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花卉食品專業委員會傳來喜訊:綿竹市申報的「中國早熟梨之鄉」已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評審,獲得了中國唯一的「中國早熟梨之鄉」美譽。
綿竹市憑藉現已建成的全國最大優質早熟梨生產基地,年實現產值1.9億元以上。這項美譽的獲得,將為該市的梨果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良好的品牌支撐。
綿竹市梨果生產主要集中在該市沿山地區,由於遠離城市生活和工業汙染,具有優越和獨特的生態條件。同時,山區適宜的空氣和溫度更有利於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的生產。綿竹早熟梨以它獨特的優良品質,已成為綿竹果業的「名片」產業。
近幾年,綿竹市發揮生態環境及區位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早熟梨優勢產業,現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早熟梨生產基地,早熟梨種植面積已達6.2萬畝,產量6.2萬噸,產品產銷率達98%以上,年實現產值1.9億元以上。綿竹早熟梨以它獨特的優良品質和豐產性強譽滿全國,已成為綿竹果業的名牌產業。
四川綿竹市副市長張滔強調:「此舉奠定了綿竹市早熟梨在我國早熟梨行業中的知名品牌基礎,為下一步吸引投資者,加速綿竹早熟梨產業化發展,培育綿竹早熟梨品牌,幫助綿竹早熟梨系列產品進入市場,提高其產品附加值,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創造了良好條件。」
3月13日,四川綿竹第九屆梨花節隆重開幕。早春三月,暖冬氣候使梨花花期提前了十來天。除了梨花外,海棠花、迎春花、茶花、杜鵑花等百餘種鮮花也競相開放。一位小提琴手站在梨樹下拉琴,悠揚的琴聲伴著花香,縹縹緲緲,牽引著人們的視線。
潮湧般的賞花踏青客為當地帶來了直觀的經濟收益。據估算,綿竹梨花節期間,當地每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800萬元以上。自1992年首屆梨花會以來,綿竹的梨花會已令當地人興奮了9個年頭。
從觀光旅遊,到產業鏈的延伸,綿竹的賞花經濟有效拉動了第三產業和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川綿竹市副市長張滔稱,一年一度的花會,延伸了農村產業鏈,改善了生態環境。由於花期很短,「花節經濟」很難產生持續效應。據綿竹市政府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後該市將加大投入,增加各賞花景點的交通、接待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本報記者葛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