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的差異不僅在人類中有,動物也有所體現。更慘的是,某些動物蠢,還不是個別情況,而是整個群體智商都不高,有的甚至笨到快滅絕了。
要說河狸最厲害的才能,莫過於築大壩了。河狸在陸地上行動不便,視力也不是很好,因此它們選擇在水中築巢,躲避捕食者的攻擊。但每當枯水期來臨,水面下降,河狸就會失去這一天然庇護。因此,勤勞的它們學會了築大壩,從而保持水面的相對穩定性,以免自己的巢被侵害。
那麼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要找到足夠的建築材料,河狸築壩的主要材料是木材,森林中材料豐富,可以就地取材。所以說,河狸不僅是個優秀的工程師,還是個出色的伐木工,工具就是它們那鋒利的牙齒。
河狸的門牙鋒利,咬肌極為發達,擅長啃斷樹木。
具體來說,一顆直徑0.5米的樹只需要2小時,它們就能啃斷,平均每秒鐘從口中吐出3次碎屑,就像伐木工人用的伐木油鋸一樣速度熟練。
準備工作就緒,接下來就可以著手修築了,大的樹枝作為主框架,小的樹枝作為次框架,再用泥土、樹葉填充縫隙。經過全家的努力,一個雄偉的大壩就這樣完成了。
築壩造成的局部水面上升,會形成一個天然的小水庫,還會營造出周邊的溼地環境,為森林裡的其它小動物創造非常良好的生活環境。
然而,每年8月到11月間,河狸家族不知道怎麼了,總是發生神秘兇殺案。為了查明真相,兩位挪威生態學家開始著手調查,他們整理了12起河狸死亡案例,最後發現這些案件的元兇竟然是——樹幹!
建築天才河狸 一不留神就被自己啃的樹砸死
其實也不能算是樹先動的手,而是河狸先動的口。砍出合適的斷口,讓樹向合適的方向倒下,是人類伐木工的基本技能,但顯然河狸不會。在選擇啃哪棵樹的時候,它們並沒有選擇安全策略,這就導致了它們偶爾會嘗試放倒一些明顯超出它們能力範圍的樹。而且河狸在啃樹的時候,是轉著圈圈,像啃玉米似的。這就導致一棵樹啃完一圈之後,完全無法判斷它會在何時倒下、會向哪個方向倒下。
因此,河狸在閃躲倒下的樹木時,只能靠猜。就跟學渣填高數答卷的時候一樣,猜對了,及格、存活;猜錯了,大家都明白的……
東北神獸傻狍子 逃命前先停下來考慮考慮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傻的時候,委婉的說法是「你太單純了」,流行的說法是「二貨」,調皮的說法是「瓜娃子」,可愛的說法則是「傻狍子」。那麼問題來了,狍子是一種什麼動物,真有那麼傻嗎?
狍子,因為生活在寒冷的地方,每到冬春季節,它們需要在一個視野開闊、光照充足、積雪較淺的地方,刨出一片裸露的地方作為自己的棲息地來禦寒,因此得名「狍子」。學名應該叫「矮鹿」。
它們身上最典型的一個特徵是屁股上有一撮小白毛。當遇到危險時,狍子的白毛會在奔跑過程中變成心形,仿佛在對身後追趕的敵人說:大哥,我給你比心,你能不能先放我一馬?
不過話說回來,狍子傻,其實是反射弧有點問題。它是一種非常理性的動物,如果遇到危險,它們首先會停下來,認真思考這個敵人的傷害有多高,自己能不能防禦。等到考慮清楚確實很危險,是時候逃跑了,卻早已耽誤了最佳逃跑時間,然後就把敵人捉住了。
有時候,可能同伴被抓了,給自己贏來了喘息逃跑的機會。可狍子生性好奇,明明已經逃了,它們還要回去再看看。就這樣傻狍子很有可能第二次將自己送入虎口。
不僅如此,狍子還非常喜歡人類夜晚開車的燈光。一般小動物看到汽車這種大物件早就跑開了,但是狍子並不害怕,還喜歡在汽車燈光面前竄來竄去。司機是想避讓都措手不及。
鳥類中的傻狍子 鴞鸚鵡憑實力瀕臨滅絕
而作為鳥界中的傻狍子,鴞鸚鵡的表現同樣不讓人失望。這種拉低鸚鵡平均智商的肥鳥,生活在神奇的紐西蘭土地。原本這裡少有食肉動物,既不用消耗大量能量飛行,各種植物種子、果實等等還管飽,越活越滋潤的鴞鸚鵡於是放棄了身材管理,漸漸橫向發展起來。它們體長59到64公分,體重1到4斤,光靠脂肪就能冠絕同類了。
作為唯一不會飛的鸚鵡,它們最快速的移動,就是撲稜著沒什麼用的翅膀。要找點好吃的,就得靠厚實的爪子,嘴腳並用的尷尬爬樹。當然,最尷尬的是,它們連自己不會飛都忘了,從空中一躍而下,啪嗒一聲,一命嗚呼。
自己把自己弄死就算了,隨著歐洲殖民者來到紐西蘭,帶來了貓咪、白鼬等哺乳動物,鴞鸚鵡的生存迎來了重大危機。可它們呢,跟傻狍子一樣,對任何事物都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瞅一瞅、看一看,等到意識到危險,使出的保命絕招也是自欺欺人——站在那兒靜止不動。
漸漸的,鴞鸚鵡從成千上萬滿地跑的數量,銳減到最後依靠人類把它們轉移到沒有捕食者的海島才能存活下來。全世界僅存100多隻。
考拉:蠢到深處自然萌
提到澳洲國寶考拉,大家都會覺得萌萌噠,腦海裡也是會腦補出各種軟萌畫面。
同樣是國寶,和袋鼠不同的是,考拉在澳洲的地位是相當高的。袋鼠在澳洲各種泛濫,各種招人討厭,甚至被居民捉了烤著吃。而考拉,能見它一面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從某種角度來說,考拉用它這樣的方法活到現在,已經是奇蹟了。
作為大腦佔體重比例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考拉腦子不但小,還很平滑。想想,包括人類在內的大部分哺乳動物的腦子都是有褶皺的,因為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腦細胞和神經元。所以和其他動物相比較,考拉基本可以說是「沒腦子」。
有人也許要說,考拉腦袋看起來也不小啊。事實上,考拉的顱腔內,大部分都是用來緩衝震動的腦脊液。正是有了這些腦脊液的緩衝,考拉才能正常的進行一系列活動,從樹上掉下來,也不至於大腦受傷。
都知道考拉是靠吃桉樹葉為生的,可實際上,桉樹葉有毒!它們之所以選這個當主糧,純粹是因為搶不過別的動物,久而久之,身體進化到可以消化毒素,只是越吃越傻。而剛出生的小考拉,沒有練就這份能力,只能吃媽媽的糞便,適應桉樹葉的毒素,吃到一歲多。
當一隻萌萌的考拉呆呆望著你的時候,你會不會好奇它在想什麼呢?其實它什麼都沒想,就是空洞的望著你而已。
綿羊效應 一切聽老大的就對了
知道綿羊效應是什麼嗎?它是指經常受到別人影響,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說白了就是一種盲目從眾心理。綿羊是群居動物,而群居動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族群中會有一位領導者。這位領導者就會決定自己整個族群的命運,其他羊都會無條件聽從領導者的安排。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當選擇了一隻豬一樣的羊當領導者的時候,可能會把整個羊群「引入歧途」。在土耳其等地,多次發生綿羊集體跳崖事件,經過調查研究,動物學家得出結論,是領頭羊受到了驚嚇失足墜崖,於是其他的綿羊「馬仔」也紛紛跟隨著大哥的腳步,跳了下去。雖然傻,但還好不是每一隻領頭羊都這麼傻!不至於讓整個種群滅絕。
這些蠢萌的小動物,總有人調侃,它們是憑實力瀕臨滅絕。自然界中危險重重,加上很多動物的天性,為它們的生活的確帶來了諸多危險。然而,聰明的人類不要忘記,對其他動物來說,最大的危險卻是來自我們人類。棲息地的破壞、環境的汙染、非法的捕獵。它們的安全,我們有必要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