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人體·蔚藍大海所引領的藝術之夢——丹麥繪畫之父埃克斯伯格

2020-12-19 唯美品鑑

|大雨798

克里斯多福·威廉·埃克斯伯格(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 1783 - 1853年),丹麥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家,與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 -1867年)同處一個時代,他比安格爾大3歲,二人曾在巴黎相識並成為好友。

《站在鏡子前的女人》1841年

埃克斯伯格1783年出生於什勒斯維希公國(現丹麥日德蘭南部)的布拉克羅格,他的父親亨裡克·維爾赫爾姆·埃克斯伯格是當地有名的畫家兼木匠。埃克斯伯格為丹麥繪畫黃金時代的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故被稱為丹麥繪畫之父。

《彩虹如帆》1836年

他14歲起跟隨老師傑斯·耶森學習繪畫,到17歲時,他的花卉、肖像、歷史題材的作品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在藝術家約翰·雅各布·傑森的指導下,埃克斯伯格抱定了考入哥本哈根皇家丹麥藝術學院的理想,逐夢自己的藝術世界。

《貝拉和漢娜》1836年

築夢哥本哈根(1803-1810)

1803年,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湊齊路費的埃克斯伯格前往夢寐以求的哥本哈根,參加丹麥藝術學院的面試,考官們認真審視過他的繪畫作品後讚嘆不已,不但將他破格錄取而且免除了他的所有學費。

《克倫堡城堡北面的景色》

在學院的6年,埃克斯伯格刻苦學習,不斷精進,在1809年被授予學校繪畫金獎並獲得前往歐洲旅行及羅馬進修的獎學金。

1809年,埃克斯伯格受丹麥國王的委託繪製波羅的海丹麥曼島的風景畫,其中一幅《曼島懸崖》,是當地的著名景點,位於島的東海岸,被稱為「粉筆懸崖」,這裡吸引的遊客大約佔到了丹麥遊客的四分之一,這裡也是十九世紀藝術家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曼島懸崖》1809年

畫面背景中的白色石灰石高峰,當時有102米,不幸的是,這個曼島引以為豪的自然奇觀已永遠定格在畫家的作品中,在1998年1月,由於山腳下方的海岸受到海水的不斷侵蝕,整座石灰巖山峰傾倒入海中而不復存在。埃克斯伯格在畫中的前景描繪了三個遊客,一個女性在恐懼中從懸崖邊沿轉身,而她的男性朋友似乎在勸說她一起領略這一威聳的奇觀,畫面頗具瞬間的幽默感。

《曼島懸崖》局部放大1809年

在埃斯克伯格完成了曼島風景油畫的創作之後,便計劃開始他的歐洲之行。離開丹麥之前,在1810年7月1日辦理了與妻子克裡斯蒂娜·麗貝卡·海辛的結婚手續,也許是為了解決他倆已經兩歲的兒子埃林·埃克斯伯格的身份問題,僅此而已。

《路易絲·克裡斯蒂娜肖像》

逐夢藝術之都巴黎與羅馬(1810-1816)

1810年,來到巴黎的埃斯克伯格接觸到眾多藝術家的畫作,令他大開眼界。當時的法國繪畫與他的丹麥老師所教授的風格完全不同,這裡的畫作,更注重光影明暗的表現,而且造型與輪廓更加確切、清晰。令他更加興奮的是,他有幸得到當時法國的藝術明星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的指導,並獲邀在其畫室進修。在這裡他學到了如何更好地描繪人體,這使埃斯克伯格的歷史題材繪畫風格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穿拖鞋的裸女》 1843年

埃斯克伯格在巴黎的三年時間,還學習了人體繪畫藝術的課程。我們可以通過他在1811年7月寫給丹麥皇家學院藝術專業教授約翰·弗雷德裡克·克萊門斯(Johan Frederik Clemens)的一封信,了解到這一點。他在信裡描述了他在巴黎的生活:

「…… 我和幾位德國畫家一起在這裡開辦了一所學院,我們像這裡常見的那樣,開設了男、女人體模特的寫生課,這使我能夠認真研究自己用於繪畫的人物……」

1813年6月,埃斯克伯格離開巴黎, 7月到達羅馬。他找到朋友丹麥雕塑家貝特爾·託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的畫室,在那裡租了一個房間,繼續自己的繪畫創作,在這裡完成了他1812年接受猶太畫商的定製畫作《穿越紅海後,休息中的以色列人》。從這幅畫作可以看出埃斯克伯格對風景的偏愛,在風景中展示歷史故事,也是人們喜愛他畫作的原因之一。

《穿越紅海後,休息中的以色列人》1814

羅馬是藝術活動的中心。眾多年輕的藝術家從歐洲各地懷揣夢想而來,匯集在藝術之城,與志同道合的畫家們聚在一起,這裡為他們提供了交流藝術觀點的機會。許多人渴望擺脫學院派的束縛,去拓展自己的繪畫風格,而這裡具有他們嘗試新的藝術觀念的良好氛圍,後來成為新古典主義巨匠的安格爾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通往羅馬阿拉科利聖母教堂的大理石臺階

埃斯克伯格在羅馬創作了不少他此生的重要作品。這幅《大理石臺階通向羅馬阿拉科的聖瑪麗亞教堂》是在1816年創作完成,有趣的是,我們在畫中看到的街景,實際上遺漏了位於教堂左側山頂上的米開朗基羅宮,興許畫家是希望天空顯得更空曠深遠一些吧。

素描

下面這幅《從競技場第三層西北方向的三個拱門看到的景色》是埃斯克伯格在羅馬競技場的第三層高處架起畫架,從整個建築的三個拱門看到的整個城市。遠處城市的背景細節是如此精確,看一下這幅畫的前景和他精確描繪出的遠處景致。

從競技場第三層西北方向的三個拱門看到

作品涵蓋了許多景觀作品所沒有的全面性,它的最大特點是他使羅馬鬥獸場的三個拱門充當了遠處城市景觀的相框。埃斯克伯格的繪畫有時被稱為「美麗的謊言」,是因為如果我們站在中央拱門的前面,那麼我們根本看不到通過其他兩個拱門描繪的羅馬市的景色。要看到這些畫中的視角,我們必須向左或向右移動方才能看到所有的遠景。

《克倫堡的旗幟》1829年

夢圓哥本哈根(1816-1853)

1816年5月,埃斯克伯格離開了羅馬,在回家的路上,他在德勒斯登停留,並與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卡斯珀·大衛·弗裡德裡希(Casper David Friedrich)會面。8月回到哥本哈根。實至名歸的的傑出畫家,很快就接到了為國王的寶座旁繪製四幅大型作品的邀請。

《拒絕阿道夫公爵成為丹麥國王》1821年

1817年10月,埃斯克伯格成為皇家美術學院的會員。這使得他可以申請在丹麥皇家美術學院的教授職位。埃斯克伯格到歐洲旅行時,曾得到了許多友人的資助,回國後,他決定通過繪製家庭肖像來回報他們的慷慨。

《貝拉和漢娜》1836年

孟德爾·萊文·納森遜是最慷慨的捐助者之一,他十二歲時作為貧窮的猶太移民到達哥本哈根。納森遜從小就開始從事商業活動,逐步奮鬥成為富有的丹麥商人和經濟學家。

《孟德爾·萊文·納森遜肖像》
《孟德爾·萊文·納森遜家族》1818年

1833年,丹麥皇家美術學院開設了人體繪畫教學。在這之前學院只準允許使用男性人體模特。埃斯克伯格說服了學院管理層允許使用女模特,這一決定推動了丹麥皇家美術學院人體教學的發展進步,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這是他在巴黎受到雅克·路易斯·大衛教學新理念影響的結果。在這一年之後,埃斯克伯格創作出了更多的女性人體油畫名作。

《孟德爾·萊文·納森遜家族》素描初稿

由於丹麥所處的地理位置,東靠波羅的海,西瀕北海,北面是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厄勒海峽。也因此埃斯克伯格創作了許多有關海的美麗畫作。

《海上巡洋艦》

其中一幅具有航海主題,但沒有船的畫作,題為《水手告別女友》,於1840年完成。

《水手告別女友》1840年

他在1840年6月25 日的日記中記錄了這項工作的完成情況1840年,他寫道:

「完成了一幅描繪水手離開他女友的小畫」。

埃斯克伯格的興趣在於用他的藝術作品描繪他日常所見的生活場景和非常平凡的事件,從而產生了流傳於世的偉大作品。

《安娜·瑪麗亞·馬格納尼的肖像》

埃斯克伯格一生有過三次婚姻。在文章的開頭,我談到了他與第一個孩子的母親克裡斯蒂娜·麗貝卡·海辛的第一場婚姻,但那場無疾而終的登記婚姻,在僅僅三年後的1816年以離婚告終。

《羅馬博蓋斯別墅公園的門樓》1816年

次年,他與後來成為丹麥著名畫家的朱莉·茱爾(Julie Juel)結為連理。朱莉於1827年去世。一年後的1828年,45歲的埃斯克伯格與朱莉的姐姐桑妮結婚。他們在一起生活了十二年,直到1840年她去世。埃斯克伯格一生共育有十一個孩子。

一位藝術與生活都很高產的畫家……。

《在藝術家工作室的一個窗口》1852年

1853年,克里斯多福·威廉·埃克斯伯格因霍亂去世,享年70歲。

「 唯美品鑑 」歡迎大家留言點讚+關注,謝謝!

執著追尋永恆美的典型處女座,新古典主義旗手——藝術巨匠安格爾

敗給了時代,卻始終高昂頭顱——歐洲畫壇巨匠倫勃朗的跌宕人生

唯美溫情的女性光輝|拉斐爾、安格爾、布格羅人體油畫的不凡表現

相關焦點

  • 除了《安徒生童話》,丹麥藝術的「黃金時代」還有什麼?
    ,你往往會想起童話大王安徒生,但你是否知道,安徒生所處的時代是丹麥藝術的鼎盛時期?rsted於1831年悼念財政大臣Count Ernest Schimmelmann的演講中,以表對其讚佩之情。半個世紀後,該詞被研究詩歌的丹麥學者Valdemar Vedel引入藝術史,並保留至今。現在,「黃金時代」指丹麥藝術史上1800-1864年間的時期。
  • 人體繪畫——年輕藝術家唯美女性人物油畫作品欣賞!
    人體繪畫——年輕藝術家唯美女性人物油畫作品欣賞!仉興元的油畫作品《午後》,閒暇的午後,女主人慵懶地坐在圈椅上,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裡,不知道在遐想些什麼。2013年9月赴法國、荷蘭等歐洲進行油畫考察,感悟東西方藝術融合,潛心油畫創作。在仉興元的人體油畫作品中經常出現貓、狗等可愛的小動物,與美女模特在一起,使畫面更加協調,更能凸顯出女人溫柔個性與豐滿身姿!
  • 從古典大師到現代藝術之父,菲茨威廉博物館中的法國繪畫藝術精品
    作為劍橋最重要的博物館,菲茨威廉博物館收藏了大量法國繪畫,這一篇就給大家做系統介紹(想看館藏其它國家繪畫的朋友請翻看我的上一篇文章)。很多人都知道法國是歐洲現代繪畫藝術的中心,但其實它也不乏古典藝術大師,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便是其中一位。
  • 當藝術遭遇裸體 中央美院人體繪畫現場
    中央美院人體繪畫現場:老師在做指導陳丹青回憶文革後中央美院首位人體模特六七十年代,美國嬉皮士男男女女精赤條條過家家,說來有啥大不了。人之初,其實不辨善惡,倒是對娘胎裡帶來的一團肉身很好奇。有件事,現在坦白也沒啥大不了:在我五六歲年紀,記得是哪天下午外婆正在曬臺洗衣裳,太陽照進來,樓上樓下五戶人家七八個小孩子至少一半是女孩不知怎的聚在我家拴了房門拉起窗簾只聽得其中一位大約也就十來歲吧漲紅了臉叫聲「一、二、三!」全體鬨笑,褲子脫下來。鬨笑變狂笑,抽了筋似的。外婆敲門了,亞當夏娃於是齊聲尖叫提上褲帶。
  • 丹麥留學:院校簡介——丹麥皇家藝術學院
    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於1754年,位於哥本哈根市。在丹麥的高等教育機構當中,只有丹麥皇家藝術學院視覺藝術學校能將藝術實踐、理論教育和技術訓練結合在一起講授。學校的課程結構也因此而多種多樣,從理論到技能應有盡有。
  • 東京展19世紀丹麥繪畫:安靜的室內畫與海邊風景
    1月21日至3月26日,展覽「威爾漢姆·哈莫修伊與19世紀丹麥繪畫」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是日本首次正式介紹以哈莫修伊為首的丹麥繪畫傑作。在威爾漢姆·哈莫修伊的時代,西方藝術面臨巨變: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統的現實主義似乎以不足以表現正滲透全歐洲的革命思想。
  • 人體藝術寫真拍攝全過程揭秘
    人體藝術寫真拍攝全過程揭秘2012年08月17日17:40來源:新華網移動用戶發送HNZB到10658000,訂閱河南手機報。早報+晚報,每天一角錢。  人體藝術是所有有關人體的繪畫、雕塑、攝影等藝術創作和行為。目前對人體藝術的理解大都局限的認為是男性或者女性脫光衣服展示身體之美,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是對人體藝術認識的誤區。燈光布置需要絕對充足,尤其是人體拍攝時,每根汗毛都需清晰。攝影師助理兼化妝師為模特打粉。
  •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蒂索唯美女性人體油畫欣賞!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蒂索唯美女性人體油畫欣賞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畫家生於1836年10月15日,卒於1902年8月8日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是法國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是,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的一生的大部分的時間卻是在英國度過的
  • 蔚藍海岸|擁抱溫柔的陽光與大海
    如果從此再也不能旅行,那麼我很幸運,最後一站是蔚藍海岸。離開巴黎的時候下起了小雨,這在法國的冬天很常見,所以也不敢對尼斯的天氣有太多期待。不靠譜的法國人飛機又晚點了,還沒起飛就開始睡著,等再度醒來,蔚藍海岸已閃爍著光芒緩緩出現在眼前。我曾說千萬不要在冬天去法國,那會將所有景致的美好減半,但南法似乎打破了這個魔咒,溫暖的海風與明媚的陽光迎接了我的到來。
  • 面向大海,守著小屋,曬著太陽,聽著海風,愜意的赫爾辛格生活
    赫爾辛格位於丹麥東部西蘭島的東北沿岸,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瀕臨厄勒海峽,被人們譽為哥本哈根的後花園,童話之父安徒生稱其為「丹麥最斑斕的一角」。據歷史記載,赫爾辛格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70年,儘管還存在疑點但在1231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的著作中已經提到了赫爾辛格人,因此至少在1231年前赫爾辛格就已存在。
  • 盧西安·弗洛伊德——用肖像和人體繪畫「讀人心」
    與此同時,其個人傳記《去你的,生活》中文版出爐,私生活被揭秘引來藝術愛好者一探究竟:作為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孫子,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伊德,不僅以其具有鮮明特色的肖像、人體繪畫改變了架上繪畫帶給人傳統甚至過時的印象,其「不顧一切地要在生活裡留下永久的印記」的私生活更如搖滾巨星一般被聚焦。
  • 歐洲繪畫之父-喬託|百家故事
    繪畫作為重要的藝術形式,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繽紛多彩的表現形式和發展歷史。2)古希臘藝術馬克思曾說古希臘這些文化藝術遺產至今「還繼續給我們以藝術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還作為一種標準和一種不可企及的規範」。古希臘藝術作為人類藝術史中精彩的篇章之一,偉大之處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 丹麥映像,這個地方有大海,有城堡,也有童話故事在上演
    圖片中,這個小小的美人魚坐在大理石的石頭上,遙望著遠方的大海,她是在思念自己的家嗎?這張圖片,是哥本哈根的火車站,火車站的設計很有創意,是棚屋的架構,地面的圖案特別的簡單,與這個火車站的所以建築組合在一起,就顯得相得益彰。火車站不應該千篇一律,也可以充滿創意,或許失去靈感的作家可以在這個火車站早到自己的靈感,寫出一個唯美的童話故事。
  • 放羊的孩子,敢於創新,終成歐洲繪畫之父
    喬託·迪·邦多納 | 義大利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史稱:歐洲繪畫之父、文藝復興之父。他發明了一種新的藝術繪畫風格 —— 佛羅倫斯派,統稱為古典繪畫藝術。喬爸爸」發明了像「照片」一樣的藝術風格,稱為古典繪畫藝術「喬爸爸」生活的那個時代,流行的是拜佔庭藝術風格,什麼是拜佔庭藝術呢?
  • 《讀懂繪畫》:一本理解西方700年繪畫藝術的科普指南
    《讀懂繪畫》選取了西方繪畫史上最具代表性的300餘幅經典作品,引領著讀者在西方藝術中遨遊。比如選中的這幅《在伊默斯的晚餐》,背景是陰暗的,局部卻似乎有一道光,宛如舞臺上的聚光燈,這也是欣賞者所最需要關注的地方。
  • 土著並不土藝術很發達之澳大利亞土著繪畫藝術歷史
    澳大利亞土著曾被歸類為動物,直到1967年才被承認是公民的苦難史然而,美麗的澳大利亞土著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是人類最淳樸的藝術。因為熱愛生活,所以他們的繪畫顏色都是豔麗多彩的。因此, 澳洲的土著繪畫又被稱為「可視文化」。澳洲土著繪畫的基本特徵:內容的神話夢境和現實生活的純真質樸; 表現形式上, 色彩以紅和赭石為主, 圖案單純, 形成單純和厚重的辯證統一; 繪畫材料與繪畫載體取之自然, 又回歸自然。土著人繪畫形式基本上分為三種: 石壁畫, 樹皮畫和沙石畫。
  • 上古時代的繪畫藝術之光
    我國古代的典籍文獻中有關於創造繪畫的零星記載,由此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藝術世界。如《世本》所載「史皇作圖。」《畫史會要》中記錄:「畫嫘,舜妹也,畫始於嫘,故曰畫嫘。」《周禮·考工記》中所述:「智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這些點滴的文獻史料,對於我們尋找繪畫藝術源頭有著重要的意義。
  • 走進「童話王國」——丹麥
    丹麥,是童話大師安徒生的故鄉,因為他的童話,丹麥也獲得了「童話王國」之美譽。這個面積僅有4.3萬平方公裡的狹小土地上,卻濃縮著千年來的文明精華。集古典與現代於一體的城市哥本哈根、享「天涯與海角」之盛名的斯卡恩、將你帶入夢幻境界的安徒生故居博物館,均讓人不禁感慨: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原來真的存在!本期旅遊人生,讓我們進入「童話王國」,感受那份美好與浪漫!
  • 羅浮宮舉辦「西方繪畫之父」喬託作品展
    新華網巴黎4月18日電(記者 梁霓霓)喬託·迪·邦多內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開創者,享有「西方繪畫之父」美譽。18日,羅浮宮蘇利館二層的小教堂展廳內,難得一見的多件喬託作品與觀眾見面。  據策展人——羅浮宮油畫部藝術品總保管人多米尼克·蒂博介紹,組織方希望通過30餘件喬託作品,描繪這位傑出繪畫和建築大師不平凡的人生歷程的藝術實踐。  展品包括木板蛋彩畫、素描、彩色裝飾畫以及少量的雕塑和手稿。其中6件來自羅浮宮,包括《寶座上的聖母》和《聖方濟各接受聖痕》巨幅精品畫作,其餘的則是羅浮宮從法國其他博物館以及美國、英國和義大利等國的博物館借來的珍貴館藏。
  • 繪爾森國際美術:發現孩子的藝術之眼,兒童繪畫與現代繪畫
    兒童用稚拙、樸實的手法表達主觀的想像和情感,讓人們發現具有稚拙美特徵的繪畫形式。2O世紀現代藝術家們在藝術的探索中將目光投向樸實無華、不事雕飾、自由抒發主觀感受的兒童繪畫。它們以其感人的魅力,引領我們徜徉在返璞歸真的精神世界裡。現代繪畫中對於表達內在感情的追求深受其影響,也以與之相似的形式呼喚著人類最原始、美好的心靈,並啟迪著人們對於生命本質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