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李伯清③ 錄相廳衝擊下的堅持 「原子彈刨光」開創散打評書

2020-12-1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荀超 攝像 胡瑤 柴楓桔

散打評書,也是時代的一個縮影。作為散打評書的開創者,李伯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時代的弄潮兒。

李伯清假打。(攝影 朱建國)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李伯清在茶館說書,說的都是傳統評書,大多是老輩子口傳心授的內容。隨著港臺文化的進入,他逐漸開始講港臺的武俠書,如金庸、梁羽生、古龍的小說。其中全套金庸小說賣120元,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好景不算很長,1985年左右,撞球、麻將等娛樂方式逐漸走進老百姓的生活,對評書帶來了衝擊。不過,這還不算什麼,畢竟愛聽書的老頭兒、老太太們不會去打撞球。

真正直戳要害的是:錄像廳。

李伯清說評書

過去,茶館裡坐個百十來人,茶館既要賣茶還要請說書先生,現在,只需要一塊錢租個磁帶,就能招來一百多個觀眾。

隨著錄像廳的流行,評書這個行當開始走下坡路。年長的說書先生逐漸老去、逝去,中年的說書先生慢慢改行了,整個行業幾乎跌入谷底。

李伯清開始走村串戶,在附近的縣份上說評書,勉強能維持一般的生活,有時候連煙都吃不到。

1992年,趁著時代的浪潮,李伯清也南下了。不過,不是說評書,而是到廣東惠州幫一個親戚打工,當辦公室主任。可呆了一年,他不習慣這份工作,因為「心裡是慌的。」

李伯清說:「外來文化的衝擊,把人心給衝亂了。這對這個社會發展是好事,但對評書這個行業來講就不是好現象。比如,燒天然氣是好現象,但對打蜂窩煤的來說就不是好現象。」

從廣東回來,李伯清回歸老本行,幫曲藝團接一些小演出,找了個小茶館繼續說評書,在這個折騰之中,無意中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他在錦江劇場的悅來茶館說書,前三個月,可謂「悽風苦雨"。

1994年,成都下雪。錦江劇場茶館裡人最少的時候只有18個(能在回憶裡將人數精確至此,可見李老師對這段記憶有多麼刻骨銘心),最多四十多個人。按李伯清以往的脾氣,現場沒有七八十個、百八十個觀眾,他是不得講的。

為什麼這次就堅持下來了呢?

「也可能是冥冥中註定的吧,也可能我當時神經病發了,硬是堅持下來了。咋個堅持下來的?無聊吧,心想,管那麼多!就當好耍吧。」面對十多個老年聽眾,兩三個月之內,李伯清把《黃山劍影》、《三國演義》、《水滸》、《聊齋》、《三言二拍》,甚至《鹿鼎記》,都講了個遍。不過,不是把這些一套一套的書全部講完,而是講兩篇沒人聽就換一本,還沒人聽就再換一本。

最後,被折騰得莫法:你們到底想聽啥子?

李伯清說評書繪聲繪色

李伯清乾脆不講這些書了,開始講當時社會上看到的現象,比如打手機、玩傳呼啊,這樣,不知不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走進茶館,最經典的段子「給原子彈刨光」由此誕生。

經常有朋友要去茶館給李伯清捧場,但有些朋友是做生意的,個個抱著個「大哥大」,別著傳呼機,聽著聽著就要站起來打電話,弄得現場很鬧。

李伯清怕其他觀眾看到不安逸,忙調侃打圓場:「婆婆些,你們要原諒,這些都是我的朋友,他們來看我,因為時間緊,生意做得嗨,他們要給原子彈刨光,要粉刷月球,要給長城安瓷磚,太平洋安蓋蓋,飛機打轉彎燈,火車補內外胎……」

這就是最初的散打評書。

真正把李伯清的評書定義為散打評書的,並不是李伯清本人,而是《成都晚報》的一位資深記者廖友朋老師。廖老師聽了李伯清的一場書後,寫了七個章節的文章,將李伯清的評書定名「散打評書」。

李伯清火了。

下期預告:

李伯清火了,「假打」系列廣為流傳。1998年,由華西都市報與四川省文化廳、重慶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巴蜀笑星擂臺賽中當選巴蜀笑星,與劉德一、沈伐並稱巴蜀笑星「鐵三角」。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華宇春秋提供。

相關焦點

  • 口述歷史·蜀地曲藝丨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⑤:與時俱進李貝貝...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荀超 攝像 胡瑤 柴楓桔人紅是非多,李伯清走紅後,各方評價兩個極端。喜歡他的,覺得散打評書巴適得板,不喜歡他的,非議不斷。他心頭不服氣:我從來沒有鼓到哪個來聽我的評書,也沒用槍比著讓哪個非得來聽我的評書。從頭到尾,都靠個人。「吾本蜀都一凡夫,為謀生計說評書。心直口快人得罪,招來筆伐與口誅。心灰意冷求隱退,山城刮來迎客風。他年不遂凌雲志,至死不肯返蜀都。」這是2000年5月20日,去重慶發展的李伯清寫下的一首詩。
  • 自稱「視聽動物」的李伯清,用四川話「自由散打」
    一輛奧拓在桑家坡急剎車,李伯清跳下車,在這塊川渝交界的坡道上跪下,面朝成都三杯酒、三叩首,念出一句「江湖切口」:「從此我與成都緣已盡,義已絕。我死也不回成都,骨灰都不撒回來。」於是,蓉城成都成了李伯清的舊「點子」,山城重慶成為他的新「合吾」,是他開拓散打評書的下一站。山城重慶成了李伯清開拓散打評書的下一站。
  • 西南第一笑星李伯清商演,73歲風採不減當年,座無虛席掌聲雷動
    不過,對於李伯清接商演這件事,外界看法不一,有網友認為自降身價,老藝術家沒必要再去接商演了,也有網友認為,靠自己才華吃飯,沒有什麼不妥,前不久,相聲大師侯耀華也是現身某小縣城商演,據說出場費由30萬被砍到了5萬,但是,侯耀華依舊非敬業地完成了演出,所以,沒有必要解讀,馬上28號李伯清在德陽也是有一場商演,還是蠻讓人期待的。
  • 李伯清傳播成都民俗文化,為弟子馬維維女兒百天生日開葷
    李伯清的得意弟子之一、四川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馬維維和妻子謝玲玲,為女兒馬筱筱舉行滿百天生日宴。著名散打評書藝術家李伯清,書畫名家劉正興,中國曲協副主席叮噹,巴蜀笑星鍾燕萍、劉沛洋、王雷(王二莽)、楊松(小白楊)、伍玉、矮冬瓜、以及著名表演藝術家鳳姐、劉軍、著名笑星閔天浩、萬喜、麻花、吳易,還有醉心於李伯伯散打評書的肖幹心,歌手李峰,川劇藝人李雪,曲藝新人楊天紅、陳麗君,川劇表演藝術家火龍娃,攝影師阿文等共200多人歡聚一堂。
  • 73歲李伯清、78歲凌宗魁「老將出馬」,成渝笑星...
    20日晚,重慶群星劇院,當川渝人民人見人愛的「李伯伯」李伯清以他標誌性的男中音結束散打評書《快樂人生》的表演時,人山人海的劇院沸騰了,掌聲雷動,笑聲、叫好聲此起彼伏,觀眾發自內心的快樂在劇場瀰漫,為這個年末的寒冷冬夜平添許多溫暖。
  • 看曲藝、聽音樂、聽李伯清講評書……成都百花潭公園「新顏」元旦...
    百花潭公園  在市公園城市局的指導下,圍繞「老公園·新活力」三年提升行動計劃,今年,百花潭公園開展了「尋香道-成都市百花潭公園拆圍增景」工程。屆時,市民不僅可到此免費逛博物館,還可看曲藝、聽音樂、聽李伯清講傳統評書。  從西大門進入百花潭公園,順著一條石頭小徑下行,便來到了川派盆景科普館,這也是川內首個盆景資料文史館。「線條感+鏤空+凸起」的景牆改造,讓站在館外的遊客便可一窺館內的綠。「這次川派盆景科普館的改造主要以調整綠化、水景,翻修屋面,新增景牆為主。」
  • 李伯清弟子馬維維大婚 眾多巴蜀笑星來捧場
    6月16日中午,第一代巴蜀笑星李伯清、沈伐分別以主婚人、證婚人的形式,出現在馬維維的大婚現場。馬維維,四川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第三屆巴蜀笑星優秀新人獲獎者,畢業於四川大學國際貿易專業。馬維維一直對演藝事業充滿熱情,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與勤奮,受到了著名散打評書藝術家李伯清的賞識,並於2007年正式收他為徒。
  • 第三代巴蜀笑星拜李伯清為師
    12月9日上午,華西都市報推出的第三代巴蜀笑星王磊向李伯清拜師的儀式熱鬧舉行。四川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兵以及著名專家周興開到場祝賀李伯清收徒。   王磊曾是都江堰風景區的一位工作人員,2002年他正式拜第一代巴蜀笑星沈伐學習諧劇。今年4月,王磊以諧劇《麻將人生》再次參加了由華西都市報主辦的「第三屆巴蜀笑星擂臺賽」,並以總決賽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巴蜀笑星」的稱號。
  • 李伯清講評書的悅來茶館要變這樣啦
    早已名滿天下的散打評書藝人李伯清,他當年就是在這裡說評書而一炮走紅。悅來茶園:裡面唱著百年的川劇夢錦江劇場+悅來茶樓+川劇博物館,便是成都川劇藝術文化中心。悅來茶園:老成都人的舊時美夢新中國成立後,悅來茶園改道開門根據杜甫詩句「錦江春色來天地」更名為錦江劇場在那個信息還沒有「爆炸」的年代茶館就是成都人信息交流的載體坐在這裡喝茶看川戲聽評書是老成都人的舊時美夢
  • 巴蜀笑星巴登嫁女 李伯清證婚現場散打愛情(組圖)
    (原標題:巴蜀笑星巴登嫁女 李伯清證婚現場散打愛情(組圖))
  • 巴蜀笑星叮噹當選為中國曲協副主席 師父李伯清、沈伐熱烈祝賀
    得知弟子叮噹,今天下午在北京當選為中國曲協副主席的好消息,叮噹的師傅李伯清、沈伐,心情十分高興,立馬向叮噹打去了祝賀電話。並指教徒弟叮噹:當了全國曲協領導後,一定要以身做則,嚴以律己,謙虛謹慎,為黨和人民多出時代好作品。叮噹當選為中國曲協副主席的消息,今天晚上8點,傳到了成都。在四川曲藝界以及巴蜀笑星中,引起了很大反響和關注。
  • 小剛「新派評書」一不小心講了10年 羅小剛:無數次想放棄
    下一個十年,是該做做減法,我們要真正在評書內容上去創新,用更短的時間講更好的故事。」下一個十年,是該做做減法,我們要真正在評書內容上去創新,去做出質感,讓傳統評書去迎合現在的快節奏,用更短的時間講更好的故事,真正讓觀眾耳目一新。」
  • 巴蜀笑星扎堆進軍餐飲業 師父李伯清叮囑:不要昧著良心掙錢
    前有李伯清跨界創辦足球俱樂部,後有廖健投身火鍋界,肖傑、矮冬瓜開起了麻辣燙。為什麼巴蜀笑星會扎堆進軍餐飲業?  北漂幾年重回家鄉  跨界成燒烤店明星合伙人  2008年是小湯圓人生的一個分水嶺。父親劉德一的去世後,小湯圓選擇了北漂,從零開始。
  • 「李伯清」曾在此起步,百年「戲窩子」悅來茶館「被拆」?回應來了!
    幾乎每一代著名的川劇藝術家、不少戲曲界梅花獎獲得者、民間戲曲藝人都曾在此演出。被西南票友們親切地稱為「戲窩子」「根據地」「文化地標」。建築師說設計:中國紅外觀+「雙劇場」打造濃烈時髦「有戲有茶」夜明珠雷音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年來包括悅來茶館在內的川劇演出場地設施已較為陳舊、功能也比較單一、場地相對狹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川劇表演的效果和川劇藝術發展。
  • 〔讀城〕從老坎客棧到李伯清,「嘴狡」的四川人就這麼real
    解放前天回鎮袍哥聚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這部電視劇的開始到結束,客棧的老闆卻始終是一張笑臉,而且是一張忍不住的笑臉,當他遭受脅迫時,他的選擇是笑著不低頭。斯坦森,但有一種心動只有李伯清能給。」有人說,李伯清的評書藝術主要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他的段子市井之中見辛辣,郭德綱聽了會流淚,于謙聽了會懺悔。還有一個特點是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散打評書有多辣。
  • 除了單田芳袁闊成田連元劉蘭芳四大家,這些評書演員也值得一聽
    《火影忍者》太爛了,連王玥波自己都瞧不上,可見評書也不是什麼故事都能講。臧汝德,綽號臥龍先生,楊振華先生的徒弟,一個名氣不大的青年評書演員。他的書說得比較詼諧,包袱很多,有一段時間我很迷他,聽了七八部長篇。