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榮軍院到麻慄坡,我的」越戰「記憶

2020-12-14 騰訊網

今天下午,去了一趟止戈傳媒的辦公室,一個運作著公號「龍哥的戰場」的文旅機構,努力挖掘和講述戰爭中小人物的悲喜故事,並組織以緬北和泰北為重心的重返戰地旅遊項目。

在與負責運營該號的姑娘劉霞聊天中,我才意識到今天是「對越自衛反擊戰」40周年(雖然現在從口徑上漸漸淡化為「中越戰爭」),早上似乎見朋友圈裡有人轉過相應紀念文章,但絕無任何一篇像去年918祭奠國軍空軍烈士那樣,成為爆款。鑑於一些人們從《芳華》放映時已經知道的現實議題,雲南、廣西國界上的那些烈士陵園,應該也不存在有組織的掃墓祭奠活動。

「越戰」的相關故事,沒能爆款的原因,或許與政策和國際關係有關,或許也跟相應的個體命運,並不適合塑造成符合當下熱血審美的「戰狼」形象有關。畢竟相較那些青紅皂白分很清楚的抗戰時,「越戰」給人更多的感受,應該對小兵早逝青春的痛惜、對軍人未來命運的痛心,而不大可能是對敵人——小越南——的刻骨仇恨。

雖然生長在昆明,但我身邊並沒有參加過這場戰爭的親友,後來認識的小夥伴裡,倒經常聽說他們的老爸或叔叔上過戰場。因此,我對「越戰」並沒有耳聞目染的記憶,也對街頭駛過的軍車隊伍毫無記憶。只是在真真假假的坊間段子裡,聽說1990年代初各類槍械很容易在黑市、尤其是平亂前的平遠街買到,因為曾經前線上傷亡慘烈,流失的武器漸漸進入黑市流通,從邊界之外到了毒販手裡云云。

《高山下的花環》對我太過久遠,小學組織觀看過的「越戰」題材電影,只記得《閃電行動》,回翻豆瓣發現是孫海英演的。

初二時,與陸軍學院一直有合作和招生關係的昆十中,曾組織我們去榮軍院參觀和進行慰問演出。那是一個似乎在夢裡才會出現的漂亮水鄉,小溪、青草、白牆、紅磚。我一直想知道地名,卻百度搜不出,同學群問不到,只記得是從長湖回城路上途徑的。奇怪的是,當我把這段記憶拋在微信群中,女生們沒一個有印象,男生好多都記得,卻也都說不出榮軍院所在村子的名字。奢望有知情人能看到這篇公號吧。

當年Old School的霹靂舞還沒過時,有個高年級走上禮堂舞臺,又換膝蓋又擦玻璃的,還做出抖動斷手的搞怪動作。雖然幼小,但我已有些敏感地覺得尷尬,畢竟臺下有一大部分傷殘軍人嘛。榮軍戰士分享了怎樣的故事我不記得了,就記得官渡腔裡頻繁爆出「狗日呢小越南」。班主任周老師後來還在返校客車上教育我們,「老兵說粗口情有可原,你們可不能模仿啊!」事實上,我們口頭炫耀著的髒話,遠比老兵嘴裡的,可怕多了。

2007那年的春節來得特別晚,剛查了,是2月18日。當時在《南都娛樂周刊》混得也輕鬆,我就早早放了自己假,從廣州坐火車回昆明。在廣西百色時,突然覺得不想那麼早回去,就提前下了車。一路玩過富源、西疇、廣南、麻慄坡、建水、石屏、通海,回到昆明。無聊到因為看了《柏林蒼穹下》,而西疇有個柏林鄉,就跑去人家鄉委會找書記問,「你們為什麼要叫柏林」;去石屏某村文化站找站長回憶剛在去年青歌賽奪冠的李懷秀、李懷福姐弟;在平遠街街頭心驚膽戰地給人發煙(其實我不抽菸),希望對方給我說說92年解放軍緝毒戰役的事情。那時的自己,真像個記者啊。這些「遊記」,有可能曾經寫在blogcn上,後來嘛,資料庫崩了,我非工作的走訪記錄也都丟了。

「越戰」前線麻慄坡的圖文記錄,也一併丟了,但我清晰記得那短暫的一天一夜。我住在蚊蟲滿屋的縣城中心招待所,樓下是動次打次的迪斯科,放著混音版的《兩隻蝴蝶》和《香水有毒》。

山路兩側都有警示牌,告訴來客,邊境上的地雷還沒掃完,不要踏入路旁樹林。主峰駐有一個連隊,當時還沒多少遊客去進行」戰地打卡「,政委就派一個小兵帶我逛逛。小兵當然沒經歷過戰火,走路蹦蹦跳跳的,帶我看看作為戰場遺蹟的貓耳洞、先輩戰友們的紀念碑、為數不多的黑白照片。

下山後,計程車司機抱怨著縣城房價漲到1500,把我送到麻慄坡烈士陵園。我不抽菸也沒鮮花,不能給裡面的烈士敬點什麼,就一排排一個個地走過,看看他們的生卒年月,他們的老家。我知道一些老兵的退伍安置費就夠買一輛鳳凰28,聽過有些雲南偏遠村子裡的老媽媽,送走黑髮人後,也就只有夠來麻慄坡陵園看一次兒子的路費。

園裡安靜極了,沒有一絲風聲,適宜烤菸的雲南烈日,把沒有樹蔭遮掩的我也弄得昏昏欲睡。遠處有一個姑娘謹慎而膽怯地朝我走來,等到了面前後,她像是為了證明自己是這裡的另一個活人般,急不可耐地介紹自己,」我是湖北人,來這個縣城推銷洗髮水,剛知道有個烈士陵園就過來了,覺得陰森得脊背發涼,幸好碰到你。「你們知道的,雲南的大太陽下,怎麼可能陰冷。

最後,對應於開頭李雙江的《再見吧,媽媽》,來一首越南那邊的《永別吧,我走了》(Lời tạm biệt lúc lên đường)。

以及兩部越南人拍的關於這場戰爭的電影。我是沒本事找到,希望誰找到了告訴我。

母親大地 Đất mẹ (1980)

小鎮的黎明 Thị xã trong tầm tay (1983)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巴黎榮軍院,拿破崙安葬的地方,同時也是個博物館
    拿破崙安葬的地方—— 巴黎榮軍院。又名「 巴黎殘老軍人院」。大約三百多前的建築。1670年路易十四不忍見為國徵戰的將士在街邊乞討,遂下令興建一座用來安置他的軍隊中傷殘軍人的建築,從此榮軍院「應旨而生」。現如今,這座榮軍院依舊行使著它初建時收容安置傷殘軍人的功能。它同時也是個博物館。
  • 席哈克遺體告別儀式在巴黎榮軍院舉行
    中新社巴黎9月2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前總統席哈克遺體告別儀式當地時間29日在巴黎榮軍院舉行。搭載席哈克靈柩的車隊當天中午時分抵達榮軍院。數以千計民眾已經在榮軍院門口冒雨等候數小時。席哈克的靈柩被安置在榮軍院的聖路易大教堂內,靈柩上覆蓋著法國國旗。靈柩兩邊懸掛著巨大的法國國旗和歐盟旗幟,靈柩上方懸掛著席哈克在人群中揮手微笑的大幅照片。席哈克的家人守在靈柩旁。席哈克的靈柩於當天下午2點開始正式對民眾開放瞻仰。席哈克的家人表示,歡迎愛戴席哈克的各界民眾前來弔唁。
  • 法國巴黎榮軍院,17世紀修建的建築傑作
    法國巴黎的榮軍院,是路易十四在1676年建成的,當時,戰事頻繁,國王路易十四為了安撫民心,激勵鬥志,就拿出了五年的國稅收入,專門為戰爭中受傷的殘廢軍人修建了這座包含有花園和林蔭大道且氣勢雄偉的四層宮邸。
  • 巴黎榮軍院――軍迷去法國必遊之地,無數中國被掠奪珍寶和拿破崙...
    對於那些為法蘭西開疆拓土的戰士,1670年路易十四國王曾有下面的御令:「將那些用生命和鮮血來保衛他們君王的將士們安置到這裡,讓他們在安靜詳和的環境中度過他們的餘生……」。在這條御令之下,榮軍院開始建造。▲榮軍院夜景榮軍院主體建築的建設交由了建築師利貝哈勒·布魯昂主持。
  • 二十年遊歷分享之94:歐洲77:巴黎6 榮軍院
    我是頭條的趙先生,在頭條持續更新我的遊記《二十年遊歷分享》,介紹世界上主要景點。本篇文章共有 16 張照片(沒有特殊聲明的照片都是趙先生自己拍攝的), 0個視頻。趙先生寫文章的目的很簡單,純粹為了記錄這些年的旅遊經歷,文章僅在今日頭條發表。如果在其他平臺看到本文章,基本就能判斷是抄襲。抄襲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 法國男子駕車強闖巴黎榮軍院廣場未遂
    新華網巴黎12月16日電(記者鄭斌)法國媒體16日援引警方消息報導說,一名男子當天上午試圖駕車闖過警方路障衝入巴黎榮軍院廣場,被守衛廣場的憲兵開槍制止。事件中無人受傷。  法國ITELE電視臺當天報導說,這名男子未攜帶武器。  該男子已被警方羈押並在接受詢問。
  • 巴黎榮軍院前年輕人與警察發生衝突
    【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 歐時大參】當地時間6月27日晚,近2000名法國年輕人在巴黎榮軍院前即興開了個大party,還「順便」和前來驅散的警察發生了衝突,場面十分嘈雜、「盛大」,警笛聲不絕於耳。榮軍院前的即興「大派對」事實上,這個活動在社交網絡上被稱為「Project X」 (X派對計劃)。據警方的說法,它最終聚集了近2000名參與者。 根據19歲巴黎女生Analle的描述,這個X派對計劃聽起來只是個翻版音樂節:「我與兩個朋友一起來……之前在網上看到這個活動,大概一起幾百個人,有人帶音響來放音樂,是個即興的活動。」
  • 那座叫麻慄坡的烈士陵園
    麻慄坡之行對「老山女兵」觸動很大,「在北京打拼多年,老家在貴州,我都不覺得親切,反而覺得雲南才是我的根。」就在那一年,「老山女兵」舉家遷到了昆明。「也許是我喜歡昆明的氣候吧。」她說。    2004年清明節,「老山女兵」約上網友「海之韻」、「姐妹」開車趕往麻慄坡烈士陵園,車的後備廂內裝著上千朵絹制的紅玫瑰。
  • 光影藝術與歷史榮耀殿堂的結合,2019巴黎榮軍院之夜聲光表演...
    Luc Arden — 夏夜,榮軍院的正裡面被點亮,講述「大戰」歷史第7屆榮軍院之夜(La Nuit aux Invalides)活動回歸翻修後的榮軍院庭院,帶來一場能夠令人全景式360°欣賞的獨特表演。這是今夏巴黎(Paris)的一次不容錯過的體驗,演出時間從7月12日周三至8月30日周六。
  • 來麻慄坡踏尋英雄足跡
    旅遊區主要包括老山神炮、天保口岸、老山主峰三大片區,總面積30平方公裡,主要包含遊客中心(南疆記憶陳列館)、老山神炮(陸戰裝備館)、野外拓展基地、地雷展覽館、老山棧道、奇石灘、清涼洞、將軍洞、天保口岸、老山支前參戰陳列館、老山主峰等景點。記者精心甄選了其中的幾處景點,帶大家先去體驗一番。
  • 滇東南之行(下):麻慄坡
    麻慄坡一縣,擁有6000來種植物,是雲南植物王國裡的王國,但是說起麻慄坡,比起植物更出名的是地雷,第一次來麻慄坡調查植物的時候,就被不同的朋友反覆提醒過:一定要小心地雷啊!——該縣南部與越南河江省接壤,國境線長277公裡,歷史上因為中越戰爭的緣故,至今還有還有很多地方布滿不計其數的地雷,尚未排盡。       在麻慄坡的幾天裡,有一兩天我們就是沿著雷區外緣刷花的。
  • 麻慄坡「紅色旅遊」等你
    說到南疆陳列館,不得不說一下裡面的幾組蠟像,形象逼真地還原了當時的場景。除了戰火紛飛、血與火的廝殺,還有不少至今流傳的溫馨故事。一組兩位戰士手捧蘭花的畫面讓人過目難忘。很多戰士喜歡把它種在乾糧桶、炮彈箱裡面,這些蘭花伴隨著他們度過了血與火的廝殺以及難忘的日日夜夜,每當有後方的親人來慰問時,戰士都喜歡送上自己親手種的燻滿硝煙的一盆蘭花,因此也誕生了我們如今傳唱的經典紅色歌曲——《我愛老山蘭》。
  • 麻慄坡:憲法宣傳 我們在行動
    麻慄坡群眾 張志香:「今天他們給我講《反家暴法》的相關知識,如果在今後的生活不論是我遇到家暴還是身邊的親朋好友遇到,我們一定要求助110,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麻慄坡民族中學高中學生 歐世傑:「今天工作人員向我宣傳了早婚早育的危害,而我作為一名中學生,又處在關鍵時期,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要早戀、早婚和早育。」
  • 到陝州地坑院走走,找尋童年的記憶
    也許是過於思念,竟夢到了故鄉的地坑院。至今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地坑院時的情景:石碾、攔馬牆、方形大坑、窯洞、木格格門窗……那麼熟稔、親切、貼實。我扶著門洞向下,兒時記憶紛至沓來,像年俗、節慶時蒸的花饃饃,像冬日裡對的雪人
  • 麻慄坡老山——九大奇觀
    麻慄坡老山—九大奇觀>麻慄坡老山已被雲南省定為省級風景旅遊區、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遊人看到塑像,能肅然起敬,體會到我們的子弟兵邊疆守土不易,增強愛國主義感情。位於麻慄坡縣來源:麻慄坡老山旅遊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湯維審核:祝小涵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29、麻慄坡:老山下的英雄之城…
    我來到老山主峰腳下,仰望聳入雲天、挺拔直上的高山,刺天破雲。山下叢林前坦露著四個大字:「老山主峰」,不遠處是一蹲戰士持槍的雕像,威武剛強,目光炯炯,堅韌不拔。這裡坐落著老山作戰紀念館。我深沉地走進陳列館,這裡展出摹擬陣地再現、實戰場景、烈士遺物、武器,有邊疆各族人民支援前線的畫面、國家領導人和軍隊首長到前線視察時的題詞、戰地詩抄和部分軍事文件。
  • 我市兩百餘人前往雲南麻慄坡和老山祭奠英烈
    昨日,他們到達雲南省麻慄坡烈士陵園和對越作戰戰場老山祭奠緬懷英烈。 麻慄坡烈士陵園掃墓 昨日上午,我市愛國擁軍促進會成員、退役軍人代表等一行230餘人來到麻慄坡烈士陵園。
  • 紅色旅遊,邊關與異國風情的交融之旅-麻慄坡
    麻慄坡位於文山州麻慄縣,距離省會昆明414公裡,距州府文山79公裡。說起麻慄坡,也許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要提起當年著名的老山自衛還擊戰,我想多少有些印象。這個聞名天下的戰鬥聖地老山就聳立在我們今天的麻慄坡縣。
  • 文山麻慄坡:綠色發展煥發勃勃生機
    麻慄坡綠色發展煥發勃勃生機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麻慄坡綠色發展煥發勃勃生機為改變貧窮的命運,20年前,馮光友家從馮家隊搬到了品樂二組居住,在周邊村小組租地,從2012年以來,共種植三七300餘畝,帶動20餘戶貧困戶務工,務工支出達30萬元。在這裡,他看到了發展三七產業的前景,也實現自己「帶領貧困群眾致富」的理想。
  • 麻慄坡植物科考之那花、那山、那人
    神秘麻慄坡       記第三次麻慄坡植物考察 (第三次麻慄坡植物科考圓滿結束,圖為參與調查者在中越邊境天保口岸合影)雲南號稱植物王國,雲南東南部區域為世界幾大植物核心區域之一,而麻慄坡正處於這一地帶,物種極為豐富,2018年3月18日至2018年3月27日我參與了這為期十天的植物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