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9月18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 濟南攝影報導)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昨天上午在濟南正式開展。煙臺展區驚豔亮相,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打卡地。
為突出現代創意與傳統元素、推介展演與沉浸體驗相結合,煙臺展區集中展示「熊貓主題」、「海洋牧場」、「葡酒品評」、「旗袍展示」、「武術展演」等特色主題和「一縣一品」等非遺文旅產品,增加網紅打卡、現場演藝、視頻直播、宣傳品贈送等互動環節,全方位、立體化、多層面展示全市文化改革發展的最新成果。
武術、京劇展現煙臺特色
拳法若行雲流水,刀槍棍棒出神入化,招招見功夫,步步顯神勇。來自萊州中華武校的六名演員表演的武術舞蹈《中華雄風》一亮相,煙臺展區立馬成為關注的焦點。
據表演團教練張傳政介紹,「此次表演以太極為底蘊,雙刀為亮點,並加入了對打及南拳的形式,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多種拳術,希望讓觀眾領略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與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
煙臺作為聞名遐邇的京劇碼頭,在本次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煙臺展位上,煙臺市京劇院選取了兩個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戲唱段作為表演項目。一段是由煙臺市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王宏磊帶來的傳統京劇《貴妃醉酒》中楊玉環的一段「四平調」——海島冰輪初轉騰;一段是由煙臺市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任衛強演唱的傳統京劇《呂布與貂蟬》中的「娃娃調」——「那一日在虎牢大擺戰場」。
「我們想通過這次展會,展現京劇碼頭的獨特魅力。」任衛強說。
11隻「大熊貓」揭開神秘面紗
走進煙臺展區,第一眼就會看到11隻形態各異的「大熊貓」。它們都來自煙臺的和壹博物館。
「這些熊貓標本,是要代表中國參加杜拜世博會中國館『熊貓中國』的展示。」負責人史連強告訴記者,「屆時,我們將向世界展示我國在以大熊貓為代表的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成就,傳遞生態文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匯。」
這些熊貓標本有的正在爬樹,有的正在啃食竹筍,還有三隻小熊貓,展現出了熊貓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一隻棕色皮毛的大熊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秦嶺大熊貓,是陝西秦嶺山脈特有的大熊貓,與四川大熊貓形成兩個遺傳群體。」 史連強解釋說,「兩者在體色與外貌上存在明顯差異。秦嶺大熊貓頭圓更像貓,毛色偏棕色調,更加憨厚可愛。據研究,秦嶺大熊貓在遺傳基因方面更接近原始祖先。著名的棕色大熊貓『七仔』便是秦嶺大熊貓中的一員。」
此外,煙臺和壹博物館有限公司與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旗下的青島招商匯智發展有限公司在博覽會現場籤約。雙方計劃合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動物道具及其周邊產品製作中心,計劃總投資額達10億元。此外,籤約雙方還將在動物標本大數據、動物基因庫、雲動物園等方面也將展開合作。
煙臺旗袍展現中國美
暗香流韻優雅如水,婉約時尚搖曳生姿。作為中國獨有的文化資源,中華旗袍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展示著典雅而崇高的中國美。中華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百年變遷中不斷融匯著時尚元素,演繹的是看得見的傳統文化,書寫的是中華女性獨立、自由等獨有的魅力以及尊貴的民族精神。
「這次展會,我們圍繞我、我的城、我的國三個層面通過『好杏韻』、『那時花開』、『中國好禮』等設計主題,講述開放包容的煙臺城市特質與中國文明進步的美好生活人文風貌。」負責人陳燕琴介紹說,「其中『好杏韻』是以銀杏葉片為設計靈感,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藉助中國風水學能量,傳達穿著者的別樣風情;『那時花開』主題,是以煙臺市花---月季為設計元素,以日月星辰、盛放的花朵等紋案和東西方兼容的時尚款式,來詮釋和推介疫情過後煙臺花繁葉茂、欣欣向榮的魅力景象;『中國好禮』是將招遠金都、棲霞果鄉、海陽毛衫之鎮以及中國京劇、書法等元素巧妙融合,通過服裝這種特殊的語言向世界傳達好客山東、福滿華夏、盛世中華的大國風範」。
目前除了籌備參展事宜外,陳燕琴也在為上海、杭州、海南、烏鎮等地的旗源博物館等項目落地而忙碌,今年十月,旗源博物館上海館項目將會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