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直隸省承德府是如何從無到有出現的?它卻為何管不了承德縣?

2020-12-13 大運河時空

公元1636年,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後金政權在經歷了20年的爭戰之後,在「主角光環」的籠罩下,將朱氏推下皇帝寶座,建立起了大清帝國。

為了順利接管政權,使國家迅速正常運轉,清朝在很多制度上是採取明朝的制度,史稱「清承明制」。其中就有對國家行政區劃的設置,也基本採用了明朝的省、府、州縣制度。但是如果有人看明朝、清朝的直隸省(明朝直隸在本文特指北直隸)圖的對比卻發現,直隸省的北部卻大不一樣。與清朝相比,明朝的直隸北部、清朝承德府一帶齊刷刷終結在了長城一線,邊界離京城特別近,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朝直隸北部

清朝直隸北部

明朝永樂皇帝靖難之役的「成果」

其實北直隸出現的這種狀況在明朝最初並不是這樣的。

洪武元年(1368 年)七月,明軍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國家趨向統一,但北元殘存勢力仍時常威脅的邊境以及政權。明太祖朱元璋連續、數次向北用兵,但由於蒙元遊牧生活、作戰的特點,仍不能夠一舉全部殲滅。為此,在奪取、穩定了山西、陝西、甘肅等地之後,就在邊境地區分別建立遼東都司、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陝西都司和陝西行都司等都司衛所,構建起了邊防基本框架。除了屯兵戍守外,還設置了九個藩王守邊:分別是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等九王。在這個時期的地圖上,你會看到明朝北部邊疆是「很厚很厚」的,和後來明朝地圖一點也不一樣。

明朝宣德之前的地圖形勢

事情的轉變發生在朱元璋去世之後。「皇太孫」朱允文即位,他上臺之後做的最主要事情就是「削藩」,在廢除了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岷王等五王等之後,把下一個目標指向了燕王朱棣。朱棣素有雄心大志,並且朱允文先期削藩也給了他充分的準備。他發動了靖難之役,最終取得勝利登上皇位,是為「明成祖」。

在他發動靖難之役之前做的一件事情,是最終導致明朝直隸的邊界線在長城一線的原因。

九藩王守邊的時候,北平行都司改為了大寧都司,寧王朱權就在大寧就藩。大寧都司主要是為了向北管理以及防禦蒙元兀良哈的泰寧、朵顏、福餘三衛。南側就是燕王朱棣就藩的北平都司,兩地以長城為界。

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為了消除背後的後顧之憂,用計先是招撫了泰寧、朵顏、福餘三衛,後又隻身入大寧都司裹挾寧王朱權及大寧諸衛南遷,將大寧都司遷到保定,其他衛所或改名或遷往他處。泰寧、朵顏、福餘三衛還出了一些兵馬在靖難之役中打了許多勝仗。靖難成功之後,朱棣將寧王朱權改封到南昌,也沒重新安排大寧都司的轄地,只能在保定「遙領」。

《明會典》記載的大寧都司情況

大寧都司在南移後,雖然官方並沒有重新設置衛所和派人去管理,但也沒有明確兀良哈三衛,相反如果他們派人來進駐,朱棣反而派兵去攻打。直到30多年後的宣德朝,三衛才陸續進入大寧地區,又經過不懈努力、爭取、侵擾,到了15世紀中期三衛到達了明朝長城外側駐紮、放牧。

據《明史》卷328記載,此時兀良哈三衛駐牧地分布情況是:「自大寧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顏;自錦(州)、義(州)歷廣寧(衛)至遼河,曰泰寧;自黃泥窪逾瀋陽、鐵嶺至開原,曰福餘。」大致範圍在西拉木倫河和遼河以南,東起開原,西近宣府的長城邊外,均屬於兀良哈地區。

明朝宣德以後的萬曆年間地圖形勢

清朝的直隸省在明朝大寧都司一帶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起了承德府、朝陽府、赤峰直隸州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清朝行政區域管理的政策,根據中原、滿洲、蒙疆藏等區域的歷史傳統、民情風俗以及原有的政治基礎等方面的因素,將全國的劃分為省直、滿洲、藩部三大區域,在各區域內實施各不相同的行政制度,多種行政制度並存。

清初全圖

藩部的行政體制主要是建立在遊牧經濟上,而內地的行省則以農耕經濟為基礎。隨著清朝的統治趨於穩定,在行省地方的人由於戰亂、自然災害、人口過多,甚至是遊牧經濟的單一性、分散性對農耕經濟依賴性等原因,再加上離中原民族聚居地極近,明朝的大寧都司一帶就吸引了大批中原人居住、開墾荒地、幫助當地人做工,源源不斷地湧入。而清朝在初期對這裡是歸屬於理藩院管理,實行的是盟旗制度。即:旗是清朝國家行政體制中蒙古地區的基本軍事、行政單位,盟則是由各旗札薩克參加會盟,從中選設盟長。

但隨著流入人口過多,自然而然就帶來了新的問題,這些流入進來的中原人如何管理?採用當地的盟旗結構顯然是不太合適的。於是就採取了「廳」的方式來管理。廳最初是為了管理流民和處理「蒙漢交涉事務」,在不便直接設州縣之地設立的一種行政建置,對漢民的管理與內地州縣管理方式接近,而與蒙旗的管理方式大不一樣。

「廳」的長官多由府的同知、通判擔任,同知為正五品,通判為正六品,屬官有經歷、知事、照磨、司獄等,官級與府屬官相同。後來「廳」成為了一種成熟的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方式,被管理各藩部及邊境、偏遠地區時所採納。

承德一帶設置「廳」的步驟是這樣的:

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置熱河理事同知,為熱河廳,駐地在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在熱河東八溝地方設理事通判,為八溝廳。雍正十年(1732年),又置八溝理事同知,這樣就在八溝一地同時有同知和通判,雖然管轄範圍不同以及官級不同,但是兩個廳的名字都是「八溝廳」。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熱河廳為承德直隸州,但不領縣。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八溝通判移駐四旗,為「四旗廳」。原八溝通判轄區由八溝同知管轄,這樣,「八溝廳」就成為一個廳,不再是兩個轄區都稱為八裡溝廳。乾隆五年(1740年)三月,在塔子溝置理事通判 ,為塔子溝廳,轄地為八溝廳三汛界外。乾隆七年(1742年)二月,因承德一地旗民雜處,並且同時有理事同知、知州,廢承德州,仍以同知管理事物,復為熱河廳。乾隆七年(1742年)二月,在喀喇河屯地方設理事通判,為喀喇河屯廳,以灤河與熱河廳為界。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五月,在塔子溝廳東三座塔設理事通判 ,為三座塔廳。同時在八溝廳東烏蘭哈達設理事通判,為烏蘭哈達廳。

承德一帶詳圖

由於開始設廳僅是在邊地、偏僻之地的管理制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河一帶的人口越來越多,並且還是地處京畿之地,再以「廳」制來管理,顯然有些跟不上「時代」了。因些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皇帝下旨,廢廳設府州縣,按照中原」省直「制度管理。

承德府,廢熱河廳,熱河廳所轄區域由承德府直接管理(註:這種管理方式稱為親轄地。一般府不能直接管理民眾,府治所在除府之外還有個附郭縣,由附郭縣管理民眾。承德府這裡直接由府管理,這是與其他的府不一樣的地方。清朝時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這種情況尤多)。

此外,其他廳的變動為:

降八溝廳為平泉州

喀喇河屯廳為灤平縣

四旗廳為豐寧縣

三座塔廳為朝陽縣

塔子溝廳為建昌縣

烏蘭哈達廳為赤峰縣

光緒二年(1876年)八月在圍場設糧捕同知,為「圍場廳」。

宣統元年(1909年),於唐三營地置隆化縣

另外,光緒二十九年(1903)四月,將朝陽縣升為了府,建昌縣屬朝陽府。並且在朝陽府內又新置阜新、建平2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置綏東縣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赤峰縣升為直隸州。

到清末時,在明朝大寧都司一帶所置州縣分別為:

承德府轄1州3縣:平泉州,灤平縣、豐寧縣、隆化縣,以及承德府親轄地。

朝陽府轄4縣:建昌縣、阜新縣、建平縣、綏東縣,以及朝陽府親轄地。

赤峰縣在升為直隸州時新設2縣,由赤峰直隸州管轄:開魯縣、林西縣。

光緒三十一年的承德府和朝陽府

為何承德府管不了承德縣?

承德,意為「承受德澤」,出自《尚書》的《周官》篇:「六服群闢,罔不承德,歸於宗周。」

雍正皇帝在十一年將熱河改為「承德」之名也有緬懷、承受康熙德澤之意,因此他教育後代要經常來這裡:「後世子孫,當遵皇考所行,習武木蘭,毋忘家法。」

但是大家在上面介紹承德府的時候也看到了,承德府親轄原熱河廳的管轄範圍,並沒有像直隸其他府那樣府治設同名附郭縣管轄民眾,也就是說承德府下根本沒有承德縣,所以就不管承德縣了。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有承德縣,它也管不了。今天遼寧省的省會瀋陽市,在熱河被叫做承德之前60多年的時候就已經叫做「承德」了,它得名於清康熙四年(1665年),取「承受天帝德澤」之意,瀋陽的承德縣到宣統三年(1911年)三月被撤銷,其管轄範圍併入奉天府。

奉天府的承德縣

自己管轄範圍內沒有設,別的地方設了更管不著,因此,承德府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也是管不了承德縣的。

您是這麼認為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相關焦點

  • 清朝八大總督中直隸總督最牛,為什麼管不了轄區內的熱河都統?
    清朝有八大總督,北京城位於直隸總督管轄範圍內,直隸總督被稱為總督第一,疆臣之首。九門提督管著京師宿衛,直隸總督管著京師外圍,能當上直隸總督的,不是一般人。實際上,還有一個職務,重要性絲毫不遜於直隸總督,這就是熱河總管。
  • 【志載冀往】「衝繁疲難」的直隸省,總督名列全國八督之首
    清朝初年以南直隸改稱江南省,北直隸改稱直隸省,轄境依舊。清朝直隸省地圖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稱直隸,康熙八年(1669年)稱直隸省,定省治先後為大名府、正定府、保定府。清代直隸省的轄區包括通永道、霸昌道、清河道、天津道、熱河道、口北道,即順天府、保定府、正定府、大名府、順德府、廣平府、天津府、河間府、承德府、朝陽府、宣化府、永平府等。府下治縣,數量不等。清朝將直隸省府縣分為「衝繁疲難」4個等級。照雍正時的解釋是:交通頻繁曰衝,行政業務多曰繁,稅糧滯納過多曰疲,風俗不純、犯罪事件多曰難。
  • 清朝河北有十二府七直隸州三直隸廳,現在只有五個還是地級市名字
    在明朝時,河北省稱北直隸,到了清朝,河北省被稱為直隸省,直到1928年,因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京北洋政府,直隸才改名為河北。而作為直隸省,河北在清朝時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點:一是直隸總督權力大,統管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二是直隸省管轄範圍大,涵蓋了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以及遼寧、內蒙、河南、山東部分地區。
  • 清朝直隸省包括今天哪些省、市,所轄的各府、州城池都長什麼樣?
    "在我國古代為了防盜匪、防兵災,在各人口集中地都建有各種各樣的城池,有京師以及各省、府覆蓋範圍極廣的城池,有縣城一級的一般城池,在一些重要的村鎮也有高大的寨牆或者「土圍子」,不過在經歷了幾百年的風吹雨打、幾經戰火以及近代大規模的拆城運動,特別是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導致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益,各地的城池不管大城還是小城,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剩下的寥寥無幾。
  • 為何撤銷?
    之前在發表過有關清代直隸省有哪些府的文章後,有網友留言說清代時直隸省沒有承德府,它是屬於熱河省的。另外在一些反映民國、抗戰時期的影視劇裡,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察哈爾、熱河、綏遠這些地名。這充分說明大家對那一段歷史還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了解的可能有些不全、片面,因此就造成對一些歷史知識的誤解。
  • 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縣
    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縣。承德縣在哪裡?承德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縣政府位於承德市承德縣板城大街與珠源路交叉路口附近。承德縣有哪些旅遊景點?旅遊推薦:叮噹溶洞,滴水崖山。叮噹溶洞位於承德市承德縣倉子鄉唐家灣村。去叮噹溶洞旅遊,可以入住叮噹溶洞附近的漢庭酒店(承德汽車東站店)。漢庭酒店位於承德市雙橋區賓路冀東花園5號。可以去叮噹溶洞附近的頂尖紅家常菜吃飯。也可以去新乾隆酒樓吃飯。新乾隆酒樓位於新華路7號帝景園大廈。
  • 為何清朝會如此沒落?
    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中中清朝八旗軍和綠營兵一敗塗地,這就讓人不得不思考,關乎一個清朝命運的清朝軍隊為何如此不堪一擊。一、閉關鎖國,思想不積極我們中國引以自豪四大發明之一——黑火藥是中國最早發明的,黑火藥在軍隊中用於大規模作戰應該在北宋時期的公元1000年。
  • 「魅力承德縣·走進新時代」 河北承德縣招商推介會在京舉行
    2017年12月5日,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由中共承德縣委、承德縣人民政府舉辦,以「魅力承德縣 走進新時代」為主題的招商引資引智推介暨重點項目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
  • 承德縣兩人因打麻將大打出手,一人被打傷……
    *****,漢族,初中文化,無業,群眾,現住河北省承德縣**鄉**村**組**號。2006年6月9日因犯盜竊罪被承德縣人民法院判處拘役三個月,並處罰金3000元。因涉嫌故意傷害罪,於2020年8月17日被承德縣公安局刑事拘留;2020年8月26日經本院批准於次日被承德縣公安局逮捕。本案由河北省承德縣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孫某某涉嫌故意傷害罪,於2020年10月14日向本院移送起訴。
  • 【震撼】承德縣有座黑谷關,最美野長城終於被發現!
    東小白旗鄉承德縣西南部,東北連鞍匠鄉,東南接劉杖子鄉,西鄰灤平縣,西南界北京市密雲區和興隆縣,屬承德縣的西南邊陲。東小白旗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80公裡,距北京市密雲縣新城子鎮的花園村僅13公裡。轄東小白旗、八道溝、塘頭溝、榆樹底、亂水河、順道地、槽碾溝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東小白旗村。境內有明代長城和烽火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清朝時期我國為何出現了人口大爆炸,紅薯和土豆的作用有多大
    歷史上,我國出現了多個盛世,人口也出現了多個高峰。但在明清以前,我國人口數量始終在1億人以下,即使疆域最遼闊的元朝人口也不過八九千萬。不過在清朝中前期,中國人口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人口總量增長近四十倍,乾隆時期我國人口突破2億,而到道光時期,全國人口數量更是增加到4.3億。即便後來因為太平天國起義造成人口銳減,我國人口仍然有3億多。那麼清朝時期我國為何出現了人口大爆炸,紅薯和土豆的作用有多大?
  • 承德縣紮實推進「三創四建」活動
    高站位統籌實施 高效能加速驅動 高質量全域推進 承德縣紮實推進「三創四建」活動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尉遲國利 通訊員王東旭)承德縣把「三創四建」活動作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聚焦合力攻堅
  • 細數清朝時期的赤峰「衙門」
    為了加強對赤峰地區的管理,清朝對赤峰的地方衙署進行了嚴密的設置,並且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做出調整,機構各司其職。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清朝時期,赤峰地方衙署設置及其演變沿革。 三班,統稱衙役,快班管緝捕,壯班管傳票,皂班管掌刑;六房:吏房掌官制,禮房掌典祀、教化,戶房掌財政、稅賦,兵房掌軍事、捕盜,刑房掌案件,工房掌建築。 烏蘭哈達廳,為清代赤峰最早的地方行政官衙,受熱河都統管轄。建廳後實行旗、廳並存,蒙漢分治體制,即廳治漢人,旗管蒙族。
  • 清朝八大總督,平級卻差距很大,直隸有權,兩江有錢,雲貴最苦
    清朝推翻明朝後,在官制上模仿明朝,設置總督一職,管轄一省或數省的民軍政經,位高權重,風光無量。尤其是在清朝末年,清廷之所以能在眾多動亂中又沿續百年,也多虧總督們能力出眾,甚至還出現了「同治中興」的小高潮。
  • 京瀋高鐵即將開通 承德縣市民反響熱烈,你最想說什麼?
    高鐵的出現,不僅是改變出行狀況、時空觀念,更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為城市經濟發展不斷輸送各類資源和要素。一承德縣市民說:「高鐵的開通,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不僅減少了城市間鐵路和公路擁堵的情況,還大大減輕了春運壓力,使我們的出行更為方便和快捷。高鐵的開通還刺激了沿線經濟發展。它不僅加速了區域經濟的融合,還促進了各區域的產業調整和轉移,很大程度上會漸漸縮短各城市間的經濟差距。」
  • 清朝主佃關係:佃戶為何要抗租?清朝地主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
    在清朝時期,佃農的一般狀況是否得到了改善?在清朝時期,最高級的租佃形式不一定意味著佃農處於最不利的狀況。隨著主佃關係的發展,地主聽任佃戶決定生產投資和享受它的利益,永佃制的推廣,多重地權制的發展,所有這些因素都使佃戶有機會增加邊際收益,這種收益甚至可能是以地主的損失為代價的;這也使佃戶有機會為了自己的目的到市場上進行交易。
  • 鬱鬱蔥蔥唐家灣——發自承德縣倉子鄉
    約半個小時後,位於承德縣倉子鄉的唐家灣景區北大門威武的大牌樓躍然眼前。    唐家灣風景區處於承德丹霞地貌的中心位置,植被蓊鬱,所見之處,奇峰聳峙。「與其他丹霞地貌不同,唐家灣風景區屬於峽谷丹霞地貌群。」
  • 清朝艦長為什麼叫「管帶」,它的職位有多高?
    說到清朝的軍官,許多稱謂聽起來很奇怪,因為除了沿用前代職官外,還有不少是滿語的漢譯名。例如,把總、千總在上一代出現,牛祿則為滿語的漢語音譯,又稱佐領。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你遇到清朝的一些官員名稱時,他們會顯得陌生。
  • 河北省的山海關,5次改變歸屬地,為何都劃入了遼寧省?
    說起山海關,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的稱號。在古代歷史長河中,山海關一直負責抵禦北方遊牧騎兵南下。到了近現代歷史上,山海關地區曾經5次改變了歸屬地。那麼,山海關到底屬於河北省,還是屬於遼寧省,為何會反覆劃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