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8日,世界盃開幕式在米蘭舉行,義大利繼墨西哥之後,成為第二個兩次舉辦世界盃的國家。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屆保守和乏味的世界盃,平均每場2.21個進球是歷史最低紀錄,但一個接一個的傳奇仍讓這屆杯賽匯聚了大量的經典元素。西德鐵軍的橫掃千鈞、神奇的米拉「大叔」、斯基拉奇和戈耶切亞的橫空出世,加斯科因和英格蘭的悲劇命運……當然,還有球王馬拉度納的世紀一傳和決賽後的眼淚。令人難忘的「義大利之夏」以及那首在記憶中迴響的《To be Number one》。
屹立21年的德國戰車 馬拉度納「一生之敵」:馬特烏斯
他是馬拉度納一生中的「敵人」。在意甲,他們為了冠軍拼的不相上下,在世界盃上,他們在決賽中兩度交手,各勝一次。在場下,他們又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他的名字叫:洛塔爾-馬特烏斯。
出道
1961年3月21日,馬特烏斯(Lothar Matthaus)出生在德國的埃爾蘭根,13歲時開始足球訓練,同時到工廠當學徒補貼家用。1979年,馬特烏斯在門興格拉德巴赫隊出道,在他的第一個賽季,就隨隊打進了聯盟杯決賽,最後兩回合負於法蘭克福,18歲的馬特烏斯在決賽第一回合中還有進球。
馬特烏斯在門興效力了5個賽季,最好成績是聯賽第三,1984年,他轉會拜仁慕尼黑,第一個賽季在33場比賽中打進16球,隨球隊奪取德甲冠軍,第二年又獲得聯賽雙冠王。在80年代中後期的拜仁,馬特烏斯在4個賽季裡113次出戰聯賽,打進57球,一位世界級的球星逐漸開始嶄露風採。
馬拉度納一生的「敵人」
英雄總會為偉大的對手而興奮。在馬特烏斯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個不能不提的名字,那就是迭戈-馬拉度納。無論是意甲聯賽,還是世界盃賽,兩個人都曾多次交手,他們的故事,寫就了80年代英雄相惜的一段傳奇。
1986年,馬特烏斯第二次出徵世界盃,4年前21歲的他隨隊打進了決賽,但只是在小組賽中替補出場2次,未留下任何痕跡。4年後在墨西哥,25歲的馬特烏斯已經成為了西德隊的重要角色,小組出線後,他在同摩洛哥一戰第89分鐘打進致勝球,又在與東道主墨西哥的點球大戰中主罰命中,助球隊挺進4強。半決賽,布雷默和沃勒爾的進球淘汰了法國,西德打進決賽,對手是馬拉度納和他的阿根廷隊。
1966年世界盃決賽時,貝肯鮑爾曾被指派人盯人防守博比-查爾頓,並與對手互相「抵消」,這次身為主教練的貝肯鮑爾決定以同樣方式凍結馬拉度納,他派出的正是馬特烏斯。這是「二馬」之間的第二次直接對話(第一次是1982年3月24日的阿德友誼賽中),馬特烏斯如影隨形的跟著馬拉度納,他幾乎取得了成功,但在2比2的關鍵時刻,馬拉度納爆發了,他的致命妙傳助攻布魯查加單刀破門,打進了致勝的進球。1986年,沒有人能阻擋馬拉度納的鋒芒,馬特烏斯也不行。
在經歷了令人遺憾的88年歐洲杯後,馬特烏斯離開德國,轉會意甲國際米蘭,在那裡,他又與老對手相逢了。馬拉度納統帥的那不勒斯剛在86-87賽季稱雄意甲,但在北方的米蘭,馬特烏斯的到來和後來成型的「德國三架馬車」,為意甲注入了新的強大勢力。86-87賽季,馬拉度納率那不勒斯奪冠,87-88賽季,荷蘭三劍客與AC米蘭奪走冠軍,88-89賽季,馬特烏斯率領的國米又令冠軍易主,89-90賽季,馬拉度納捲土重來搶回獎盃……那個時代的意甲,無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聯賽,類似馬拉度納與馬特烏斯等人之間的巨星對話,更是令人無限神往。
在意甲,馬特烏斯與馬拉度納的直接對話有5次,88-89賽季,國際米蘭客場0比0戰平那不勒斯,主場2比1獲勝,馬特烏斯第83分鐘打進致勝球,那個賽季,國米贏得了歷史上最近一次聯賽冠軍。89-90賽季,那不勒斯客場1比3負於國米,但在主場,馬拉度納進球,那不勒斯2比0獲勝,並在那一年重新奪回意甲冠軍。90-91賽季,國米主場2比1擊敗那不勒斯,馬特烏斯又有進球,後來,馬拉度納因古柯鹼事件被禁賽,兩個人的意甲論劍就此終結。
場上是敵人,場下卻是惺惺相惜的朋友。2000年5月,馬特烏斯舉辦告別賽,馬拉度納前來助興,2001年11月,馬特烏斯也遠赴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馬拉度納的告別演出。1988年,兩人一起參加普拉蒂尼告別賽時,馬拉度納忘帶球鞋,馬特烏斯還將自己的一雙備用鞋借給了他。對馬拉度納,一向很少服人的馬特烏斯也充滿了敬意,「我交手過的最偉大球星?當然是迭戈。」
義大利之夏
1990年世界盃,29歲的馬特烏斯迎來了事業的巔峰,他和那支強大的西德隊橫掃天下。小組賽4比1擊潰南斯拉夫,馬特烏斯獨中兩元,其中包括一個精彩的闖關遠射;對阿聯他又有進球;在淘汰賽首輪,德國三架馬車擊敗了最強勁的對手、由三劍客統帥的荷蘭;1/4決賽,馬特烏斯罰中點球,小勝捷克斯洛伐克;半決賽通過點球淘汰英格蘭,挺進了在羅馬的決賽。
在另一條戰線上,馬拉度納率領阿根廷跌跌撞撞的一路闖關,「世紀妙傳」淘汰巴西,點球擊敗東道主義大利,相隔4年後,「二馬」又一同站在了決賽的賽場。7月8日,決賽打響,形勢已經註定,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比賽。阿根廷卡尼吉亞遭禁賽,只剩馬拉度納獨力支撐,西德全隊上下則處在實力齊整的巔峰,最終,阿根廷被罰下2人,布雷默的點球分出了勝負,馬特烏斯本是隊內的點球手,但在那一刻,他讓出了罰球權,後來解釋原因時,他說是因為自己的鞋底出現了裂紋……
雖然馬特烏斯錯過了親手終結比賽的機會,但作為隊長的他仍可以驕傲的捧起世界盃,雖然那屆大賽後,最佳球員的獎項給了義大利射手斯基拉奇(同時是本屆最佳射手),但很多人認為,馬特烏斯是那支冠軍球隊的領袖,他才是最該捧起金球獎的人。
神奇的常青樹
1992年,馬特烏斯離開國際米蘭,第二次加盟拜仁慕尼黑,在那裡他一直踢到了2000年,後來在紐約地鐵明星隊結束了職業生涯。在拜仁,馬特烏斯的位置起了變化,從中場變成了中衛自由人。在這裡,他隨隊奪取了德甲冠軍和歐洲聯盟杯冠軍(繼國際米蘭後個人第二次),但99年的遺憾卻讓他終生難忘。98-99賽季的冠軍杯決賽,拜仁在大部分時間裡1比0領先曼聯,但第80分鐘時馬特烏斯被換下,補時階段曼聯神奇的連進2球,讓坐在場邊的馬特烏斯震驚不已。在最後時刻錯失冠軍杯,這是馬特烏斯最大的遺憾,這尊獎盃也是他職業生涯中唯一沒有染指過的重大賽事冠軍。
1994年和98年,馬特烏斯兩次隨隊參加世界盃,但都在1/4決賽中倒在了兩匹最大黑馬--保加利亞和克羅埃西亞腳下,在2000年踢了一屆糟糕的歐洲杯後,馬特烏斯退役,此時他已年近40歲。在世界盃上,馬特烏斯留下了兩項紀錄,5次參賽令他和墨西哥門將卡巴亞爾一樣,成為參加世界盃次數最多的人,另外,他在世界盃決賽階段共25次出場,這一紀錄無人能及。
退役後,馬特烏斯當起了教練,曾執教過匈牙利國家隊,目前,他在巴西聯賽的巴拉納競技隊任主教練。
馬特烏斯的職業生涯
國家隊:出場150次,進球23個;
聯賽:德甲出場464次,進球121個、意甲出場115次、進球40個;杯賽:德國足協杯出場57次,進球18個、義大利杯出場17次,進球7個;
榮譽:1次世界足球先生(1991國際足聯評選)、1次歐洲足球先生(1990法國《法國足球》評選)、1次世界年度最佳球員(1990英國《世界足球》評選)、2次德國足球先生(1990、99);1次世界盃冠軍(1990)、7次德甲冠軍(拜仁)、1次意甲冠軍(國米)、2次聯盟杯冠軍(國米、拜仁)、3次德國杯冠軍(拜仁)、2次德國超級盃冠軍、1次義大利超級盃冠軍。
橫空出世天下驚 世界盃神奇小子:斯基拉奇
1990年世界盃前,義大利主教練維奇尼幾經猶豫做出了一個決定,22人的陣容已經挑滿了21人,在最後一個空額處,維奇尼寫上了一個名字,後來,這被證明是這位老帥一生中最英明的決定……維奇尼寫下的名字是:薩爾瓦託雷-斯基拉奇。
1990年,斯基拉奇剛剛加盟尤文圖斯,不到1年前才剛開始踢意甲,參加世界盃前,他只有過1場國家隊比賽的經歷。將這樣一個毫無名氣的小子召進義大利隊,維奇尼冒著不小的風險,不過最後的結果是,在世界盃上,這個矮個子瞪圓雙眼狂奔慶祝進球的鏡頭一連出現了6次,他成了義大利在那一年的最大發現。
閃電攀升的奇蹟
1964年12月1日,斯基拉奇(Salvatore Schillaci)出生在帕勒莫,綽號「託託」(Toto),早年一直在低級別的梅西納效力,25歲這一年是斯基拉奇生命中的轉折點,89-90賽季他加盟了尤文圖斯,開始踢意甲,1990年3月31日首次代表義大利國家隊出戰,並在最後時刻擠進了世界盃陣容。
1990年6月9日,義大利亮相世界盃,苦戰70多分鐘無法敲開奧地利的大門。第74分鐘,維奇尼令旗一揮,碌碌無為的正印前鋒卡爾內瓦萊被換下,斯基拉奇登場。4分鐘後,維亞利傳中,一個小個子在門前躍起頭球破門,正是斯基拉奇!這個換人決定就像將斯基拉奇的名字寫入22人名單一樣,帶給了所有人先是驚奇、後是驚喜。1比0,義大利首戰告捷,整個亞平寧都開始稱頌這位神奇的替補。
次戰美國,義大利1球小勝,斯基拉奇又是替補登場,但出色的表現已經贏得了下一場的首發位置。從此之後,斯基拉奇場場首發,場場進球。2比0勝捷克斯洛伐克,他首開記錄,淘汰賽2比0擊敗烏拉圭,他轟出勢大力沉的凌空,打開勝利之門,1/4決賽1比0小勝愛爾蘭,又是斯基拉奇機敏的補射終結了對手,在邁向那不勒斯半決賽賽場前,斯基拉奇帶領義大利一路高奏凱歌。
半決賽不屬於義大利。斯基拉奇延續著世界盃開賽以來首發必進球的定律,但馬拉度納和卡尼吉亞的阻擊擊倒了東道主。點球大戰,斯基拉奇一蹴而就,至此他個人已然無憾,但義大利的轟然倒下卻讓他的光環失去了光彩。賽後,有球迷襲擊了馬拉度納的住所,有人斥責著維奇尼的保守踢法,在整體的失利面前,再出色的個人發揮也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斯基拉奇的世界盃驚奇戛然而止。
三四名決賽,斯基拉奇打進1個點球,這讓他成就了最佳射手的偉業。大賽後,最佳球員的金球也捧到了他的手裡,不過很多人認為,冠軍隊隊長馬特烏斯比他更有資格獲得這一榮譽。斯基拉奇的雙料大獎,只是給東道主義大利的一個安慰,和1982年同樣雙豐收的羅西不同,斯基拉奇沒有給球隊帶來冠軍,他註定只是一個驚奇,而不會成為傳奇。
最大的一朵曇花
在俱樂部生涯,斯基拉奇也是曇花一現。89-90賽季,他為尤文圖斯打進15個聯賽進球,總共參賽50場,進球21個,成績相當不錯。世界盃後,神奇小子的光環突然變得黯淡,第二個賽季,斯基拉奇在尤文的成績單是42場進8球(其中聯賽29場進5球),第三年40場7球(31場聯賽6球),尤文圖斯也迅速意識到了他的滑落,將他轉賣給國際米蘭,在那裡,斯基拉奇繼續沉淪,最終為了錢加盟日本聯賽的盤田喜悅,從此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斯基拉奇的職業生涯
國家隊:1990年3月31日處子秀,義大利1比0勝瑞士;1991年9月25日最後一戰,義大利1比2負保加利亞。共代表義大利隊出場16次,進球7個。
俱樂部:先後效力義大利梅西納、尤文圖斯、國際米蘭和日本盤田喜悅,在效力尤文的3個賽季裡參賽132場,進36球。
個人榮譽:1次義大利杯冠軍(1990隨尤文)、1次歐洲聯盟杯冠軍(1990隨尤文);1990年世界盃最佳球員、最佳射手(6球)。
喀麥隆的一代傳奇 創造世界盃歷史的「大叔」:米拉
誰是世界盃歷史上最神奇的替補?答案是「米拉大叔」。在1990年世界盃上,米拉5場比賽全部是替補出戰,但他打進4球,有2場比賽還是獨中兩元。當然,神奇的另外含義是,米拉當時已經38歲了,在這樣的年齡,還能在世界盃上有如此表演,他確實神奇。
叫我「貝利」
1952年5月30日,米拉(Roger Milla)出生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最初他的名字是「米勒」(Miller),為了聽上去更像是個非洲名字,他給自己改了名。米拉的父親是個鐵道工人,小時候米拉習慣在鐵軌邊光腳踢球,他甚至在夥伴中贏得過「貝利」的綽號。
13歲時,米拉同國內的杜阿拉埃克萊爾隊籤約,開始了自己的球員生涯,18歲時幫助該隊奪取了全國聯賽冠軍,後來他加盟雅溫得閃電隊,併入選了喀麥隆國家隊。1976年,米拉當選非洲足球先生,但在闖蕩法國摩納哥和巴斯蒂亞隊時並未找到感覺,後來,米拉在蒙比利埃隊煥發了新生,他成為了該俱樂部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
1978年7月,米拉首次代表喀麥隆隊出戰,在處子秀中破門,後來一直是國家隊的主力。在1982年世界盃預選賽中,米拉打進6球,幫助喀麥隆第一次闖進世界盃,在小組賽中,喀麥隆三戰三平保持不敗,米蘭也有不錯的發揮。1987年他曾退出國家隊,但在90年世界盃前,喀麥隆總統親自打電話邀他出山,米拉第二次趕赴世界盃參賽。
神奇的大叔
1990年義大利之夏,38歲的米拉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巔峰。非洲雄獅喀麥隆震驚了整個世界,米拉也一鳴驚人。在小組賽同羅馬尼亞的比賽中,米拉替補出場後獨中兩元,他跑到角旗邊跳起了扭胯舞,這成為了那屆世界盃的經典鏡頭之一。
小組出線後,喀麥隆與哥倫比亞遭遇,米拉又是替補出場,並打進了關鍵的2球。加時賽中,他從對方「瘋子門將」伊吉塔腳下斷球後破門,率球隊打進了8強。雖然在1/4決賽中負於英格蘭,但喀麥隆還是創造了非洲球隊在世界盃上的最好成績。
1994年,米拉不可思議的再度參加世界盃,這個時候他已經42歲了。在同俄羅斯的比賽中,米拉抓住機會打進1球,這使他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最年長的進球者。實際上,米拉保持的紀錄並非僅此一項。例如他就是第一位連續參加三次世界盃決賽階段的非洲球員,而他的輝煌在國內得到了延續,在一次地區長官的選舉中,米拉甚至超過了所有參選政客而得到了上萬張選票,但他卻拒絕出任政府官員。
米拉的職業生涯
俱樂部:1970-1973 杜阿拉豹隊(Leopard Douala) 1974-1977 雅溫得霹靂隊(Tonnerre Yaoundé) 1977-1979 瓦朗謝訥隊(Valenciennes) 1979-1980 摩納哥隊(Monaco) 1980-1984 巴斯蒂亞隊(Bastia) 1984-1986 聖埃蒂安隊(Saint-Etienne) 1986-1989 蒙比利埃隊(Montpellier)
俱樂部榮譽:1972 喀麥隆聯賽冠軍(杜阿拉豹隊) 1973 非洲俱樂部杯半決賽(杜阿拉豹隊) 1974 喀麥隆杯冠軍(雅溫得霹靂隊) 1976 非洲俱樂部優勝者杯冠軍(雅溫得霹靂隊) 1976 非洲足球先生 1980 法國杯冠軍(摩納哥隊) 1981 法國杯冠軍(巴斯蒂亞隊) 1987 法國乙級聯賽冠軍(蒙比利埃)
世界杯史上最神奇的點球門神:戈耶切亞
1990年世界盃小組賽,阿根廷對蘇聯,第11分鐘,阿根廷門前一片混亂,86年的功勳門將彭皮多出擊時和隊友奧拉爾蒂奇亞撞在一起,當場倒地不起。這次撞擊導致了彭皮多的骨折,無奈的主教練比拉爾多向替補席一招手:「戈耶切亞,你上!」這次意外和換人成就了世界盃歷史上最神奇的點球門神:塞爾吉奧-戈耶切亞。
匆忙上場的替補
1963年10月17日,戈耶切亞(Sergio Goycochea)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1983年在河床開始職業生涯,後多次轉會,先後效力過10支俱樂部隊。1990年世界盃上,戈耶切亞身披12號球衣,是彭皮多的替補。
86年的功勳門將彭皮多在90年經歷了惡夢,首場對喀麥隆,他將對方一個威脅不大的頭球從身下漏過,造就了那屆世界盃最大的冷門之一。第二場對蘇聯,他不幸腿部骨折,戈耶切亞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匆匆出場。
可以說戈耶切亞的世界盃首體驗並不成功,他太緊張了,面對蘇聯隊的進攻,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但隨著比賽的深入,戈耶切亞的狀態卻越來越出色,對羅馬尼亞他有著出色的發揮,對巴西他表現平穩,加上對手三中門框的運氣和馬拉度納的5秒鐘神奇,阿根廷一路挺進過關。
點球門神
直到這時,人們尚未發覺這名替補門將真正的天賦:撲點球。進入8強後,戈耶切亞在同南斯拉夫和義大利的比賽中,接連撲出4個點球!不要說這只是運氣,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戈耶切亞在絕大部分點球防守時都撲對了方向,巴喬的點球入網前曾被他碰到,他不是蒙一邊,而是靠純粹的判斷和撲救與對方賭誰更快。
靠著戈耶切亞的神奇,阿根廷挺進決賽,面對西德隊布雷默主罰的點球,戈耶切亞橫身飛出,但與皮球還是差了一點點距離。阿根廷輸掉了世界盃決賽,但戈耶切亞的傳奇卻永遠留在了義大利之夏的回憶中,在那屆新英雄不斷湧現的大賽中(斯基拉奇、米拉、科內霍等),這位阿根廷門神是最令人驚奇的人物之一。
1994年,戈耶切亞隨隊參加世界盃,但卻失去了主力位置,未能上場參賽,阿根廷在失去了馬拉度納後瞬間崩潰,早早的被淘汰出局。對戈耶切亞來說,能夠擁有90年的回憶已經無憾,後來,他曾這樣回憶。「我能上場比賽已經很高興了,1978年世界盃時,我還是個球迷,我的偶像是費洛爾(1978年阿根廷傳奇門將),那時我想都不敢想,能夠穿上阿根廷的球衣,在世界盃大賽中有這麼多美好的時刻,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現在,戈耶切亞是阿根廷足球記者中的一員,他不會離開這片綠茵場。
戈耶切亞的職業生涯:
阿根廷國家隊:出場44次(1987-1994);2次美洲杯冠軍(1991、93)
俱樂部:河床(1983-1988)、波哥大百萬富翁(1988-1990)、競技(1990-1991)、布雷斯特(1990-1991)、波特諾山丘(1991-1992)、奧林匹亞(1992-1993)、河床(1993-1994)、曼蒂約(1994-1995)、國際(1995-1996)、薩斯菲爾德(1996-1997)、紐維爾斯老男孩(1997-1998)。
「我倒了巴雷西也別想站著」 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
世界盃上最動人的淚水?不只是加斯科因或馬拉度納,1990年7月8日在羅馬奧林匹克球場,克林斯曼捧著大力神杯號啕大哭,簡直像個孩子,4年後在被保加利亞淘汰後,克林斯曼表情依然堅毅,但卻止不住淚水在臉上流淌……
我倒了,巴雷西也別想站著!
1964年7月30日,克林斯曼(Jurgen Klinsmann)出生在德國的格平根,父母開了一家蛋糕點,不過克林斯曼不想子承父業,「我可不喜歡每天早晨3點就起來做蛋糕」,他更喜歡踢球。1972年,8歲的克林斯曼在當地的基因根TB隊開始踢球,後輾轉蓋斯林根(1974-78)、斯圖加特踢球者(1978-84)等隊效力,1984年加盟德甲的斯圖加特。在這裡,他踢了5個賽季,1988年奪取德甲最佳射手,同時被評為年度德國足球先生,1989年夏天,克林斯曼轉會海外,與馬特烏斯、布雷默等組成了國際米蘭的三架馬車。
克林斯曼的特點極為全面,他擅長搶點,又能夠過人,這和他年少時的苦練分不開。「當我18歲時,哥哥是個短跑選手,他告訴我必須改變跑步的節奏,以節省力氣,後來我開始和一名短跑教練一起訓練,為的是跑得更快,斯圖加特的教練不會同意我這樣做,所以我只是偷偷的加練。」(本篇所引用克林斯曼話語均摘自2004年3月《觀察家報》的專訪)
在意甲聯賽,克林斯曼和世界上最好的後衛們對決。「開始時我總是被阻擋犯規,他們還用肘部打人,並且不會得牌,於是我對自己說,下一次我突破時他們再放倒我,我也要放倒他們,我記得有一次我撞斷了巴雷西的肩胛骨,他以為他可以對聯賽中的任何人犯規,但我要給他反擊,我想如果我倒了,那你也別想站著。」在意甲的3個賽季,克林斯曼打進34個進球,國際米蘭的三架馬車成為了該隊歷史上的經典組合。
1992到94年,克林斯曼在溫格執教的摩納哥效力2年,後於1994年轉投託特納姆熱刺,在這裡,他掀起了英國人一陣陣的驚嘆。在4比3勝謝周三的處子秀中,他就有進球,短短1年時間的表現,就為他贏得了英格蘭年度最佳球員的榮譽。1995到97年,克林斯曼先後在拜仁慕尼黑和桑普多利亞效力,1998年1月重返熱刺,幫助球隊保級成功。1998年世界盃後,克林斯曼宣布退役,留下了俱樂部生涯參賽445場,打進204球的記錄。另外,他還留下了一種獨特的慶祝方式,在高速奔跑中俯身前衝,張開雙臂貼地向前滑行,這被稱為「克林斯曼滑翔」。
金色轟炸機
1990年世界盃決賽,克林斯曼被阿根廷後衛蒙松鏟倒後痛苦翻滾,有人說他是在表演,結果對手吃到了決賽歷史上的第一張紅牌,對此,克林斯曼有話要說。「如果他沒碰到我,我腿上15釐米的口子是哪來的?」
那屆世界盃上,強大的馬特烏斯和西德軍團橫掃千軍,克林斯曼打進3球,其中包括對荷蘭的關鍵進球。同南斯拉夫的比賽中,他接到隊友傳中俯身頭球衝頂,金髮飄舞間皮球入網,這個進球是對「金色轟炸機」綽號的最完美詮釋。搶點敏銳,技術全面,頭球尤為出色,如果有足夠的中場支援,他便是可怕的禁區殺手,在英國泰晤士報的一次採訪中,克林斯曼曾談到貝克漢姆,他戲稱:「我想在我年輕力盛時,如果有貝克漢姆在邊路傳中,我的進球數能翻倍。」
不過克林斯曼個人狀態的巔峰是在1994年,在美國世界盃上,克林斯曼5場打進5球,對韓國精彩的轉身勾射技驚四座。遺憾的是,馬特烏斯等90年功臣狀態下滑,德國隊被保加利亞淘汰,克林斯曼流下了傷心的淚水。1996年,克林斯曼取代馬特烏斯成為德國隊隊長,兩人甚至為此產生矛盾,但在他的帶領下,德國隊奪得了歐洲杯冠軍,主教練福格茨甚至回憶說,任命克林斯曼為隊長是他執教生涯中最好的決定。1998年,克林斯曼最後一次參加世界盃,又有3球進帳,但在1/4決賽中倒在克羅埃西亞腳下,那場比賽後,「金色轟炸機」宣布退役,在德國國家隊,他共參賽108場,進球47個。
目前,克林斯曼是德國國家隊的主教練,2006年世界盃是他再展身手的機會,他能像70年的扎加洛、90年的貝肯鮑爾一樣,成為以球員和教練身份都捧起世界盃的人嗎?
克林斯曼的職業生涯:
效力俱樂部:基因根TB(1972-74)、蓋斯林根(1974-78)、斯圖加特踢球者(1978-84)、斯圖加特(1984-89)、國際米蘭(1989-92)、摩納哥(1992-94)、熱刺(1994-95)、拜仁慕尼黑(1995-97)、桑普多利亞(1997年8月至12月)、熱刺(1998年1月至6月)
進球:221場德甲、進110球;103場意甲、進36球;65場法甲、進29球;56場英超、進29球。
榮譽:世界盃冠軍(1990)、歐洲杯冠軍(1996)、歐洲聯盟杯冠軍(1991國米、96拜仁)、德甲冠軍(1997拜仁);德國足球先生(1988、94)、英格蘭足球先生(1995)、德甲最佳射手(1988)。
阿根廷的經典快刀 風之子:卡尼吉亞
1990年世界盃揭幕戰,一個金髮飄舞的阿根廷球員突破、再突破,在一路踉蹌中,最後倒在了喀麥隆球員的接連「砍伐」之下。他就是卡尼吉亞,這是風之子在世界盃上給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風過無痕
1967年1月9日,卡尼吉亞(Claudio Caniggia)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1985年18歲時在河床隊開始足球生涯,在那裡拿到阿根廷聯賽冠軍,1988年登陸意甲效力維羅納隊,1989年轉投亞特蘭大,在89-90賽季,卡尼吉亞出場31次,打進10球,第二年23場進8球,後被羅馬隊相中召入隊內。
卡尼吉亞在羅馬的經歷是失意的,在這裡他只出場過15次,打進4球。1993年,他因吸食古柯鹼遭禁賽15個月,後轉投葡萄牙本菲卡,曾遭球迷襲擊被劃傷臉部。1995年,在回到阿根廷博卡青年效力後,與馬拉度納同為隊友。之後,卡尼吉亞短暫重返亞特蘭大效力,後闖蕩蘇格蘭,先後效力於鄧迪和格拉斯哥流浪者,並連續2個賽季奪取蘇超冠軍。2003年,卡尼吉亞前往卡達聯賽淘金,並與2005年2月退役。
世界盃之旅
1990年,23歲的卡尼吉亞首次在世界盃亮相,首戰阿根廷負於喀麥隆,卡尼吉亞在第46分鐘替換魯傑裡出場,他的突破讓人眼前一亮。在這屆世界盃上,卡尼吉亞參賽6場,打進2球,這2球甚至被認為是阿根廷在這屆大賽中最重要的2球。6月24日在都靈的阿爾卑球場,馬拉度納的世紀妙傳擊潰了整條巴西防線,卡尼吉亞晃過塔法雷爾攻入致勝球,7月3日在那不勒斯聖保羅球場,卡尼吉亞用後腦勺將球頂入了義大利的大門,這是東道主開賽以來的首粒進球,曾加不失球記錄就此終結。遺憾的是,由於在半決賽中吃到黃牌,卡尼吉亞被禁賽,無緣同西德的最後決戰,阿根廷失去了唯一犀利的鋒線箭頭,0比1負於對手。可以說,除了奮力支撐的馬拉度納和神奇的戈耶切亞,卡尼吉亞是90世界盃阿根廷隊又一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球員。
1994年,卡尼吉亞的世界盃又以失意告終。這屆大賽中,他共踢了「2場半」,在次戰奈及利亞的比賽中獨中兩元,但第三場對保加利亞,僅開場26分鐘他就被踢傷下場,就此退出了世界盃。1998年,卡尼吉亞沒有入選阿根廷的世界盃陣容,2002年,他雖入選但未獲出場機會,同瑞典一戰中,坐在替補席上的卡尼吉亞被裁判認為有不敬之語,吃到紅牌離場。
卡尼吉亞的職業生涯:
首場職業比賽:1985年12月14日 阿根廷甲級聯賽 聖塔菲 0:3 河床
首粒聯賽入球:1987年2月1日 Temperley 2:4河床(上半時44分鐘, River Plate以0:2落後時,攻入一球使比分變為1:2)
職業生涯數據:共出場394次,打入106球,獲得過4次冠軍
1985-1988 阿根廷河床,出場53次,打進8球,獲得85-86賽季聯賽冠軍,以及87年美洲聯合杯冠軍 1988-1989 義大利維羅納,出場21次,打進3球 1989-1992 義大利亞特蘭大,出場85次,打進26球 1992-1994 義大利羅馬,出場15次,打進4球 1994-1995 葡萄牙本菲卡,出場23次,打進8球 1995-1996及1997-1998 阿根廷博卡,出場46次,打進17球 1999-2000 義大利亞特蘭大,出場17次,打進1球 2000-2001 蘇格蘭鄧迪,出場21次,打進7球 2001-2003 蘇格蘭格拉斯哥流浪者隊,出場50次,打進12球,連續兩個賽季贏得蘇超冠軍 2003-2004 卡達SC隊 出場13次,打進4球,取得卡達聯賽亞軍 1987-2002 阿根廷國家隊,出場50次,打進16球,獲得1991年在智利舉行的美洲杯冠軍。
世界盃史上被低估的關鍵先生 最全能左邊衛:布雷默
在世界盃上,總有一些球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忽視」,在1990年的西德隊,馬特烏斯和克林斯曼搶去了大部分風頭,但翻看球隊的晉級旅程,一個默默無聞的左後衛卻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從作用和相對應的聲望看,甚至可以說他是世界盃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球員之一,他就是安德亞斯-布雷默。
三架馬車
1960年11月9日,布雷默(Andreas Brehme)出生在德國漢堡,在烏爾倫霍斯特和薩爾布呂肯隊嶄露頭角後,1981年21歲時加盟凱澤斯勞滕,並效力至1986年。1986年至1988年,布雷默曾在拜仁慕尼黑效力,1987年稱雄德甲。1993年,布雷默返回德國又回到凱澤效力,1996年奪取德國足協杯,1998年獲得德甲冠軍。
布雷默職業生涯中最為人稱道的日子是在國際米蘭度過的。1988年夏天,他登陸亞平寧,加盟國米,在這裡與同胞馬特烏斯相聚。1988-89賽季,正是這兩個德國人,成為了國際米蘭雄霸意甲大業的關鍵角色(這個賽季克林斯曼尚未加盟),他們統帥國米以11分的優勢奪取意甲冠軍,這也是近17年來藍黑軍團唯一的聯賽獎盃。1989年夏天,克林斯曼披上了國米球衣,德國三架馬車成型,在那個賽季,雖然國米輸給了馬拉度納的那不勒斯,但他們以及米蘭三劍客的存在,也造就了意甲歷史上最輝煌的巨星時代。
最全能的左後衛
可以說,1990年稱雄世界盃的西德隊,就是以當時國際米蘭的三架馬車為班底的。雖然沒有克林斯曼和馬特烏斯那樣風光,但布雷默的作用卻異常關鍵。在352陣型中的左邊路,布雷默需要承擔相當的防守任務,但他同時展示出的進攻能力令人吃驚,他的雙腳技術極為平均,能用左腳踢出美妙的傳中,也能用右腳射門和主罰定位球。有時候,你甚至很難分辨出,他的「主力腳」到底是那隻。
如果說馬特烏斯在小組賽中光芒四射,布雷默則是西德隊進入淘汰賽後的關鍵先生。1/8決賽2比1淘汰荷蘭,他打進一個匪夷所思的后角弧線球,半決賽對英格蘭,他主罰的任意球折射後吊入希爾頓的大門,決賽對阿根廷獲得點球時,馬特烏斯讓出了罰球權,布雷默頂住壓力,面對點球門神戈耶切亞,冷靜的推射死角入網。
從數據貢獻上看,身為左衛的布雷默竟是90年那支西德隊的第一人。在隊內射手榜上,馬特烏斯4球列第一,布雷默(3球)和克林斯曼、沃勒爾並列第二,只差1球,而在助攻方面,布雷默是西德隊的助攻王,共完成3次助攻(馬特烏斯0次),同時也是那屆世界盃助攻最多的人之一,克林斯曼對南斯拉夫精彩的頭球破門,就是來自布雷默的邊路傳中。而且這些貢獻,還是他在完成防守任務的基礎上實現的。
說起來,布雷默的關鍵先生本色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上就有展現,那是他第一次參加世界盃,半決賽西德2比0擊敗法國,他利用任意球首開記錄,決賽對阿根廷從0比2扳成2比2,進球都來自他開出的角球。
1994年,布雷默最後一次參加世界盃,但年近34歲的他已不復當年之勇,以主力身份踢了3場小組賽後,在淘汰賽階段淪為替補。隨著保加利亞將德國淘汰,布雷默也結束了自己的世界盃之旅,在三屆世界盃上,他留下了參賽16場,進球4個的成績。
1992年,布雷默離開國際米蘭,在西甲薩拉戈薩踢了1個賽季,後返回凱澤斯勞滕,並於1998年退役。2000年,布雷默成為了凱澤斯勞滕的主教練,曾創造過開局7連勝的德甲奇蹟。2002年,布雷默遭到解職。
布雷默的職業生涯
效力俱樂部:烏爾倫霍斯特(1975-80)、薩爾布呂肯(1980/81)、凱澤斯勞滕(1981-86)、拜仁慕尼黑(1986-88)、國際米蘭(1988-92)、薩拉戈薩(1992/93)、凱澤斯勞滕(1993-98)
個人榮譽:世界盃冠軍(1990)、德甲冠軍(1987、98)、德國足協杯冠軍(1996)、意甲冠軍(1989)
國家隊生涯:處子秀1984年2月15日3比2保加利亞;最後一戰1994年7月10日世界盃1比2負保加利亞;共參賽86場,進球8個。
一生唯有紅黑色 將防守變成藝術的大師:巴雷西
有誰能將枯燥乏味的防守變成一項藝術?首先,他一定是個義大利人,防守是他血液中的東西,其次,藝術性的防守,最關鍵的是頭腦而不是身體,所以雖然身高只有1米76,但他卻能讓比他高大強壯的前鋒束手無策……他就是巴雷西,真正的防守大師。
一生紅黑色
1960年5月8日,巴雷西(Franco Baresi)出生在義大利的特拉瓦戈裡亞託鎮,在朋友的推薦下,14歲時他到AC米蘭俱樂部參加測試,被教練裡維拉相中,從此開始了他的紅黑人生。巴雷西的恩師是AC米蘭當時的主帥裡德霍爾姆,1978-79賽季,他將18歲的巴雷西調入一隊,並直接進入主力陣容,在個人的第一個完整賽季裡,巴雷西踢了30場聯賽,並且隨隊奪取了意甲冠軍,對於一名不到20歲的中衛來說,這簡直是個奇蹟。
80年代初,AC米蘭兩次降入乙級,1980年,他們因打假球被勒令降級,82年則是戰績不佳。在許多主力另攀高枝時,巴雷西選擇了留下,他的忠誠後來得到了回報。1986年冬天,貝盧斯科尼接手AC米蘭,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加利、博內蒂、多納多尼等大批球星被買進,紅黑軍陡然變成了引人矚目的力量,而巴雷西成為了後防的中堅,一個米蘭時代拉開了序幕。
1987-88賽季,AC米蘭捲土重來奪取意甲冠軍,並在92到96的5年時間裡4次稱雄聯賽,另外,他們還在冠軍杯上3度奪魁,紅黑色成為了歐洲足壇最令人畏懼的顏色。在這支米蘭隊中,巴雷西是後防線的領袖,他對比賽的閱讀能力令人驚嘆,對球的預判和卡位能力極強,另外,他將球從禁區帶出,由攻轉守的能力也是一絕,很多有威脅進攻的源頭往往在他這裡。
從1978年到1997年,巴雷西共為AC米蘭出戰聯賽470場,跨度長達20年,他見證了紅黑軍從輝煌到低谷、又從低谷攀升至巔峰的過程,為了表彰巴雷西的功績,AC米蘭在他退役後,宣布6號球衣永久退休。
巴雷西的眼淚
在義大利國家隊,巴雷西的經歷頗為複雜。1982年,他入選了貝阿爾佐特的義大利隊,雖然球隊奪取了世界盃,但他並未出場,為此,巴雷西發誓不再為貝阿爾佐特效力,並退出了義大利國家隊,也未能參加1986年世界盃。貝阿爾佐特下課後,巴雷西回到了國家隊裡,並參加了1990年在本土的世界盃。
義大利之夏是巴雷西的巔峰演出之一,在他的統帥下,藍衫軍的防線堅不可破,在前5場比賽中一球未失,守門員曾加還創造了連續不失球的紀錄。1990年7月3日,義大利在那不勒斯迎戰阿根廷,卡尼吉亞的頭球扭轉了乾坤,巴雷西和藍衫軍倒在了點球大戰中。
1994年是巴雷西距離世界盃冠軍最近的一次,雖然他並不是主角。在首輪對挪威的比賽中,巴雷西受傷,缺席了後面的大部分比賽,直到決賽時才重新登場。在7月17日的決賽中,義大利和巴西展開了點球大戰,巴雷西第一個上前主罰,但一腳將球踢飛,在痛失冠軍後,這個34歲的男人伏在隊友肩上痛苦不已,他很清楚,這一次錯過的到底是什麼。
這是巴雷西最後一次世界盃之旅,在那之後,他只為義大利踢了一場比賽,就退出了國家隊。在22年的時間裡,巴雷西共為義大利隊出場81次,打進1球。
巴雷西的職業生涯
效力俱樂部:AC米蘭(1978-1997)
義大利國家隊:處子秀1982年12月4日,0比0羅馬尼亞;最後一戰1994年9月7日,歐洲杯預賽1比1斯洛維尼亞;共出場81次,打進1球。
經典比賽
G1:1990-06-24 阿爾卑球場 阿根廷 1-0 巴西(1/8決賽)
1990年的巴西有些特別,主教練拉扎羅尼強調更為均衡的踢法,強化了球隊的防守,在小組賽中,雖然沒有了以往賞心悅目的大比分勝利,但2比1瑞典、1比0哥斯大黎加和1比0蘇格蘭的比賽更顯得務實。相比之下,阿根廷有著明顯的滑坡,馬拉度納已經年屆30,以小組第三勉強晉級的現實和巴西全勝出線形成較大的反差。
馬拉度納世紀妙傳瞬間
6月24日,都靈的阿爾卑球場見證了一場歷史上經典的「以弱勝強」。卡雷卡的單刀被戈耶切亞封出、巴西人三次擊中門框,看上去阿根廷全無還手之力。在風雨飄搖中,門將戈耶切亞和後衛魯傑裡等人一起堅持著,他們都在期盼能有某種不尋常事情發生,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
第81分鐘,61381名觀眾在都靈阿爾卑球場共同見證了這個神奇瞬間的到來。馬拉度納在中場帶球,先在中圈變線晃過了阿萊芒,隨後帶球躲過了鄧加的鏟搶,又利用假動作突破了迎上來的羅查,在多名巴西球員形成包夾之勢時,馬拉度納倒地將球傳給了左路無人防守的卡尼吉亞,後者繞過門將塔法雷爾輕鬆破門。
風之子的刺殺
這也許是世界盃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助攻,從中場開始,馬拉度納利用盤帶突破晃過了三個人,又用一腳傳球擊敗了剩下的三個。當馬拉度納帶球突向禁區時,三名巴西後衛(加爾維奧、布蘭科和戈麥斯)竟然不顧隊形,集體向他圍攏過來,也許他們在這一刻被馬拉度納一路突破而來的氣勢所震懾,你分明可以在他們的反應中看到某種驚惶失措。路透社賽後稱,馬拉度納的閃光20秒,讓人又看到了1986年那支阿根廷隊的影子,巴西裡約熱內盧的《環球報》則列出了這樣的大標題:「馬拉度納1:0巴西」。
這本是一場被很多人認為一邊倒的較量,雙方實力有不小的差距,但最終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了一切。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巴西人最後一次被擋在世界盃最後決賽之外,此後每一屆他們都打到了最後,也許只有馬拉度納,能在那樣的一個時刻在巴西人心底裡注入恐懼。
G2:1990-06-24 朱塞佩·梅亞扎球場 德國 2-1 荷蘭(1/8決賽)
1988年歐洲杯上,荷蘭三劍客在半決賽中淘汰西德,隨後登上了頂峰,這讓貝肯鮑爾2年後格外重視和荷蘭人的較量。6月24日,在米蘭的梅阿查球場,世界盃見證了兩支球隊2年間的此消彼長,荷蘭隊因內訌已無歐洲冠軍之風,小組賽3戰3平只進2球,歷史的天平傾向了西德一方。
紅牌事件
在74559名觀眾面前,雙方打響了一場刺刀見紅的血戰。上半時完全是混亂無序的,真正引人注目的只有沃勒爾和裡傑卡爾德的一對一。第21分鐘,一次在門前的拼搶讓兩人火氣爆發,各領到一張黃牌,不過雙方敵意未消,沃勒爾向對方挑釁,互相揪起了頭髮,裡傑卡爾德則對他吐出了口水。阿根廷主裁判洛斯陶各出示一張紅牌將兩人罰下,在離場時,雙方甚至還有動手的架勢。
賽後有媒體分析,沃勒爾和裡傑卡爾德的相互「抵消」對西德人有利,前者只是一名前鋒,後者則是攻防的樞紐,荷蘭黑天鵝的不冷靜讓球隊付出了慘重代價。和他一樣,另外兩名劍客在世界盃上的表現同樣糟糕,西德的科勒徹底盯死了巴斯滕,古利特發揮失常,主心骨垮掉,荷蘭人的失敗在所難免。
三劍客告別
下半時西德隊逐漸展現出了優勢,不聲不響的布赫瓦爾德兩次助攻隊友破門。第51分鐘,僵局打破,克林斯曼接到布赫瓦爾德的傳中,以一個精巧的門前搶點動作敲開了布魯克倫的十指關,第84分鐘,布雷默在左路接球,當所有人都以為他要傳球時,他卻以一腳匪夷所思的弧線吊射將球送入了后角!
2比0,已經沒有人能夠撼動德國人的優勢,雖然第89分鐘科曼主罰點球扳回一分,但仍無濟於事。貝肯鮑爾後來回憶說,本場比賽是西德隊最沒有把握的一戰,但在淘汰了荷蘭人後,他們自信將能捧起大力神杯。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比賽結果統計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各國家隊比賽結果排名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球員射手榜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比賽數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