國最頂尖高校,為何還不能進入世界排名前十呢?
    首先、我們的清華和北大,比起西方的現代高等教育來,起步晚了很多,並且積澱底蘊也相差很大。歐美國家完成近代高等教育平均用了約200年,而我國僅僅不到50年時間,尤其多是「拿來主義」,直接學習西方的高等教育模式和方法,可以毫不客氣地講,在西方高等教育面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就是小弟弟,而且是那種亦步亦趨的。
  • 今年,揚州中學清華北大錄取人數有望實現新突破!
    日前, 2020年北大及清華等高校的 強基計劃考試結果已經出爐! 揚州中學有6人確定被清北強基錄取!
  • 網友:清華北大該反思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由潘建偉教授等組成的研發團隊成功研製出了粒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據稱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運行速度要快一百萬億倍。目前該學術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科學頂級期刊《科學》雜誌上。
  • 類腦晶片研究的春秋戰國時代!清華北大中科院大牛聯合談進展與挑戰
    在下午的智能體系架構與晶片專題論壇中,清華大學教授、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北京大學教授、智源研究員蔡一茂,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智源研究員魯華祥,分別分享了關於類腦神經網絡技術及晶片的現狀、挑戰及研發進展。
  • 硬核,南科大和清華中科大北大,共同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20年2月27日,有一件大喜事,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科學進展,可不是科技進展.你們十大科學進展都有哪些呢?,北京大學工學院進展七 青藏高原發現丹尼索瓦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進展八 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中科大進展九 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
  • 出國留學名牌大學和上北大、清華,哪個就業更好?
    北大清華的本科,生源之好,舉國公認,招收的都是內地最優秀的高中學生,無論是裸考進來還是博雅領軍計劃進來的,都是很優秀的。而且北大清華本科培養質量也是很不錯的。
  • 北大清華憑什麼成為熱門旅遊區?
    由於清華官辦身份,收費少而待遇好,因而報考人數極多,一開始就形成百裡挑一的局面。使得第一批清華人是群英薈萃,不乏有許多日後名聲顯赫的學術第一人——如化工專家侯德榜、中國真菌學創始人戴芳瀾、近現代考古之父李濟、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呂彥直,以及大師吳宓和金嶽霖等。
  • 北大校長讀錯「鴻鵠」,清華迎新寫錯字,網友:還配稱百年名校?
    也正是如此,同樣作為北大校長的林建華,念錯如此一個簡單的字就為人難以接受了。無獨有偶,在清華也曾上演過類似的一幕。在清華大學開學之初,各個學院都搭上了各自院系的棚子。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掛在迎新點下的橫幅上,卻把「熱烈」寫成了「熱列」,而且清華大學人來人往,必定有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中的毛病,卻始終沒有人提醒迎新點下面的學長。
  • 美國教授: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清華浙大從「三流」提升為「二流...
    以大學來分,現在的清華、北大、浙大,應該是三流,但在清華與北大,有些專業領域已經有點二流甚至一流的味道,浙大是扎紮實實的三流。,別難過,印度也一樣。甚至日本也好不到哪裡去。日本自從百年前,有些大學衝進三流後,絕大部分的大學還是不入流。日本是靠武力與團結力在世界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在學術與思想上面是沒有太多的建樹的。
  • 清華丘成桐數學班之後北大相繼推出數學英才班
    清華英才班招生簡章公布後,網上就已有質疑清華此舉是在「掐尖」的聲音出現,而從北大英才班的招生簡章裡,人們其實同樣可以找到幾條質疑北大「掐尖」的理由。(來源:中國青年報)首先,從數學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需求來看,確實需要從非應屆學生中,提前選拔一些富有數學研究潛質、有志於終身從事數學研究的科研苗子。
  • 清華一枝獨秀,甩開北大一條街了嗎?看看這些權威數據是怎麼說的
    比如,雙一流學科數量,北大有41個,清華有34個,相差7個學科的數量。歷年當選院士的數量和「傑青」的數量,北大也是大大超過清華。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即校友擔任國外著名學府的正教授人數,北大的數量也是遠超清華。
  • 中國學者在德遭學術侵權有新進展
    最新進展:進入刑事訴訟10月25日,《科學》報導了這件事的最新進展,要點有兩個:第一、ChristofSohn教授學術不端「實錘」;第二、調查尚未結束,已進入刑事訴訟階段。在眾多媒體的關注下,這項被吹得天花亂墜的新技術很快「現了原型」——在Sohn此前在學術會議上展示的結果中,新技術假陽性結果比例很高,這意味著檢測方法根本用不了。醫院隨即對Sohn開展調查。最近,調查委員會日前宣布,調查發現海德堡大學附屬醫學院婦科醫院院長ChristofSohn存在「嚴重且大規模的學術不端行為」,其中包括「不實宣傳」。
  • 清華北大互相開放本科課程有新進展!課程名單公布
    今年1月,清華北大部分本科課程開放互選的消息一度刷屏,新學期,還有!今天,記者從清華大學了解到,清華北大將繼續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本學期北大將向清華學生開放33門課程,共146個名額。 通知提醒,所選北大課程學分計入清華文化素質核心課、通識選修課學分(三門「限生命學院選課」的課程除外)。 清華大學本科生於補退選第一階段在本校選課系統進行選課,時間為9月14日13時至9月21日8時。 清華提醒選課學生,應自覺遵守北京大學防疫要求、課堂管理相關要求,根據北大課程的線下和線上教學安排參與學習。
  • 淺談清華北大畢業生進街道辦
    「只要考上清華北大,走天下都不怕」。然而最近有一條新聞顯示,浙江杭州餘杭區一則公務員招錄,名單裡有48個清華北大畢業生。令人驚訝的是,竟然還有地球物理學博士也去了街道辦。讓人感到疑惑,為何會如此?一.學歷通貨膨脹學歷通貨膨脹,是指隨著越來越多人獲得更高的學歷之後,工作要求也會跟著增加。
  • 清華北大數一數二,中國高校霸屏世界大學排行榜不一定是好事
    近期,QS全球教育集團公布2020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20年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清華北大等中國高校屢屢刷屏。 一流科研大力投入,學術論文突飛猛進,讓中國高校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創佳績。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去了哪裡?
    前段時間看到一些對清華北大的批評,意思是這些中國最聰明勤奮的大腦大多都去了國外尤其是美國,為美國發展貢獻了力量,而國家明明為清北建設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國內的一些裡程碑式的成就,其領軍人物反而都是實力不如清華北大的院校出來的,例如殲二十戰鬥機的楊偉是西工大畢業的,預警機之父王小謨是北理工畢業的,長徵五號的總設計師是北航的,055大驅的總設計師是上海交大畢業的等等。
  • 高校熱搜大盤點:15所高校承包六成話題,清華北大武大最常上榜
    清華、北大最具熱搜體質,上榜次數佔據了所有高校熱搜次數總和的24%以上,從重大新聞事件到寄給新生的錄取通知書都能上熱搜榜。每年5-7月,畢業季加上升學季,更是清華北大的熱搜重頭戲,如沒有突發事件,兩所高校超過四成的熱搜都集中在這一時段:前有「清華大學等風來」,畢業生在歌聲中詩意告別校園,後有「學霸4年獲5萬獎學金放棄北大碩博連讀」,更不用提每年層出不窮的高考高分拒上清華/北大、某班/宿舍多人齊上清華/北大的經典熱搜。
  • 最新學術排名中科院超哈佛,連續多年佔據榜首,北大清華進前十
    而且,榜上有名的不僅僅只有中科院,清華北大也紛紛上榜。北京大學排名第九,清華大學排名第十。前十名的位置中國佔據三個席位,果真是越來越優秀,希望明年中國更加強大。也許,很多人都會說,只不過是一個自然指數排名,又不是國際大學排名,並沒有什麼分量。我覺得,這句話說得沒有道理。國際大學排名固然很權威,但是自然指數排名也不能小巧。
  • 教育| 清華北大世界排名「斷崖式」下跌原因幾何?可能是論文評分在...
    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我們所最為關注的清華和北大在這次排名中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幅度都超過了30名。在前10的排名中,除了英國著名的劍橋和牛津,剩餘的8個席位全部由美國佔據。而我們國人引以為傲的北大和清華則分列92名和98名,幾近跌出榜單,相比去年的排名分別下跌了38位和33位。
  • 清華碾壓北大、武大超越浙大?中國 1272 所大學中,誰才是「頂流」?
    具體來看,清華、北大流量穩定,每個時段的熱搜條目數量相差不大,對比之下,其他院校各時段熱搜數目更加起伏不定。一些大學熱度越來越高,成為高校界的新晉流量。比如武漢大學,它在 2020 年之前的熱搜數據不如浙大,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 2020 年的微博熱搜條目數陡增,達到 44 條,成為 2020 年上半年熱度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