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素周期表知識講解,帶你了解化學知識,快來學習吧

2020-12-17 可愛豬豬狗的分享

化學元素周期表是根據原子序數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如鹼金屬元素鹼土金屬滷族元素稀有氣體等。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0族。由於周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於1869年發明周期表,此後不斷有人提出各種類型周期表不下170餘種,歸納起來主要有:短式表(以門捷列夫為代表)、長式表(維爾納式為代表)、特長表(以波爾塔式為代表);平面螺線表和圓形表(以達姆開夫式為代表);立體周期表(以萊西的圓錐柱立體表為代表)等。中國教學上長期習用的是長式周期表。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創造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1]原子半徑由左到右依次減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英文:the periodic table)」。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門捷列夫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縱行,編制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之一。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當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或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周期表。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如下關係: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利用周期表,門捷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鈧、)。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射線X,發現原子序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排列。後來又經過多名科學家多年的修訂才形成當代的周期表。[2]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並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每一種元素都有一個序號,大小恰好等於該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這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性質有明顯的規律性,科學家們是按原子序數遞增排列,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VIII B族包含三個縱列)。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長周期(4、5、6、7)。共有16個族,從左到右每個縱列算一族(VIII B族除外)。例如:氫屬於I A族元素,而氦屬於0族元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也顯示了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稱為化學發展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3]元素周期表的意義重大,科學家正是用此來尋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2015年12月31日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發表了題為《四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獲得永久席位》的報導。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宣布俄羅斯和美國的研究團隊已獲得充分的證據,證明其發現了115、117和 118號元素。此外,該聯合會已認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了113號元素。

兩個研究團隊通過讓質量較輕的核子相互撞擊,並跟蹤其後產生的放射性超重元素的衰變情況,合成了上述四種元素。IUPAC執行理事林恩·瑟比說,有關確認新元素的報告將於2016年初公布。官方對這些元素的認可意味著它們的發現者有權為其命名並設計符號。113號元素將成為首個由亞洲人發現並命名的元素,於2016年6月正式命名為Nihonium,符號Nh。[4]

2015年12月30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第113,115,117,118號元素存在,它們將由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科學家命名。IUPAC官方宣布,元素周期表已經加入4個新元素。[5]

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將合成化學元素第113號(縮寫為Nh)、115號(Mc)、117號(Ts)和118號(Og)提名為化學新元素[6]

很多人注意到,元素周期表最後幾位元素經常是以Uu開頭的,其實這只是一種臨時命名規則,叫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在這種命名法中,會為未發現元素和已發現但尚未正式命名的元素取一個臨時西方文字名稱並規定一個代用元素符號,使用拉丁文數字頭以該元素之原子序來命名。此規則簡單易懂且使用方便,而且它解決了對新發現元素搶先命名的惡性競爭問題,使為新元素的命名有了依據。

ununquadium便是由un(一)- un(一)- quad(四)- ium(元素)四個字根組合而成,表示「元素114號」。元素114命名為flerovium(Fl),以紀念蘇聯原子物理學家喬治·弗洛伊洛夫(Georgy Flyorov,1913-1990);而ununhexium便是由un(一)- un(一)- hex(六)- ium(元素)四個字根組合而成,表示「元素116號」。元素116名為livermorium (Lv),以實驗室所在地利弗莫爾市為名。

原子半徑:(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稀有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五、六周期間的副族除外)

元素化合價:(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第二周期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氮元素+5(氟無正價,氧無最高正價),其他周期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都由碳族-4遞增到-1。(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最低負價均相同。(ⅥA、ⅦA、0族除外)

單質的熔點:(1)同一周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副族熔點在VIB族達到最高,以後依次遞減)(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副族不規則)元素的金屬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2)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鹼性: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F和O除外)

非金屬氣態:元素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同周期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強;同主族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單質的氧化性: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氧離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單原子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元素位置推斷:1、元素周期數等於核外電子層數;2、主族元素的序數等於最外層電子數;3、確定族數應先確定是主族還是副族,其方法是採用原子序數逐步減去各周期的元素種數,即可由最後的差數來確定。在第一至第五周期時最後的差數小於等於10時差數就是族序數,差為8、9、10時為Ⅷ族,差數大於10時,則再減去10,最後結果為族序數;在第六、七周期時差數為1:ⅠA族,差數為2:ⅡA族,差數為3~17:鑭系或錒系,差數介於18和21之間:減14,差數為22~24:Ⅷ族,差數大於25:減24,為對應的主族

根據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種類推斷,用原子序數減去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種數,當結果為「0」時,為零族;當為正數時,為周期表中從左向右數的縱行,如為「2」則為周期表中從左向右數的第二縱行,即第ⅡA族;當為負數時其主族序數為8+結果。所以應熟記各周期元素的種數,即2、8、8、18、18、32、32。如:①114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14-2-8-8-18-18-32-32=-4,8+(-4)=4,即為第七周期,第ⅣA族。②75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75-2-8-8-18-18=21,21-14=7,即為第六周期,第ⅦB族

稀有氣體元素:稀有氣體也稱為惰性氣體 它們的化學性質很穩定,不易和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穩定的稀有氣體為:氦(He) 氖(Ne)氬(Ar)氪(Kr) 氙(Xe)氡(Rn)牢記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序數:2、10、18、36、54、86,通過稀有氣體的位置,為某已知原子序數的元素定位。如:要推知33號元素的位置,因它在18和36之間,所以必在第4周期,由36號往左數,應在ⅤA族。

次級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從上到下p區元素的變化規律不是一條嚴格遞增的曲線,而是一條鋸齒狀曲線。曲線上有兩個拐點:第二周期和第四周期。按照相對論效應的計算,第六周期會出現第三個拐點。[32]

第二周期的不規則性:成因是第二周期的內層電子少(只有1s2),原子半徑特別小,所以第二周期元素成鍵的方式及種類和後面幾個周期差異很大。例如氮族元素(ⅤA),第3~6周期的五氯化物均已製得,但是NF5卻不存在,更不必說NCl5等分子了。又如碳和矽的最大配位數不同,導致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矽晶體結構的不同。

第四周期的不規則性:第四周期的p區元素剛剛經過d區,所以原子半徑比同族的第三周期相比變化不大。因此,第四周期元素很多化合物較不穩定,如HClO4和HIO4很早就被製得了,但HBrO4卻是在1967年才製得,且氧化性為高滷酸(高氟酸除外,因熱力學不穩定)中最強。

第六周期的不規則性(6s2惰性電子對效應):第六周期元素原子半徑太大,6s電子電子云間隔很大,不易成鍵。除Tl(Ⅲ)較穩定以外,其餘第六周期p區元素均很難顯現族價。比如Bi2O3還原性比Sb2O3差得多,Bi2O5氧化性比Sb2O3強得多,而Po(Ⅵ)和At(Ⅶ)預計不會存在。

相關焦點

  • 說你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罵人的意思嗎 是什麼梗介紹
    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最近的網絡熱詞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很多網友對於有些新熱詞不太了解,接下來小編帶來了關於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的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什麼梗  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一個段子,段子裡兩位年輕人吵架,女孩對男孩說:「你全家包括你都是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所以說有文化真可怕,吵架罵人都不帶髒話的,而是暗諷。  其實學過化學都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化學的基礎元素表,它的第51號元素是:銻。符號是:SB。
  • 漲知識 | 論化學教父朱元璋對元素周期表的貢獻
    文|趙若樸本文由「國家人文歷史」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不盡長江滾滾來」(ID:bjcjggl_2017),原文首發於2019年3月3日,標題為《論化學教父朱元璋對元素周期表的貢獻》,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真不開玩笑,在網絡上,還有人稱朱元璋為「化學教父」呢!不管你信不信,這倆畫像都是朱元璋喏!
  • 他在元素周期表上為硫代言
    他在元素周期表上為硫代言經多年研究獨創「3S綠色硫化學」 主要空氣汙染物二氧化硫或變廢為寶「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看到這些,你有想起那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嗎?不過,無論你記得多少,一定還記得其中的硫元素,因為它的氣味實在讓人「過鼻難忘」。華東師範大學有那麼一位教授,他誓要通過自己的研究為「硫」除臭,讓它從「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他提出綠色硫化學理論已經在國際上引起反響。最近,他本人被世界上最權威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簡稱「IUPAC」)選為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硫」的代言人。
  • 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2、在圖中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則是原子結構示意圖,質子數大於核外電子數,則是陽離子示意圖,質子數小於核外電子數,這是陰離子示意圖;3、熟記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及每個小格的含義;了解周期和族的變化規律,結合題目具體分析即可;4、原子(或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種類由核內質子數決定。
  • 帶你了解元素周期表: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氫
    氫是宇宙中豐度最高的元素,恆星的大氣75%是它,木星也有70%以上是它。水裡有它,天上也有它。氫幾乎是一切事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化學元素的第一位,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氫。初識氫元素氫,第一主族元素,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原子,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直接構成。氫元素有兩個同位素,分別是氘和帶放射性氚,三者均為核聚變的材料,擁有良好的聚變性能。
  • ...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深度看展項之「元素時間走廊」
    「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已經在中國科技館開展近兩周了,展覽濃縮了化學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相關的科技知識,用新奇好玩、易於操作和理解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人們認識和利用化學元素周期律改變生活的過程。展品「元素時間走廊」如一卷漫長的歷史繪卷,它會在你的輕輕觸摸下被觸發,帶你回到遙遠年代去看看哪些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深度了解這件展品,為大家揭開元素規律發現史的神秘面紗。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周圍的物質世界充滿好奇,「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這個古老的話題一直吸引著人們孜孜以求、不懈探索。
  • 以美國田納西州命名的元素,正式填滿元素周期表的七個周期!
    石田元素簡介Ts是第117號元素的縮寫,它的原子序數是117,屬於滷素之一。由於相對論性效應,化學性質(如鍵長)會和根據周期表上滷素的趨勢推算的不同,它會擁有類金屬屬性,與砹相似。2012年,俄羅斯科研小組再次成功合成117號元素,從而為117號元素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掃清了障礙。雖然2010年就首次成功合成了117號元素,然而國際理論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要求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再次合成該元素,之後他們才能正式批准將它加入元素周期表。
  • 高中化學重點知識匯總歸納
    高中化學知識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實驗室裡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 中考化學高頻考點-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
    [考情剖析]此知識點是全國各地中考的高頻考點,主要考查內容有:①畫粒子的結構示意圖;②根據結構示意圖判斷粒子的化學性質、穩定性、化合價、得失電子、離子符號的書寫;③根據結構示意圖書寫化學式;④判斷結構示意圖的類型(原子或離子);⑤元素周期表及其方格所獲信息等。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奧斯維辛:《元素周期表》
    第三周 第一天奧斯維辛 普裡莫·萊維 《元素周期表》普裡莫·萊維2014年10月,我前往克拉科夫(Krakow),在那兒一年一度的康拉德節上作一個發言。接到邀請的時候,我以為康拉德(Joseph Conrad)肯定是克拉科夫本地人。
  • 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跟蹤訓練
    (4)電子層數決定周期數,圖乙中,與鋁不屬於同一周期元素的是A;3.【2018廣東省】「下圖」是部分元素的離子結構示意圖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4.【2018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區】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請分析圖中的信息並回答下列問題。(1)原子序數為3的元素屬於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位於第3周期第VIA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
  • 2019福建教師招聘面試:高中化學-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說課稿
    (過渡:先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一、說教材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必修1第四章第二節課時一的內容。本節課所涉及的知識點有:氯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化學性質包括與金屬、與非金屬、與水、與鹼反應的知識。
  • 最全最詳細的高中化學學習方法!附高考化學必記的21條規律
    多同學想要學好化學,於是急著去做題、去看書。但我們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提高化學成績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上去的。我們可以將高中的化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分為:元素化學、有機化學、反應原理、化學實驗四大部分。以下分別對這四點展開,供參考。化學元素元素化學實際上就是集中在第一本書(必修1)後半部分的無機化學內容,它是整個高中階段知識最瑣碎的一塊內容。
  • 化學問答(NO.6)中國古代的化學發展是什麼樣的呢?對比西方呢?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發現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元素周期表。2019年正值化學元素周期表150周歲生日,聯合國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藉此契機,中國數字科技館聯合中國化學會特別推出「你問我答」活動,徵集大家關於化學元素或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問題,我們會選取優質問題邀請專家回答,並於每周五通過中國數字科技館專題網頁和微信公眾號「中國數字科技館」公布答案。歡迎大家進入中國數字科技官網-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專題站積極提問!不知道該問些啥?先來看看大家都在問些什麼吧!
  • 拿下中考化學《元素》2020年高頻易錯題集,輕鬆得高分,學霸總結
    【點評】本題的難度不大,只有加強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學習才能較好地本題。【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涉及物質的元素組成和分類,根據已有的知識解答即可。【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 那些年,一起唱過的《元素周期表》之歌!
    2020年中考倒計時僅剩184天最近大家是不是背著元素周期表都已經著火入魔了呢?但是一到考試的時候,總是會忘了這個元素,忘了那個元素的。別擔心,小編就整理了一份《元素周期表》歌單,曲調歌詞十分魔性的同時,還不會輕易遺漏個別元素。
  • 元素周期表見過嗎?一座樓那麼大的「限量版」!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被化學元素周期表支配的恐懼嗎?你記憶中掛在中學牆上的元素周期表,是不是長這樣?加粗的框線,反差過大的區域色彩,中文不認識,英文記不住……你可能想不到,元素周期表還能長這樣↓為迎接5月18日至19日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同時也紀念門捷列夫版化學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年,中科院化學所把包含了118個元素的最新版元素周期表,重新設計,一格一格,貼滿了這幢10層的實驗樓。
  • 化學實在太難學?有了這本繪本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把當時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一一寫在卡片上,然後根據這些元素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對它們進行排列組合,便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為了紀念門捷列夫和他的貢獻,聯合國特意宣布,將這一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如今,元素周期表已經成為每個學生都繞不過去的一道坎,想要學好化學這門課,就必須背誦和掌握這張看起來非常複雜難記的周期表。於是,很多孩子就連做夢都在嘟囔著「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好像念咒語一樣。
  • 巴西地理知識分享,帶你一起走進它
    巴西地理知識分享,帶你一起走進它巴西是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之一,它的面積有854萬平方千米。說起巴西大家可能想到的是足球。今天老師來分享一下初中所學的巴西的相關知識,帶你一起走進足球巴西,看一下巴西。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並分析巴西的自然環境。2.結合資料和數據,分析巴西的人種構成及文化特徵。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位於位於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是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地形的特點是怎樣的?以平原、高原為主,南高北低。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巴西的自然環境。
  • 元素周期表第7行四種新元素有了中文名字
    「上述4個新元素的合成與確認,填滿了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形成了一張完整規範的元素周期表,世人矚目。」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專職副主任裴亞軍介紹,四種元素相繼發現後,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正式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4個新元素的英文名稱和元素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