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最失敗的科技產品盤點 谷歌蘋果微軟都上榜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外媒評選過去十年最失敗的科技產品榜

在成功的路上,從來不缺少失敗。

編者按:對於任何企業來說成功都不是易事,即使是科技巨無霸也一樣。在過去10年,有許多產品失敗,當中有很多出自大企業的手筆,比如谷歌、蘋果、微軟、Facebook。本文編譯自Entrepreneur原題為「The Biggest Tech Product Flops of the 2010s」的文章。

美國勞工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美國,20%的小企業沒法撐過一年,一半會在5年內死亡,70%無法活過10年。如果企業只有一款特定產品,成功會更難,如果這款產品與科技有關,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看看Juicero,雖然拿到1.2億美元,但它還是無法順利推出智能果汁機。還有Pono,它專為音樂發燒友製作數字媒體播放器,提供音樂下載服務,但未能成功。在眾籌的助推下,許多企業輕輕烈烈崛起,然後又轟轟烈烈走向失敗,比如Zano Drone,它通過Kickstarter融資300萬美元,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即使是大企業,比如蘋果、谷歌、Facebook、微軟、亞以遜,它們同樣有著可恥的失敗。

今天,我們要談談近10年來科技行業最知名的失敗。不是小企業小產品,而是那些大家喜歡的產品或者服務,或者是想要的產品服務。有些創意的確很好,但未能轉化為成功。有些產品和服務本身有缺陷,根本不應該商用。還有一些產品和服務純屬「霧件」,有傳聞,有希望,甚至有保障,但未能推向市場。

AirPower無線充電墊

大多時候,蘋果的產品質量都很高,但有時也會犯錯,比如2017年發布的AirPower。本來AirPower有望成為終極無線充電器,為蘋果產品充電,它很強大,可以同時給iPhone X、Apple Watch、AirPods充電。等了18個月,我們還未看到產品,定價明顯過高的AirPower最終被蘋果砍掉,按照蘋果的說法,它未能達到蘋果設定的高標準。

亞馬遜Fire手機

過去10年,許多智慧型手機失敗,我們可以另外寫一篇長文章,專門介紹,不過有幾個故事必須提提。2014年,亞馬遜正式闖入手機領地,推出Fire Phone,它不只是手機那麼簡單,還有3D功能,亞馬遜想用3D技術展示世界,為零售銷售貢獻一份力量。手機定價650美元,但是只支持AT&T。一年之後,亞馬遜砍掉Fire Phone,虧了1.7億美元。

黑莓PlayBook 和 BlackBerry 10

進入新千年的第一個10年,RIM仍是移動世界的王者。但是到了2010年,RIM變得不再重要。為了對抗iPad和Kindle Fire,RIM推出PlayBook平板,但它競爭力不強,因為黑莓缺少APP。RIM將幾千臺平板交給零售商,雖然降價,還是賣不動。RIM後來更名叫BlackBerry,2013年年中時,平板便被砍掉。

那一年,黑莓還推出了BlackBerry 10行動作業系統,它想與iOS和Android爭一爭。曾經,BlackBerry 10擁有10萬個App,當中28000個是Android App,但這些App體驗極為糟糕。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款手機裝備BlackBerry 10系統,最後一款是2015年推出的BlackBerry Leap。

Coolest Cooler

在2014年之前,Coolest Cooler可以說是Kickstarter籌錢最多的項目,它是一款面向戶外派對用戶的冷藏箱。和同類產品一樣,箱內可以存放飲料和食物,並放置冰塊以保持低溫。與眾不同是的,它內置電池,並附帶攪拌機,使用者在無需連接外置電源的情況下就可以製作果汁、冰沙;此外箱子還有USB充電器、藍牙音箱等附屬功能。可惜Coolest Cooler並不成功,2016年之前Coolest Cooler耗光了資金,雖然訂單很多,但它無法如期交貨。現在Coolest Cooler還在官網出售,定價399.99美元。

Facebook Home

在過去10年裡,Facebook有很多敗筆,比如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不過我們今天關注的只是產品、服務。

——Trending Section:本來Trending Section只是想讓用戶談論新聞,不過大家抨擊Trending Section,說人工編輯忽視保守新聞源,所以2018年Trending Section死亡。

——Facebook Home:Facebook沒有打造手機,它只是向Android用戶提供一套界面,讓他們把Facebook放在最前方最中心。可惜Facebook Home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Facebook Deals:Facebook花了四個月時間打磨Facebook Deals,想與Groupon競爭,雖然Facebook有10億用戶,但還是無法滅掉Groupon。

——Facebook Email:2010年時,我們曾認為Facebook 郵箱可能會殺死Gmail,但它2014年就死了。

——Facebook Places:這是一個獨立App,模仿Foursquare,最終這個功能整合到常規Facebook貼文中。

——Notify:從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Facebook提供一個獨立App,讓用戶獲取實時新聞,但沒有人在乎這個App。

——Facebook Gifts:這項服務的目標是讓用戶通過Facebook購買禮物,2012年至2014年運營,最後失敗。

谷歌Fiber

搭建超高速光纖(速度達到Gigabit)成本很高,對科技巨頭來說也一樣。谷歌Fiber就像是母公司Alphabet的一個部門,它們的目標是將光纖送到家中,2012年首先在Kansas城提供服務,引起轟動。因為速度很快,客服不錯,谷歌Fiber得到了媒體的讚揚。不過有一點很明顯:FttH並不是什麼特別賺錢的業務。2015年,谷歌Fiber又在幾個新城市推廣服務,但是到了2016年擴張突然停止。其實之前Verizon Fios也曾做過同樣的事,但是2010年時停止擴張。

谷歌眼鏡

谷歌眼鏡相當於光學HUD,我們會用手機觀看各種信息,眼鏡能將部分信息顯示在眼前。2013年穀歌開始銷售原型眼鏡,2014年向公眾銷售。不過因為受到技術的限制,而且會洩露隱私,谷歌眼鏡失敗了,到了2015年穀歌一代眼鏡便不再銷售。後來谷歌只提供企業版眼鏡,售價999美元,至於企業之外的世界,對眼鏡再也沒有興趣。

谷歌Nexus Q

最早在2012年前谷歌就想成為千家萬戶的多媒體中心,所以它推出Nexus Q,這是一個小小的盒子,連接到電視就能將觀看流媒體YouTube、谷歌內容。不過Nexus Q不支持Netflix,也沒有本地存儲空間,售價高達300美元。2013年1月谷歌停售Nexus Q,被Chromecast取代。

谷歌社交產品

曾幾何時,谷歌想與Facebook一較高下,2010年它推出Buzz,將WEB社交網絡帶給Android和iOS用戶。但是2011年10月谷歌裁掉Buzz,專心打磨谷歌+。真是浪費資源。雖然谷歌做了努力,將免費社交工具與實用、流行的谷歌產品(比如Blogger、Gmail、YouTube)融合,但它還是飛不起來。2018年年初時,谷歌+出現漏洞,50萬份個人資料曝光,谷歌保持沉默。後來又出現漏洞,谷歌將關閉谷歌+的時間從2019年8月提前到4月。最終,谷歌+像Friendster和MySpace一樣成為失敗者。

谷歌TV

2010年10月,谷歌推出谷歌TV,正式闖入互動電視市場。最初,谷歌TV得到了索尼、羅技的支持,基於Android的硬體與Chrome瀏覽器整合,它的目標就是讓電視變得更加互動。可惜,被動電視並不需要這樣的功能,而且當時的軟體界面也並不好。2014年時,Android TV已經成為智能電視、多媒體中心的首選,谷歌TV被人遺忘。

GoPro Karma

運動相機是GoPro創造的,隨後它闖入無人機市場。GoPro Karma無人機搭配Hero 4和Hero 5相機,但它並不是一流的無人機,電池盒有時會出問題,無人機會從天上掉下來。還有,Karma的飛行續航時間只有15分鐘。2018年,GoPro砍掉800美元的Karma。

JooJoo 平板

2008年,所有人都認為蘋果在平板領域制定了一個龐大的計劃,於是乎,TechCrunch創始人Mike Arrington決定與蘋果對決,他想推出售價200美元的平板CrunchPad,平板裝備開源作業系統,這樣就能降低成本。Mike Arrington團隊與新加坡Fusion Garage合作,但很快Fusion Garage就拋棄了Mike Arrington,不甘心的Mike Arrington將Fusion Garage告上法庭,於是CrunchPad也跟著死了。

Fusion Garage自己推出平板,名叫Joojoo,2009年12月開始預售,定價499美元。2010年1月,iPad終於推出,JooJoo迅速被公眾拋棄。大家都說JooJoo平板定價過高,功能並不強大,沒有什麼特別出色的地方。2010年11月,JooJoo停產。

Lytro

Lytro是光場攝影技術的先驅,有了這種技術,你可以先拍照,然後再調整焦點。Lytro的技術的確讓人驚嘆,但執行起來並不好。2012年,媒體評測Lytro Light Field Camera,發現相機拍出的圖片畫質並不好,而且使用時不符合人體工程學,所以Lytro Light Field Camera充其量只是昂貴的玩具。2年後,Lytro Illum推出,定價1600美元,它並沒有好多少。畫質同樣糟糕,定價同樣很高。Lytro搶先試水VR視頻攝影,但2018年時公司倒閉。就在同一時間,Lytro關閉託管服務,這樣大家就沒有辦法分享Lytro圖片了。

微軟Kinect

Kinect的失敗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談。最開始時,微軟設立一個名叫Project Natal的開發項目,2010年第一代產品搭配Xbox 360一同推出,它可以將身體變成遊戲控制器。2012年,Kinect進入Windows平臺,微軟還強迫第一批Xbox One用戶購買Kinect。2014年,微軟終於退後一步,單獨銷售Kinect。2017年微軟停產Kinect。

MoviePass

大家都希望MoviePass成功。2011年MoviePass成立,它進入公眾視野,MoviePass承諾只要每月交10美元,就可以看很多電影,去電影院看。老實說MoviePass的業務模式很糟糕,因為定價太低了,當你以這樣的價格向200萬付費訂閱者提供服務,虧損無法避免。在隨後幾個月,MoviePass業務模式遭遇諸多挑戰,與此同時,MoviePass還與大牌電影連鎖對攻,比如AMC。到了2019年9月時,MoviePass終於撐不下去了。有許多企業模仿MoviePass,但沒有人將價格定得如此低。

任天堂Wii U

Wii U是一代Wii的接班人,它要對抗的敵人是Xbox One和索尼PlayStation 4。Wii U從動作控制向雙屏操作轉移,2012年推出,不過當時遊戲很少,玩家興趣並不大。早在2014年時,任天堂就承認失敗,2017正式停產,沒過幾個月任天堂推出Switch。

Ouya視頻遊戲機

Ouya本想改變視頻遊戲產業。2013年Ouya登陸Kickstarter,融資860萬美元,它要開發Android遊戲機。就在同年,Ouya遊戲機開始銷售,它甚至還支持媒體App,比如Twitter。可惜,Ouya遊戲機賣不動,因為用它玩遊戲體驗並不好。2015年Ouya賣身給Razer,Razer繼續為Ouya用戶提供支持,直到2019年6月。

Path

2010年,Path想挑戰Facebook,這個社交網絡允許你擁有50個最親密的朋友,聊天與分享的照片最終會變成公共生活日誌。不過Path在隱私方面存在問題,最終Path賣身給韓國公司,2018年死亡。

索尼PlayStation Vita

曾幾何時,移動遊戲風靡一時,不過到了今天,只有任天堂與智慧型手機競爭,爭奪玩家注意力。今年,索尼PlayStation Vita消亡,在此之前它努力了10年,但未能成功。分析師Will Greenwald是這樣說的:「PlayStation Vita是一個很棒的系統,它超越於時代,但是很可惜PlayStation Vita沒有任天堂那樣出色的遊戲,血統也沒有Game Boy Advance、任天堂DS、3DS那麼好。最終,它變成只有狂熱愛好者、親日派才會玩的手持裝備。「

Qwikster

Qwikster是一個教訓。2011年9月,Netflix做出決定,將業務分割成兩部分,一項是流視頻,另一項就是Qwikster,通過郵件出租DVD和視頻遊戲。用戶憤怒,據說有80萬人離開。Qwikster從來沒有真正啟用過,到了今天,通過Netflix帳戶既可以觀看流媒體視頻,還可以租賃DVD和藍光光碟。

三星Galaxy Note 7

Galaxy Note 7本來是一款蠻可愛的手機,但它爆炸了。三星發布召回令,最終三星放棄手機,它聲稱問題來自電池。Note 7雖然失敗,但Note品牌並沒有死亡,後來推出的Note 8、9和10都沒有問題。

三星NX1

2010年三星推出NX相機,正式殺入數位相機市場。當時無反還是新技術,NX系統的性能飛速提升。2014年,三星推出旗艦相機NX1,它引入BSI CMOS傳感器,可以錄製4K視頻。2015年三星推出NX300,NX1變得更加實惠。但在市場上三星相機並未贏得尊重。三星想盡辦法,甚至允許攝影師用舊的(甚至是壞的)SLR免費更換NX1,但努力沒有多少效果。一年之後,三星毫不手軟將系統殺死,真是可惜,三星相機領先於時代,但最終只能選擇死亡。

Secret

Secret是一個App,你可以通過App將最秘密告訴大家。可惜,因為Secret的信息是匿名發布的,所以許多人淪為「混蛋」,巴西封殺Secret。其實Secret創始人的初衷是好的,但Secret還是走上了歪路,2015年Secret正式關閉。

Steam Machines

Steam已經向世人證明,通過Steam分發PC遊戲完全可行,於是乎,推出Steam硬體似乎是很理智的選擇。2014年時 Steam Machines已經出現,但等了一年多還是沒有出貨。當Steam Machines真正推出時,雖然得到了外星人等大企業的支持,機器還是賣不動。為什麼?可能是因為Steam Machines要與它自己的Steam Link電視機頂盒競爭吧。到了今天,Steam Link也已經死亡。2018年,Steam從導航上撤下Steam Machines頁面,但它仍然聲稱Machines並沒有死亡。

Tizen

2014年6月3日,三星在舊金山召開Tizen開發者大會,三星Z910F手機、SM-R380智慧型手機都搭載Tizen系統。Tizen是Linux軟體的分支,三星之所以支持Tizen,是因為三星想打造一個新作業系統,利用HTML5 App取悅手機用戶。當手機安裝Android系統時,需要獲得谷歌的授權,最終會有許多錢流入谷歌口袋,如果能換掉Android系統,就可以控制這筆錢的流向。

三星的初衷很好,但Tizen從來沒有成功過,在手機、手錶、平板上都沒有成功。Tizen只在一個地方獲得成功,那就是智能電視,今天有21%的電視裝備Tizen系統。我們不能說Tizen完全失敗,但在小屏幕市場,它離成功的確還有很遠的距離。

Vine

Vine之所以沒落,主要是管理層造成的。2012年Vine推出,一炮走紅,它分享的視頻不能超過6秒,所以創作者必須挑選精華。後來Twitter收購Vine,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如何用Vine賺錢,於是2016將Vine關閉。Vine聯合創始人曾經說過,會在2017年之前推出Vine 2.0,不過Vine 2.0還沒有出生,就被財務和法務難題扼殺在搖籃之中。創始者們不死心,正在開發Byte(也許就是Vine 3.0)。

Windows 8 + Windows RT + Windows Phone

Vista漸漸遠去,Windows 7大獲成功,2012年時,微軟又推出Windows 8。微軟讓作業系統改頭換面,想討好移動用戶,但用戶根本不買帳。一年之後,微軟推出Windows 8.1,讓界面靠近Windows 7。後來微軟又推出Windows 10,讓用戶免費替換。

Windows RT相當於閹割版Windows 8,它是為裝備低端晶片的平板、筆記本準備的,因為這樣能省錢。可惜,Windows RT設備只能安裝來自Windows Store的程序。後來,微軟推出Surface產品,向高端硬體市場挺進,於是它親手殺死了低端RT OS。

在OS領域,在過去10年,微軟還有過其它一些大失敗,比如Windows Phone 7、Phone 8和Windows 10 Mobile。將桌面作業系統壓縮,放進小屏幕,也許真有人喜歡,但光是這樣做明顯不夠。2018年年末時,微軟在行動作業系統市場終於停下前進步伐。

蘋果Project Titan

幾年前,蘋果已經將目光盯住電池驅動無人駕駛汽車。蘋果無人駕駛團隊有一個名字,叫Project Titan,2014年成立。2018年,Project Titan在公路上測試的汽車數量已經達到27輛。不過最近Project Titan裁掉200名員工。與此同時,蘋果又收購AI無人駕駛公司Drive.AI。2023年之前蘋果真的會推出無人駕駛汽車嗎?還是將技術授權給其它企業,讓它們製造汽車?我們現在還不知道。

譯者:小兵手

相關焦點

  • 十年來最重要的十大科技產品:蘋果iPad排名第一,中國產品上榜
    《時代》雜誌評選出了「十年來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產品。蘋果於2010年推出的iPad名列第一,其次是特斯拉Model S電動汽車和樹莓派(Raspberry Pi)(兩者均於2012年發布)。儘管三星、華為等公司推出了許多搭載Android系統的拙劣競爭模仿產品,但它仍然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平板電腦。在一定意義來說,iPad就是平板電腦的代名詞。
  • 有家失敗產品博物館最近開業了,蘋果、谷歌、諾基亞等都有陳列品在...
    總能看到鎂光燈圍著那些收穫大批追隨者的產品打轉,成功與否,由多少人為之買單敲定最終命途。 「但業內人士都知道,80%到90%的創新產品都失敗了,甚至我們也許從未聽說過。」Samuel West說道。West是位創新研究人員,過去十年,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擔任公司顧問,幫他們創造並維護促使組織創新的環境,通常這都是以書籍或研討會的方式實現。
  • 盤點蘋果、微軟、谷歌的那些改名歷史
    其實,這些改名動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被動改:因商標、版權糾紛,合同協商等;二是主動改:因公司產品戰略規劃需要等等。簡而言之,改名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所... 經過一頓吐槽之後,似乎這些命名已經讓人接受。其實,名字雖然改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品質依在就行。
  • 評選10年來最具影響力10款科技產品:iPad奪冠 大疆國產唯一上榜
    12月17日,美國《時代》雜誌近日評出「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產品」。蘋果iPad平板電腦、特斯拉s型電動車、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和大江無人機均已上市。在十大科技產品中,我們不僅需要優秀的產品設計和質量,更需要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從生活方式到思維方式,從技術便利到人文關懷。
  • 蘋果iCloud:對谷歌、AWS、微軟Azure都是愛
    ZD至頂網軟體頻道消息: 近日,蘋果IaaS同時使用了包括谷歌、AWS等主流雲計算供應商。據說,蘋果公司將花掉約4億至6億美元,將iCloud的一部分放在谷歌雲平臺上運行,此舉被視為蘋果對自己的雲服務多元化的第一步。換句話說,蘋果的基礎架構大致將和其他企業一樣。業內人士認為,谷歌雲業務要變天了。
  • 大公司晨讀:美國時代周刊評十年來十大科技產品 大疆無人機上榜
    美國時代周刊評出十年來十大科技產品,大疆精靈無人機上榜美國《時代》周刊(Time)評出「1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10款科技產品」,每款產品都講述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改變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與技術互動的方式。10款科技產品是:蘋果iPad (2010)、特斯拉Model S(2012)、樹莓派(Raspberry Pi)(2012)、谷歌Chromecast電視棒(2013)、大疆精靈無人機(2013)、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2014)、Apple Watch智能手錶(2015)、AirPods無線耳機(2016)、任天堂Switch遊戲機(2017)、微軟Xbox Adaptive Controller
  • 蘋果/微軟/特斯拉的產品美學——向醜而生?
    本文盤點了蘋果/微軟/特斯拉主要產品的設計審美與一系列變化。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曾經一度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地標」的FAGMA(臉書、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正在經歷的,卻是另一番境遇;說不思進取未免有點誇口,但盛極而衰卻是每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必須經歷的。 臉書深陷信息安全的漩渦、谷歌被安卓系統綁架、亞馬遜遭遇戰略調整,它們不會產品設計,這個情有可原;但蘋果、微軟以及創造過無數奇蹟的特斯拉也不會做產品設計,這個就有點大失所望。
  • 微軟公司市值居美國納市榜首:力壓蘋果谷歌
    3月19日下午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雖然谷歌和蘋果近些年來風頭正勁,但是按照本周三納斯達克市場的收盤價計算,微軟仍然位居納斯達克市場市值首位。  按照周三收盤價計算,微軟市值高達2599億美元,比蘋果高出近30%,比谷歌高出近50%,比思科和甲骨文則分別高出60%和100%。
  • 你都用過嗎?盤點那些年微軟改過的名字
    坊間盛傳微軟旗下有一個根據星座血型、五行八卦等神學、玄學元素預測公司命運走向的部門,而此部門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個小組就是專門負責給微軟旗下產品改名的小分隊。我們常說名字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實際上名字對科技產品的重要性也愈發突出,微軟這些年來改的名字可能比谷歌斃掉的產品還多,一起來看看這些曾改名的產品中有沒有你曾經用過的吧!
  • 瑞典有座「失敗博物館」,谷歌蘋果都被無情嘲諷了
    綠色的亨氏番茄醬,無脂肪的品格薯片,高露潔牌速凍千層面……這些產品聽起來很高科技,但其實都是失敗的作品。這些奇葩的產品,現在都可以在瑞典的赫爾辛堡的「失敗博物館」看得到。Harley-Davidson曾經推出了聖誕飾品、芭比娃娃,這些和摩託車不著邊際的產品都印上了同樣的Logo。品牌特性都被稀釋得不像話了。」West表示。棋盤遊戲《川普:王者歸來,你可以哥屋恩了!》即使是美國總統川普也沒逃出這個博物館。2004年,一款以川普為主題的棋盤遊戲面世,內容和《大富翁》類似,但比它簡單得多。
  • 蘋果從谷歌挖來行業大咖
    如今,人工智慧絕對算是科技行業的熱門話題,各大公司也都在該領域不斷加大研發力度。蘋果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領導者,當然也不能落後,不過他們卻一直飽受外界的批評,那些批評的聲音主要是認為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落後於谷歌。
  • 走近失敗產品博物館 谷歌眼鏡位列其中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的親娘,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夢想的路上勢必會出現很多挫折和困難,最近來自瑞典南部城市赫爾辛堡的一家博物館火了,因為它名為失敗創意博物館(Museum of Failure)。顧名思義,裡面珍藏的作品大多是創意家發明失敗的作品。「失敗博物館」展覽陳列了來自蘋果、谷歌、高露潔等多家公司的黑歷史。
  • 谷歌蘋果微軟無視安全部門建議,未將鐵路道口添加到數字地圖中
    IT之家8月13日消息 據Politico的報導,谷歌,蘋果,微軟和其他科技公司都忽視了聯邦安全部門的建議,即沒有將鐵路交叉口添加到各自的數字地圖中。2015年,一輛通勤列車撞向加利福尼亞的一輛卡車,造成一名工程師死亡,幾十人受傷。
  • Windows Phone遭棄,微軟的移動生態為何總是失敗?
    的確對於一個組織來說,如果從一條成功的路上轉換到另一條成功的路上,挑戰將會非常大,有理論和案例研究認為最重要的障礙因素是已經取得了成功的高級管理層和中層是主要的阻礙因素。當然,並沒有公開的跡象顯示微軟在移動領域的失敗是因為這樣的因素,但是從外部可觀察的視角,如果和谷歌進行對比,我們或許可以管中窺豹微軟何以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移動生態系統。
  • 谷歌GSuite產品的介紹
    其二,在以此辰光內,谷歌的重點行事的確是推出了幾款測試版的產品,從最早的Gmail郵筒,到初生的文檔和報表家什Docs和Spreadsheets,再到初生結緣成谷歌企業應用專業版家什,都是谷歌跳出他最拿手的找找和廣告領域做出的新品味,再者,這些產品大都閱世了一個從谷歌此中辦公家什衍變為外表產品的過程。
  • 川普要搞事情,蘋果、微軟、Facebook、Google都炸了…
    據CNN報導,谷歌公司聲明表示:「(公司)對行政令的影響非常擔心,谷歌員工和他們的家人可能受到影響。同時,這也給人才進入美國設置了障礙。(谷歌)將繼續將我們的意見反映給華盛頓當局領導人。」雖然川普此番禁令只針對7個國家,但微軟公司高管也通過內部郵件告訴員工:「無論來自哪個國家,移民對整個微軟都至關重要。」微軟的印度裔CEO薩提亞?
  • 當年賈伯斯說:除了搜尋引擎,谷歌的產品,都是狗屎,有道理嗎?
    谷歌讓智能機普及人人都用得上成為現實,網頁搜索變得輕鬆。微軟讓PC的普及。IBM大量的伺服器在我們的生活中暗暗運作。高通,英特爾各種電子設備CPU。華為讓行動網路更便宜更高速。蘋果作為地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可有良心。對科技成果的普及完全是一個阻礙作用。它所有的代碼庫,技術,硬體只為自己服務。良心在哪?
  • 反擊美國:主動禁殺微軟,70億元對抗谷歌
    美國現代科技打壓史上,還沒有失敗過,所以美國肯定不甘心! 中國14億人口匯聚的愛國力量支持,讓華為必然不斷發展! 筆者告訴大家,您的一份支持讓華為登上了5g手機全球銷量冠軍,而且2020年穩穩拿全球5g手機銷量冠軍。
  • 盤點微軟收購Skype交易7大贏家
    【TechWeb報導】5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知名科技博客網站Silicon Alley Insider今天刊文盤點了微軟收購Skype交易的7大贏家。有消息稱,微軟將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該消息將很快公布。
  • 昨天離職的谷歌AI核心人物去哪了?答案是蘋果
    谷歌在昨天宣布,負責搜索與人工智慧業務部門的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將離開谷歌,他的職務將被一分為二。關於John Giannandrea的去向谷歌並沒有提及,但現在已經塵埃落定了。蘋果CEO庫克在今早發布了一封內部郵件,明確提到John Giannandrea將加入蘋果,作為帶領蘋果人工智慧研究的領軍人物。據悉,John Giannandrea在蘋果的職位是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戰略負責人,直接向CEO匯報工作,也順利成為蘋果第16位核心管理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