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參
儘管巴育一直在軍中服役,但對政治頗有幹預興趣,是一位「政治精算師」。
發動軍事政變的泰國皇家陸軍總司令巴育,在3個月後獲得泰王批准,於25日正式就任總理之職。
其實,他對總理位子籌謀已久。2009年紅衫軍大規模暴力示威活動爆發,巴育就曾動過軍變的念頭,想通過鎮壓來恢復秩序。不過為積累政治資本,他一改強硬立場,以溫和姿態面對示威者,甚至去慰問死難者親屬。他視前總理他信及其妹妹英拉為對手,但英拉在2011年當選總理後他採取了中間路線,以軍隊不幹政的做派博得多方歡迎。即便2013年11月以來的抗議活動把英拉政府致癱,巴育也沒有立刻出手,而是等到英拉實在看守不下去政府的情況下,才以軍管名義接管政權。5月發動軍變之前,有人問他是否諮詢過政府,他的回答稍露玄機:「現在還有政府嗎?我不知道。如果政府能運行,怎麼不見他們出來工作」。
巴育是一位「政治精算師」,水到渠成地向最高位攀援。他在軍中的服役期限將在9月底前屆滿,屆時必須退出現役。不過現在他已成功轉型為政治家了,當了總理還可能兼任國防部長。政治生命在延續,還可以實際掌握軍權,地位很穩固。
巴育像所有軍隊高官一樣,對泰國王室保持忠誠。儘管巴育一直在軍中服役,但一直對政治頗有幹預興趣。2006年把他信趕下臺的軍變中,巴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當時負責首都的防衛。他的立場始終站在泰王和首都的精英階層一邊,把他信及其主要支持者「紅衫軍」視為對手。當英拉在2011年大選中獲勝後,對軍隊沒有任何約束力,軍費開支要多少給多少,軍隊將領提拔也由軍方說了算。弱勢的英拉又不小心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準備通過立法來為哥哥他信赦免罪過,立即讓反對黨抓到把柄,議員辭職,示威者上街,最終覆水難收,只有軍管才能恢復秩序。
自從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後,巴育成了第22次軍變的發動者。他能結束政變循環,把泰國引入真正的民主體制嗎?沒有人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是,泰王是國內各派團結的力量,但他年事已高,而繼位的王儲又缺乏令人信服的表現,泰國政治正處在不確定的歲月。
□白爍(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