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郵政支局開張營業 世博閉幕後永久保留

2020-12-11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上海3月18日電(張建松 林光耀)在一片喜慶的鑼鼓聲中,位於上海浦東南路5000號的上海世博郵政支局18日正式開張營業,郵政編碼為201051,寓意上海世博會的開幕之日。

    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上海世博郵政支局毗鄰上海世博園區,與中國館相距僅數百米。在現代化的郵政大廳,上海世博郵政支局開業紀念封、紀念明信片等郵品受到人們追捧,許多集郵愛好者買了厚厚的一大沓,蓋紀念郵戳的櫃檯前也排起了長龍。

    據上海浦東新區郵政分局副局長沈迎介紹,上海世博郵政支局前身是周家渡郵政支局,上海郵政為了更好地滿足世界各地集郵愛好者的需求,為世博會提供更優質的郵政服務,專設了上海世博郵政支局,在上海郵政系統內抽調業務骨幹,為顧客提供中英雙語及手語服務。

    除了提供常規的郵政服務項目外,上海世博郵政支局內還設有世博會票務銷售旗艦店,銷售世博會門票及世博特許產品,二樓還開闢了歷屆世博會郵品展覽區和個性化郵品製作區。

    據上海郵政世博指揮中心陳曉路介紹,世博會開幕以後,遊客可以把自己與中國館的合影等照片,通過分布在園區內的各個服務網點發送到世博郵政支局,製作成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明信片,留下一份別致而永久的紀念。

    為方便顧客,上海世博郵政支局還提供電子指路、地圖查詢、利率查詢、愛心茶水、免費外借雨傘、代客叫車等人性化的服務。

    據悉,世博會期間,上海世博支局的營業時間將從現在的7時至19時延長至24時,屆時將成為我國營業時間最長的郵局之一。在世博會閉幕以後,上海世博郵政支局將永久保留。

相關焦點

  • 上海世博會4個場館將被保留在世博文化公園
    東方網4月20日消息:法國館、義大利館、俄羅斯館、盧森堡館,不知道你是否還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這幾個場館有記憶?不知你當年是否為了進入其中幾個館,尤其是法國館和義大利館排過隊?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昨天披露,即將建設的世博文化公園將保留這4個場館。
  • 十年回望 上海世博系列展館合集
    2020年的到來打開了新的年代大門回望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上海人民喜迎八方遊客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但卻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因世博會而建造的場館經歷了閉館、改造、重建,僅有幾個重要的場館被保留了下來,其中「一軸四館」將永久保留。如今的世博園已經華麗變身快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其中的場地吧。
  • 世博門票購買全攻略|世博 門票_網易新聞
    其他情況下買票摸清了世博門票的分類和價格,是不是已經打定主意去給自己和家人買幾張參與到世博的歡樂氣氛當中去了。那麼網易世博頻道告訴你,你可以前往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交通銀行、中國郵政的營業網點現場購買,也可以撥打這四家公司的售票熱線或者通過它們的官方網站進行在線預定和購買,這樣就可以足不出戶拿到世博會門票了。
  • 佳作欣賞 | 上海世博回眸
    十年前,創造了世博史上7300萬人次入園觀摩奇蹟的上海世博會,從2010年5月1日開幕到10月31日圓滿地落下帷幕,歷時半年。242個風情各異的展館大多數已陸續拆除,讓人有點遺憾;十年前世博的盛況,真值得回眸!作為一個光影愛好者,我先後八次入園,用"實攝·幻攝"、"實幻並恆"的"疊影"技巧,把宏偉的中國館、世博軸、以及光彩奪目的世博園景致捕捉下來……,永久地記錄了"上海世博"的風彩。
  • 高端酒店在後世博「危與機」並存
    所有在2010年開業的酒店,無不看好上海世博會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儘管許多酒店由於工程延期或配套服務尚未就緒等原因,沒能如願地趕在世博會開幕前開業,但只要能搭上世博列車,酒店生意就格外紅火。目前,離世博會閉幕還有一個月,滬上各大酒店都迎來了入住率的高點,尤其是高端酒店更是賺得盤滿缽滿。在經歷了世博會這輪熱潮後,他們將如何應對「後世博」的冷卻期?
  • "世博版"中國館9日正式閉館 外部建築永久保留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將於2011年10月9日結束相關展項的展覽, 正式閉館。」昨天,在中國館的官方網站上「貼」出了公告。作為上海世博會結束後唯一繼續以國家館身份進行續展的展館,中國館前後向公眾開放了近450天,共接待了海內外遊客1700餘萬人次,成為人們腦海中最為深刻的世博會回憶。
  • 上海世博洲際酒店簡介
    上海世博洲際酒店  上海世博洲際酒店於2010年4月18日正式開張。它們似乎在訴說著昔日上海的繁華與傳奇,徜徉其中,仿佛穿越了時空感受著上海的過去與現在。  酒店內融合東西方特色的各色用餐選擇,更加彰顯海派文化的海納百川。有原汁原味的巴賽利義大利餐廳,正統粵式的盛會堂中餐廳,國際品味的咖啡廳1188,歐風十足的大堂吧,更有30年代老別墅裡的懷舊英倫酒坊。
  • 上海世博服務周到全面 租賃點提供輪椅導遊機
    免費租借童車頗受家長歡迎 種楠 、活動、時間和場地安排信息服務; ■氣象、園區內交通和餐廳信息等諮詢服務; ■參觀者資料分發、導覽圖發放等便民服務 參觀指引服務 園區客流主通道,如出入口、廣場、高架步道、世博軸等處設有流動導覽崗,提供引導和諮詢
  • 一碗烏冬引起的排隊人潮——上海世博帶來無限商機
    東方網記者楊洋4月20日報導:2010上海世博雖然結束了,但很多上海市民卻沒有忘記一道世博帶來的美味——花丸烏冬。自去年在美羅城五番街開設第一家海外店鋪以來,花丸烏冬的手工麵條及其特色風味小吃都贏得了市民的喜愛。19日上午,繼美羅城店之後,花丸烏冬中山公園龍之夢店也正式營業。    在龍之夢B1中藍庭內,記者看到了充滿和式風情的花丸烏冬店。
  • 探訪愛知世博會主會場 感受後世博的綠色和諧
    專為愛知世博會修建的磁懸浮線路得以保留晨報特派世博記者 李佩嘉 俞潔 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除了上海世博會,比較熟悉的世博會大概就是2005年的日本愛知世博會了,因為那時上海已申博成功,同時去日本也已比較方便,或許不少人還去參觀過愛知世博會。
  • 或許,世博濱江才代表上海
    而世博濱江北側緊靠外灘和董家渡,向南和徐匯濱江貫通,擁有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兩座連接浦東的重點橋梁。更是處在外灘-陸家嘴-北外灘和世博-前灘-徐匯濱江兩大上海中心之間,繁華一手掌握。三是黃浦江連接了浦東和浦西,比任何其他河流價值更大。
  • 世博文化公園規劃出爐:擬保留4處世博場館 新增1處世界級溫室花園...
    規劃圖  東方網記者袁猛5月17日報導:位於原世博會後灘地區,地處黃浦江核心濱水區的凸岸近兩平方公裡將建設成市民共享的開放式大綠地——「世博文化公園」,陸上面積相當於8個延中綠地,從上月7日起開始徵求意見。
  • 世博計程車將退出營運 當年領誓司機呼籲保留記憶[圖]
    金康生和他的世博計程車。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東方網4月7日消息:上海市民都記得世博計程車吧?白色的底子,黃綠的條紋,車身上還有一個醒目的叫車電話。自從2010年3月首批世博車穿梭在上海大街小巷以來,已經6年過去了。隨著車齡的增長,大部分世博車已經逐步更新淘汰,目前全市還有最後400多輛,到本月底,所有的世博車都要退出運營。
  • 告別世博永留世博 上海世博會旗林降旗側記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新華社記者陳飛攝 新華網上海10月31日電(記者葉鋒)10月31日24:00,上海世博園中國館(網上中國館)正前方的旗林廣場,在人們留戀的目光中,飄揚了184天的國際展覽局旗幟、上海世博會會旗以及全部參展國和國際組織的旗幟緩緩降下,為本屆世博盛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世博百年首現「世博銀行」 別具一格遊世博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界錢幣博覽裝幀冊」昨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首發。《世界錢幣博覽》以「貨幣」作為切入點,將貨幣文化融合到2010上海世博會中來,突顯「世博銀行」概念,是以錢幣形式展現上海世博會盛事題材的典範之作,共包括參展國硬幣冊、參展國紙幣冊和自建館國硬幣冊。
  • 重磅| 《上海世博會志》出版
    楊雄、殷一璀為《上海世博會志》揭幕楊雄、殷一璀、周漢民、鍾燕群、洪浩、馮耀祥向12家單位代表贈送《上海世博會志》楊雄、殷一璀、周漢民、鍾燕群等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使與會者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10年前,又讓我們充分意識到上海世博會的不平凡及世博精神的偉大。楊雄、殷一璀還為《上海世博會志》揭幕。
  • 世博:接軌,讓嘉興更美好
    事實上,此前我市已有63家三星級以上酒店進入上海世博會訂房系統,「江南水鄉文化古城之旅」和「濱海現代休閒運動體驗之旅」也已入選長三角世博主題體驗之旅,預期效益可觀。在日前舉行的市委全委會上,我市提出了「與滬杭同城」戰略,嘉興與上海的距離將越來越近,而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臨近,由世博會引發的世博經濟熱正在長三角各地升溫。
  • 搶搭上海世博開幕熱 臺灣旅行社加碼促銷世博遊
    搶搭上海世博開幕熱 臺灣旅行社加碼促銷世博遊 2010年04月30日 22:1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三林世博家園生活配套漸成形
    隨著首批居民入住,三林世博家園的商業配套設施日益完善。記者日前在浦東新區人大有關視察活動中獲悉,該家園的便民超市、餐飲、室內菜場等商業配套設施已同步開業,2.4萬平方米4層商業中心本月啟用,商業一條街也已有15家商家開張營業。
  • 浦東完成世博居民動遷 約佔上海世博動遷總量60%
    浦東新區在上海世博動遷先行先試中,堅持實踐動遷工作機制和組織運行體制的兩大創新,先後於2005年3月、4月、8月底分三批啟動動遷。截至2月26日,全面完成10660戶居民、約佔上海世博動遷總量60%的動遷工作,創上海城市動遷史上新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