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的一生都有「四個情人」,但生死不離的只有一位

2020-12-16 千面修行者

如果非要問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並且給它們排個順序的話,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這幾樣——健康,財富,感情。

這三樣是我們生活中最不能缺乏的,少上任何一樣,人生就會因此而變得不完美。

然而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三樣世俗之物,其實就是佛門俗稱的「色身,外物,眷屬,」若是再加上佛家所講述的業力,那麼這四樣東西也就成了我們人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可問題來了,這四者之間到底孰輕孰重,該怎麼給它們進行一個正確的排列呢?這個問題哪怕是用佛法也很難詮釋清楚。

佛陀對眾生開示時,曾經講過一則禪意故事,就很好的對此進行了完美的比喻闡述,哪怕不是學佛之人,也能一眼明白其中的寓意。

佛講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位大富豪,他一生中娶了四個老婆,第一位老婆被他萬般珍惜,生怕她受到一點傷害;第二位是老婆是他辛辛苦苦追求來的,非常漂亮,也倍受他疼愛;第三位老婆和他相敬如賓,平日裡關係也很不錯,但卻比不上前兩位老婆那般親近;而第四位老婆和他是指腹為婚,雖然從他懂事那天就一直跟隨與他,但是雙方並沒有任何感情基礎,所以平時也就不怎麼被待見了。後來有一天,這位富豪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離家遠行,而且有可能從此一去不回,於是他就問自己的四個老婆,看看誰願意陪自己前往。可是一路問下來,每一位老婆給自己的答覆都是不一樣的。第一個老婆說自己已經跟了他這麼長時間了,已經厭倦了這種疲憊的生活,不願和他走。第二位老婆則是說,連平日裡最疼愛的第一老婆都不願意和他走,自己又怎麼可能和他走呢。第三個老婆則是看在夫妻情分一場,可以送他出城,但是不願意和他一起去更遠的地方。只有第四個老婆毫不猶豫地對富翁說:「不論你走到哪裡,我都願意和你一起」。最終富翁雖然不樂意,但對幾位妻子的態度也無可奈何,只能帶著第四位老婆一同遠行了。

這個故事中,不論是妻子還是富翁,都具有著現實的象徵意義。

所謂富豪,其實就是指生活中的人,第一個老婆是我們的色身肉體,第二個老婆是我們的外物,第三個老婆是我們的親朋好友,而第四個老婆就是一生中所結下的業力。

遠行,實際上意味著死亡,意味著一個人即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所謂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就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主旨。

故此我們不難從故事中看出一個道理,那就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這「四位情人」,但是生死不離的卻只有一位,為什麼這麼說呢,今日我便給大家好好分析分析其中的道理。

01色身

「色身」是佛家的專業術語,也就是指我們每個人的身體。

所謂「生老病死,人之常態」,這是我們無法用人力物力去篡改的自然規律,每個人的身體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退敗壞。

在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色身就會停止它的一切運作,哪怕強行用手段續命,它最終的結局也不過是歸於塵土,歸於虛無。

這就是為什麼,故事中的富翁雖然對意為肉身的「大老婆」百般疼愛,但依舊抵不住自然鐵律的約束,奈何不了「大老婆」的冷漠,畢竟今生的肉體無論如何都不會和自己一同輪迴轉世的。

因此佛家為什麼總是提倡 「四大皆空」?其目的就是勸誡世人,要把這個色身放下,不管自己想不想健康長壽,貪不貪念現在的肉體,終有一天還是要放下的。

若是執著於此,就只會讓自己難以解脫,整天活在生與死的糾結中,若是活得這般痛苦無奈,那還不如早點看開為好。

02財物

從佛家觀點來看,所有財物都不過是身外之物,其重要度在健康之下,但是現實中依舊有不少人為之痴迷,貪執於此。

財物的範圍很大,比如錢財、物資、名譽等等,這些都是人們活著的時候最常追求的事物。

然而世人為了這些所謂的身外之物,戎馬一生,幾經操勞,雖然部分人得到了短暫的佔有權和使用權,但是到了壽終就寢之時,還不是一樣要落得個兩手空空的結局。

不管是貧窮百姓,還是達官顯貴,從生命被畫上句號的那一刻起,生前的一切名利,死後也只不過是黃土一抔,只能留給後人享用,誰也帶不走絲毫。

故而,故事裡的富豪即將離開之際,作為外物的第二位老婆對之也沒有絲毫的眷戀感。

因為她本身就沒有任何的歸屬,只會在別人的手裡搶來搶去,循環不休,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開,而永遠附屬於他,這一點必須要弄明白。

03眷屬

眷屬,通常就是指嫡系家屬,或是親戚朋友。

在佛家看來,當一個人修行到了佛菩薩這種領域層面,就很難再被所謂的情感羈絆到了。可像我們這種塵緣未斷,情執深重的凡夫俗子。

無論是親情也好,愛情友情也罷,就難免會看得十分重要,會盡情享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愛這些情感狀態,彼此之間相互扶持和關心,互相珍視。

然而即便是再親密的關係,可到了生死離別之際,每個人就只能說有緣法了。

要知道,死亡的滋味固然痛苦,有些感情深厚的親友都恨不得以身相替,可生老病死的因果真的可以隨意替代嗎?

自然是不能的,所謂因果自受,既然是自己的果報,是自己命理的定數,那終究還得自己來承受結果,哪怕是大羅金仙轉世,也無法幫他。

所以說,當故事中那個富翁臨別之時,他的第三任妻子「眷屬」雖然不像前兩任妻子那般冷漠淡然,也願意送他最後一程,但其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僅限於此。

畢竟面對親人的天人永隔,誰都會悲傷難過,但是所有的悲傷也都會隨著時間的洗刷而淡化。

或許有朝一日他們會懷緬自己,回憶過往發生的一切,可他們終有一天會回到自己的生活節奏中去,帶著歡聲笑語,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人生任務。

04業力

「業力」一詞起源於佛門教派,泛指人的行為、言語、思想表現所引誘出來的善惡報應之力。

在佛家,業力被分為善業、惡業兩類,當一個人行善惡之舉,造業之後,就會因業力與外緣配合形成果報,即所謂「業力」的真正面貌。

凡是接觸過佛法的人,對於佛家所說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句話定然不陌生。

其意思是說人的肉身、財富、眷屬、記憶,都會隨著生命機能的敗壞而消逝,不會隨同自己進入下一世,唯有自己生平積攢下來的業力果報,會永遠附庸自己,隨自己經歷一世又一世的輪迴。

也正是因為佛家過於忌憚業力的作用影響,因此佛家常提倡世人要多積德行善。

要想規避業力的負面作用,就得少做惡業,多行善事,功德會因此而積攢起來,無論對今生還是來世都是有莫大的正面影響的。

故事中,富豪的第四個妻子被比喻成指腹為婚,就是因為業力是人生下來就有的,是無法自主掙脫,獨善其身的。

當富豪需要離開的時候,也只有這個妻子會不離不棄,可是這裡的不離不棄卻並非是我們所想的「忠貞不二」。

而是意味著這一世所犯下的所有惡行善舉,她都幫自己記錄的清清楚楚,終將會讓自己體會到佛家所說的「因果報應,顯現不空」。

故而,要想規避業障所害,平日還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多發懺悔慈悲心,才能還自己一個福緣好命。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就知道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了吧。

正所謂「死去元知萬事空」,色身肉體也好,外物眷屬也罷,萬事到頭一場空,這幾樣哪怕自己再難割捨,再放不下,也一樣都帶不走。

唯有業力會跟隨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故而要想今生來世福報無限,還請多種善根,願三惡道日減一生,人人都能好命隨身。

(作者:千面修行者)

相關焦點

  • Be Together, Alive or Not 生死不離
    storm rainbows will rise   Wherever you are, I'll spare no expense to find you   Miracles are made by veins of mankind   And your faint hope is all my drive   生死不離   生死不離
  • 心理測試:四雙眼睛,你認為哪雙最漂亮?測你今生會有幾個情人
    試想你今生會有幾個情人ABCD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在古代,大家都實行母系社會,也就是說,女人在生產、經濟生活中,在社會上,獲得了統治地位,獲得了統治地位,直到封建社會開始,女人的地位越來越低,對女人的束縛越來越大,但是貪心是人類的天性,即使現在國家提倡一夫一妻制,很多男人都嚮往三妻四妾,女人也嚮往左擁右抱,不知今生會有幾個情人
  • 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沒有緣分是不會見面的,「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凡有出現,皆有使命。世間萬千,皆因緣和合,無緣不聚、無債不來。
  • 佛說:情人、夫妻、兒女的因緣,都逃不過這四種關係
    我們常說的愛情,就是一種緣分,人一生要認識八萬多人,但是能夠走進彼此內心的,不過寥寥數人,最後能陪伴一生的,僅有一位。曾經的人隨緣而來,緣盡而走,成為了生命中的過客,留存一點回憶。緣分不散的,才結成了夫妻,組成了家庭。
  •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佛說: 人這一生,皆在渡, 渡人,渡心,渡自己! 什麼是渡?
  • 世尊釋迦牟尼佛送你6個字,字字如千金,可以說受用一生
    世尊釋迦牟尼佛送你6個字,字字如千金,可以說受用一生。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49年,說法之多。都是根據眾生不同的根基而說的,法門就有八萬四千法門,分別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我們知道佛經集結了六次,佛經有三藏十二部。
  • 人的一生究竟為何而活?答案只有這四個字,但卻很少有人能夠明白
    文 | 青檸 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美好!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人的一生經常被這樣一個問題所困惑,那就是: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到何處去?這是一個哲學的根本問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終其一生,也沒有弄明白。
  • 聖墟:都說佛渡人,但他卻魔化億萬人,而她屠殺百萬人卻有佛心
    在那部巔峰的作品中,有很多人都知道,其中很多人很多事都是令人喜愛的,而他們可以稱之為傳奇。當然也有一些並不是讓人喜歡的,卻印象非常深刻的,他們不可成為傳奇,只能遺臭萬年。依舊是流傳久遠,但有些就是傳頌功德,有些卻是臭名遠揚,他們,或許更多的是大帝。
  • 都知道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佛,其實你也是一生補處佛,不信來看
    佛告訴阿難: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人人都決定證得究竟一生補處的果位,除非有些菩薩有他自己的本願,不要成佛,立願在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之後,應現十方世界,盡未來際,普度眾生,皆生西方。像這一類自己不願做一生補處的菩薩,他們是以度化眾生的弘誓功德,來莊嚴自己的佛身淨土的。
  • 佛說:命好的人,身上都有這5大「吉兆」,看看你佔幾個?
    一個人最大的貧窮是無福,沒有福報的人,會過得很苦很累,縱使再努力,也難以逃脫命運的桎梏。而天生命好的人,往往會一生衣食無憂,得善緣貴人加持,福氣滿滿。難道人的命是上天註定的嗎?當然不是。世間任何福禍都有緣由,福報是各人自己修來的,禍事也是各人自找的,一切的一切都根源於因果。佛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當下的命運是前世的果,而我們未來的命運是當下的果。
  • 世界上有無數個佛,那麼這些佛都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個是:世界上有無數個佛,那麼這些佛都在什麼地方呢?第二個是:成佛後沒有任何欲望了,不像我們人類要上班下班工作吃飯睡覺,那他們整天都在做些什麼呢,什麼都不做他們不覺得無聊嗎,還是說一直在宇宙中的各個星球遊玩?這兩個問題我問過很多學佛的朋友,但是沒有一個人能答得上來,所以請教您,希望您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感謝師兄。
  • 杜拉斯小說《情人》,不只有情人,還有情人的家長之間的較量
    序言法國女作家杜拉斯的小說《情人》,是一部風靡全球的作品,特別是同名電影也非常熱門。《情人》這本書,篇幅不算長,只有六萬多字,但是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卻是巨大的,書中不只寫了兩個人的愛情,還描寫了女孩的奇葩家庭,還有那個遠去的時代。
  • 佛經中經常提到的八大菩薩有哪些,有一位菩薩和我們一生福報有關
    佛經中經常提到的八大菩薩有哪些,有一位菩薩和我們一生福報有關。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不僅是對人說法。有時會有八部天龍聽法,所以八部天龍也是佛教的護法神。有時也有很多菩薩聽法,包括他方世界的菩薩。據《心經》上講「三世諸佛」,可見佛是無量無邊,對應的眾生也是無量無邊的,同時菩薩也是無量無邊的。
  • 佛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菩提
    佛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菩提,渡己才能渡人。人生只不過是一場旅行,你我終將是這個旅途的過客,沒有遙遠的救世主,凡事要靠自己,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人生只不過是一場經歷,你我都是在渡人,渡心,最後渡自己。
  • 鬼谷子:一生只有四個徒弟,為何每個都是曠世奇才?
    其實,大家都知道張儀、蘇秦、李斯、毛遂,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師父是誰?那就是天下高手鬼谷子。鬼谷子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鬼谷子隱居清溪。據說,他一生只下過一次山。雖然,他從未踏足過凡人的世界,但他對山外的事情卻了如指掌。雖然,他沒有離家出走,但他卻知道世間所有的事。
  • 佛說何妙法,最後的佛弟子能入耳證果?
    生在佛陀的年代親聽佛法難得,千萬人中成為佛弟子更難得!佛的諸弟子中,有一位佛弟子很是特殊:他與佛僅一面之緣,卻有幸在佛入滅前成為最後一位佛弟子。他就是五百羅漢第四位——須跋陀羅尊者。佛究竟說何妙法,須跋陀羅尊者能入耳證果?據《增一阿含經》記載:佛在拘屍那迦取大涅槃那天,佛接見了部分摩羅信眾,並開始向阿難等弟子交辦荼毗等後事。
  • 佛說:福分越來薄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福分很深的人,他的福報遲早會有到來的時候。但是福報來的時候,如果你無福消受,照樣會活得苦不堪言,這就是無福消受的一種表現。福分越來越薄的人,往往都會出現這三個特徵!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一、佛說:常說妄語、綺語的人,福分越來越薄。所謂的妄語、綺語,就是指的亂說話。
  • 佛說:愛情有輪迴
    佛說:愛情有輪迴。愛情是一場輪迴,這輩子的情,上輩子的債,今生的果,前世的因。佛說:前世回眸今生遇,輪迴之苦續前緣!這輩子遇見誰,都是為前世續緣,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世間所有的相逢,都是前世未了的約定,帶著執念,帶著深情,墜入今生的循環,了卻前世未了的情緣,所以就會有擦肩而過時的回眸一笑,一見鍾情,一次遇見,便會牽手一生的執著。
  • 佛說:與你無緣的人,說再多都是廢話
    佛說: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說話再多也是廢話;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這種感受,就像是與一個懂你的人交往,不必多說,他也明白你的心意。對於那個與你無緣的人,多說無益,何必再說。生而為人,便要承受許多痛苦,無論是來自生活的痛苦,還是來自人心不古的痛苦,都是極為苦澀不已的。在這偌大個世界,我們會遇到許多人,也會經歷許多事情。人這一生,活得開心才最為重要,所以生活已經足夠苦澀了,又何必讓人心來給我們添堵。
  •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49年,核心思想卻只有一個字!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了很多法,我們今天所聽到和看到的,都是佛陀在世時,親口說的法,被後人記錄成經,並流傳下來,在佛說的眾多佛法中,有一個核心的思想,是一直都沒有變過的。大多數佛經,都是在圍繞這個核心思想來說的,比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些佛經,都在傳達給我們一個字,這個字,就是佛要告訴我們的,世間的本質。這個字,就是「空」字。學佛其實就是悟空的過程,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並不是恆常不變的,因為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才無法把握,所以才不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