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巴東村 小漁村的脫貧致富路

2020-12-14 南方新聞網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巴東村的勤致綜合農場裡,有一座透明的「玻璃屋」。屋裡,村民陳康為俯下身子,熟練地晾曬魚乾。像她這樣由貧困戶轉變為「技術工」,努力工作、認真生活的人巴東村還有很多。

在巴東村綜合農場轉一圈,地裡茁壯生長的水稻、玉米隨風搖曳,走地雞、黑山羊養殖,鹹鴨蛋和魚乾、蝦幹加工作業有序開展。貧困農戶們在田間、農場忙碌的身影,無聲地訴說著這座沿海小漁村勤勞致富的故事。

「巴東村共有貧困戶195戶568人。」南方電網廣東佛山供電局駐巴東村第二任扶貧幹部、駐村第一書記羅大強說,多年來,扶貧工作隊採取「創業+就業+產業+民生」等多項措施,既成功助力貧困戶脫貧,又向鄉村振興邁進了穩定關鍵的一步。

●華聲宇 葉潔純

四位一體

健全長效精準扶貧體系

2016年,廣東省啟動珠三角6市對口幫扶粵東西北12市,建立精準扶貧對口幫扶關係,佛山市對口幫扶湛江、雲浮市。湛江巴東村被列為省定貧困村,是南方電網廣東佛山供電局對口扶貧村。

儘管地處沿海,但此前巴東村農業種植零散,農戶基本靠天吃飯,讓這裡成為了湛江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

針對巴東村地理環境、原生產業經濟實際情況,扶貧工作隊意識到,扶貧方式要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尊重群眾意願,避免「花架子」,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點子」。「扶貧工作涵蓋幫扶創業、促進就業、壯大產業與改善民生方方面面。」羅大強系統性介紹了扶貧工作的思路和體系。

創業幫扶,即對有創業想法但沒有本金的貧困戶開展「一戶一項目」家庭生產幫扶。比如採用銀行貸款方式,對6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落實免息小額貸款1~5萬元,協助其發展造船捕魚、養豬和養蝦等家庭生產。對有勞動力貧困戶按照不同需求分批次幫扶生產資料,幫扶的生產資料有養殖類、運輸類、種植類和海產品捕撈類等。

上木歷村貧困戶鄭亞南,今年62歲,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吃過早餐後便到自己的田裡割草施肥放牛,一直忙到晚上7點多才回家。忙碌的生活沒有讓鄭亞南覺得疲憊,反而讓他越來越有勁頭。

給鄭亞南的生活帶來轉機的,正是扶貧隊送去的兩頭「創業牛」。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詮釋著「改變」。

貧困戶溫土星通過「一戶一項目」政策獲得一條船和捕魚捕蝦的籠子,自己出海捕魚,平均每個月能賺3000元;貧困戶鄭亞南的養殖場從僅有的2頭公牛擴展到4頭母牛、3頭公牛;貧困戶陳康銀獲得了水泵、三輪車、耕地機等農具,通過種菜賣菜實現了月收入超過1000元……

就業幫扶,即對有務工意願的貧困戶開展務工就業幫扶。羅大強表示,這包括對貧困戶開展就業培訓,向貧困戶提供各類務工信息,協助政府開展勞務協作,安排公益性崗位,通過產業帶動就業,開展貧困戶就業獎補等。2019年,巴東村271名有勞力的貧困人口實現務工就業235人。

民生幫扶,即加大加快實施民生工程項目,羅大強帶領扶貧隊伍積極張羅,推進村莊飲水工程、危房改造、貧困戶房屋修繕、廁所修建、路燈工程、修路工程、慈善金項目、小學教學樓修繕、小學計算機室建設和村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等,使村居環境和學校教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除上述三個方面,我們協助巴東村建設了一座綜合農場,以產業升級充實『造血』能力。」說起農場,羅大強頗為自豪,這裡,正是巴東村產業再造的引擎。

產業再造

現代化農場「骨肉漸豐」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我們把生產扶貧作為主攻方向。」羅大強說。

從2016年5月開始,在佛山供電局的對口幫扶下,巴東村投入資金397萬元,建設勤致綜合農場扶貧基地,實施6個產業扶貧項目。2019年6月底,巴東勤致綜合農場的湛江走地雞養殖、鹹鴨蛋加工、魚乾加工等項目投產,產業框架成型並不斷壯大的節點上,羅大強從上一任負責人手中接過了扶貧「接力棒」。

「經歷了開山闢路階段,這份『家業』交到我這裡,我必須得接得住,打理好。」在羅大強看來,產業幫扶即推進巴東勤致綜合農場產業升級,不斷完善花螺、黑山羊、走地雞養殖,魚蝦幹、海鴨蛋加工和玉米種植等項目,讓農場產生更大效益,為貧困戶增收。

接任不久,羅大強便片刻不停地推動新一輪產業再造與升級。「彼時,局裡鼓勵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引入『機器代人』的思維。在這節骨眼上剛好給了我靈感。」羅大強說。

自去年夏天,農場的生產更加熱火朝天,各式各樣的「新成員」進駐農場,共建科技化、智能化、全天候、全覆蓋的現代化綜合農場。

比如在黑山羊養殖基地,雖然羊舍已有全自動清糞處理裝備,能減少一部分工作量,但羊舍只有兩個人管理,要負責割草、碎草、餵羊、放羊、治病、接生等多項工作,生產效率較低。為了提升工作效率,羅大強帶領扶貧工作隊引入了12kW的高功率碎草機。「黑山羊每天需要餵食2-4車草料,傳統碎草機需要1-2小時才能完成碎草工作,高功率碎草機只需20分鐘。節省下來的時間,工作人員可以做很多其他工作。」

農場的花螺養殖規模有36池,需要抽調、淨化海水養殖,保證24小時水體循環和充足氧氣供給。以往,工作人員需要晝夜巡場,如今,農場引進3個360度攝像頭和7個槍式攝像頭,實現實時遠程視頻監控,「在手機就能檢查養殖情況。」

在魚乾、蝦幹生產基地,扶貧工作隊利用具有專利智慧財產權的高功率紫外殺菌燈,自主設計了魚乾、蝦幹殺菌生產線,保障魚乾、蝦幹高質量出品。

經過現代化、科技化改造,這座佔地71畝的農場迸發出巨大能量。除了種養殖等農業產業項目,農場還有光伏發電項目等。「2019年農場農產品銷售額超過100萬元,加上光伏發電項目約14萬元的收入,年底我們成功實現了通過集體項目給貧困戶分紅。」羅大強介紹。

管培創新

志智雙扶打造「帶不走」的工作隊

村民生活水平穩步上升、綜合農場持續盈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羅大強感到欣慰。但是,扶貧幹部總有離開的一天,他轉而開始思考,如何以長久之計鞏固脫貧成果。而打造「帶不走的工作隊」,搭建起長久的脫貧機制,實現勤致綜合農場項目的可持續經營管理也正是佛山供電局下一步駐村扶貧工作的關鍵探索。

在此思路下,去年年中開始,扶貧工作隊物色人選,組建巴東村「致富帶頭人團隊」。目前,扶貧工作隊已從村民中選出了3名花螺、黑山羊資深養殖戶作為技術指導。為了留住這些專業人才,扶貧工作隊加快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開拓技術入股的合作模式。

「這些帶頭人都是當地村民,有助於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羅大強舉例,巴東村一個花螺養殖場的老闆是資深的花螺養殖戶,更是扶貧工作隊「致富帶頭人團隊」的一大主力,在農場裡擔任花螺養殖的技術指導員,指導村民們花螺養殖技術,每個月有2300元的固定收入,年底還可以獲得10%分紅。

在銷售環節,扶貧工作隊打通了線上線下渠道,建立健全產銷對接機制。這主要是由「開微店」升級為「社交電商」,搭建微信小程序,設置購農產品獎補及分銷提成。羅大強設想,未來要讓巴東村勤致農場的產品進軍南網商城,不斷擴大產品銷售渠道。

開展扶貧工作以來,讓羅大強感觸頗深的,是村民生活態度的轉變。貧困戶變「勤」了,臉上笑容多了,他心裡暖暖的。羅大強認為,未來建設美麗鄉村,更要依靠村民自己的「智」與「志」。

如今,綜合農場裡有了一間佛山供電局援建的「知行書屋」,圖書既有經典典籍,也有農業科普教育、法律法規、文學名著等實用書籍。「精神食糧也是脫貧的重要『生產資料』,貧困戶們目前雖然都收入穩定了,生活好起來了,但是精神力量一定要跟上來,這樣才能長久脫貧。」羅大強考慮的,不僅僅是物質。

今年8月份至今,扶貧工作隊還在村裡積極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扶貧主題宣講活動,組建了「4+2+1」宣講團,由羅大強為負責人的4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村委2名幹部,1名脫貧先進典型貧困戶構成宣講團。結合巴東村脫貧致富成效、農業生產技術等內容,以貼近村民實際需求的形式向村民們細緻講解了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等內容。而羅大強本人,則經常是「大家」「小家」難兼顧。2019年暑假期間,羅大強沒法回佛山和家人團聚,他就把小孩接到村子裡同吃同住,平時把小孩放在宿舍寫作業,自己跑去農場幹活和走訪貧困戶。提起爸爸,孩子也很理解,她說:「我爸爸總是沒有時間陪我,他老在農場幫忙養羊、餵雞、割草,曬魚乾,還把我的舊衣服、書籍和玩具送給有需要的貧困戶,我知道,爸爸是在做好事,我要向爸爸學習。」有了小孩的支持,羅大強也倍感欣慰,「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我們還要大家、小家一同努力。」他說。

相關焦點

  • 「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2020-12-22 12:13:41 「烹」出脫貧致富路  中新社茂名12月22日電 題:「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作者 梁盛 梁晶晶  廣東僑鄉信宜市轄下有一條旺同村,是全國文明村,也是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更是遠近聞名、名副其實的「粵菜師傅村」。
  • 【喜報】巴東這個村榮獲2020年度湖北「十大美麗鄉村」
    巴東縣清太坪鎮鄭家園村位於清江北岸,屬清江流域生態保護區,與「巴人故裡相鄰」。下面,請一起來看看鄭家園村的美麗風光吧。此次活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共有1000多個村莊報名參選,組委會從產業發展、村莊環境、鄉風文明、脫貧致富等角度,初步篩選了90家有一定特色的村莊,分三期進行公開展示和投票,並在抖音平臺(hbngy123)發布各個村莊精彩視頻,吸引數百萬人觀看及投票。根據投票結果、視頻流量及專家評審,組委會共確定了10名村莊入選湖北「十大美麗鄉村」並授牌。
  • 湛江的霞山區居然是靠法國人起家的,之前就是幾條破落的小漁村
    說起湛江這個名字,其實時間並不長,1945年抗戰勝利,法國殖民者將廣州灣重新歸還,這才重起了湛江這個名字。而比湛江這個名字還要年輕的,居然是湛江的繁華商貿區——霞山區,它是1958年來才起的名字。而在1899年法國人到來之前,可憐的霞山區連個地名都沒有。
  • 巴東縣委書記講述巴東故事,推介「正山堂·巴東紅」
    「好奇須要過巴東,千山千水貌不同。」11月26日,恩施州政協副主席、巴東縣委書記單豔平走進湖北日報5G演播室,講述巴東縣在生態保護中的使命擔當、在產業發展中的探索實踐、在決勝脫貧攻堅中的競進作為,分享巴東綠色崛起背後的故事。
  • 涿鹿肖家堡村:走上產業脫貧致富路
    地處河北省西北部、桑乾河下遊的涿鹿縣,近年來,一批村莊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走上了致富路。肖家堡村是其中的典型,村裡通過興辦加工企業、發展種植產業、發力農旅融合,積極探索強產業、促增收的脫貧致富之路。村裡的扶貧車間5月20日,走進設在涿鹿縣礬山鎮肖家堡村的涿鹿宏韻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扶貧車間4個字非常醒目,10多名工人正在熟練地加工拖鞋。肖家堡村第一書記王國順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宏韻公司是張家口市委組織部領導聯繫愛心企業—中龍集團公司,資助30萬元建立的村集體企業。
  • 湛江農村的圩市名錄集合,看看有沒有你們村的?
    有頭腦有能力的農民,還將貨物遠遠地運到外村進行交易,換取更高的利潤,圩市由此而變得興旺。說到湛江的圩,最有名的莫過於坡頭圩。「世界都系坡頭圩大」在湛江是家喻戶曉的一句話。雖然關於這句話有很多種來歷,甚至被引申為坡頭人沒見過世面,是井底之蛙,但真實的歷史是,坡頭圩在法國人統治時期確實很厲害。
  • 廣東湛江 走進大陸最南端小漁村 遇見徐聞最美海岸線
    初見放坡村,很難將這個小漁村與景區聯繫起來,然而這個小漁村的美麗遠遠超過了它現有的名氣。放坡村所在的海岸線有我國唯一的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有當地特色的小漁村,更是令人羨慕的長壽村。其實包括整個湛江在內,海鮮的價格在全國來說都算得上非常便宜。在徐聞角尾鄉的放坡村,各種剛打撈上船的海魚隨你挑選,在村裡找一家小店或者自己親自處理,簡單加工後就能品嘗到最美味的海鮮。
  • 【恩施文旅號】遇見巴東 大有不同|巴東在秘境深處等你!
    路線四:紅色金果坪一日遊◎沿巴鶴省道至金果坪鄉集鎮,瞻仰紅三軍烈士陵園、段德昌烈士墓,體驗紅軍生活(穿紅軍衣、走紅軍路、吃紅軍飯、聽紅軍故事)。秘境巴東二日遊線路一:巴王水寨景區+金果坪紅色旅遊基地+野三關森林花海+三峽酒業工業旅遊示範點二日遊○第一天:巴王水寨景區遊地心瀑布奇觀、體驗高空玻璃滑道。午餐後,沿巴鶴省道至金果坪鄉集鎮,瞻仰紅三軍烈士陵園、段德昌烈士墓,體驗紅軍生活(穿紅軍衣、走紅軍路、吃紅軍飯、聽紅軍故事)。
  • 清水:農村路鋪就脫貧致富坦途
    一條條通村公路像一個個「毛細血管」,把偏遠村落串連起來,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鋪平了道路。截至目前,清水縣累計建成農村公路1300公裡,全縣18鄉鎮260個行政村全部通了瀝青(水泥)路,1028個自然村硬化路或砂化路實現全覆蓋。清水縣通村公路。(資料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張賓 攝清水縣農村公路建設是我省農村公路大發展的縮影。
  • 「飛天鴨」飛出山區,鋪就脫貧致富路
    廣州番禺警方幫扶五華縣華安村脫貧工作「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還有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分局的對口幫扶,現在我走上了養殖路、致富路,實現了脫貧,自己也要自立自強,努力奔小康。」在幫扶單位番禺區公安分局和駐村第一書記的精心幫扶下,顏鏡清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決心依靠扶貧政策和自己勤勞的雙手來脫貧致富,連續養了幾批番鴨,產銷兩旺,他們家庭人均年收入15700多元,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已成村裡脫貧致富的典型。賴宇朋顏鏡清一家成功脫貧致富只是華安村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 印象中的巴東
    湖北的巴東、秭歸在我腦海中是兩個非常神奇地方,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昭君故裡和屈原的老家在秭歸,但巴東又是為什麼而神奇呢?宜萬鐵路的開通為我想尋找答案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特別是遠方的家 — 北緯30 度中國行,《巴東》這一集的播出,更激起了我巴東之行的欲望。從漢口動車兩個小時到宜昌,從宜萬鐵路的迄點宜昌一個小時抵達巴東站。
  • 蘆竹節瓜鋪就脫貧致富「快車道」!「三水模式」引進湛江遂溪
    葉穎安介紹,由廣東粵電投建的湛江生物質發電廠於2011年落戶遂溪,蘆竹則作為發電原材料,需求量巨大。扶貧工作隊通過遂溪縣委縣政府、縣扶貧辦、遂城鎮黨委政府、三水駐縣工作組多次開會進行專題調研,邀請農科院所專家進行科學論證,最終確定蘆竹種植作為扶貧主導產業,成為推動當地脫貧致富的主要助力。
  • 一座小漁村的變遷
    深圳商報記者 謝惠茜 路上的車排成一條長龍,不到五公裡的路,堵了1個小時都沒有半點動靜。大貨車和私家車都在焦急地打著應急燈,閃得人眼花繚亂。這是記者回湛江過年路上看到的一幕。 據悉,春節期間天天如此。所有人都在趕著回家團圓,又或者趕往溫暖的海南。 這一切都發生在通往粵海火車渡船的道路上。
  • 廣東遂溪嶺北鎮西塘村光伏併網發電 光伏項目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發表於:2017-07-07 09:05:34     作者:林小軍 曹龍彬來源:湛江日報「按照目前的情況計算,我們貧困戶每人每年有1000多元分紅,光伏發電將讓我們村貧困戶邁上脫貧致富路。」日前,遂溪縣嶺北鎮西塘村貧困戶陳秀對記者說。
  • 雷州美麗的新農村一一客路南山乙村!
    南山乙村是雷州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又是省農墾總局扶貧「脫貧致富的明星村」,湛江衛生村文明村!位於雷州市客路鎮,曾經貧窮落後村容村貌,現在切成為了雷州有名的旅遊觀光新農村!南山乙村在省農墾總局幫扶下,多方籌資達800多萬元,為村民建設一系列民心工程,使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建設休閒廣場、文化公園、汙水處理池、森林公園、硬底化環村路,美化綠化村容村貌。還有舉全村之力,發動村民捐款,多方籌資建設綜合性南山乙村文化樓及文化廣場!
  • 惠州博羅柏塘羅塘村走出「一村一業一品」脫貧致富路
    本報記者李松權 攝   博羅縣柏塘鎮羅塘村,一個靠種山茶脫貧的村,常住人口2200多人,種有山茶2000畝,年產值3000萬元,僅靠種山茶人均年收入就超過1萬元,實現脫貧致富。   據悉,在市委臺辦、惠州汽運集團的幫扶下,羅塘村走出了「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脫貧致富路子。截至去年底,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由幫扶前的2.65萬元提高到11萬元,實現脫貧目標。
  • 國家深度貧困縣湖北巴東:「光電銀行」點亮扶貧路
    央廣網武漢12月20日消息(記者張毛清 巴東臺記者焦國斌 賈苗苗)在湖北省九個國家深度貧困縣之一的巴東縣,國家電網公司實施的「陽光扶貧行動」光伏扶貧項目成為「光電銀行」,光伏電站持續發揮穩定效益,「陽光」資金「解渴」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為貧困村「澆灌」出致富之花。
  • 美麗鄉村變特色民宿,淄博泉子村走上脫貧致富路
    淄博博山區池上鎮泉子村在吳聖霞吳書記的帶領下,成立了特色民宿,如今民宿已經成為振興泉子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成為了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如今的泉子村將村中留守的中老年人的力量集合起來,積極參與村內旅遊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一來,閒置勞動力得以集中運用,「杏」作為泉子村特色農產品,已經被開發為 「杏林人家」等特色主題旅遊項目,帶動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每年舉辦的「杏花節」和「山杏採摘節」吸引了上萬人進村遊覽,通過吸引村裡的老人參與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本村特色農家樂鄉村旅遊,帶動本村近百人就業
  •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東平鎮富山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東平鎮富門村脫貧戶 陳林曼▼我在這裡幹活幹了幾年了,我的工資是固定工資,每個月都是三千,我入股了這個農場有五萬塊,每一年分紅有四千多,來這裡上班離我家裡很近,對我來講,來這裡上班我挺滿意的。
  • 巴東旅遊,蓄勢待發的春天
    近年來,巴東不僅在全州率先創建5A級景區神農溪,還打造了旅遊A級景區群。華中一流的滑雪場落戶綠蔥坡,今年將建成運營;以野三關為核心的武陵山東部和巴東南部片區旅遊發展態勢迅猛。旅遊項目如火如荼 開啟脫貧致富新徵程機械手搖長臂描山巔望臺,鋼筋架織密網繪觀景門樓。巫峽口景區工地機聲隆隆,一派繁忙景象。今年4月,第七屆縴夫文化旅遊節將在此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