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的皇雩仙和宋孝宗的關係

2021-03-02 微茶陵

皇雩仙位於茶陵秩堂東坑村,是茶陵境內現存最早的道觀之一,這個道觀所在的地方以道觀之名為名,也叫做皇雩仙。

皇雩仙之名為「皇雩仙」,這與皇雩仙道觀右側的白砂泉有關。白砂泉山泉水自石壁而出,汩汩長流,四季不竭,向來被認為是蛟龍潛伏之地,每逢天旱不雨的年份,秩堂先民便來這裡求雨。在古人看來,為求雨而舉行專門的祭祀典禮,這就是「雩」。後唐長興年間(930至934年),秩堂境內遭遇大旱,茶陵靈巖寺開山祖師肖禪和應居住在白砂泉旁的謝家老嫗之請,來白砂泉求雨,大雨應時而下。一時間,秩堂人把肖禪和當成了活神仙——雩仙,大家對雩仙肖禪和感念有加,並將他求雨有應的故事「神而化之」,代代相傳,形成了一個帶有濃鬱神話色彩而流傳至今的民間故事。

清代大學士、秩堂石礱人彭維新將這個故事整理成文,寫成《雩泉記》。據《雩泉記》記載,當年秩堂人感念肖禪和,特地在白砂泉邊修造了「肖師祠」,專門祭祀肖禪和。這個「肖師祠」就是雩仙道觀的前身。

時隔一百多年之後,到宋孝宗時期(1163至1190年),有一年浙江東部至江西境內久旱不雨。同治九年版的《茶陵州志》卷之十二《古蹟》及卷之二十三《寺觀》記載說,按當時的慣例,朝廷派遣大臣專程到各地有「龍王潛藏蟄伏」的名山大川去祭祀求雨,但是,求而不應,旱情無法紓解。此時,當朝駙馬都尉、秩堂沂江人譚鬥南回家祭祖,當他知悉這個信息之後,馬上將自己所作的《裡居山水圖》用快馬驛遞的方式進呈給孝宗。《裡居山水圖》上畫有白砂泉和肖師祠,孝宗皇帝根據駙馬的提示,知道白砂泉是有名的求雨場所,於是,在宮中對著《裡居山水圖》禱告求雨,結果是「雨應時至」。孝宗皇帝一時高興,「敕建祠泉旁,遣官報祀」,以皇帝之尊下發詔書,在白砂泉邊建造一座道觀,把原本是祭祀雩仙肖禪和的專門祠堂升格成一座奉祀雩仙的道觀。

道觀建成之後,宋孝宗趙眘用飛白體御書題寫「皇雩仙」匾額相贈,還「賜以詩紀其靈跡,鐫石尚存」,詩曰:「仙鵝飛去是何年,靈跡猶存古嶺邊。藤老龍蟠疑護法,山幽禽語似談禪。手攀古木身忘俗,口吸清泉骨欲仙。鄰叟不知唐世遠,猶言謝母舊因緣。」

就這樣,白砂泉邊新建成的道觀正式定名為「皇雩仙」,「皇雩仙」隨即也成了白砂泉周邊的地名。


相關焦點

  • 【茶陵故事】秩堂「皇雩仙」傳說
    到宋朝孝宗年間,當朝駙馬譚鬥南回家省親,以雩山寺周邊為原型,作《裡居山水圖》得皇帝宋孝宗御覽並題詞。故而雩山、雩山寺、雩泉都加以「皇」字頭,以沾「皇恩」。  皇雩仙座落於現今的秩堂鎮東坑村。這裡是羅霄山脈中段的九隴山區。仙寺始建於晚唐,清光緒(1875-1908)大修。1983年重修。磚木結構、硬山頂。面積約500平方米。
  • 【茶陵旅遊】人文茶陵 · 舌尖秩堂
    秩堂鎮位於茶陵東北部羅霄山脈中段,東北與江西省蓮花三板橋鄉、永新高溪鄉和三灣鄉接壤,西、南與茶陵縣嚴塘、高隴為鄰,距縣城44公裡。
  • 株洲茶陵開啟「春賞大典」 上萬畝油菜花競相爭豔
    2017湖南•茶陵「秩堂油菜花海•春賞大典」活動啟動。   紅網茶陵3月5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楊烊 通訊員 張鎮)走在鄉間小道,上萬畝油菜花競相爭豔,熱氣球點綴其中,好不醉人。昨日,「為茶陵的春天加冕」2017湖南•茶陵「秩堂油菜花海•春賞大典」活動在茶陵縣三大學士故裡秩堂鎮開幕。   株洲市副市長黃芳,株洲市政府副秘書長潘才良,株洲市旅遊外事僑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黃上峰,茶陵縣委書記彭新軍等領導出席開幕儀式。
  •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你不知道的「茶陵仙境」
    2020春節馬上要來啦,除了家人團聚、走親訪友、觥籌交錯,還是要和親朋好友一起去戶外走走,好風景何須去遠方?聽說茶陵有數不清的「仙」,聽著都帶勁兒,讓人浮想聯翩,飄飄欲仙,你知道哪些「仙境」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茶陵文化】你知道有哪些是與茶有關的山水名稱嗎?
    茶陵之所以叫做「茶陵」,與境內產茶有直接關係。不僅如此,茶陵境內的很多山名、河流名稱也與茶有關係。
  • 古城茶陵,6000年滄桑舊時光
    鋒芒初露2014年,公安部門破獲了一起盜墓案,然後順藤摸瓜,在秩堂鎮曉塘村發現了先秦的古城遺址,還有楚人墓和越人墓。這證明,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是楚越交界地,是楚國的最南端。1231年,由知縣劉子邁主持,在洣水江畔修建茶陵城,並設為縣治。洣水繞城而過,稱為「金線吊葫蘆」。第二年,「江水蕩決南城」,劉子邁「鑄鐵犀數千斤,置岸側壓之」。這座歷時近800年的宋朝古城,至今仍保留了一段石頭城牆和城門,相當罕見。
  • 宋孝宗的「中興之道」用了哪些政治策略?
    宋孝宗即位後,就明確表示要「各從省約,無至勞煩",並決定從自身和親近大臣做起。如即位次日,宋孝宗宣布暫停各地進獻壽禮,三個月後,又停止會慶節(宋孝宗誕辰日)的慶祝活動,裁撤膳營坊、教坊等機構。與裁減冗費的舉動相呼應,宋孝宗又大力提倡節儉。他認為「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恭儉者修身之本"。因此,他一再下詔嚴禁奢侈之風。
  • 歷史故事——宋孝宗禪讓後的悲劇晚年
    對於南宋來說,隆興和議與紹興和議一樣,都是一種屈辱的不平等和議。
  • 最全茶陵景點,收藏收藏(綜合整理)
    皇雩仙位於茶陵縣秩堂鎮東坑村,山峰突起,古木參天,老藤倒掛,滿目蒼翠,寺內保存有清朝大學士彭維新所題碑刻二方和寺門楹聯「一峰紓綰表螺髻,七竅靈通白石泉」民間傳說則云:南宋紹興元年(1131)秋,嶽飛率「嶽家軍」一萬餘人自江西吉安入茶陵,追剿叛將曹成。傍晚行軍至茶陵秩堂合戶村,部隊於村外露宿一宿,嶽飛為此村題書「墨莊」二字,表示部隊到達時天黑如墨之意。
  • 毛澤東與茶陵……
    主席挑燈夜讀浸透滄桑的《茶陵州志》,親切接見茶陵縣委縣政府在家的領導成員,激情醞釀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為「湘贛大橋」改名「茶陵大橋」。一樁樁,一幕幕,38年前,38年後,這正是「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金戈鐵馬,鼓角爭鳴,猶在耳畔。
  • 茶陵的故事,我想和你聊聊
    茶陵茶場一角千年茶陵是一塊古老神奇的寶地。茶陵縣地處湘贛邊界,因山野多生茶樹而稱「茶鄉」,後因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茶陵」。茶陵是千年古邑人文厚地。「千年國飲,始於茶陵」相傳,炎帝神農氏在茶陵發現茶葉、利用茶葉;以茶為藥,以茶為飲,歷經數千年的傳承與發展,茶葉已成國飲。茶陵既是我國最早開發、利用茶樹的地區之一,又是茶祖文化和茶文化的發源地,種茶制茶歷史悠久,發展茶業得天獨厚。
  • 茶陵將建新中心汽車站和養老院
    近日,茶陵縣委副書記、縣長江小忠主持召開縣政府常務會議。會議討論了湘運茶陵中心汽車站、宏泰健康產業園、美而特創意家居等項目,以及合作打造「茶祖文化城」創建雲陽山5A級旅遊景區、推行鄉鎮(街道)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等事宜。
  • 茶陵的茶
    茶陵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古老的採茶歌,至今傳唱民間。茶陵的茶文章做得長久而響亮,有八寶茶,有薑茶,有豆茶,有芝麻茶,有蘿蔔茶,有鹽茶。講茶,唱茶,種茶,採茶,品茶,自古便是小城一道亮麗的風景。只可惜,近年來,茶陵的茶葉產量大減,茶油產量卻有取而代之趨勢。茶陵之茶,莫非要換做油茶?茶陵人愛茶,茶陵人更好客。車到城區,一美麗女子,笑盈盈在等候。
  • 評說宋孝宗——趙眘
    宋孝宗說起宋孝宗趙眘,後世的歷史學家和學者們普遍認為,趙昚是南宋朝最有作為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那就請看看他在位時都做過哪些事吧!這就是宋孝宗登基前在他身上發生的大事,這段歷史沒什麼好說的,咱們就從孝宗被立為皇太子和登基開始說起。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趙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眘。六月,趙構御筆,賜趙昚的字為元永,以「倦勤」而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趙昚。趙眘登基後辦的頭兩件大事就是重用主戰派和平反嶽飛冤案。
  • 茶陵戰貧
    歷史正在走向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經過長期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國就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走到這個歷史關鍵節點,茶陵提交了一份怎樣的答卷?2014年至2017年,茶陵縣已脫貧16902戶66392人,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88%。2018年8月6日,茶陵縣脫貧摘帽!
  • 湖南進士之永州和茶陵進士數量為何獨領風騷
    茶陵洣江書院,「四相」(劉三吾、李東陽、張治、彭維新)雕像。茶陵在1300多年的科舉歷史上,出過139名進士,被稱為「進士之鄉」,這與毗鄰江西不無關係。 據《湖南通志·選舉志》記載,在唐朝,湖南共有進士25人(含敕封),其中永州地區(永州和道州)佔10人,佔進士總數的34.5%,而且湖南的第一個狀元——李郃也來自寧遠。李郃在告老回鄉之後,看著鄉親們生活無聊,順便就發明了「葉子戲」,對,就是現在的麻將。
  • 宋孝宗,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相比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年)的紹興和議,此次隆興和議將宋朝皇帝與金朝皇帝的關係,從君臣關係改為叔侄關係,名義上好聽了一點點;另外則將之前獻給金國的戰爭賠款從「歲貢」改為「歲幣」,玩弄了一下文字遊戲,但相比以前,隆興和議規定將之前每年南宋進貢給金國的賠款,銀、絹從各二十五萬減為各二十萬兩、二十萬匹;另外南宋還將金主完顏亮死後光復的唐州、鄧州、海州、泗州、商州、秦州等六地割讓給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