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賞秋賞紅葉之地全國有許多,但以杜牧名句命名的卻不多見。趕在立冬這一天,我來到了愛晚亭所在的嶽麓山。當然,為了記錄下難得(出門一次才能見到)的美景,我帶上了新的小夥伴——一加 8T。
我將行程的起點放在了湖南大學。原本以為只是一個普通的周末,不會有太多遊客,但人山人海的景象著實有點出乎我意料。
東方紅廣場就位於湖南大學圖書館旁邊,秋高氣爽的天氣,遊客爭相和標誌性的毛澤東雕像合影。我只能選擇窩在一個角落,借位樹木進行拍攝,一加 8T將前景和後景營造得層次分明。
東方紅廣場旁邊的湖南大學門樓也是遊客必打卡之地,仔細看,這是毛澤東在建國初期親筆題寫,峻拔不失瀟灑的風格令本人自愧不如。
嶽麓山的腳下不僅有湖南大學等一眾當代名校,還有一座跨越千年的學府,那就是嶽麓書院。
從一條小路去往嶽麓書院,經過一棟古建築,遠處球形建築清晰可見,它所在的正是嶽麓山。
進門後往前走一小段,你就能以俯視的角度看到半個嶽麓書院。白灰素雅的建築旁,這顆直衝畫面之外的古樟樹,樹冠寬廣充滿生機。你可能猜不到,這顆樟樹的樹齡超過800年!
實際上,作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同樣歷史悠久,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正式創立以來,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
折回大路後往前走,便是嶽麓山的南大門。
藍天綠葉下,紛至沓來的遊客都被我的攝影角度屏蔽掉了。
遺憾的是,趕上限流和預約制,我沒能進入書院一睹千年學府的真容。好在一加 8T支持變焦拍攝,只需2倍變焦後即可(從外牆的窗戶)拍到書院的大門。雖然角度不是很理想,但「嶽麓書院」和「惟楚有才 於斯為盛」的字樣清晰可見。
走過嶽麓書院,在一處水塘邊,可以隱約看到一座亭子,青瓦紅匾的色彩在山林中格外引人注目。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就是開篇提到的愛晚亭了,除了嶽麓書院,愛晚亭可謂嶽麓山最熱門的景點。熙熙攘攘的遊客中,不少人忍不住擺Pose留影。
愛晚亭始建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初叫「紅葉亭」後勸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詩境而改名「愛晚亭」。看過《恰同學少年》的人都知道,愛晚亭是當年毛澤東和他的小夥伴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地方。
來到另一側,這塊牌匾同樣由毛澤東親自題寫。一加 8T在處理色彩複雜的畫面時也是得心應手,略帶歲月痕跡的牌匾、青綠色的磚瓦、紅色的柱子和秋色漸染的樹葉,可以說非常賞心悅目。
由放鶴亭拾級而上,爬過一段陡峭的石梯,便來到古麓山寺。古麓山寺創建於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古麓山寺左臨清風峽,右飲白鶴泉,大門上的浮雕生動立體,一加 8T將色彩呈現得極為自然。
穿過蘭澗可以看到一座風格和愛晚亭迥然不同的亭子,名為放鶴亭。這是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座亭,一百多年前,嶽麓書院學監程頌萬閒暇時在此栽花馴鶴。從上往下是它最好的一個拍攝角度,布滿綠蘚的屋頂可以瞬間將人拉回到閒雲野鶴般的古代生活當中。
從古麓山寺下到馬路,向西而行可以看到穿石坡湖,這是嶽麓山半山腰幽谷中一處自然景觀,山澗清溪自雲麓峰經穿石坡直下山腳的楓林村。以往,夜登嶽麓山的驢友喜歡在這兒扎帳篷,邊煮咖啡邊看星星好不愜意,可惜最近在整修,景色不如往常。
從南大門到東大門,我在拍一加 8T,一加 8T在拍嶽麓山。
繼續登高來到位於嶽麓山雲麓峰頂的雲麓宮,其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所建。鬱鬱蔥蔥的古樹上掛滿了祈福絲帶,為家人、為愛人、為朋友、為這個世界,紅色的祝福迎風飄揚。
登雲麓宮還有一大看點,憑欄遠望,湘江和長沙城區可盡收眼底。著名的橘子洲和湖南第一高樓IFS位於畫面上半部分,一加 8T拍出了遼闊的感覺。
嶽麓山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同樣也飽含著紅色的基因。黃興、蔡鍔等先烈在革命史詩中寫下濃重一筆,最後永遠地和山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了嶽麓山的靈魂。
嶽麓山的海拔不過300.8米,是周末爬山的好去處,不過它的最高點不在腳下,而在電視發射塔上,想必那上面的風景是極好的。
如果你是一枚吃貨,嶽麓山一定有讓你爬山的動力,因為山頂有一條美食街!在這裡,你可以品嘗到以茶顏為代表的當地美食,辛辛苦苦爬山去,開開心心吃回來。
沿著黃興墓後的山路直上便可來到觀光長廊,這裡也是眺望長沙城區的極佳地點。適當開啟一加 8T的變焦模式,即可將長沙「山水洲城」的城市景觀特色呈現得淋漓盡致。
運氣不錯,這次正好趕上了菊花展。各種各樣叫不上名字的菊花爭奇鬥豔,競相開放,這時候我巧妙地選擇了一加 8T的人像模式來記錄,讓畫面顯得層次分明,不那麼雜亂。
品完美食,賞完菊花,經過往來亭。此行也基本接近終點了,就像亭名一樣,那些美好的記憶都被封存在了一加 8T心中,即便人潮來往,但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