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照亮貧困人口脫貧路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4日訊(馮濤 記者 張宇)「祖祖輩輩都在金川,還沒有聽說太陽光還可以用來發電,曬太陽還能曬出錢來,以前空著的草山現在都在幫大家掙錢了!」金川縣安寧鎮八角碉村支部書記胡伯剛開心的說。
把金川「特產」變為扶貧保障
金川縣有著獨特的氣候條件,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日照小時數超過2400小時,有「高原陽光城」的美譽。金川縣富集的陽光資源讓「太陽」也吹響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集結號。
根據貧困村、貧困戶規模與分布情況,圍繞「 5年扶貧任務 4年完成」的目標,推進扶貧工作「增加收入向全面發展轉變、全面扶持向重點扶持轉變、點狀發布向塊狀分布轉變、專項扶貧向大扶貧格局轉變。」2017年,金川縣擬建設1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總規模30MW。
光伏扶貧由「輸血」變為「造血」
光伏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產業扶貧的有效措施,是造福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民生工程。光伏扶貧作為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貧困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開發太陽能資源、連續產生的穩定收益,實現了扶貧開發和新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相結合。
據悉,金川縣光伏扶貧電站分為撒瓦腳鄉阿拉學村和安寧鎮八角碉村兩個場址,2018年11月開始啟動建設,預計本年12月底撒瓦腳鄉場址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安寧鎮場址部分投入使用。目前,兩個場址正在建設中,預計2019年5月全體完工。
「阿壩州金川縣30MW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建成後,該電站每年可扶持惠及金川縣109個行政村,貧困戶1千餘戶。不僅為當地貧困戶每年提供扶貧款,還通過草場租賃、務工收入為當地老百姓豐富了創收渠道。」金川縣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商務局局長許勤麒告訴記者。
綠色生態,讓扶貧更加「精準」
精準扶貧是「十三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用發展的眼光看來,扶貧不僅要用「造血」代替「輸血」,還要綠色扶貧代替工業扶貧。秉承五大發展理念,就應將生態扶貧、綠色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光伏發電是可再生和清潔的能源,屬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項目,開發太陽能符合國家環保、節能和可持續發展政策,然而,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的太陽能資源開發符合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
「金川縣30MW光伏扶貧併網項目建設,惠及金川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00人,保障貧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持續20年,總扶貧資金7200萬元。」金川光伏扶貧電站項目負責人張春海告訴記者。前期,阿壩州政府通過對各縣光照資源、建設條件,送出條件、貧困人口的普查,統一規劃,優選出的金川縣是最適合光伏電站開發的場址。建設地為金川縣,實際精準扶貧人口在金川縣,通過優化配置資源,實現精準扶貧的最大化,發揮出了扶貧實效。
全縣一盤棋,只為貧困戶真脫貧
近年來,金川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六個精準」,咬定「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目標,實施「五個一批」工程,推動農業產業持續壯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務健全配套,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
在金川縣光伏扶貧工作中,為加強組織領導,統籌項目工作中各項事宜,確保光伏扶貧項目有效推進,金川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光伏扶貧領導小組,大力促進項目在我縣落地實施。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金川縣委書記卞思發、縣長朱銳多次深入光伏項目建設工地進行現場辦公,研究解決項目在資金、用地、工期、開發合作、帶動貧困戶增收等方面的問題。
如今,在金川縣的阿拉學村和八角碉村山上,只見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被山間的翠綠環抱著,像一顆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山間,綻放出耀眼的光彩,更是照亮了金川縣的脫貧致富之路。
(圖據金川縣委宣傳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