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窟數不勝數,稱其遍布祖國大地亦不為過。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以中國「四大石窟」聞名於世。而百度詞條還有包括「四大石窟」在內的中國十大石窟:
1.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千米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
2.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是我國三大石窟群之一。
3.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2.5千米處,龍門石窟造像密布在伊水兩岸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千米餘。
4.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南約40千米處的麥積山,以泥塑藝術著稱於世,有「東方雕塑藝術館」之譽。
5.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蘭州市西南80千米處,是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瑰寶。
6.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於安西縣城西南75千米的榆林河畔,分布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
7.響堂寺石窟:位於河北邯鄲市新市區,分南北兩窟,相距15千米,共有石窟16座,大小造像3400尊,是中國古代建築、雕刻、書法、繪畫藝術的珍貴遺產。
8.克孜爾千佛洞:位於與庫車毗鄰的拜城縣克孜爾鄉的明屋塔格山,洞窟鑿於木扎特河谷北岸懸崖上。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其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9.鞏義石窟:位於河南鞏義市邙山東段大力山下的石壁上,是繼龍門石窟之後,北魏時期的又一座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10.柏孜克裡石窟:位於吐魯番東南40餘千米的火焰山中段木溝河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共有83個洞窟,其中40餘座殘存有1200餘平方米的壁畫。
除了這「十大石窟」之外,還有名氣不差的另「十大石窟」:
1、大足石窟: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
2、天龍山石窟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建於公元6-9世紀。
3、石鐘山石窟: 位於雲南省劍川縣,是我國古代白族人民的藝術遺產。
4、棲霞山石窟: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棲霞山。在棲霞山的巖壁上,有700尊佛像,造型精美,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5、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固原西北的須彌山。有一百多個石窟,總稱須彌山石窟。石窟始建於北魏,歷經各代修葺。
6、鐘山石窟:位於陝西延安,石窟規模宏大,氣勢壯觀,有「人間勝地」之稱
7、龍遊石窟:位於浙江衢州市龍遊縣的鳳凰山麓。現在已開發出其中的5個洞窟供遊人參觀,這些洞窟的形制、規模大體相當,洞廳面積小則數百平方米,大則逾千平方米。
8、南龕石窟: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城南1公裡的南龕坡山腹。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後來有不斷的擴建,每一個都十分的典雅大方,完全就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9、天梯山石窟,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城南50公裡的張義鎮燈山村,由涼州著名高僧曇曜開鑿。創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繼營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歷代延續修建,文物層疊分布是天梯山石窟壁畫和雕塑的重要特徵
10、蒲江石窟: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主要有兩處,飛仙閣摩崖造像群和龍拖灣摩崖造像群。飛仙閣摩崖造像群位於蒲江縣西南朝陽湖鎮二郎潭兩岸山崖上,共92龕,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龕,南岸5龕。龍拖灣摩崖造像群位於蒲江縣鶴山鎮蒲硯村。主要分布於龍拖灣、庵子巖、土地嘴、石馬庵4處相鄰的地點,共35龕468尊不同時期的造像。
此外還有:位於四川省丹稜縣黃金村西北角兩座山上的鄭山、劉嘴摩崖石窟;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神農鎮羊頭山的羊頭山石窟;位於晉城市西北約7.5公裡處的澤州縣巴公鎮的碧落寺石窟等等。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久遠,5000年的文明創造了燦若星辰的藝術瑰寶。而石窟更是遍布祖國大地數不勝數,只甘肅省就有大小石窟群205座。或許在某個地方還有未被發現的石窟等待著探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