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些影片,才發現攀巖這麼危險?

2020-12-12 騰訊網

當一個事物被大眾象徵化後,它本身所代表的意義就變窄了,更多人轉而注重其內在的精神上的東西。攀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當談到極限運動之一的攀巖時,很多人就認為它是往上爬嘛,在山裡爬嘛,「挺刺激的,也很危險」。這份「刺激」和「危險」在某些思維下成了「勇敢」「挑戰自我」的代名詞,於是在部分電影電視中出現了攀巖的鏡頭,他們極儘可能地表現出攀巖的危急、驚險和不近人情——攀巖風險太高。

攀巖有風險,但大多是可控的風險。不然攀巖是怎麼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項目的?

2020年東京奧運會攀巖項目海報@Olympic Channel

秉持著替觀眾們消除誤區的正義感,我昏天暗地連看了幾部出現攀巖元素的主流影片後,唔,激發了我無盡的吐槽欲望。

槽點一:保護點極易脫落

宏偉壯觀的懸崖峭壁,鏡頭突然拉近,兩三個人穿著安全帶繫著攀巖繩正在奮力向上攀登,偶爾還會交流幾句。就在這激烈而又祥和的氛圍下,危險突然來臨——咔嚓一聲,原本敲進巖壁裡的釘子猛地被拔出來,人開始瘋狂下墜,直至落地,釘毀人亡。

這一幕發生在2017年上映由楊冪主演的國產科幻片《逆時營救》裡(豆瓣評分4.7,能堅持看完我也不容易)。片中,她和兒子豆豆體驗攀巖,豆豆因保護釘脫落墜地,而楊冪隨後因擔心放開雙手後怎麼掉下去的我怎麼也沒想明白,繩子感受到母愛的召喚自動解開了不成?

講真,作為一個衝墜過幾百次的人,我都萬萬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情況,真心折服於編劇的想像力。另外在巖壁上打電話的情況也並不常見:)

正解:

劇中的保護釘是我們在戶外運動攀中常見的「螺杆+掛片」組成,是由開線者利用電鑽鑽進去的:先打孔,吹掉裡面的灰塵,再把螺杆敲進去,讓螺杆膨脹在巖壁內部,再把掛片擰緊在螺桿頭部,作為攀巖過程中的保護點。

常見的膨脹螺杆和掛片。

https://francishaden.wordpress.com/development/,編輯@小向

戶外常見的安裝保護點(螺栓和掛片)的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楔形錐的細微移動將套管撐開,牢牢卡在巖壁裡。

https://francishaden.wordpress.com/development/。

在專業的戶外開線過程中,這些保護點是可以使用數十年的,最大承重在22-25KN,相當於能掛住1個非洲森林象,40.32個成年人(一個成年人的平均體重在62kg左右,數據來源@medicalnewstoday)。在沒有特殊情況下,(比如巖壁突然碎裂或者老舊的螺杆因為某種原因提前被拔出來過導致保護作用大打折扣等,而這幾種情況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可謂微乎其微),巖壁上的保護點可以在壽命期內給往來的攀巖者提供堅實的保護。

槽點二:攀巖裝備極易斷裂

這裡最著名的片段要屬1993年的《絕嶺雄風》了。其中攀巖場景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開片救援過程中,女生因為安全帶系帶鬆開,且鎖具即將斷裂而陷入生死困境,男主史泰龍拼命挽救無果,只能眼睜睜看著女生掉入萬丈深淵。

正解:

現實中,攀巖的安全性就是由這些技術裝備來保障的。一條紮實的安全帶、數把鎖具,通過一條可靠的動力繩牢牢拴住攀巖者的生命。正因如此,流通在市場上的安全帶、主鎖和攀巖繩都是經過嚴格檢測的,最常見的是歐盟標準CE,EN和國際登山協會UIAA. 通過測試的產品都會標有其認證。

攀巖運動中,成年人最常用的安全帶確保環以及常用鎖具一般都能承受20KN以上的重量,哪能這般隨隨便便就斷了?在正確操作的前提下,能夠最大限度保證攀巖者的安全。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絕嶺雄風》中出現的斷裂的安全帶和鎖具是著名戶外裝備生產公司Black Diamond 為這部電影特殊製作的。正常情況下,你買不到這家公司如此高風險的產品。

槽點三:5.9 的線路非常難

請先欣賞一則讓攀巖愛好者都倍感尷尬的視頻《攀巖高手遇到俄羅斯美女》。

——「聽說你是南清的攀巖高手,這條線路是按優勝美地十進位難度系統建的,應該超過5.9了,能完成嗎?」

——「不帶保護呢?」

正解:

聽我說,這絕對不是兩個正常攀巖人的聊天內容。

首先,國內最多使用的確實是優勝美地(YDS)難度系統,而在巖館中5.9基本都屬於基礎難度,歸位為攀巖新人準備的線路,第一次參與的大多數成年人撲騰兩下基本就能到頂。「南清第一高手」居然還要挑戰如此簡單的線路,這個「第一」恕我們無法苟同。希望文章前面的你看破劇中裝X的成分,再去巖館體驗下5.9的友好難度線路。

其二,不帶保護並不比帶保護難度增加多少,純屬考驗心理承受能力和提高人身風險。絕大多數攀巖者都不會拿自己的生命去開玩笑,絕對愛惜自己的身體,為了保護手皮可能不會去洗碗(給大家貢獻一個不洗碗的藉口,拿走不謝),下樓梯扭到腳都會擔心接下裡一段時間不能攀巖而鬱鬱寡歡。

5.9雖然不難,但我們都老老實實穿上安全帶系上攀巖繩才上牆。

挑戰南清第一高手至少尊重下對方穿上攀巖鞋吧。其下降方式也是前無古人,堪稱「作死」第一人。危險請勿模仿。

槽點四:攀巖就是free solo

Free solo 譯成中文為「無保護獨攀」,其中最著名的影片要算《極盜者》了。在緊張的氣氛下、溼潤的瀑布邊,根本來不及解釋,幾個人二話不說拿出攀巖鞋背上粉袋就開始往上爬,全程徒手攀爬,沒有使用安全帶和攀巖繩等裝備,使用的技術動作包括掛腳,踩點,Crimp(小扣扣)和Dyno(動態跳躍)等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每次回看時都讓人手心捏汗,心跳加速。

Free Solo 安琪爾瀑布(Angel Falls)背後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攀巖片段的技術指導和替身均是世界級別的攀巖高手Chris Sharma和Dani Andrada。而在安琪爾瀑布實地拍攝中,攀巖者都是有裝備保護的,若是失手攀巖繩會把你拉住的,不會輕易掉進瀑布裡。

然而,我的朋友看完這部電影後,便以為我玩的便是這種高風險運動,再三勸我珍愛生命……

絕嶺雄風中的開場攀巖鏡頭,影視劇中常見的「Free Solo並不是沒有裝備,而是帶著裝備卻不去用它。」視頻來源:YouTube@Tim Kambitsch「Cliffhanger Guide to Climbing Gear"

正解:

從保護措施來看,攀巖可直接分為有保護攀巖和無保護攀巖,而有保護攀巖才是攀巖的主流形式。其中的速度和難度攀巖,都有攀巖繩和保護點來保證安全,攀石(也叫抱石,指在不超過6米高的巖壁攀爬)則通過海綿墊來保護攀爬者。

Free Solo 無保護徒手攀巖是攀巖運動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只有少數人才會去嘗試,而他們也是在充分練習和足夠的把握下進行的。201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電影《Free Solo》就展示了真實的徒手無保護攀巖。主角是Alex Honond,歷時數年終於成功徒手攀上900米高的酋長巖,全程無特效無渲染,動人心魄,從中可以一窺Alex 強大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PS: 此片僅供參考和膜拜,請勿隨意模仿。)

事實上,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裝備使用方法和規則,攀巖可以成為大眾群體都能嘗試的運動,安全又有趣。攀巖館裡也不乏下到五歲小孩上到六十歲大爺,在盡情攀爬、享受攀登的。

如今攀巖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劇和信息流中,在感受攀巖運動在視覺上帶來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時,也請一定要相信,攀巖並不是玩命,因為大眾對它的不夠了解,才會導致攀巖的被危險化。這項小眾又有趣的運動,值得更多人去了解去體驗。

點此圍觀正確的攀巖影片是啥樣——

參考資料: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0917.php#average-weight-of-men-in-the-us

https://francishaden.wordpress.com/development/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攀巖這麼安全。

路書下載站

愛攀巖,上巖點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最危險的極限運動,人稱——峭壁上的芭蕾
    我在觀看影片時心裡帶著幾個疑問,在影片中一一得到答案。活著多好,為什麼要爬這個東西?Alex在電影中反覆描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總結起來就是:必須爬,因為酋長巖是畢生理想,酋長巖在胸中燃燒,換一種說法「巖石在召喚」。Alex從把酋長巖當作夢想到達成攀登,準備了十年。
  • 喜劇與災難結合,新型題材影片《極限逃生》,城市中演繹攀巖絕技
    如今要說的影片《極限逃生》,同樣是有著「攀巖」元素的佳片《極限逃生》與以往的攀巖元素的影片不同,講述的是一個因為一場事故,在城市的高樓下進行的攀巖逃生。男主是一個無業游民,但並非是好吃懶做之人,畢業之後的幾次應聘都失敗了。
  • 喜歡在攀巖中體驗刺激嗎,做到這些,你會體會攀巖的樂趣
    然而還有很多年輕人大學生喜歡一些極限運動,其中攀巖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為什麼說是極限運動呢?因為這種類似的運動,對我們的人體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那麼在進行攀巖這項運動之前,我們都要提前準備好哪些東西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首先想要跟大家說的就是服裝,在運動的時候為什麼要穿上運動服還有運動鞋呢?
  • 影評《徒手攀巖》:因為熱愛,所以卓越
    昨天晚上偶然在TED看到了Alex(《徒手攀巖》主演)的演講,Alex的演講激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看完演講後馬上看了《徒手攀巖》的預告片,頓時熱血沸騰。毫無猶豫,我馬上購買了《徒手攀巖》的電影票,這部電影光靠預告片就足以讓我為之熬夜並放棄昨天的寫作(事實也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由於這部電影實在是過於冷門,我購買的場次沒有一個人購買,雖然距影片播放還剩1小時不到,不過也因此,我第一次看了包場電影哈哈哈。
  • 法國16歲女攀巖運動員墜崖身亡,原是東京奧運會選手
    事情是這樣的,這個名為杜阿迪的攀巖運動員在上周日的時候與朋友們相約來到法國當地一出沒有探索過的懸崖攀巖,本以為這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練習,沒想到她在150米左右的高空直接墜落下來。法國方面已經對這起事故的起因開展了調查,但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結果,可事情最終的結果很可能還是意外。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這個女孩子的一生了,作為一個攀巖運動員,她總是這麼勇敢。
  • 喜歡攀巖的你,了解攀巖的這些內容,才是一位合格的攀巖者
    也許大家因為父母的束縛,以及自己在潛意識中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能力的話,不妨來試試這攀巖運動。大家應該都聽過吧,攀巖也是一種極限運動的方式。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保證你的人生安全的。是不是被小編說的心動了呢?那就快來試試吧。不過,先聽小編介紹一下這個攀巖吧。首先,對於攀巖這項運動來說,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在最早的時候,是由遠古人來做的。
  • 電影中的攀巖橋段?大神Alex挨個吐槽個遍
    在好萊塢電影中   因為攀巖動作的刺激性和觀賞性   很多片子都會加入攀巖的元素   如果讓一個專業的攀巖選手來看這些片段   能挑出多少問題呢?
  • 《徒手攀巖》膽量從何而來?
    剛上映的《徒手攀巖》是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的獲獎影片。電影記錄了亞歷克斯·霍諾德從準備到最終徒手攀登海拔914米的峭壁——酋長峰的過程。  徒手攀巖,是極限運動中的極限挑戰。攀巖者在完全沒有他人保護、沒有安全繩索和護具的情況下,進行攀巖。「要不拿金牌、要不去死」是這項運動的總結:任何一點小失誤或者小意外,都可能導致攀巖者從幾百米的高空中墜落。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讓你感受直面生死的極限挑戰
    《徒手攀巖》由導演金國威帶領一幫專業的攀登者攝影團隊歷時兩年完成,影片主要記錄了攀登界的free solo(徒手無保護攀巖)王者——Alex Honnold(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徒手登頂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
  • 影片《徒手攀巖》,愛能改變一切,愛能讓生活充滿色彩
    影片《徒手攀巖》中桑桑是一個活潑開朗有一點缺乏安全感的女孩,桑桑的性格給亞歷克斯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色彩,亞歷克斯開始變得願意與人交往,他開始變得主動,願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情緒。
  • 因為熱愛——三百多位電影人共赴《徒手攀巖》之約
    徒手攀巖(free solo),也叫無保護攀巖,位列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一,是攀巖運動中最危險的一種,即便是攀巖愛好者,也只有1%的人有勇氣去嘗試。酋長巖,是一座幾乎垂直於地面的巖壁,是世界上最難攻克的山體之一。而亞歷克斯·霍諾德,是美國著名的攀巖大師,從2009年開始,就夢想著攀爬酋長巖。
  • 人類極限運動三傑,看完這些極限運動電影,腿嚇軟了
    很多朋友認為普通的飛機跳傘是已經是很危險的極限運動了,但是與翼裝飛行,山地自行車速降,無保護攀巖相比,跳傘也只能算是小兒科了。參加這些極限運動的運動員不但腎上腺素狂飆,更可怕的是生死就在一瞬之間。為了拍攝這些畫面Florez在這個峽谷一共跳了60次,堪稱最危險的拍攝任務。不幸的是Florez在2015的一次飛行中掛掉了,翼裝飛行真是高風險運動,大神也不能萬無一失呀!山地自行車速降在清脆的咔咔聲響中,自行車的車架與人骨的折斷聲從接近九十度的山崖下傳出。緊接著是呼救聲,呻吟聲與直升機的呼嘯聲。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百度搜索中霍諾德的聯想詞《徒手攀巖》所講述的運動,也是霍諾德所「真正在做的事」,是影片英文名「Free Solo」,也是「無保護」和「獨自」兩個單詞的總和,是攀巖運動中最危險、最極限的一種,即不使用任何繩索、安全帶或保護設備的單人攀登。
  • 影片《徒手攀巖》,你總要一個人,去走遍所有你想走的路
    昨晚看了班夫的點映,《徒手攀巖》故事概括來說:一個從小就喜歡攀巖,並且把愛好變成職業的一個同學Alex作為地球上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獨自,無保護攀登3000英尺高的陡峭山壁酋長峰的故事。紀錄片的導演是Jimmy Chin金國威,同樣是一個集登山、高山滑雪、攀巖等極限運動於一身的攝影師,在拍這部片子的時候,他已經和Alex一起摸爬滾打攀了十年了,而整個的攝製團隊,都是具有專業攀巖和攝影雙重能力的小夥伴。
  • 《徒手攀巖》曝海報
    此番發布的全新海報中,無論是鏗鏘有力的文字還是驚險刺激的亞歷克斯·霍諾德無保護攀巖瞬間,無不詮釋著徒手攀巖運動所代表的人生態度——「一旦開始就無法回頭,必須一口氣登頂」、「在不容出錯的情景裡,保持專注」、「唯一出路,是不斷向上」,這與電影《徒手攀巖》所傳達給觀眾的拼搏精神相得益彰,這種不被限制的極致人生,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人生!
  • 極限攀巖電影首次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
    2019年,第91屆奧斯卡獲獎結果出爐,攀巖主題紀錄片——《Free Solo》斬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這部超高水準的戶外大片的獲獎新聞,瞬間再次引起全球圈內外的震撼。國家地理出品、好萊塢級別製作、頂尖極限攝影師率領拍攝,這部精彩電影還有哪些不得不看的精彩故事,今天帶大家一起重溫!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Alexhonnold在影片《徒手攀巖》中說。  中紀委微信公眾號文章以「《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為標題,對紀錄片中AlexHonnold展現的勇氣表示讚嘆,稱「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冒險。正因為生命如此寶貴,才更要懂得在人生中選擇做什麼、為什麼目標去努力。」
  • 徒手攀巖,第一次看電影,緊張得手心冒汗
    是的, 在長達近十年的無數次有保護攀巖,訓練,記錄後,他在酋長巖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酋長巖幾個危險到讓人尖叫的壁段,「極限平板路段」,光滑的像面玻璃,亞歷克斯第一次也是在這裡選擇放棄;「怪獸大裂縫」,是一條狹長的身體無處安放,只得被夾在其中向上攀登的裂縫;「巨礫坡難點」,連拍攝人員都為之恐慌,他實現了完美側踢;「耐力角」長達三十多個路段,他克服拍攝帶來的心理壓力,技術上的難度等太多障礙,用時3時56分攻克酋長巖,讓人為之敬佩
  • 再看《徒手攀巖》,通過影片看到男主角對攀巖的熱愛和堅持的心
    相信不少影迷朋友已經觀看過這部精彩的紀錄電影了,跟其他記錄電影一樣,這部《徒手攀巖》沒有絢麗的特效和劇情,而且講述的內容也是非常簡潔明了的,主人公也是本片的唯一主角亞歷克斯是一名狂熱的專業攀巖選手,而他也多次登上過電影中所提到的酋長巖,而這次的他的目標也是一樣,登上酋長巖的頂峰。
  • 女神也去學攀巖?韓國電影真敢拍
    但《極限逃生》則是一部純商業片,裡面有不輸於《Free solo》的徒手攀巖鏡頭,又通過導演獨特的表現手法,給人另一種極致的感官體驗。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可能還沒被你發現......圖片來源:movie.naver.com不知道導演兼編劇李相槿是不是在看了《Free solo》後,才萌生拍一部跟攀巖有關的電影想法。總之,這位韓國導演的大銀幕處女作《極限逃生》(英文名:EXIT)一定是一部攀巖粉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