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父們的秘密:美國國父不止一個,共有56人

2020-12-17 勇哥讀史

福爾摩小登,90後歷史愛好者,潛心研究歷史多年,對關於歷史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

談論起美國的國父,大家想到的大多都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沒錯,喬治·華盛頓作為美國的開國元勳,為美國的獨立作出了巨大貢獻,確實不辱"國父"之稱。

其實美國的國父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不僅僅如此,喬治·華盛頓,也並不是美國國父們中的第一人,他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完美。

(喬治·華盛頓)

1、 美國真正的國父

"國父"的英文是"Father of the Nation",是指對國家建立和朝代更替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的稱謂,而美國的國父卻是"founding fathers",沒錯這個詞代表的是複數。實際上美國的國父指的是在美國建國過程中作出巨大貢獻的人,主要指的是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大陸會議的代表,制憲會議的代表那群人,這樣算起來,美國的國父達到了56人之多。

比較著名的有:自由之父傑斐遜、《憲法》之父麥迪遜、革命之父亞當斯、獨立之父潘恩、金融之父漢密爾頓等。他們才是美國建國的奠基人,其中班傑明·富蘭克林是他們之中最為出名的。也是真正的美國之父

(100美元上面是班傑明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是美國人心中的"聖賢"。他有很多頭銜,如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外交家、慈善家。

他不僅領導了獨立戰爭,而且參與了《獨立宣言》與美國憲法的起草工作。在戰爭中,富蘭克林靠著自己出色的外交才能,成功取得了法國對美國的支持。同時他也是唯一籤署了美國立國三項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國先賢。這三份文件分別是《獨立宣言》、《巴黎條約》和《美國憲法》。

不僅如此,富蘭克林還是美國國父中,開啟北方廢奴運動的第一人,真正的將"人人生而平等"貫徹執行了下去。這也讓富蘭克林深受美國人的崇敬,被譽為美國"開國三傑"中的第一人,這也是他的頭像被印在100美元上的原因。

然而相比較而言,華盛頓在個人履歷和能力上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出色。

2、 華盛頓並未在《獨立宣言》上簽字

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被籤署。上面有,班傑明富蘭克林、託馬斯傑斐遜、約翰漢考克、約翰亞當斯等56個人的籤名,但唯獨沒有喬治·華盛頓的籤名。不僅如此,華盛頓也沒有參與到《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中。

在獨立宣言起草的時候,華盛頓還不是美國大陸軍的總司令,只是南方維吉尼亞州的代表。而當時負責獨立宣言起草的人是:班傑明·富蘭克林、託馬斯·傑斐遜、約翰·亞當斯、羅傑·謝爾曼、羅伯特·利文斯頓,這五個人。

(獨立宣言文本)

在第二次大陸會議中(即1776年6月15日),華盛頓才成為大陸軍總司令,隨後便立馬去前線指揮戰鬥了,而《獨立宣言》是7月4日籤署的,當時華盛頓並不在場。同時籤訂《獨立宣言》的都是北美十三州的代表,而華盛頓當時接受了軍職,所以沒資格籤字。

3、 華盛頓軍事才能並不強

在我們的歷史認知中,華盛頓能夠成功領導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其軍事才能是可以說是很出眾的,但事實上,當時議會選擇讓華盛頓來領導北美軍隊並不是看中了他的軍事才能。

第二屆北美大陸會議中,華盛頓被人們選為大陸軍總司令,負責領導大陸軍與英軍的戰鬥。當華盛頓聽到這個消息後說道"我非常清楚,這項對我的任命是一種榮耀,但我也感到極大的壓力。因為我知道,我的能力和作戰經歷與這項重要的全權委任不相匹配。不過,既然大陸會議希望如此,我會擔此重任,竭盡全力,服務國會,支持我們的光榮事業。"

其實,這話並不是華盛頓在刻意謙虛,華盛頓在軍事才能方面確實很一般。

(戰爭中的喬治·華盛頓)

華盛頓22歲的時候,在英軍擔任少校,是英軍布拉道克將軍的副官。1754年,剛升任中校的華盛頓受丁威迪派遣,率領英軍在俄亥俄谷底和法國人作戰。結果英軍損失900多人,法軍才陣亡了23人。英軍86位軍官中,戰死26人,另有37人負傷。華盛頓投降被俘。

1755年,被法國釋放的華盛頓再次加入英軍,參加了戰役,結果英軍戰敗。

1758年,他隨著John Forbes將軍展開另一次遠徵,成功地將法軍驅離了Duquesne堡壘。但這場戰爭的指揮官是John Forbes將軍。

(《獨立宣言》起草人 託馬斯·傑斐遜)

隨後華盛頓便回到了家鄉維吉尼亞。這兒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華盛頓最初軍事生涯的目標是希望成為正規的英軍軍官,但直到最後他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成為北美大陸軍總司令前,華盛頓並不是一個優秀的軍官,也沒有太多出彩的戰績,頂多算是參加過戰爭而已。

所以大陸會議讓華盛頓成為大陸軍總司令,並不是看上了他的軍事才能,而是一種政治妥協。當時的北美地區想要完全獨立必須得到財力雄厚的南方殖民地的支持,而華盛頓就是南方最大、最重要的的殖民地--維吉尼亞州的代表,他本身也是維吉尼亞最富有的人之一。

而華盛頓在接手北美大陸軍後,面對英軍依舊是節節敗退,直到班傑明·富蘭克林爭取到法國的支持後才開始反攻英軍。而著名的約克鎮戰役中,如果沒有法國陸軍和海軍的支援,根本打不贏。

4、 總結

整體上而言,華盛頓在北美獨立戰爭中只能算是軍事領袖,而富蘭克林對美國獨立的貢獻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超過華盛頓的。他是名副其實美國精神的化身,他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

班傑明富蘭克林

當然能上美元頭像的都是卓爾不群的傑出人物,喬治·華盛頓作為北美獨立戰爭的領導者之一和美國第一任總統,他用自己的行為維護了美國的獨立,讓美國的民主、自由、獨立的國家理念從此深入人心,成為世界政治的前進方向,值得我們尊敬。

相關焦點

  • 關於美國國父你不知道的事,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說起國父,很多人對這個詞很熟悉。這個詞一般來說是指建立一個國家的人,這種人影響非常大。所以國民才會給他國父這個稱呼。一般來說,擁有這個稱呼的人都有很多豐功偉績,受到後人的讚揚。不管受到何種讚揚,這都是對個人的讚揚。不過如果放到美國的話,這就不合適了。
  • 美國國父華盛頓
    ​註:華盛頓總統時期的美國還有純樸的道德觀念,而今的美國已經墮落了。​​​​
  • 又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美國國父雕像被推倒,美國信念的崩塌
    美國作為以立國精神為紐帶而聯繫起來的國家,在所有美國人的心中,美國國父在他們內心中是十分重要的。而為了紀念國父們的功績,美國各地都建立對他們的雕像以供後人瞻仰。而最近美國國父之一,託馬斯·傑斐遜的雕像被抗議的人群推倒了!
  • 美國國父們為何要設計「選舉人團」制度?
    最後,我們知道的「美國」,就是一個妥協的產物,有一個相當於中央政府的「聯邦政府」,但州政府也被賦予了極大的權力。在美國國父的設計中,個人是自由結社和形成組織的自由,這樣的自由在州政府一級有更多體現。這種時候,美國政治的選擇是「相信選舉人」,因為這樣的選舉人制度是基於「避免多數人的暴政」和「保護各州權力」的考量,這是美國建國時最核心的訴求。例如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小布希得到的普選票少於競爭對手戈爾,但他得到的選舉人票數多於對手,於是順利當選。類似的情況在2016年也發生了,川普的普選票少於希拉蕊,但靠著選舉人當上了總統。
  • 美國「國父」雕像被砸:黑人直接推翻,理由是華盛頓是著名奴隸主
    隨著當前美國暴動如火如荼的進行,推翻美國著名人物的雕塑運動也開始全面展開,其中美國「國父」華盛頓的雕像也沒能逃過一劫。在6月19日的示威行動中,大批美國暴民點燃,推翻並汙損波特蘭市內的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雕像。理由是喬治·華盛頓曾是奴隸主。
  • 外國漫畫諷刺美國槍枝泛濫 網友:然而國父們並沒有料到
    外國網友日前在論壇貼出一組漫畫,漫畫用了美國著名喜劇動畫《辛普森一家》的形象,題為《美國的問題》。 漫畫諷刺了美國的槍枝泛濫。這是美國社會眾所周知的頑疾,但美國網友在底下爭論了起來,卻並沒有完全站在作者這邊。
  • 國父雕像被推倒,西雅圖成立「國中國」,美國這是要走蘇聯老路?
    歐美抗議持續第三周,當歷史的見證,過去時代名人的雕像一座座倒下,示威者們顯然已經步入了偏執抗議的歧路。同樣的,這或許又給了川普一線生機,如今川普有希望重新作為美利堅的守護者,重新贏得一些人的選票支持,2020年的美國變得越來越有趣了。
  • 有生之年系列,看國父與國父之間rap掰頭,要花1000美元
    音樂劇一開場,就飛快地點明了漢密爾頓的背景。這樣不堪的童年經歷,放到任何一個普通人身上都可能會讓人走上一條不歸路,或者鬱郁終生。但絕望與希望交錯,恰恰賦予了漢密爾頓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諸如喬治·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託馬斯·傑弗遜(美國第三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美國第四任總統)等在日後赫赫有名的人物。
  • 李承晚韓國首任總統,被稱為是韓國「國父」,為何最後卻流亡美國?很...
    李承晚是大韓民國的締造者,有著「韓國國父」的美譽。在他一生中,有兩件大事最為著名,分別是締造韓國政府和介入朝鮮戰場。不過,李承晚的一生也是榮辱參半。他曾連續三次擔任韓國總統,但在第四次時卻被掃地出門,流亡美國並最終死在了異國他鄉的夏威夷。同時,坊間有名的「青瓦臺魔咒」(歷代韓國總統卸任後均不得善終)也是從他開始的。
  • 李承晚締造了韓國,為首任韓國總統,堪稱國父,為何最後流亡美國
    雖然如今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國家,但是在1910年被日本帝國強佔之前,朝鮮人和韓國人都是一個國家的子民。由於在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別被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佔領,所以造成了後來南朝鮮與北朝鮮之間的多年對立。
  • 食言而肥的《獨立宣言》:為何美國精神國父也在黑人的清算之列
    在令人敬畏的拉什莫爾山國家公園上,美國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裴遜佔據著一席之地,作為《獨立宣言》的起草人,洋洋灑灑的數千文字成功樹立其美利堅合眾國的建國思路,以及後世數百年自由民主之燈塔,可謂不遜於華盛頓的精神國父。
  • 民進黨質疑孫中山「國父」地位
    有意思的是,蔣渭水因在日據時期建立「臺灣民眾黨」,被民進黨視為「本土化」標誌性人物,其實呢,蔣乃孫中山的擁躉,是中華革命黨的秘密黨員。孫也時常關照臺灣革命黨人要「學習國語」②1925年孫中山去世。大陸輿論兩極分化,褒讚者雖略佔優勢,但指責孫是「國之罪人」者,也「不為絕對少數」——其指責集中於:孫為對付惡政治不擇手段;急功近利,於民智啟蒙方面輕舉妄動;革命理論東牽西扯,政策策略優柔寡斷;……等。相比之下,臺灣輿論對孫的感情更為整齊劃一。民眾不顧日本當局反對,組織了許多悼念活動。在臺北,一個僅能容納2000人的會場,有5000多人前來默哀。生於臺灣的作家張我軍,在悼詞中說,「唉!
  • 世上第一位總統,美國國父,手握重兵最終卻交出權力,回家種地
    因為過去美國人沒有軍隊。當時有很多殖民地的人都加入了英軍,華盛頓就是英軍軍官,在跟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戰爭中他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在軍中有崇高的威望,所以當時美國大陸軍就請他來當總司令。
  • 胡志明:擁抱中國的「紅老弟」,擊敗了法國和美國的越南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紅旗飄揚)胡志明:擁抱中國的「紅老弟」,擊敗了法國和美國的越南國父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籤訂《中法新約》。清政府放棄對越南的宗主國權利,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從此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 推倒「國父」華盛頓雕像,美國示威者想表達什麼?
    美國也有沉重的歷史負擔 華盛頓、傑斐遜等歷史名人是美國國家建設的奠基者,他們已經成為美國的「聖像」,但是這些人也曾經是奴隸主。 因此,喬治·華盛頓的雕像會不會被推倒,在這場愈演愈烈的抗議運動中,也是一直備受關注的議題。
  • 洪鑫誠:臺灣還有多少人認同孫中山這個「國父」
    臺灣「國父紀念館」 「一個國父誕辰,兩岸各自表述」 儘管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兩岸在孫中山先生誕辰的「此現象去年便在臺灣引起討論,按臺灣算法,去年即為孫先生誕辰150周年,於是不止有系列紀念活動,亦發行紀念郵票、紀念幣等。但也正是在臺灣方面的紀念進行時前夕,大陸全國政協常委會決議2016年為孫中山誕辰150周年隆重舉辦紀念活動,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系列活動。
  • 國父紀念館——《浪漫在土耳其》
    」的意思,所以土耳其人民稱馬斯坦法·凱末爾為國父,並在首都安卡拉為其建造了紀念館,命名為國父紀念館。  離開卡帕多奇亞,經過200多公裡的奔波,來到了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在安卡拉我們參觀了國父紀念館。  紀念館建在一個高崗上,沿著長長的緩坡而上,來到紀念館大門前,步上臺階,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廣場入口處,衛兵一動不動地持槍站立著。衛兵的高大英俊、精美軍服以及神聖的模樣,吸引了不少遊客。
  • 臺灣還有多少人認同孫中山這個「國父」
    臺灣「國父紀念館」「一個國父誕辰,兩岸各自表述」儘管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兩岸在孫中山先生誕辰的「算法」上便有所不同。臺灣以虛歲計數,而大陸則以足歲來論。新聞同時指出,馬政府乍聞對岸明年才辦150歲紀念也不可置信,不過相關活動均以諸如「一○四年中樞紀念國父誕辰」為名稱,也等於是技巧地迴避了此另類兩岸爭議。如此還真有點「一個國父誕辰,兩岸各自表述」的意思。新時期「國父」地位的挑戰如果說對孫中山誕辰的計算方法差異只是無傷大雅的小插曲,無礙兩岸找到「最大公約數」。
  • 永遠的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父 ——悼念國父逝世兩周年
    2012年10月15日,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西哈努克一生結過6次婚,至少有14個孩子,他玩薩克斯,寫歌,拍電影,喜歡法國料理和紅酒,從不介意古怪打扮。他曾經說:「柬埔寨人都是淘氣的孩子,這裡面包括我。」  究其一生,西哈努克始終保持著對柬埔寨的忠誠,並在動蕩時期一直是柬埔寨團結的主要力量。
  • 【走進臺灣】國父紀念館
    1941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受教於現代建築大師葛羅皮斯(Waiter Gropius),並與著名華裔建築師貝律銘同窗。在國共內戰時,王大閎同家人來到臺灣,從此便開始了他的建築師之路。國父紀念館便是他在臺灣設計的優秀作品之一。 國父紀念館的平面是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高度30.4米,平面分成前後兩大部分,前為中山雕像紀念堂,後為表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