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坑道戰,為什麼上甘嶺志願軍勝利,而硫磺島日軍卻完蛋?

2020-12-18 騰訊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韓戰是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局部戰爭,無論是使用的武器裝備還是戰略戰術,二者都有很多「可比性」。參戰的美軍,就經常拿他們在太平洋戰爭中面對兇悍日軍的戰術對付中國志願軍,並總愛將二者進行對比。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絕對優勢火力的美軍,都患有「火力不足恐懼症」的中國志願軍和日軍,都不約而同地使用起坑道戰,以保護自己,消耗美軍,為什麼結果卻大相逕庭呢?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志願軍戰鬥力全壓日軍?

應該說,這種說法從根源上講不是沒有道理,保家衛國得道多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確在許多方面,是完全碾壓邪惡反人類的日本法西斯日軍的,這是二者根本屬性造成的,日軍的「強大」註定是一次性,可以逞兇一時,然後就永遠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再不得翻身。而中國人民軍隊的強大則可以與時俱進、越來越不可戰勝

不過,也不能就此輕率說,單憑「政治正確」,志願軍就無條件蓋壓兇狂日軍,這也是太主觀的噫斷。事實上,同樣藉助坑道戰,上甘嶺志願軍和硫磺島上的日軍之所以有不同結果,原因是複雜的。

首先,中日兩國民族氣質就不相同:

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從表相上看上去沒有崇尚嗜血武士道的日本民族那樣「威武兇悍」,但中國人卻是有堅毅持久的「鏖戰到底」的傳統的,這一點驕狂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是做不到的,他們可以使勁喪心病狂的一切手段,如果還達不成目的,就會很快陷於崩潰,無論官兵,都會採用極端的「自殺方式」,不等敵人動手,自我就了斷了!硫磺島的日軍由於司令官慄田中將的「理智」在這方面比其他地區的日軍要好許多,但最後還是上上下下都採用自殺手段,省了美軍許多力。

相反,中國志願軍就不會下達這樣的不人道命令,官兵依舊會頑強的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韓戰許多戰場上,都出現這樣的戰例。志願軍戰士寧可與敵人同歸於盡,也不會做出龜縮在黑暗角落自我了斷的「武士之分」。這樣血戰到底的精神,有時候就能起到神奇的反轉作用。

其次,也與二者的戰爭實質不同有很大關係

二戰是人類史最徹底最殘酷的戰爭,參戰雙方都處於你死我活有你無我的血拼狀態,幾乎所有參戰國都「全民動員」,實施「國家總體戰」,可以說一切宗旨就是為了戰爭勝利,美國就是如此,所以硫磺島戰爭,美軍為了消滅日軍,可以採用任何想得到的方式,會徵用任何用地上的武器,甚至從國內調來大量民用的工程推土機和水泥攪拌機,採用灌注水泥封死日軍洞穴的「非常規」手段。

而韓戰,則是美國被迫被拖進的一場「有限」戰爭,美國並不願意使用最強大的軍隊投入戰爭,也不會像太平洋戰爭那樣無所不用其極。上甘嶺美軍儘管也祭出「範弗裡特彈藥當量」這樣的殺手鐧,但也從側面表現出一種惜人不惜物的應付心態。這與硫磺島美軍敢於犧牲包括陸戰隊上將在內一切生命代價的血拼精神是不同的。

此外,二者戰場類型的不同,也決定了不同的結局

韓戰是在半島上進行的,任何一場戰役,都會有十足寬廣的戰略縱深,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戰術,使得被圍困的可以得到解救,以上甘嶺為例,上甘嶺坑道中的志願軍部隊,其實並不是處於被包圍的不利狀態,相反是我軍靈活主動出擊的一種策略,是深入到敵人防禦地帶進行隱蔽持久作戰的戰略戰術。所以美軍很難完全控制戰場主動權,不能像硫磺島那樣對日軍甕中捉鱉。

太平洋戰爭就不同,大部分戰事都發生在孤立與四面汪洋的孤島上,戰場狹窄,不利於日軍採用靈活戰術,又得不到支援,只好修築坑道,負隅頑抗。這其實是垂死掙扎的最後手段,日軍只有死路一條,與上甘嶺利用坑道戰大量消耗敵軍最後全面發起總攻是本質不同的。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坑道戰對打美軍,為何我軍守住上甘嶺,日軍守不住硫磺島?
    上甘嶺戰役中坑道中的我軍士兵那麼,同樣是坑道戰對付美軍,為何我軍守住了上甘嶺,而同樣用坑道作戰的日軍卻被美軍打的紛紛跳崖呢?此戰我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59次,我志願軍擊退美軍900多次大小規模衝鋒,守住了陣地,贏得了勝利。
  • 同樣是坑道戰,志願軍最終守住了上甘嶺,日軍卻在太平洋小島潰敗
    朝鮮戰場上的上甘嶺戰役是志願軍和美軍相持戰中的經典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把斜面和反斜面的坑道戰的戰術發揮到極致,從而有效限制了美軍的軍事行動。其實美軍是有經歷過坑道戰的,在太平洋戰場的眾多島嶼爭奪戰中,美軍對坑道戰術也有所研究。但是為什麼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全軍覆沒,而志願軍卻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呢?志願軍利用了坑道戰術,在陣地表面修築了防禦工事以此來抵禦美軍的炮彈攻擊。
  • 同樣的坑道戰,為何志願軍能守住上甘嶺,而日軍卻只落得全軍覆沒的...
    我們再看硫磺島,它面積(20平方公裡)比上甘嶺陣地大5倍多,平均每平方公裡總共承受了美軍1200噸TNT當量的轟炸(其中最密集那天,既登陸日,全天美軍共消耗127毫米以上口徑艦炮炮彈38550發),只不過4天後,折缽山就宣告陷落,剩下的日軍元山主陣地也就再也不用承受美軍大口徑艦炮的轟擊了。
  • 同樣是坑道戰,上甘嶺戰役和太平戰場為何結局不同?
    在戰爭年代,為了減少戰爭的傷亡和持續性,人們發明了坑道戰,利用提前挖好的坑道,來和敵人進行抵抗。上甘嶺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坑道戰就是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在這場戰鬥中,雖然美軍的火力非常強大,但是當時我們的志願軍也同樣有炮兵支援,雖然後勤補給艱難,但是還是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
  • 歷史解密:志願軍退守坑道,美軍大喜過望:硫磺島的經驗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1945年2月下旬,硫磺島戰役爆發,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連戰連敗,已經喪失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因此硫磺島上的23000多名守軍就成了被遺棄的孤軍。如何應對美軍的空中轟炸和炮火急襲呢?日軍想到了坑道,最終他們把整座折缽山都給掏空了,挖了一百多條大大小小的坑道。美軍之前從未打過坑道戰,對這方面經驗不足,因此一開始付出了比較大的傷亡代價。
  • 同是坑道攻堅戰,為何美軍在硫磺島和上甘嶺的遭遇大相逕庭?
    日軍修建的工事、坑道群發揮了巨大作用,當美軍炮火準備時,坑道起到保護作用;當炮火延伸、美軍發動地面攻擊時,日軍再鑽出予其重大殺傷。美軍雖損失慘重,但仍取得最終勝利。時隔七年之後的朝鮮戰場,擋在美軍面前的兩個「小山包」,卻成為他們無法逾越的天塹。
  • 同是坑道攻堅戰,為何美軍在硫磺島和上甘嶺的遭遇大相逕庭?
    日軍修建的工事、坑道群發揮了巨大作用,當美軍炮火準備時,坑道起到保護作用;當炮火延伸、美軍發動地面攻擊時,日軍再鑽出予其重大殺傷。美軍雖損失慘重,但仍取得最終勝利。時隔七年之後的朝鮮戰場,擋在美軍面前的兩個「小山包」,卻成為他們無法逾越的天塹。
  • 志願軍血戰上甘嶺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我志願軍與美軍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迫使聯合國軍停止進攻。在這次戰役中,美軍受到了我方坑道戰的成功阻擊。
  • 上甘嶺,永遠是志願軍勝利的高地
    在這些波瀾壯闊的歷史戰鬥中,上甘嶺戰役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戰鬥。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上甘嶺戰役,不論從兵力還是武器裝備上,我志願軍都不佔優勢,那麼在面對敵人的瘋狂打壓下,我們為什麼還能夠堅守住陣地,並最終戰勝敵人的呢,我們從三個維度分析一下。
  • 同是坑道作戰,同是裝備劣勢:為何硫磺島和上甘嶺結果差距巨大?
    有網友問:同是坑道作戰,同是裝備後勤劣勢,為什麼硫磺島戰役和上甘嶺戰役結果差距巨大? 其實,這2個戰役,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是美軍並沒有合圍整個上甘嶺陣地,這是一個最大的不同點。(硫磺島這座山,折缽山其實開戰4天就丟了,硫磺島戰役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山下的平地進行的。)上甘嶺志願軍第15軍的第29,44,45師都有專門的兵站和醫療所進行補充。在主陣地上,第一線步兵連都有各種武器3-20個彈藥基數,後面的團級單位,還有2-4個彈藥基數,後面師和軍,還有相應的彈藥基數。
  • 同是坑道作戰,同是裝備劣勢:為何硫磺島和上甘嶺結果差距巨大?
    有網友問:同是坑道作戰,同是裝備後勤劣勢,為什麼硫磺島戰役和上甘嶺戰役結果差距巨大? 其實,這2個戰役,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是美軍並沒有合圍整個上甘嶺陣地,這是一個最大的不同點。(硫磺島這座山,折缽山其實開戰4天就丟了,硫磺島戰役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山下的平地進行的。)上甘嶺志願軍第15軍的第29,44,45師都有專門的兵站和醫療所進行補充。在主陣地上,第一線步兵連都有各種武器3-20個彈藥基數,後面的團級單位,還有2-4個彈藥基數,後面師和軍,還有相應的彈藥基數。
  • 同樣是「人類輕步兵」巔峰?抗美援朝時期的志願軍,比日軍強在哪
    但為何學者們卻也將30年代的日軍和50年代的志願軍和德國步兵列為不同時代輕步兵的王者呢?其實在雨田看來,無論是日軍還是志願軍,都是所屬年代輕步兵中的佼佼者,甚至志願軍還要勝的日軍一籌。50年代的志願軍同樣是和美軍作戰,志願軍在美軍中的評價要高於日軍很多。
  • 坑道戰打到朝鮮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地下長城王 斌 劉正陽地道戰是我軍抗日戰爭的產物,坑道戰是我軍解放戰爭的產物,將這一戰法運用的爐火純青當屬韓戰的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面對以美軍為首的「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志願軍將士在武器裝備極端落後,保障條件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發揚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痛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上演了史詩般的戰爭活劇,其中坑道作為堅固的防禦工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為經典的應用要數上甘嶺戰役坑道戰。
  • 抗美援朝:馬良山坑道戰,讓美軍束手無策,死傷慘重
    美援朝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憑藉強大的火力優勢,對志願軍狂轟濫炸。志願軍炮兵發射幾百發炮彈,敵人便打來幾千發炮彈報復;志願軍開展運動戰,敵機就密密麻麻地低空轟炸,每日平均有100多個志願軍犧牲。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最愛武器:牛過衝鋒鎗,靠它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這些都不是聰明的志願軍所採用的戰術。上甘嶺戰役能夠勝利是志願軍對環境的準確把握,從地形地勢以及天氣狀況出發制定了最利於我軍作戰的計劃,我軍憑藉手雷、流動迫擊炮以及火炮將上甘嶺陣地牢牢攥在手裡。上甘嶺這個地方十分狹小,我軍憑藉這些敵人都不屑使用的手榴彈擊退美軍精銳。打破了美韓聯軍妄圖奪下我軍陣地,大舉進攻朝鮮大後方的美夢。
  • 韓軍山寨上甘嶺坑道,號稱不可攻破,志願軍卻要三小時拿下
    尤其是見識到了上甘嶺這一坑道戰的巔峰之作,韓國人馬上來了一把東施效顰,效仿我上甘嶺坑道,在高地上建起了坑道防禦陣地。當然韓國人並不是單純的抄作業,他們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抄作業,對於上甘嶺的坑道進行了一定的優化組合,對比能夠在上甘嶺上扛住範弗裡特瘋狂進攻的我軍坑道,韓國人認為他們的坑道絕對是天下一流,比上甘嶺的坑道強上百倍!完全能夠擋得住志願軍的大規模進攻。
  • 上甘嶺戰役坑道戰雖苦沒水喝最難
    1944年參加八路軍的他,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是志願軍某師85團二營營長。那段歷史,他甚至對當年戰事發生的日期和炮彈數量等細微數字,都記得很清楚。  上甘嶺戰役由來  1951年3月,時任營長的武長友作為第二批志願軍中的一員,進入朝鮮戰場,參加了第五次戰役。經過40多天的艱苦戰鬥,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將美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南。
  • 一位原解放軍戰術專家的醍醐灌頂之作:美國狂轟上百萬枚炮彈,為啥被中國打到絕望,卻讓日軍1萬多人慘遭全滅?
    上甘嶺戰役以志願軍的勝利告終貝裡琉島戰役,很多人並不熟悉。但這場島嶼攻防戰,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其實十分特殊,因為它是太平洋戰爭中,第一次美軍傷亡人數多於日軍的戰役。當時,盟軍取得節節勝利,日軍被迫全面進入守勢。在北太平洋,尼米茲實施的「跳島」戰術已經收到巨大成效。1943年11月美軍佔領了塔拉瓦島,1944年初攻佔了馬紹爾群島,同年8月攻佔了關島、塞班島和提尼安島。現在,尼米茲和他的美國海軍又將目光瞄準了硫磺島和衝繩島,並把日本本土作為最終目標。
  • 上甘嶺戰役:坑道、炮火、手榴彈,取得勝利的法寶
    上甘嶺戰役,是留存我軍軍史的光輝戰例,誕生了黃繼光這般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志願軍第15軍在此一戰成名,軍長秦基偉在1955年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第15軍也在1961年成建制地搖身一變,成為我軍唯一的空降軍。
  • 讓英美無計可施的馬良山坑道戰,志願軍獲大勝,斃傷俘敵4400餘人
    志願軍入朝後,我們的炮兵發射幾百發炮彈,敵人便打來幾千發炮彈報復;志願軍開展運動戰,敵機就密密麻麻地低空轟炸,每日平均有100多個志願軍犧牲。 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期間,美軍前後消耗炮彈190萬發、炸彈5000多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