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導遊冰蛋講解的遊客,多少都會說上幾句陝西話。
「來,跟我一起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7月10日,在西安市臨潼區華清宮景區,當冰蛋用地道的陝西方言讀出《長恨歌》時,遊客都認真地學了起來。漫步在這座皇家園林中,他們在探尋盛唐文化印記、觸摸歷史脈搏的同時,也領略到了陝西方言的別樣韻味。
「之前看資料說,唐詩就要用陝西話讀才更押韻、更標準,今天總算是體會到了。」來自浙江溫州的遊客岑炎華一邊打趣,一邊向記者展示著剛剛學習的成果。
這支由近30名來自全國各地遊客組成的旅行團,有一個共同點——衝著冰蛋來的。
疫情期間,因為兵馬俑等景區關閉的緣故,冰蛋在網上開起直播、錄製短視頻,推介起陝西的歷史文化和美景美食,憑藉幽默風趣的講解收穫了不少粉絲。他還與觀眾約定「了解陝西不能光在網上看,過段時間記得要把這裡轉」。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不少網友前來「赴約」。「之前在網上看到冰蛋對兵馬俑的講解,覺得很有趣,對陝西非常嚮往。這次就是專程來找他的。」山東遊客周敏笑著說。
冰蛋本名叫張斌,從2013年開始在兵馬俑講解,因為「金句」頻出被稱為「秦俑館裡的『段子手』」。2018年,一位遊客將張斌的講解視頻上傳至網絡,讓更多網友認識到了這位「別人家的導遊」。
「最厲害的還是西北政法大學,挖出了法學家張湯的墓,把祖師爺都給挖出來咧。」2019年12月,一條「西安那些『古墓派』大學」的視頻在網絡爆紅,點讚超過220萬。面對突然的走紅,張斌很坦然。他說,作為一名導遊,能把陝西最有魅力的一面呈現給觀眾,吸引更多遊客了解並愛上陝西這座「大博物館」,就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和追求。
在講解過程中,他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激發遊客對陝西歷史文化的興趣。「導遊講故事不是照本宣科將文字轉述給遊客,而是要用遊客愛聽的話語,講述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生活,讓他們在輕鬆愉悅中有所收穫。」張斌說。
「秦始皇的一生可以用八個字概括:額滴!額滴!都是額滴!」「大家在給兵馬俑拍照時記得關掉美顏相機,可不要把國字臉的秦俑拍成瓜子臉了」……張斌詼諧幽默的講解,時常引得遊客笑聲不斷。
兵馬俑全程2小時的講解,張斌能講出5種版本。他說,要成為一名「問不倒」的導遊,就必須加強學習,充實知識庫,才能在講解中不斷融入新的內容。「有的遊客還會問博物館裡的花花草草,於是我把博物館裡所有的花卉都學了一遍。」張斌說,「針對遊客年齡結構、歷史知識水平不同,我也會選擇不同的講解方式,力爭讓每位遊客都能聽進去、有收穫。」
張斌回憶,有一位浙江的遊客半年內先後帶著家人、同事、朋友7次來到兵馬俑,專程來聽他的講解;還有一所香港的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來兵馬俑參觀學習,返回後還會將學生遊陝西的感悟體會發給他。張斌說,相比在網上收穫的點讚數,這些才是他導遊生涯中最「高光」的時刻。
黃帝陵、華山、大唐不夜城,陝北的蘋果和狗頭大棗、安康的富硒產品、寶雞眉縣的獼猴桃……越來越多的陝西美景美食出現在張斌的短視頻和「段子」裡,被網友熟悉和嚮往。大家紛紛留言「陝西可真是一座歷史與現代輝映,傳統與時尚融合的寶庫」「馬上要來陝西旅遊了,等著我」。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通知,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遊,陝西旅遊業也將迎來進一步復甦。「史書上的白紙黑字不足以詮釋三秦大地的精彩過往,只有踏上這片土地,才能感受到這裡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希望努力成為陝西旅遊的一張『名片』,把陝西最動人的故事講述給更多人。」張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