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看西遊第1013期)
文/牽著蝸牛散步
作為鐵桿西遊迷,相信都會提到一個問題:菩提祖師為何會突然攆走孫悟空,為何會突然憑空消失,在孫悟空遇到生命危險或者成佛之後,都再也沒出現過。
其實,這些問題,菩提祖師都告訴了孫悟空答案,孫悟空當時不理解,後來慢慢明白過來,就再也沒找過師父。
我們來看一下,菩提祖師為何會突然攆走孫悟空。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後,師兄弟們吃了飯,坐在一棵松樹下閒聊。其中一名師兄說:猴子,聽說你學了七十二變,給我們演示一下?
孫悟空一時高興,就說你們出個題目。大家就說,那變棵松樹。
於是孫悟空便念動咒語,馬上變了一棵松樹。松樹有多像呢?
鬱郁含煙貫四時,凌雲直上秀貞姿。全無一點妖猴像,儘是經霜耐雪枝。
於是大家一起拍手歡呼。歡呼聲沒想到驚動了菩提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譁?」
大家注意看,菩提是急拽杖出門。既顯得驚慌,又有戰鬥準備,與他給眾弟子講課的風採赫然不同。
大眾聞呼,慌忙檢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現了本相,雜在叢中道:「啟上尊師,我等在此會講,更無外姓喧譁。」
悟空的話,也透露出一個信息:無外姓喧譁。悟空為何這樣強調?證明菩提祖師多次強調過這件事,看來三星洞並非太平!
然後祖師就發怒了:「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
大家趕緊告訴了他實情。他饒過了大眾,卻對孫悟空道:「悟空過來!我問你弄什麼精神,變什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這句話,更有深意,這可不是一個久居山洞的人說的,肯定在這方面吃過虧。
這句話,在觀音禪院時,唐僧也告誡過他,當時他要把袈裟拿出來給老和尚顯擺,唐僧就說:「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
唐僧的話,與菩提有意曲同工之妙,並且也同菩提祖師一樣,指出他是一個畏禍(闖禍)的猴子。
我們再來看,菩提最後怎麼給孫悟空講的?
「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特別指出他這一去,定生不良,也就是個闖禍精。
所以,菩提祖師從此不再見他,一是因為孫悟空愛闖禍,這與他與世無爭的處世風格不相符,二是因為曾經受過外敵的傷害,所以得出結論:千萬不可強出頭,出頭就會有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