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攝影圖片均為本人原創拍攝,線路圖為百度地圖截圖)
【前言:曾經有時間專程去了西藏。與朋友們結識於四川成都,翻越二郎山、腳踏海螺溝冰川、宿新都橋、經理塘南下稻城去亞丁、再經鄉城、德榮過金沙江進入雲南,翻越白馬雪山到達德欽梅裡雪山腳下,觀日照金山、經芒康、左貢、八宿、波密、魯郎、林芝,歷經十日到達拉薩。在拉薩遊覽數日後,又沿青藏線遊覽那木措,翻越唐古拉山,穿越可可西裡,經格爾木穿行柴達木盆地,遊茶卡鹽湖、宿青海湖。在西寧休整後,又南下穿越青海東南部,經甘南郎木寺進入諾爾蓋草原,遊花湖溼地,到川主寺後折向九寨溝。後又經成都到達重慶,雨中遊三峽,經宜昌回到洛陽,總計20天。】
廿四:穿行柴達木 遊覽茶卡鹽湖 夜宿青海湖
格爾木市是一座1954年建政的新興城市,市區人口不多,是作為青藏公路中繼點而建設的城市。
「格爾木」是蒙古語譯音,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爾木是青海連接西藏、新疆、甘肅的戰略要塞和中國西部的交通樞紐,青藏、青新、敦格三條公路幹線在此交匯。
上午10點,我們離開格爾木市,今天的計劃是要穿行柴達木盆地到達青海湖。
行駛在豔陽當空柴達木盆地,又回到了夏天的感覺。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北抵阿爾金山脈,西南至崑崙山脈,東北有祁連山脈,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
柴達木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
柴達木盆地盛產鐵礦、銅礦、錫礦、鹽礦等多種礦物,被稱作中國礦藏「聚寶盆」。
或許是「聚寶盆」裡寶貝太多了,「聚寶盆」上難得見到綠色植被。整個上午沿青藏公路的行駛,進入眼帘的都是荒蕪戈壁,寶貝都藏在戈壁之下。
下午1點多,終於看到一大片綠洲農田,好似回到了故土中原。
這裡是都蘭縣,我們在這裡吃午飯。
下午接著在荒蕪戈壁上穿行。
傍晚5點,來到了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總面積105平方公裡,湖面海拔3100米,湖水面積呈橢圓形,總面積105平方公裡。水深受季節影響明顯,雨季湖水面積可達104平方公裡,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十幾倍,乾季湖水面積明顯減少。
茶卡鹽湖是一個是純天然食用鹽結晶的鹽湖,早在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就已開採。鹽粒晶大質純,鹽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鹽。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可入藥。據說乾隆皇帝只吃"青鹽"。
茶卡鹽湖極易開採,只需揭開十幾釐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開採過的滷水,幾年之後又重新結晶成鹽層。
茶卡鹽湖的旅遊資源可與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相媲美,享有中國"天空之鏡"之美稱。景區邀請雕刻藝術家,採用鹽湖原鹽和滷水為原料,製作了許多鹽雕藝術雕塑。
據說在柴達木盆地裡,還有比茶卡更大的鹽湖。
我們到來時正值乾季,人可以自由地在湖面上行走,盡情跳躍。其實是站在自然攤平的鹽層上面,使勁跺一下腳,就會有水滲出。
匆匆瀏覽茶卡鹽湖之後,繼續東行。
翻過橡皮山之後,就到達了青海湖。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青海湖邊。
第一次是早上從西寧出發,到青海湖景區的時候已是中午。
此次恰好是傍晚,湖水平靜,晚霞滿天。
豈能放過眼前的美景。
前面的車已到了住宿客棧,點好了飯菜,電話不停地打來,催促著我們最後一車人。
不管那麼多了,在胖娃師傅的配合下,我在湖邊不停地拍攝晚霞,一直到夜幕來臨。
【後記:攝影遊記「我要去西藏」至此結束,接下來的行程是西寧休整、穿行青海到川北諾爾蓋草原、遊覽九寨溝等,已經與西藏遊無關了,我會單獨再寫相關攝影遊記。
特別感謝司機蘇胖娃師傅和領隊老毛師傅,若再有機會遊歷四川,我還會找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