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發達國家,居民的生活水平非常高,2018年日本的人均GDP達到4萬美元左右,雖然這個人均GDP跟北歐一些國家沒法相比,但從全球範圍來看,日本的居民富裕程度仍然是非常高的。
既然日本的富裕程度這麼高,按理來說日本的居民存款應該很多才對,但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根據2018年日本LeoSophia公司面向30-39歲年輕人做的一次社會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日本24.3%的年輕人存款不到50萬日元(3.2萬元人民幣),在存款不足50萬日元的年輕人中,30歲的佔比35%,39歲的佔比18.2%。另外只有14.1%的年輕人存款超過1000萬日元以上(63.5萬人民幣),30-39歲的年輕人的平均存款為339.8萬日元(21.5萬人民幣),其中大多數人存款在150-200萬日元之間(9.5萬~12.7萬人民幣)
如果再進一步細分,30歲出頭(30-32歲)的年輕人存款區間大多為150-200萬日元,而接近40歲(37-39歲)時,這一數據變為了200-300萬日元。
看到日本30歲到40歲之間這些人的存款數據,估計很多人都挺意外的,要知道30歲到40歲正是人一生當中最巔峰的一個時間段,也是賺錢能力最強的一個階段之一,但是這個年齡段的人存款水平卻不是很高,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裡面主要有幾點:
第一、負債水平比較高。
其實日本的年輕人跟我國的年輕人一樣,大多數人都是面臨著養家餬口,而且還要面臨房貸,車貸等各種外債。特別是自從安倍上臺執政之後,他執行了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的利率長期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比如下圖是日本貸款利率跟一些主要國家貸款利率的對比
可以看出自從2008年之後,日本長期實行的是低利率政策,基準利率一直低於0.5%,最近幾年甚至實行的是負利率。
在低利率貨幣政策之下,大家的購房成本相對比較低,所以過去十幾年,很多日本年輕人有錢之後都會去買房,而且都是通過貸款買房,買房之後不僅會消耗他們的積蓄,而且還會背負較大的貸款,所以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剩下太多的錢。
相反,目前日本年輕人的負債水平是相對比較高的,根據日本內閤府通過總務部的家庭收支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在39歲以下家庭中,他們的債務已達到家庭年收入的187.8%,這是2007年的1.4倍。
第二、消費水平比較高。
雖然日本的工資水平相對比較高,一個年輕人普普通通的月薪都可以達到二三十萬日元(1.3萬人民幣到2萬人民幣之間)
但是相對於較高的工資水平來說,日本的消費水平也是非常高的,除了面臨較高的房貸壓力之外,日本的日常消費水平也相當高。比如在東京,20平方米的公寓每個月的房租大約是6萬日元,另外管理費2000日元,水電費大概是8000日元,光房租的支出就達到7萬日元左右。
除了房租之外,日常的飲食以及交通支出也不少,比如工作日一天三餐的支出大約是2100日元,其中早餐500日元,午餐800日元,晚餐800日元,那一個月的飲食消費就達到6萬日元左右。除此之外還有寬帶費,通訊費,交通費等加起來一個月至少也有一兩萬日元,還有買衣服等其他開支,這樣算下來之後,即便一個年輕人沒有房貸車貸,光一個月的日常消費都有可能達到15萬日元左右,光消費支出就可能佔到他們收入的一大半,所以根本沒有太多的錢剩下。
第三、較好的社會福利。
在幾十年前,日本其實也是一個儲蓄率比較高的國家,比如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居民儲蓄率曾經達到35%左右,但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發展,日本的福利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教育等都有很大的補貼,所以居民不需要留下太多的錢。
在高社會福利之下,日本很多居民並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所以很多人都更傾向於把錢拿去消費,而不是把錢存在銀行裡面。
總之,不論是日本還是中國或者世界其他國家,其實目前大多數國家的情況都是大同小異的,在年輕人中間很多人都更傾向於負債和消費,而不是儲蓄,所以日本年輕人存款比較少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