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家過中秋節,也是一樣要吃月餅而不是吃壽司、吃漢堡吧?
快到中秋節了,臺灣的友人送了我一盒臺灣產的月餅。臺灣的糕點,包裝雅致、味道甜美。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中秋都是咱們中國人一家團圓的日子,外地的遊子也會儘量趕回家與家人團聚。
這幾天我常常在想,蔡英文家過中秋節,也是一樣要吃月餅而不是吃壽司、吃漢堡吧?
蔡英文的祖父是臺灣南部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的客家望族。而客家人遷居臺灣,主要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當時廣東地區人口太多、耕地嚴重不足,人地矛盾引發鬥毆愈演愈烈,客家人不得不另覓新土。由於客家人遷移來臺的時間較泉州、漳州族群晚,臺灣平原一帶肥沃的土地已先被開發,因此客家族群在臺開墾的地區大多集中在南臺灣的六堆地區、中臺灣的東勢地區以及北臺灣的桃竹苗地區。
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18歲時為了躲避日軍徵召南洋作戰,還前往中國東北機械學校學修飛機,直到二戰日本投降後返臺。而蔡英文也是在國民黨統治下一直接受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長大的。
2000年,原籍河南省汝南的時任臺灣「立法委員」朱鳳芝曾質詢蔡英文,「你若表示你是中國人有何不妥?」蔡英文回答:「我沒有說我是中國人有什麼不好,我是臺灣人並沒有錯,我是中國人,因為我是念中國書長大的,受的是中國式教育。」
臺灣民眾過年愛貼春聯,臺灣地區領導人每年春節都要依慣例印製賀歲春聯及紅包袋發給民眾,而他們寫的賀詞多數來源於中國古代的吉祥詩詞和人們喜歡的祝福語言。例如,今年馬英九所寫的春聯為「四海承風送駿犬、八方輻輳迎天蓬」,而蔡英文所寫的四字春聯「恭賀新禧」豈不正是所有中國人新年時最常聽到的祝福語?
最近,蔡英文更是因為太愛拜廟參佛而喜提「廟婆」封號。8月11日,蔡英文赴新北市一天之內參拜了5間宮廟!而5月份,蔡英文曾一連拜了43間廟,平均一天拜1.5間。
蔡英文參拜的神佛多數來自大陸,都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信仰。按照民進黨的標準,這些神佛不僅是「外國神」還是「敵國神」呢!但這不妨礙蔡英文去拜呀。所以說,這個長著黃皮膚、中國面孔的小女人還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嘛。只不過,有的人說一套做一套,自相矛盾得厲害。
進入9月新學期,臺灣高一新生開始使用新的歷史教科書。但這些經過修改的新教科書篡改歷史,否認中華文化主流核心地位,「去中國化」色彩明顯。
其實,這種做法如同「皇帝的新衣」,真的能改變臺灣人是中國人的事實嗎?我們尊崇的祖先、信奉的媽祖和關公,還有我們過的節日、飲食習慣都實實在在地體現於日常生活當中,把這些文化進行人為地切割實屬徒勞。
《左傳·昭公十五年》記載:周景王十八年(魯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晉大夫籍談出使周王室。宴席間,周景王問籍談,晉何以無貢物?籍談答道,晉從未受過王室的賞賜,何來貢物?周景王就列舉王室賜晉器物的舊典來,並責問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代,怎麼能「數典而忘其祖」?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近期多次把「數典忘祖」這個成語用於有關兩岸關係的回應中。而他所指向的這些人,是不是應該再認真讀讀這些典故呢?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1662年,鄭成功率部擊敗荷蘭駐軍收復臺灣時,頭頂的當是和今日同樣的一輪明月;七十年前被迫與家人離散的80多萬國民黨老兵,也定會在中秋節抬頭凝望那一輪「天涯共此時」的皎皎明月。
中秋節到了,不論在臺灣還是大陸,家人最在乎的是月圓人團圓。蔡英文,如果你哪天幡然醒悟,想明白兩岸是一家的話,大陸也歡迎你來品嘗一下這邊的月餅。如果你數典忘祖、一意孤行,置兩岸同胞的福祉於不顧,只能是自吞苦果,歷史也將把你釘在恥辱柱上。
今天就是中秋,蔡英文,你吃不吃月餅呢?(作者: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