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時代重任 書寫青春華章
——在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夏建國
2020年6月22日
親愛的2020屆在屏幕前、 「雲端」和現場的同學們:
一樹櫻桃帶紅雨,荷芰風輕簾幕香。當熱浪吹過斯坦福大草坪,當四年前的迷彩色變成今天的學士服、碩士服,你們畢業的時刻已悄然來臨。只是今年分外寧靜的校園增添了離別的感傷……在這值得終生銘記的日子,為了讓同學們的大學時光不留遺憾,我們以特別的方式「雲聚程園」,希望大家在「程園」這一最具儀式感的活動中,汲取成長力量,永葆赤子之心。
首先,我代表全體教職員工祝賀4729名本專科畢業生和1048名碩士研究生圓滿完成學業,這是屬於你們的高光時刻!同時向辛勤培養你們的家人、老師等所有幕後英雄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特別向今天沒能到現場的同學們說一聲抱歉,我在這裡承諾,此後任何一年的畢業典禮都歡迎你們回來參加,撥穗禮為你們永遠保留。
同學們!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面對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全校師生員工與全國人民一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奮戰、共克時艱,贏得了戰「疫」的階段性勝利。每個人都深刻地進行了一場生命的教育和洗禮。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徐雨銘同學用小小的身軀扛起青浦區青年抗疫突擊隊的大旗,紡織服裝學院王聖文同學用專業知識投入抗疫一線踐行黨員誓詞,還有更多同學在抗「疫」一線留下了志願服務的身影。同學們用實際行動經受了這次考驗,充分展現了工程大人的愛黨之心、愛國之心、責任之心和團結之心。這次疫情,給大家的畢業和就業帶來了許多困難,但同學們堅定地顧全大局、服從指揮,嚴謹認真地對待網絡答辯,自信沉著地進行「雲端」求職,時時處處弘揚「勤奮、求是、創新、奉獻」的校訓精神,我為你們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點讚!
回想2016年9月6日,1385天前的那個清晨,這裡沸騰的都是大家的笑臉,那時的你們尚顯青澀稚嫩。幾年過去,你們中有238名本專科生和54名研究生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84人獲得國家獎學金;2017級研究生們發表了178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SCI論文287篇,申請專利和軟體著作權共425項;82名同學應徵入伍,將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26名同學考取博士研究生,378名同學考取碩士研究生,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你們用堅實腳步丈量了程園的時光,用朗朗書聲掀起了湖波的漣漪,用座座獎盃彰顯了青春的風採,用捷報頻傳照亮了風雨的行程,今天的你們已成熟堅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不經意間,歲月神偷帶走了你們的大學時光,把大家推到了新徵程的路口。同學們,今天你們就畢業了,踏出校門便是江湖。儘管程園磨劍已露鋒芒,但切記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謹則能崇其德。作為校長,我還想和同學們最後一次在校園裡談心,只希望同學們都能明德至善、以夢為馬、馳騁天涯。
一、肩負責任擔當,築牢家國情懷。「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在今年的疫情大考面前,中國14億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展示出了最強大的力量和最震懾人心的集體英雄主義,正因為彼此相愛,正因為心懷他人,我們才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始終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習近平總書記說:「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願你們都能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與「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社會責任,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的實現聯繫起來,把自身前途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把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聯繫起來,儘快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
二、保持奮鬥姿態,釋放青春激情。「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奮鬥需要腳踏實地。近年來,學校與你們一起奮勇前行。學校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中一年躍升77位,位居全國第198名;工程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獲上海市科技獎11項創歷史新高;被教育部作為地方高校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同志的高度評價……這一切成績的背後是工程大42年的接續奮鬥和一代代工程大人腳踏實地、銳意進取的不懈努力。同學們要繼承工程大的優良傳統,在精神中銘刻「勤業惟誠,厚學致用」的烙印,用努力奮鬥鋪就青春最靚麗的底色。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奮鬥還需要終身學習。我校名譽教授潘懋元先生是我國高等教育學科的開拓者、奠基人,已百歲高齡,仍活躍在教學科研的第一線,就在15天前,他仍在線上完成了「師說課改」公益講壇的首場報告。我校終身教授85歲的朱高峰院士是中國工程院的奠基人之一,為提高同學們的工程素養,主持建設《工程導論課》,並親自為本科生開講第一課。我校名譽教授侯保榮院士是海洋防腐領域的拓荒者,五十餘載專注於海洋腐蝕和防護研究,櫛風沐雨、朝乾夕惕,百忙之中仍專程趕來和同學們作臨別寄語。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學習和探索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在這個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的時代,同學們更應保持奮鬥的激情,時時充電、孜孜以求;讓觀念不落伍、讓素質不掉隊、讓奮鬥不停歇。
三、堅持熱愛生活,傳遞人性溫暖。「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即將進入社會,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困難、家庭的責任、成長的煩惱,有時會讓你喘不過氣。但是,請不要懼怕、也不要心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路途漫長,風雨過後將見彩虹,磨礪之後必添新翼。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都說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希望大家在追逐理想生活的過程中,堅持傳遞正能量。人生是一場未知目的地的旅行,並不知道接下來會遇見怎樣的未來,更多的時候所求如約未至、波折不請自來,但無論何種境遇下都要努力做一個溫暖世界的人。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灑下一片綠蔭;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增添一份春色。在傳遞溫暖中懂得:心中有陽光,未來始終可期。
親愛的同學們,像何思逸同學所作歌曲《一生程園情》中表達的那樣,程園四載,情濃一生。從你們四年前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你們就擁有了一張工程大永久有效的「身份證」,你們是工程大永遠的家人。作為家裡的守望者,在臨別之際,我想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你們:願你們徵途寬闊若斯坦福大草坪,願你們收穫豐碩若路側香樟滿園,願你們生活多彩若樓前海棠燦爛,願你們永遠都愛工程大、人人都有大成功!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同學們,從龍騰路333號勇敢地出發吧!
前程似錦,等你們豪情抒寫;星辰大海,任你們騰挪跳躍!
再見了,我的2020屆畢業生們,母校永遠為你打CALL!
來源: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出品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來源 | 校長辦公室 編輯 | 楊曉瑞 責任編輯 | 萬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