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小弟
流程編輯|何逸晴
近日,華熙生物成功過會,即將成為科創板中醫美行業第一股。
而更早之前,公司就曾涉足資本市場,在港交所上市。只是由於股價表現長期不佳,華熙生物稱出於對低股價影響口碑進而影響員工士氣的原因,於2017年完成私有化後開始尋求A股上市的機會。
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度總營收8.18億元,淨利潤2.22億元;到了2018年度分別增長至12.63億元與4.24億元。退市之時,華熙生物在港股的市盈率已經超過25倍,卻仍不滿意;兩年過去,儘管業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主營產品沒有改變的情況下,A股的投資者又是否會為更高的估值買帳?
毛利堪比茅臺的玻尿酸
公開信息顯示,華熙生物得以申報科創板的核心技術來自於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生產,其產業化規模位居國際前列。同時憑藉微生物發酵和交聯兩大技術平臺,開發有助於人類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材料公司,建立了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服務於全球的醫藥、化妝品、食品製造企業、醫療機構及終端用戶。
雖然技術名詞複雜,但華熙生物主營的產品其實就是在醫美屆大名鼎鼎的玻尿酸——公司主打產品潤百顏,是首個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准用於美容整形的國產純透明質酸填充劑。
這一物質被廣泛應用於去除皺紋、隆鼻、填充臉部、皮膚保養等,且並非永久有效,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作為原材料生產方,華熙生物的產品都是論斤賣——注射級每公斤11.38萬元,滴眼液級每公斤1.88萬元。即便如此,公司靠著這一類產品,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在2018年末達到了79.94%的水平。其中,注射級產品的毛利率更是高達91.03%,可以和茅臺媲美。而這些玻尿酸到了消費者手中,價格還要再翻上幾番,行業暴利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華熙生物一款名為注射用修飾透明質酸鈉凝膠的產品在近兩年成本變化幅度較大。2018年度,該物質的單位成本為12.04元,比2016年30.22元的成本價降低了約60%;而到了第一季度,單位成本又上升為22.72元,漲幅高達80%以上。
儘管由於這一產品的單位成本相較售價實在太低,導致銷售價格的小幅調節即可覆蓋成本變動的影響。但這一產品佔公司皮膚類醫療產品的收入比例始終較高,且整個生產流程也非常成熟,單位成本卻仍如此不穩定,讓人費解。
殼比膏貴的「故宮口紅」
去年,做原材料生意就足夠賺錢的華熙生物開始向美妝領域延伸,與網紅文創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了「故宮口紅」。
由於號稱外殼採用了3D列印技術,同時在口紅材料中添加了公司的招牌產品玻尿酸,這一波概念炒作非常成功,僅今年前三個月就實現了2416.3萬元的銷售收入。
「故宮口紅」的銷售價格為199元/支,雖然不如國際大牌,但這個價格也不算便宜。而透過此次華熙生物的招股書,可以發現這支網紅產品的成本同樣不高,且上演了出現實版的「買櫝還珠」。
招股書顯示,故宮口紅管2018年採購金額為23.30萬元,同期口紅委託加工及材料費合計8.26萬元,口紅管的價格將近是口紅膏體的4倍;2019年1-3月,口紅管採購金額566.44萬元,口紅膏體價格325.07萬元,口紅的膏體價格大幅上升,產品原材料成本不穩定,且口紅管價格仍舊比口紅本身價格高出很多。
同時,儘管這些原材料能生產多少數量的口紅並未披露,但即使按照這一批採購、生產的口紅產品全部脫銷來算,2019年前三個月891.51萬元的採購價格相較兩千多萬元的銷售收入來說仍舊低了很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